長平之戰後,趙國為何還能殲滅秦國30萬大軍全殲匈奴10萬騎兵

時間 2022-02-14 11:59:22

1樓:我真的是柳上惠

後人一直認為,也是紙上談兵的認為長平之戰趙國損失軍隊45萬人,真的是「紙上談兵」的觀點看待「紙上談兵」。戰國七國總人口兩千萬不到,除了人口大口秦國齊國楚國,趙國人口兩百多萬肯定不到三百萬吧,會死得起45萬壯丁,而且之前支援45萬軍隊與秦國已經對峙了三年,實在是紙上談兵的看法。

下面我從從歷史記載的「長平之戰」,來說明中國歷史的「亂說」!中國歷史的「紙上談兵」呵呵!

從趙國人口數字上分析,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敗雖然敗了,但也不會被坑殺什麼四十五萬人。為什麼呢?當時趙國全國人口頂天三百來萬人(戰國時七國人口總共兩千萬不到),最多短期內養五十萬軍隊(後來秦滅六國最大極限也才可用六十萬軍隊伐楚嘛),趙國周邊環境險惡,三面作戰,北方有匈奴人隨時入侵,東北方是世仇燕國,西方是強秦,趙國不可能在長平之戰被殺四十五萬軍隊,還有能力進行三年邯鄲保衛戰,同時還在北方和東方保留相當規模的防禦軍隊。

長平之戰(西元前262~259年)後第二年,趙國開始了三年多的邯鄲保衛戰。

趙國邯鄲反擊戰勝利之後,趙國還以廉頗帥十五萬趙軍大敗燕國四十萬軍隊並俘虜其主帥。

西元前244年,李牧帥大軍15萬的大破匈奴之戰,斬首匈奴人十多萬,是中國古代反擊匈奴人的最大軍事勝利!

西元前243年,趙王派李牧進攻燕國,攻下燕國的武遂(現河北省徐水縣西北的遂城鎮)、方城(現河北省固安縣南)。西元前242年,趙王派將軍龐煖再次進攻燕國,殺死燕將劇辛。

西元前233年,李牧在肥下之戰,大勝秦軍,斬秦軍首級十多萬,是戰國時圍殲戰的範例,全部奪回趙國歷年來被秦國侵占的土地。

之所以列舉了以上長平之戰後,趙國多次的軍事勝利,只是為了說明一點:總人口三百來萬的趙國,如果真的在長平之戰損失45萬軍隊,還能取得後來的一系列軍事勝利?中國歷史,想當然的數字杜撰的情節太多太多!

另也種可能,死於長平的45萬人,絕不會都是趙國俘虜。根據測算,三百萬人左右的趙國全國兵力最大極限是50萬(16~50歲的男人全部應徵入伍),若損失45萬,恐怕直接就滅國了。人口稍多的秦國,全國極限兵力是六十萬。

趙國在邯鄲大敗秦軍之後,趙國甚至還有餘力大破燕國和齊國。很顯然,如果長平死難了45萬人,上黨老百姓要佔很大一部分,秦軍付出重大**,占領某地之後,往往大殺老百姓洩忿。由此有學者感嘆,難怪白起能殺死45萬人之多。

實際上中國古代就不可能派二十萬人以上的軍隊在前線作戰,因為後勤無法保證,人要吃飯馬要吃草,保證前線乙個兵的**,後方至少要5個人,還有國內也要有生產糧食物資的嘛!而且敵人會來斷「糧道」也要派重兵應對!秦趙長平之戰,雙方死傷差不多總共亡45萬人,秦國勝了此戰(之後圍攻邯鄲大敗),糊塗賬就都算在趙國頭上。

趙國當時總人口頂多三百萬人,也死不起四十五萬壯丁!呵呵!漢武帝時期實力雄厚人口七千萬以上,多次大伐匈奴,武帝年老時人口降到兩千萬以下,武帝因此下「哀痛詔」!

