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時期,為何有才德的公子扶蘇沒有繼位

時間 2022-01-05 20:11:50

1樓:汽車小張家的老大

因為這個人太有正義感了,所以不能被別人所接受,只得落落的如此下場

2樓:ok我是胖子王

扶蘇雖然非常有才能,但是他並沒有野心,武也不是非常好,在秦朝學武之人是非常受重視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當時想要讓扶蘇外出歷練,體驗軍中辛勞,不曾想到始皇暴斃,趙高嬌昭立二世為帝。

4樓:請勿回覆浪費時間

因為扶蘇因為他才德被很多人記恨,被壞人給**了,最終英年早逝,因此沒有順利繼位。

5樓:南柯貓

如果公子扶蘇不死的話,那麼他就可能是正統的繼位者,但是他死了,有說法是被趙高李斯陷害的,就是因為扶蘇有才有德有威望,不便於控制。

上海的演變史?

6樓:離我遠點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端口,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海縣洋涇浜以北一帶劃為洋人居留地,後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虹口一帶劃為美租界。

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轄15個市區和3個郊區。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

7樓:匿名使用者

上海的歷史變遷

幾個世紀以來,上海都只是個小漁村,直到13世紀才發展為城鎮。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縣,稱為華亭縣;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東北又有青龍鎮。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選擇今天黃浦外灘為停靠碼頭,河西岸於是逐漸出現一座城市取代青龍鎮,成為新的港口和商業中心。

南宋時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這裡商船雲集,熱鬧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設立行政縣,到明朝已成為國家的紡織和手工業中心,並建起了第一座廠。清**在公元1685年設立上海海關,乙個國際性大商埠從此發展起來。

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強迫清**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不平等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上海被開放成通商口岸,隧進一步淪為國際殖民地。外國資本的入侵壟斷了上海及東南沿岸的手工業,但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上海的商業、金融、紡織、輕工業和交通運輸。

同時,民族工商業也開始成熟起來。上海不僅成為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國家的工業命脈。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西元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蘇州。會稽郡轄繆縣、由拳縣和海鹽縣。

繆縣包括今嘉定、上海兩縣及青浦、松江兩縣大部和市區部分地區。今嘉定縣境內還有乙個以繆命名的繆城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了一條由咸陽經湖北、湖南而抵江蘇、上海一帶的寬闊馳道。

據史載,馳道寬50步,每隔3丈植樹一株。馳道通過今松江西北,「經青浦古塘橋,西通吳城」。西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將南下巡遊,曾通過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橫山、小崑山、三泖地帶,看到當地物產豐富,人眾熙攘,人們划船在水上交易。

這說明上海那時還沒有形成城市。

到了晉代上海地區主要依靠漁、鹽之利,經濟已相當發達。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鹽縣地域置青浦縣和前京縣。唐時將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建華亭縣,縣治設在今松江縣境內,天寶五年(746年),在今青浦東北的吳淞江南岸設定了青龍鎮,直屬華亭縣。

青龍鎮原是三國時吳孫權建造和停泊戰艦的場所。青龍港是吳淞江下游的起點,是唐代對外**的新興港口,航運船隻不僅可抵沿海和內河重鎮,而且可直達日本、朝鮮。

宋初,華亭縣改屬兩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興)。這時華亭縣以東的海灘,已經成為重要鹽場,「人煙浩穰,海舶輻揍」,商業日益發達。宋宣和元年(1119年),隨著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龍鎮更見發展。

據宋詩人梅堯臣在《青龍雜誌》中記載,青龍鎮有二十二橋、三十六坊,還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時人譽稱「小杭州」。青龍鎮雖如此繁華,但當年作為華亭乙個海口的上海,仍然是個荒涼的漁村。後來因為吳淞江下游的淤淺,曾經繁華一時的青龍鎮,就逐漸喪失了作為長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趨蕭條冷落。

宋熙寧年間(l068一l077年),**中心轉移到華亭東北地區,這裡形成居民點,由漁村變成初具規模的小鎮。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設立鎮治,並派鎮將駐守。因地處上海浦西側,便稱「上海鎮」。

