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唯才是舉」,為何他始終看不上諸葛亮呢

時間 2022-01-20 11:51:46

1樓:小心洞八洞

首先曹操唯才是舉已經是世人皆知,他每攻下乙個地方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訪當地名士,勘察當地有沒有能人。所以像典韋、許褚這樣的絕世猛將就是曹操在鄉間發現的。又比如袁紹的幕僚許攸,當年曹操和袁紹開啟官渡之戰時許攸前來相投,曹操開心得鞋子都沒穿就跑出去迎接。

後來知道河東的司馬懿才華橫溢,但他不想入仕,於是曹操拿司馬懿整個家族的前程和命運威脅司馬懿,無奈的司馬懿只能乖乖加入曹營,可以說曹操為了得到人才已經無所不用及其。

那為何諸葛亮這麼有才能曹操卻置之不理呢?首先是時機不對,曹操南征的時候諸葛亮剛剛入仕,那時候他的名聲只在荊州一地流傳,曹操一直在北方征戰和袁紹打得火熱,哪有時間聽說過諸葛亮的大名?再者荊州作為劉表的地盤,相當於是曹操的敵對勢力,我們從曹操的用人習慣都可以看的出來,他用的人都是自己領地內的的人,不在他掌控範圍內很少用,這是一點。

而且曹操麾下謀臣如雨,比如荀彧,他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幫曹操出謀劃策,當年被呂布偷襲最危險的時候也是荀彧保下了幾個基地讓他翻盤,荀彧有著王佐之才的名號,能力不輸於任何謀臣。曹營後來又陸陸續續加入了很多謀臣,比如被稱為毒士的賈詡,他一手締造了天下亂世,曾經在戰場上設計正面擊敗曹操差點還奪走了曹操的性命。有這麼多大牛輔佐,曹操也不缺諸葛亮一人。

還有一點就是赤壁之戰以後他已經發現了諸葛亮的才能,但那時候諸葛亮早已經成為劉備的軍師,而且把他視為畢生對手了。他們的關係就像水和火一樣互不相容,只有相互擊敗的份,並沒有再次合作的可能。曹操儘管唯才是舉,但他還是得掂量一下諸葛亮的背景和站隊。

2樓:小九七

因為諸葛亮出名之時已經是劉備的屬下了,曹操再怎麼唯才是舉也不能一看到有才能的人就讓他投靠自己。

3樓:乙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曹操沒有看不上諸葛亮,而且諸葛亮沒有出山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個人,而是在赤壁之戰之後看到了諸葛亮的才能,但他也知道諸葛亮是不可能為他所用的,所以最多只能用敵對的關係看待諸葛亮。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覺得諸葛亮的才華並不是非常得好,而且軍事謀略也非常的一般。

5樓:小什老師

因為政治立場和治國理念的不同,所以曹操雖然「唯才是舉」,但是他始終看不上諸葛亮。

諸葛亮如此厲害,為何「唯才是舉」的曹操,卻看不上他?

6樓:穎

當時曹操手下已經有了很多的有才華的人了,而且當時諸葛亮相當於乙個「隱士」,名聲不出名,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曹操也許對諸葛亮不了解,不知道諸葛亮的才能,而且曹操帳下能臣武將太多了,資源豐富,而諸葛亮也在挑選自己的主公,曹操並不在諸葛亮的選擇之內,所以有了後面的「三顧茅廬」。

諸葛亮一直隱居,耕種田地,他常常自比管仲,樂毅,只有少數的有識之士才知道他真的有這樣的才能。劉備屯兵新野的時候,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於是到隆中見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見到。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

曹魏的實力在魏蜀吳三國中無疑是最強的。當初曹操發布了《求賢令》,這表明曹操一直想要天下人為自己效力,同時他「唯才是舉」,這樣一來曹魏的謀士和武將不斷的增多。出現了郭嘉、荀彧、司馬懿等等。

這些人都是曹操手下厲害的人物。

正是有諸葛亮的輔佐,劉備才能夠在赤壁之戰中一舉獲勝,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諸葛亮出山後,解決了軍隊的人員不夠的情況,經過了登記徵兵,劉備的軍隊一下子增加到了幾萬人。平定成都後,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劉備外出征戰時,總是留下諸葛亮鎮守成都,而諸葛亮總是能為劉備提供充足的糧食和軍備。

章武三年,劉備在永安病危,臨終前託孤給了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死後,劉禪繼位,封他為武鄉侯。蜀國政事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由諸葛亮一人裁決。

諸葛亮治理蜀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東吳重新結盟,解除了後顧之憂。

7樓:

因為曹操帳下能臣武將太多了,資源豐富,諸葛亮去了未必能受到重用。而諸葛亮也在挑選自己的主公,曹操並不在他的選擇之內,所以有了後面的「三顧茅廬」。

8樓:豬油炒菜真香

曹操這人非常的自負,他根本就不會像劉備那樣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而且他也不會覺得乙個諸葛亮有多大的才幹,況且諸葛亮本人就看不上曹操這人。

9樓:河工大校草

因為當時的曹操手下的謀士已經是人才濟濟了,也不缺諸葛亮這乙個了,況且他知道諸葛亮的性格是不會來協助自己的,所以才說自己不欣賞他。

10樓:王子欒川

曹操手下的幹將,無論介紹來的,應聘來的,或是俘虜來的,都有乙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別人投奔他。讓曹操去低下頭去求諸葛亮出山是不可能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太強了,曹操忌憚諸葛亮的才華橫溢和謀略智慧型,怕有一天取而代之,而且曹操是乙個很高傲自負的人,不會低頭去請諸葛亮的。

12樓:知心小謝

縱觀曹操的求才史,你就會發現,曹操手下的幹將,無論介紹來的,應聘來的,或是俘虜來的,都有乙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別人投奔他。

13樓:

諸葛亮此人太聰明了,曹操沒有足夠的自信能夠讓諸葛亮成為自己的心腹。曹操擔心會駕馭不了他,他手中的謀士已經足夠多了,根本不需要去找乙個自己可能駕馭不了的謀士。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期的謀士,最出名之一的應該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的一生中最突出的品質就是他的這種獻身精神以及忠貞的氣節。曹操手底下能人眾多,不缺諸葛亮乙個。

15樓:驚鴻

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很有誠意。而曹操手下的謀士都是投奔的曹操,曹操自然不會主動去請諸葛亮。

諸葛亮這麼厲害,為什麼曹操卻看不上他?

16樓:魔鬼零零七

曹操並沒有看不起諸葛亮,而是根本不把諸葛亮放在心上。當時曹操身邊謀士眾多,郭嘉、程昱和苟攸等人,這些人的能力堪比諸葛亮,在他們心中也自覺比得上諸葛亮。最重要的一點是曹操這個人疑心重,疑人不用,而諸葛亮寧願跟隨劉備也不願意投靠他,光是這一點曹操就不會重用諸葛亮,哪怕諸葛亮願意投靠他。

曹操是漢末群雄之一,說到實力早期比不上袁紹,後期卻可以吊打孫劉,如果不是他三分天下之後死得早,怕是最終可以讓曹魏一統天下。這樣乙個厲害的人卻有乙個缺點,他這個人太過驕傲,寧願放過乙個人才,也不願意屈尊降貴學習劉備一樣去討好乙個諸葛亮。可見曹操有帝王之能,卻沒有劉備禮賢下士之風。

曹操曾發布一張《求賢令》,廣納天下人才,如此大張旗鼓就是讓所有人知道只有他曹操才是霸主,才是這些人應該跟隨的。很多人看到之後跟隨曹操,即使剛開始不願意也最終低下頭顱投降。對於人才曹操不嫌多,但《求賢令》一出,諸葛亮想必是看到的,但他沒有投靠曹操,卻被劉備請出山,這無疑是在打臉。

其實除去一些客觀的因素,個人覺得曹操和諸葛亮即使是一方的,他們兩個人的性格肯定會懟起來。曹操生性高傲,不願意低頭,不願意退讓一分,而諸葛亮看似豁達,但敢說真話,在事實上堅持己見,他不會願意討好曹操。所以說諸葛亮跟隨劉備才有出路,曹操並不是他的明主。

17樓:a_不想賺錢

惱羞成怒唄,我不相信你諸葛亮這麼出名的人才。曹操早年會沒有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我估計諸葛亮應該是以某種理由拒絕了曹操,其實曹操自己也知道諸葛亮這些人自命清高,不屑於他這種宦官之後往來。

但是畢竟曹操這麼充滿誠意的邀請你,你卻拒絕了,讓曹操的面子掛不住。所以曹操在當時估計就已經悄悄的記恨上了諸葛亮,其實如果諸葛亮在後來選擇歸降曹操的話,我估計曹操也不會記恨於他。畢竟曹操還是特別喜歡人才的。

到後面的赤壁之戰之後,曹操是真的有點痛恨諸葛亮。在赤壁之戰裡,諸葛亮充當著乙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話,赤壁之戰誰輸誰贏是真的難料。

可惜沒有如果,因為諸葛亮曹操失去了乙個統一全國的機會,大敗而回。自此曹操在沒有再次討伐南方的機會。可以說這個是曹操一生中最遺憾的一件事情,因為諸葛亮這個人他失去了統一全國的機會,你這放誰身上誰不恨呀?

