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不能統一中國誰的責任最大,蜀國沒能統一中國的原因

時間 2022-01-30 19:04:02

1樓:匿名使用者

蜀國不能統一不能歸咎於誰的責任大,誰的責任小,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制度上的缺陷與人事上的失誤造成的,制度上:劉備作為乙個外來勢力進入益州,王朝本身就面臨著乙個益州土著集團,以及荊州舊部的矛盾,所以,諸葛亮以法治國,可以說在乙個可以算是「高壓」(所以託孤重臣李嚴也被弄了)的**下,統一的希望大嗎?

人事上:人事上總的來說有四個失誤,第一,關羽失荊州,這可以說是對蜀漢來說造成了不能統一的乙個重要前提,荊州的失去,導致蜀漢沒有了進軍的最佳的路線,也把蜀國禁錮在了漢中,益州這個易守卻難攻的地域。

第二,劉備的猇亭之敗,這場戰役最直接的後果是把蜀國精心培養出來的十萬左右的機動部隊(精銳之師)給損失殆盡,這也就加深了蜀國不能統一的內在條件。

第三,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很多研究蜀國歷史的人有這麼乙個想法,諸葛亮的六出祁山是以攻為守的策略,小國想要在大國中立足,只能是用進攻替代防守,其實不然,益州自古天險之國,富饒之地,「守成有餘,攻之不足」而諸葛亮卻六出祁山與姜維的中原北伐最直接的後果便是拖垮了蜀國的經濟,蜀國是三國中人口最少,地域最狹的地方,可是諸葛亮的「窮兵黷武」卻把蜀國拖入了乙個相當困難的地步,究其原因,其實還得歸罪於劉備大漢皇叔的身份,諸葛亮的肩上扛著一桿"興復漢室"的旗幟,在最後竟然成為了他難以卸下的重擔。

第四,姜維改變了魏延在漢中的布防策略,姜維秉承著諸葛亮的遺志,一心想著北伐中原,興復漢室,卻沒有考慮到自身的情形,當時的蜀漢,已然是在內:奸臣弄權;在外,魏國開始把矛頭指向蜀國(魏國以前的方針是先吳後蜀,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看到是蜀國攻魏,而魏國卻經常攻吳)。在這內憂外患的時候,姜維改變了魏延的防守之勢,採用了極其冒險的布防,這最直接的後果便是加速了蜀漢的滅亡,最終,鄧艾取巧滅蜀,姜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以上幾點,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2樓:

請二樓的分清《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

最大責任在諸葛亮。首先他對自己的部下沒有足夠的了解,用關羽,關羽失荊州;用馬謖,馬謖失街亭。其二,諸葛亮不善於培養人才,後期他軍中大小事都要親自辦理,以至於蜀國的**沒有得到鍛鍊,才出現了蜀國後期無人的悲劇。

蜀國的滅亡,諸葛亮應付主要責任。

3樓:

關羽還是很有軍事才能的乙個將領,只可惜性格太自負,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更是在其手丟了蜀一半的家產,但這並不能將最大的責任都推給關羽,在面對兩線作戰,且外援斷絕的情況失敗了也並非可恥。

其實蜀國經過諸葛亮嘔心瀝血的治理,內外形勢也並不是很差,只要阿斗稍有些出息,不聽信小人的言論,勤身治國,重用姜惟,保持諸葛亮時的一些軍政措施,待中原有變之時,再揮軍北伐,也並不是沒有統一中國的機會!

關羽是個忠君的人,再牛,也是個臣子。

阿斗是個懶散的人,再差,也是君。

不把責任加在無用的老闆身上,而強加給員工是何道理呢?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是劉備,讓關羽守荊州是劉備的意思。劉備把關羽的死全怪罪於東吳,一心想為關羽、張飛報仇,沒有把公私分清,沒有以大局為重。

5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的責任最大。要知道兼併拼的不僅是謀略,更是國力。彼時魏國國力還很強,想要一下子吞併了魏是不切實際的。

也可能諸葛亮雖然明白這一點,但考慮到劉禪昏庸無能,不得不急於求成,所以連年征戰,導致國力空虛。總的來說,我覺得諸葛亮的責任最大,大政方略就沒有制定對。

6樓:亮艦深藍

人才確實是很重要的乙個原因,但是經濟實力是更重要的。尤其在歷史上,並不象**中所說的那樣,諸葛亮等人沒有那麼突出的軍事才能,並且其餘的兩國也是人才濟濟的。我所以,我想諸葛亮十分盡力,而關羽乙個人也不可能就憑自己,斷絕了蜀國統一中國的後路。

關羽確實有責任,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經濟實力和地理位置,還有後主劉禪也要承擔責任。

7樓:匿名使用者

- -如果蜀國能統一,諸葛真的是神了。你說二哥垃圾?哦,乙個垃圾把曹操嚇得差點遷都。請不要只看**就以此評價乙個歷史人物。

蜀國沒能統一中國的原因

8樓:周進才

人才確實是很重要的乙個原因,但是經濟實力是更重要的。尤其在歷史上,並不象**中所說的那樣,諸葛亮等人沒有那麼突出的軍事才能,並且其餘的兩國也是人才濟濟的。從面積上看,當時的漢朝13州,曹操佔據了9州,孫權佔據了2州,劉備只有1州。