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鎮設立市舶司,與廣州、泉州、溫州、杭州、慶元、澉浦合稱全國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門設在後來的上海縣署內,即今小東門方浜南路的光啟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縣」,這是上海建城的開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區商肆酒樓林立,這時,上海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東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區又進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規模。

至l840年鴉片戰爭前夕,上海縣東界川沙,南鄰南匯,西接青浦,北連寶山。縣城內有街巷63條,商店林立,鮮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稱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鴉片戰爭失敗後, 1842年8月29日,清**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第三款規定:「自今以後,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通商無礙。

」接著,英國又以「理定善後事宜」為藉口,於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簽訂了《虎門條約》。「條約」第九款規定:「在萬年和約(指《南京條約》)內言明,允許英人攜帶眷赴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港口居住...

但中華地方官必須與英國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擬於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係準英國人租賃。」同年l1月8日,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到任。他根據《虎門條約》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劃出一塊土地作「居留地」,專供英國僑民使用。

宮慕久居然以為華洋分居能避免「糾紛」,默許巴富爾的要求。據此,巴富爾在11月l4日發出通告,宣布上海於1843年ll月l7日正式開端口。

在上海被迫開端口後的一百多年裡,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侵入上海,他們在上海競相設立租界。先是英國於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繼而美、法也分別於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後來英、美租界合稱為「公共租界」。整整乙個多世紀,上海成了外國侵略者「冒險家的樂園」。

在19l9年的「五四」運動中,上海工人、學生和各界人士舉行全市性罷工、罷課、罷市鬥爭,顯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1月奉軍進人上海,當時的北京**將上海改為淞滬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臨時特別市**成立。

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成立。

8樓:匿名使用者

上海歷史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西元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蘇州。會稽郡轄繆縣、由拳縣和海鹽縣。

繆縣包括今嘉定、上海兩縣及青浦、松江兩縣大部和市區部分地區。今嘉定縣境內還有乙個以繆命名的繆城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了一條由咸陽經湖北、湖南而抵江蘇、上海一帶的寬闊馳道。

據史載,馳道寬50步,每隔3丈植樹一株。馳道通過今松江西北,「經青浦古塘橋,西通吳城」。西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將南下巡遊,曾通過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橫山、小崑山、三泖地帶,看到當地物產豐富,人眾熙攘,人們划船在水上交易。

這說明上海那時還沒有形成城市。

到了晉代上海地區主要依靠漁、鹽之利,經濟已相當發達。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鹽縣地域置青浦縣和前京縣。唐時將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建華亭縣,縣治設在今松江縣境內,天寶五年(746年),在今青浦東北的吳淞江南岸設定了青龍鎮,直屬華亭縣。

青龍鎮原是三國時吳孫權建造和停泊戰艦的場所。青龍港是吳淞江下游的起點,是唐代對外**的新興港口,航運船隻不僅可抵沿海和內河重鎮,而且可直達日本、朝鮮。

宋初,華亭縣改屬兩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興)。這時華亭縣以東的海灘,已經成為重要鹽場,「人煙浩穰,海舶輻揍」,商業日益發達。宋宣和元年(1119年),隨著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龍鎮更見發展。

據宋詩人梅堯臣在《青龍雜誌》中記載,青龍鎮有二十二橋、三十六坊,還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時人譽稱「小杭州」。青龍鎮雖如此繁華,但當年作為華亭乙個海口的上海,仍然是個荒涼的漁村。後來因為吳淞江下游的淤淺,曾經繁華一時的青龍鎮,就逐漸喪失了作為長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趨蕭條冷落。

宋熙寧年間(l068一l077年),**中心轉移到華亭東北地區,這裡形成居民點,由漁村變成初具規模的小鎮。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設立鎮治,並派鎮將駐守。因地處上海浦西側,便稱「上海鎮」。

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鎮設立市舶司,與廣州、泉州、溫州、杭州、慶元、澉浦合稱全國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門設在後來的上海縣署內,即今小東門方浜南路的光啟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縣」,這是上海建城的開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區商肆酒樓林立,這時,上海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東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區又進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規模。

至l840年鴉片戰爭前夕,上海縣東界川沙,南鄰南匯,西接青浦,北連寶山。縣城內有街巷63條,商店林立,鮮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稱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鴉片戰爭失敗後, 1842年8月29日,清**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第三款規定:「自今以後,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通商無礙。

」接著,英國又以「理定善後事宜」為藉口,於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簽訂了《虎門條約》。「條約」第九款規定:「在萬年和約(指《南京條約》)內言明,允許英人攜帶眷赴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港口居住...