2樓:洪的哈哈哈

因為當時的趙國,在北方還有李牧帶領的10萬精銳大軍,所以他們完全有能力消滅這些敵人。

3樓:複雜世界認真看

因為趙國還有邊軍,當時邊軍實力很強,由大將軍李牧帶領,所以有很強戰鬥力。

4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長平之敗並沒有讓趙國的國力受損太嚴重,還能在短時間內恢復不少元氣,所以戰鬥力依然強悍。

長平之戰後,趙國為何還能殲滅秦國30萬大軍全殲匈奴10萬騎兵呢?

5樓:伊尚說事

當時的趙國民心所向,萬眾一心齊心協力,所以他們可以大敗敵軍。

6樓:惠華小知識

因為長平之戰後趙國還保留十幾萬的軍隊規模,這些軍隊也是精銳中的精銳。因此才能有這種戰績。

7樓:二丁目木木木

因為趙國之前的軍力非常的強,雖然經過了長平之戰,但是他還有非常強的軍力。

長平之戰後,趙國為何還能殲滅秦國30萬大軍全殲匈奴10萬騎兵?

8樓:bat誰主沉浮

長平之戰後,趙國全國上下哀兵激憤,舉全國之力抵禦秦軍。因此秦國30萬大軍都被趙國打敗了。

9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趙國幾乎是全民皆兵。他的戰鬥實力是非常強的,所以說長平之戰後還擁有很強的軍事實力。

10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趙國的底子特別厚,雖然遭受了長平戰敗,但依然能迅速恢復元氣,所以之後的戰爭還能打贏。

長平之戰後,趙國為何還能殲滅秦國30萬大軍全殲匈奴10萬騎兵?

11樓:我真的是柳上惠

長平之戰,趙國大約45萬大軍所剩無幾,失敗的陰霾覆蓋邯鄲。趙國在戰爭中不僅失去了眾多的兵馬,物力和財力方面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戰後,無論是國內的經濟建設,還是軍事上的休養生息,趙國都很難再調整恢復到戰前的情況。

強趙喪失了與秦國一戰的資本。但長平之戰後,慘勝的秦軍並未在白起的提議下直搗邯鄲,喪失了最佳的滅趙機會。得到喘息後的趙國在邯鄲之戰中擊敗了不聽白起勸阻而征伐的秦軍。

趙國暫時免除了覆國的危險。

長平之戰後的趙國臣民對秦軍恨之入骨,拼死抵抗秦軍對邯鄲的進攻,再加上諸侯聯軍的幫助!秦軍最終被擊退,趙國總算化險為夷!至於這段時間秦軍損失了多少人不是很清楚,但是應該沒有三十萬那麼多!

而趙國得益於胡服騎射之改革,戰鬥力尚存。

此戰之後,趙國有了一次短暫復興。在自己生死存亡危機之時,對燕國的落井下石的進攻做了很好地反擊,甚至一度困燕王於都城;並且危難之際的趙國還驚人的占領了很多齊燕的土地;面對宿敵秦國的多次進攻,趙國不但堅持住了,還給秦軍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在這些戰爭中,三大名將廉頗、龐煖、李牧直接推動了趙國的短暫復興。

趙悼襄王元年(西元前244年),匈奴統率大軍侵入趙國邊境。趙將李牧誘敵深入,以戰車一千三百乘,騎兵一萬三千人,步兵五萬人,弓弩手十萬人,將匈奴包圍,一戰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人,破東胡,降林胡,單于率百餘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

趙幽繆王三年(西元前234年)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

第二年,桓齮揮軍越過太行山,占領赤麗、宜安兩邑(今河北石家莊),進攻趙國腹地。趙王急調在北方戍邊抵禦匈奴的名將李牧,帶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晉州)奇襲秦軍營地,後又設伏圍殲回師秦軍,盡殲秦軍十餘萬,桓齮單騎逃走。史稱肥下之戰。

趙王封李牧為武安君,與秦國武安君白起相匹敵。

西元前232年,秦王政派兵攻趙,秦軍分兩路進攻鄴和狼孟(今山西陽曲)、番吾(今河北靈壽)。趙將李牧以先北後南之策,集中優勢兵力,在番吾戰役,殲滅北路秦軍十餘萬人,隨即揮師南下,南路秦軍不敢戀戰,稍戰即退。趙軍也駐軍自保。