並且蜀地經濟很不發達,而江南地區和北方的農業在當時都已經到達的很成熟的程度。尤其是曹操所在的北方,是傳統的農業基地,農業技術很發達,糧草充足。在中國,諸葛亮是智慧型的化身,**上也常把一些聰明的人取個外號叫「小諸葛」,可見了他的文稻武略可以說是非同一般,但是如些人物,為什麼卻沒有一統天下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因為關羽。據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對」中所計畫,要劉備一統天下,必需先占有荊州,作為發展的根據地,再攻占西川一帶,到時分兵兩路夾擊,一路從荊州一路從西川,可以說是當時統一天下的好的可行性方案,而且當時的天下是北方已被曹操統一,江東被孫權占有,而劉備還沒根據,乘下可以圖取的就只有荊州劉表和西川劉章、東川張魯。

最終諸葛亮把這些地方都幫劉備占領了,可以說已故經實現了他統一天下的基礎。但非常可惜的是這種良好的基礎被關羽毀滅了,由於關羽不用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大意失荊州。荊州一失,劉備的地盤失地去了大約一小半,最重要的是沒有了荊州,諸葛亮兩路夾擊的戰略無法實行,能進攻中原的路只有一條,而且蜀道艱難,魏國只要用一良將多放些兵固守就行了,後來諸葛亮多次北伐都失敗,就是因為司馬懿用固守戰略,任你諸葛亮多計謀,也飛不過去。

所以關羽失荊州是諸不能統一天下的最大因素。 第二:劉備。

乙個將帥能否成就大業,和他輔助的最高決策者個人是有很大關聯的,在三國的決策者中(曹操、劉備、孫權),劉備可以說是在文稻武略方面最差(當然收買人心還是很可以的)。根據諸葛亮的戰略,要先占有荊州,諸葛亮等人多次出計叫他占有,但他都沒有採用,結果被曹操占有了,諸葛亮是很艱難的從曹操手裡奪下荊州;這就浪費了很多時間和機會,對統一天下多多少少是有影響的。後來攻占西川,情況也差不多,劉備沒有採用手下人的計謀,婦人之仁,結果乙個和諸葛亮齊名的副軍師戰死了,死了不少兵,也浪費了很多時間。

當劉備占有兩川和荊州時,已經用了很多時間,這時另兩個對手也發展了,經過多年的經營,這兩國的人民對興復漢朝已經沒興趣了,老百姓有了飯吃,才不管他是不是漢朝當權呢,可以說這就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政治基礎。 劉備給諸葛亮統一天下計畫的另毀滅性破壞是,關羽死後,劉備自己東征,結果失敗而回,給諸葛亮留下的爛攤子是這樣的:蜀國的精兵已經不多了,外部環境是兩個國家虎視著,蜀國南部少數民族擾亂,南方幾個郡還叛亂了;內部是人心荒亂,劉禪這個什麼都不會的人當了皇帝。

這種情況別說一統天下,能保住本國就很難了,幸好諸葛亮文稻武略,外交上把東吳穩定了,北方也擋住了,國內也發展了,並且通過南征擊滅了南方的叛亂,少數民族也臣服了。但是這段間魏國和東吳也發展了,這就使得統一天下更難了。 另外還有些因素(比如劉禪的無能)也使得當時蜀國要統一天下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我們縱觀歷史,能統一天下的主要有兩種情況,第1種情況是乙個皇朝已經失去了民心,有人起義,天下大亂,這時乙個人物能得救人於水火,得了民心,加上良臣勇將的輔助統一天下;第二種情況是天下分為幾國,當其中一國衰弱或當權者無能時,另強大的一國趁機消滅它統一中國。漢高祖劉邦時,是前一種情況,當時天下分被各大大小小的王分割,劉邦在一群英雄的幫助下統一中國,漢光武帝統一天下時,是因為王莽無道,人心思漢,而當時的綠林、赤眉起義軍只是一時代表了人們的不滿,並沒有得到人心的號召,所在漢光武帝能興復漢室。而劉備的情況卻沒這麼好,東漢末年當權者無道,漢朝劉氏政權已失人心,劉備個人雖然比較得人心,但對於興復漢室已沒多大作用。

而且蜀漢是個小國,魏國和東吳都比較強,這就使得劉備即沒有上述第一種情況的優勢,也沒月第二種情況的優勢。最後三國讓晉國統一,晉一統天下就屬於第二種情況。 所以說諸葛亮沒能一統天下,並不是他沒有蕭何的治國之能,也不是他沒有韓信的用兵之策,而是劉備關羽他們毀滅了本來就很小的一統天下的機會。

9樓:尊嚴受創

因為有扶不起的阿斗! 諸葛亮過世蜀國就完了!

補充:1.其實說得沒錯.經濟決定一切

在關羽掛後,荊洲丟失後,以蜀一地之力已無法確保自身安全,更別提北伐了.