我估計曹操臨死之前。還掛恨著諸葛亮。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在三國末期魏國首先滅掉的就是蜀國,從這一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魏國人還是特別痛恨蜀國的,這裡面未嘗就沒有赤壁之戰的原因。

諸葛亮也是數次北伐中原,魏蜀兩國是真的嬌怨已久,從開國皇帝就開始互相的結仇,一直到他的後輩們。其實我覺得曹操雖然是比較痛恨諸葛亮,但曹操的確也是非常欣賞的諸葛亮。可能沒有得到諸葛亮,是曹操的心中為數不多的遺憾。

18樓:你若成風我化許

1,曹操沒有看不上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比曹操小很多,諸葛亮出山時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

2,諸葛亮是乙個胸懷大志,心高氣傲的人,是他選擇君主而不是靠君主選擇他

3,諸葛亮沒選曹操的原因:曹操比諸葛亮大不少,他在北方征伐時諸葛亮還是小孩,等到諸葛亮成年時,已經隨家人從北方遷居荊州多年,這時曹操基本已經平定天下,麾下人才濟濟,並不像劉備一樣求賢若渴。加之曹操剛剛官渡橫掃北方,氣勢如虹,天下已佔大半,此時加入曹家功勞不可能太大,又加之曹操麾下顯位多被如荀家,楊家,陳家這類一流士族人員佔據,利益龐雜,不是乙個好去處。

而此時,劉備正好來到荊州,他雖然暫時沒有立足之地但胸懷大志,愛惜百姓,也有能力,只是缺乏戰略規劃的出謀劃策之人,而這正是諸葛亮能給的。諸葛亮自信有逆天的才能,能夠幫助劉備逆轉乾坤!

19樓:河工大校草

沒有看不上諸葛亮的意思,是因為諸葛亮看不起曹操,沒有想跟著曹操的意思,曹操也自知自己得不到他。

20樓:檸檬玖柒

因為諸葛亮沒有投奔曹操,還有曹操手底下能人眾多,不缺諸葛亮乙個,再者曹操雖然愛惜才人,但又生性多疑,正所謂「疑人不用。」

21樓:橘瓜

因為諸葛亮認為自己身邊的人遠超諸葛亮的才智,而且諸葛亮投靠了劉備,曹操是不會再相信的了,曹操生性多疑,他寧願採用自己身邊的人,也不敢相信諸葛亮。

22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是乙個這麼疑心重的人,是不會隨便用人的,而且曹操又很要面子決定不要拉下臉來三顧茅廬的。

23樓:luu陽光的

因為曹操身邊也是能人眾多啊,他覺得自己手下的人是比得上諸葛亮的,所以不把諸葛亮放在心上。

24樓:伴秋風

縱觀曹操的求才史,你就會發現,曹操手下的幹將,無論介紹來的,應聘來的,或是俘虜來的,都有乙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別人投奔他。你想讓曹操,低下頭去求人,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25樓:嫣然

曹操是乙個這麼驕傲的人,怎麼會屈尊降貴學習劉備一樣去討好乙個諸葛亮,而且曹操又那麼疑心重,是不會亂用人的。

26樓:餘溫

曹操身邊的謀士眾多,例如:郭嘉、程昱和苟攸等人,這些人的能力堪比諸葛亮,在他心中也認為比得上諸葛亮。

27樓:flyking萍

縱觀歷史,曹操身邊的人各種能力都能與諸葛亮相比,況且並不比諸葛亮差,而且諸葛亮投靠了劉備,曹操更不會相信他。

曹操明明唯才是舉,不看出身,為何政權穩定還是要依賴有名的士族

因為寒門是沒有辦法跟世家的力量相比的,曹操雖然任人唯賢,但是如果想要穩定政權,他只能依靠世家的力量。1 世家的力量龐大 因為中國是乙個儒家思想統治的國家,所以說文人在中國的地位特別的高。在中國古代有士農工商這個說法,士這個階級代表的就是文人階級。而且是這個階級並不是普通的寒門所能夠代表的,一般代表他...

看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原著,我認為,曹操才是真英雄!誰能同意我的觀點

我非常同意樓主的觀點,曹操是英雄!只是有幾個小問題,我的看法不一樣。首先劉備雖然有點假,但他還是有很多優點的。三顧茅廬說明劉備重視人才,用誠意打動人 關羽 張飛死後舉全國之力報仇,說明劉備重感情 一生坎坷,但不忘心中理想,說明劉備是個執著於理想的人。而且孫權也不能說是無名小卒吧,他至少懂得用人,而且...

諸葛亮和曹操,到底誰才是三國第一軍事家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是諸葛亮,有的人認為是曹操,但是在這裡我認為曹操才是三國裡第一的排名第一的軍事家。首先我要說的是大家不要被電視劇集中或者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的渲染和刻畫所迷惑。在三國演義這本小書或者是影視劇裡,刻意的美化了劉備和諸葛亮這樣的形象,而把曹操的形象醜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