可惜後來李牧被秦國的反間計給弄死了,趙國再無大將能率軍抵抗秦軍,西元前228年邯鄲城破。6年後,流亡的代王嘉被擄於秦軍,趙國徹底滅亡。

12樓:縱橫觀智庫

邯鄲保衛戰,秦國大敗而歸。西元前260年,秦國將領白起打敗了趙國將領趙括,並坑殺了40萬趙國。當時,白起建議秦昭襄王直接發兵趙國首都邯鄲,滅亡趙國。

但當時的秦國丞相范睢嫉妒白起的功績,建議秦昭襄王接受趙國的六座城市,停止進攻趙國。結果,趙王聽從了大臣的建議,將六座城市送給了齊國,又分別向魏國與楚國割地,並聯合燕、韓,準備一起抵禦秦國。

由於沒有得到趙國的六座城市,秦昭襄王派遣大將王陵帶領10萬秦軍攻打邯鄲,但遭到了趙國人的殊死抵抗。後來,秦昭襄王又派遣了10萬秦軍增援。在趙國危亡之際,楚國、魏國的援軍趕到。

特別是魏國的公子信陵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由於白起稱病數次拒絕秦昭襄王的徵召,最終被賜死。

李牧殲滅了匈奴10萬騎兵。事實上,趙國的兵力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用於防備秦國,另一部分用於防備匈奴。作為戰國的四大名將之一,李牧就是在與匈奴的作戰中成名。

為了能夠徹底打敗匈奴,李牧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

總結一下,在長平之戰以後,趙國雖然元氣大傷,但實力還在,才能夠接連打敗秦軍與匈奴人。

13樓:歷史滄瀾

長平之戰,趙國被坑殺40多萬(戰前戰後共45萬),軍隊主力幾乎折損大半。但趙國之後還能殲滅秦軍30萬,匈奴10萬。原因大概三點,1,秦國戰略失誤,猜忌白起,錯失戰機。

2、魏國、南韓等深覺唇亡齒寒,共同對抗秦。3趙國哀兵必勝+名將支撐。

下面我們來依次分析

一、秦國戰略失誤:

范雎認為,秦國在這場戰爭裡面投入過大,而且老百姓的負擔非常重(秦國也損失20多萬),假如再發動大規模戰役,秦國可能支撐不住。而且,當時的白起已經名震天下,在軍中的威望無以復加,假如再讓他攻破趙國,可能會發生功高震主的情況。(其實就像秦國賄賂郭開一樣,在長平之戰中給趙王進讒言,換掉了廉頗,啟用趙括。

趙國這時賄賂秦的相國范雎,讓他進言)

秦王最終採納了范雎的意見,於是讓白起撤退,然後收走了他的兵權。

二、魏國、南韓等深覺唇亡齒寒,趙共同對抗秦三、趙國哀兵必勝+名將支撐

1.哀兵必勝:

長平一戰,趙國幾乎家家辦喪事,戶戶有亡人。趙國對秦國那可是刻骨的仇恨,更何況,他秦國能在長平殺趙國降卒40萬,就能在邯鄲也繼續殺人。戰敗是死路、亡國投降可能也是死路。

當人被逼到絕境的時候,求生的潛能全部被激發出來了。當時女子都上了城牆戰鬥。

2,趙國有名將廉頗、李牧

趙國有廉頗和李牧兩大將領。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前兩人是秦國的。後兩個是趙國的。

廉頗自不必說,長平一戰,秦國就是用計策讓趙王撤掉了廉頗才能順利打敗只懂的紙上談兵的趙括。在秦國大趙國時,還有個不開眼的燕國想趁機侵占點趙國的地盤。結果被重新啟用的廉頗一頓狂揍,偷雞不成蝕把公尺,趙國趁機回了點血。

即使在長平戰敗,趙國的軍事建制和建軍根基還在,趙國依然可以訓練出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此外「燕趙多感慨悲歌之士」,趙國的悲壯之士要遠遠多於燕國。