至於諸葛及姜維北伐,其實目的已經從逐鹿中原變成自保.利用全蜀之力來來對西北之地進行打擊.讓自己能多活幾年.

但受當時條件限制.可以說,糧食限制了發展.而不是人口限制.當時來說,畝產200斤小麥,已經算是豐收了.

後面姜維屯田十年,所剩餘的糧食還不夠一次北伐,可見當時的糧食產量之低

2.三分天下,戰略錯誤

新野時,劉備與諸葛三分天下設想,其實是完全錯誤的.

北方讓曹,南方讓吳,沒錯,但自己取荊洲,後取西蜀則是錯誤的戰略.應該是西北之地的涼洲.

以當時冷兵器時代,騎兵在中原/河北來說是最理想的部隊.但在新野時,完全可以從上庸出兵到漢中,以當時張魯的力量,是無法抵抗的.再依託漢中對西涼進行攻略.

完全有能力西取西涼,使騎兵有馬匹**.退一步說,不取西涼,按照當時馬騰和劉備的奉血詔,應該說能支援劉備的.

結果,戰略錯誤,使北伐沒有一次平原對戰,無法有效消滅曹魏的力量,使得隴西地區一直無法占領,從而讓自己的北伐成空.既花費了大量的儲備,卻無法得到回報.多次北伐,全是糧食**不上.

一次是馬謖沒守住街亭(屬於用人不當)

3.至於彝陵之戰,劉備原意是想奪回荊洲.否則,以蜀一地之力,根本就無法對抗曹操的.

這點.劉備是看得很準.包括諸葛亮,但按照歷史來說,那個時候法正死後,諸葛才總領蜀國的,而不是,三國演義上說的諸葛總領蜀國

不幸,劉備失敗了,同時,損失的還有蜀80%的兵力.最後,加上南征孟獲,最後北伐的兵力只有8w,根本就無法和曹魏對抗.加上當時的蜀道艱險.所以,以8w之兵對抗,根本就無法勝利.

4.用人之道,諸葛時期,全是荊洲派.西蜀之地的**全沒有.

難道西蜀之地就沒有乙個人才?諸葛的選人眼光確實不怎麼的,仔細看下,三國裡面除了早期跟隨劉備的外,就是荊洲派,法正掛了後,最有名氣的李嚴卻去守白帝城.以當時白帝城的地理位置,加上當時東吳的不善攻城,隨便乙個將都能守住,還需李嚴去嗎?

加上李嚴因糧食不夠,不得編謊言東吳進攻.想想看.從白帝送糧食到關西.

加上四川全是山區.可想當時糧食的緊張.

5.至於三國演義.那裡面有很多虛幻的故事,建議lz還是看下裴松之的三國志.

為什麼宋朝始終不能統一中國,宋朝沒有統一中國!為什麼算乙個朝代?

宋代弱小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問題 太多 經濟 軍政始終不景氣 宋朝沒有統一中國!為什麼算乙個朝代?南北朝也沒統一,照樣算作中國歷史上的主要朝代。宋朝時期,如袁鵬飛老師所說,也可看為另乙個南北朝,宋是南朝,而北朝是遼 金和蒙古,最終統一於由蒙古而來的元朝。統一不能只從簡單的從國土面積上來論,從嚴格意義上來...

劉備為什麼不能統一中國,為什麼劉備不能統一中國,而劉邦 劉秀卻可以?

從歷史原因來看 1.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仍然在北方中原一代。經濟,軍事,人才方面優越於蜀國。2.曹操作為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令劉備望塵莫及 儘管有諸葛亮輔助 3.諸葛亮在滅魏時機未成熟之時,多次興兵北伐,消耗了國力。4.蜀漢後繼無人,人才匱乏。5.後主昏庸,不思治理,朝綱不振。6.其他原因還...

曹操為什麼不能統一中國,揭秘曹操為什麼不能統一中國的原因

赤壁之戰是曹操的滑鐵盧之戰,它是後來三國鼎立得以出現的直接原因。赤壁之戰沒勝利,沒搞死劉備和孫權!要不必定是他統一天下!不是他不想,是老天沒幫忙 曹操是可以的,只不過還來不及就死了 曹操在有生之年最終沒能統一中國,深層次原因 歷代開國皇帝無一不是借助武力實現自己的 大一統 軍事是政治的淺層表現形式。...

強大的楚國為何沒能統一中國,楚國為什麼不能統一中國?

楚國之所以沒有統一中國,原因是很複雜的,因為當時的楚國不僅存在內憂,而且還有外患。先說楚國當時的內憂,楚國從楚靈王和楚懷王開始他們就開始沉溺於享受之中,不僅要求自己建造豪華皇宮,而且還極其窮奢極欲。對當時的楚國的商業造成了嚴重的衝擊,百姓也因此食不果腹。一直到後來楚頃襄王的時候,楚國早已不是秦國的對...

誰為秦國滅六國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白起。長平之戰白起滅了趙國四十萬,從此再沒有哪個國家是他的對手了。只要還是碰上趙括這膿包 長平之戰,前後耗時三年 近年來有一說為前期僵持對峙二年六個月,後期白熱戰六個月 是我國歷史上最早 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據載秦軍前後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