但中華地方官必須與英國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擬於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係準英國人租賃。」同年l1月8日,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到任。他根據《虎門條約》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劃出一塊土地作「居留地」,專供英國僑民使用。

宮慕久居然以為華洋分居能避免「糾紛」,默許巴富爾的要求。據此,巴富爾在11月l4日發出通告,宣布上海於1843年ll月l7日正式開端口。

在上海被迫開端口後的一百多年裡,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侵入上海,他們在上海競相設立租界。先是英國於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繼而美、法也分別於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後來英、美租界合稱為「公共租界」。整整乙個多世紀,上海成了外國侵略者「冒險家的樂園」。

在19l9年的「五四」運動中,上海工人、學生和各界人士舉行全市性罷工、罷課、罷市鬥爭,顯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1月奉軍進人上海,當時的北京**將上海改為淞滬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臨時特別市**成立。

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成立。

2004年8月,龍之嚮導 進入上海...

秦朝有幾個皇帝在位幾年,秦朝共有幾位皇帝,在位多少年?

秦始皇登基的當稱始皇帝,宣稱子孫萬代以二世三世計算,直至千世萬世,但實際上在秦始皇死後只有秦二世胡亥和秦三世子嬰三代。秦王贏政在西元前221年統一中國,由諸侯國秦國建立稱秦帝國,史稱秦朝。贏政自號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朝歷二世,共15年。始皇帝贏政 西元前221 前210年 秦二世嬴胡亥 ...

秦朝時期,蒙恬所率領的蒙家軍到底有多厲害

蒙恬可太厲害了,他家三代為將,從爺爺輩就是將軍,蒙恬的功績是北伐匈奴。西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發兵三十萬,攻打匈奴。蒙恬戰鬥勇猛,無人能敵,他率秦軍一路北上,勢如破竹,一口氣把匈奴人全都趕出河南地。第二年,蒙恬又奪回了河套以北的陰山地區,設立了四十四縣,置九原郡,在黃河沿岸修築城池要塞。總之,蒙...

秦朝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少數民族有哪些

北方的匈奴人知道漢朝前期還很猖獗。歷史書說的,南匈奴漢北匈奴西遷。山戎犬戎燕戎的後裔,東胡林胡的後裔。實際上當時說的是匈奴,其實是匈奴,是很多部落中的最大的乙個部落,他統治了周邊很多部落。這些小部落有些後來崛起了。比如秦朝秦孝公秦惠王文王時期,北方一區部落當時一起部落手下管著很多部落。一群青蛙比較多...

為何秦朝要以身高來判定人是否有承擔法律刑事責任的能力呢

因為當時的人並沒有乙個專業的標準判斷乙個人的年齡,所以只能通過身高來判斷。它產生於秦朝特定的歷史背 景之下,與秦朝誕生於列國紛爭的背景有關,受法家的重刑主義法制思想的影響。秦檜肯定是認為,身高越高的人體質越好,身高越低的人體質也非常差,這種想法太不可思議,因為古代沒有身份證,所以無法準確判斷年齡,但...

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為何英國不乘機調兵繼續攻打美國

雖然美國是處於獨立戰爭時期,但是美國的經濟實力以及科學技術,軍事領域都發展得非常先進,英國也是打不過美國的。因為英國當時沒有意識到美國後來會造成這麼大的威脅,當時兩國還是盟國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也面臨著戰爭的問題,英國國內矛盾激化,再加上海上霸權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挑戰,各地的殖民地都在反抗,兵力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