戰國時期趙國和秦國的民風都非常彪悍。秦國民風彪悍,很大程度上和軍功爵制度有關;而趙國的彪悍則是來自骨子裡的彪悍。

李牧就是在這種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傑出將領,他統兵作戰善於從全域性出發,誘敵深入,麻痺敵人,再一舉殲滅。運用這種方法,一次性殲滅匈奴十萬。給趙國邊境至少帶來了十年的太平。

邊境穩定之後,李牧就回到了趙國中心戰場了,主要對抗秦軍。儘管長平一戰後,趙國兵員已經不足,但李牧還是憑藉自己的威望,拼湊出了一支精銳部隊,帶著這支部隊多次和秦軍交手,戰績都是勝多敗少,以一人之力阻止了秦國滅趙行動。

總結:

以上三點,就是趙國在長平之戰後,雖然損失45萬主力,國力大減,卻依然能對秦國對抗,同時殲滅匈奴十萬的原因。

如果趙國能一直重用廉頗、李牧,可能還會迎來中興。可惜,趙國的君王實在是一代比一代草包。信任郭開這樣的奸臣,而猜忌廉頗、李牧這樣的忠臣。

秦國直面進攻打不下廉頗、李牧,就使用反間計。最終廉頗被迫出走,客死他鄉。李牧被害。

趙國在李牧死後,很快被秦攻破。這是後話。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為何李牧面對強秦卻能百戰百勝

李牧他本身的軍事素養特別優秀的將領,他深得軍心,自然百戰不殆。而且每次應戰都是以逸待勞,在沒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是絕對不會貿然進攻的,而強秦卻認為自身實力超群,急於求勝最終結果往往被打的落花流水。李牧對於軍隊戰鬥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天賦的,然後又擅長於練兵,所以才能最後面對秦國百戰百勝。李牧不急於求戰,急...

長平之戰後,趙國怎麼還能殲滅秦國大軍和匈奴騎兵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非常有名的戰爭,這場戰爭是秦國統一天下的轉折點,秦國打敗趙國之後,六國已經沒有乙個國家能夠單獨抵抗秦國,秦國統一中原只是早晚的問題。在長平之戰之後秦國準備滅掉趙國進攻趙國的都城,結果被趙國殲滅了大軍。那麼在當時趙國已經被秦軍坑殺了四十萬大軍,它為什麼還能殲滅秦軍的同時還能抵禦匈奴的...

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沒能乘勝滅掉趙國?他們又是什麼關係

秦國和趙國是敵對關係。前284年齊國吞併宋國後遭到列國一直反對,燕 趙 秦 魏 韓五國拜樂毅為將,大破齊國。齊國遭到五國伐齊的沉重打擊雖然勉強復國但實力極大衰落,從此一蹶不振。趙國在東方挫敗了最大的競爭對手齊國,同時趙武靈王進行的胡服騎射改革使趙國建立起中國第一支制式騎兵部隊,使趙國一躍成為關東六國...

為何說在長平之戰過後,趙國已經喪失了反擊秦國的能力

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可以說是白起的封神之戰,自此白起也被人們稱之為 人屠 而白起這個名頭可謂是腳踩著累累白骨得到的。長平之戰後,雖然秦國沒有直接將趙國拿下,反而30年後趙國才被秦國所滅,但是在長平之戰後,趙國的滅亡已經注定,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而且長平之戰後的趙國已經徹底喪失了反擊秦國...

長平之戰後,奄奄一息的趙國,為何還能把燕國打得無還手之力呢

西元前251年 燕王喜四年 秦昭襄王去世。對此,燕王派國相慄腹和趙國訂立友好盟約。但是,栗腹回國報告燕王說,趙國的精銳力量,基本都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中陣亡了,這是乙個進攻趙國的良好時機。在此背景下,燕國派栗腹帶軍攻趙,趙國派廉頗率兵抵禦,栗腹遭斬,廉頗趁勢包圍了燕國的都城,也即趙國大軍不僅把燕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