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繁榮昌盛的大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敗的

時間 2022-01-20 03:06:42

1樓:

安史之亂是我國古代最為重要的一次叛亂,也是唐朝由興盛走向衰敗的乙個轉折點。唐朝是我國古代最為興盛的乙個朝代,盛唐時期,八方來朝,可是安史之亂後,政治的長期壓迫,經濟的入不敷出,使得唐朝便開始一步一步走向滅亡。

唐玄宗在年輕時也是一代明君,將唐朝帶入了乙個鼎盛時期,但後期的他,還沉浸在年輕時所創下的豐功偉業中,沉迷於楊貴妃,漸漸荒廢了朝政,又大力扶持安祿山,使得安祿山生了反叛之心,從而爆發了史無前例的安史之亂。這場動亂長達七年之久,雖然最後這場動亂以安祿山、史思明的失敗所結束,但經歷了七年安史之亂的唐朝從此也一蹶不振。

首先是唐朝的經濟情況,安史之亂期間,全國各地都爆發戰役,百姓衣不果腹,還得常常遷徙,再加上戰爭需要大量的物力與財力,國庫也就漸漸空虛。安史之亂結束後,全國各地爆發饑荒,國庫由於常年作戰,早已入不敷出,沒有經濟支撐,且剛經過戰亂不久,生存下去已經是勉強了。除了經濟情況不容樂觀,還有國家的政治情況也大不如從前。

安史之亂雖然勝利結束,但是這場動亂已經動搖了唐朝的根基,國家還未完全穩定,全國就又開始陸陸續續爆發動亂,稍有勢力的地方統治者便開始不服從**的管轄,**為了鎮壓這些反動派,不得不將戍守邊疆的部分軍隊撤回,如此一來,邊疆防衛削弱,邊疆也開始動盪不安。

唐朝在經歷安史之亂後本來就已經元氣大傷,在如此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已經是勉強支撐,又如何談發展呢?

2樓:佼千邇

長年戰亂,民不聊生,政治上動盪不安,經濟上賦稅嚴重,朝廷上可用的**不多,自然衰敗了。

3樓:綠豆花開

戰爭之後滿目荒夷,本身統治者,他的方法都不對頭,也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

4樓:

戰爭本身對經濟就是個大破壞。

戰爭造成農田、商鋪、城鎮被毀,大量勞動力被殺。國庫中本可能用於發展生產,興建土木的金錢銀兩也被搶光,經濟必然衰退。

戰爭還造成了政策變更,從發展經濟改為發展軍事武裝,又要抽掉大量的勞動力。

戰爭還造成了原來經濟發展的制定者、執行者離去或死亡。

5樓:

安史之亂長達7年之久,從根本上動搖了大唐的經濟基礎和國力,加上缺乏治國的人才,唐朝一步步走向了衰敗。

6樓:在灤水園講葡萄牙語的海燕

由安祿山史思明引起的安史之亂使大唐王朝從盛變 衰,並且最終毀滅了唐帝國。

安史之亂之所以會發生其根本原因就是隨著唐朝國力的增強其政治經濟制度也隨之改變。1.軍事制度的改變,唐玄宗之前唐朝實行的是府兵制沒有職業的軍人,但是伴隨著唐朝經濟的發展府兵制已經無法適應當時的國情,因此唐玄宗開始把府兵制廢除改為職業軍人,並且設立了專門帶兵的節度使,安祿山便是唐朝最大的三鎮節度使。

節度使的設立雖然增強了唐朝軍隊的戰鬥力,但是也種下了唐朝後100多年的藩鎮割據的惡果。2.經濟制度的改變,唐朝經常被我們說成盛唐,因為唐朝經濟的繁榮在當時絕對第一.

城市**的繁榮農民生產力的提高必然會把更多的農民從農業生產中轉移到城市中來,而國家的稅收也由農業稅慢慢的變為了商業稅。而這突如其來的改變唐玄宗似乎並沒有準備好如何應付,唐玄宗為此設立了大大小小幾百個徵稅部門,這些部門相互獨立因為沒有監督合作造成大量的重複徵稅現象,久而久之就埋下了唐朝動亂的禍根。

7樓:

安史之亂後,大唐就開始動盪了,軍事制度發生了改變,府兵制也無法適應當時的國情,經濟上慢慢出現了商業稅。

8樓:

唐朝統治者自身的原因,但是唐朝的藩鎮制度可以說是造成唐朝不斷內亂,戰爭頻發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9樓:無聲無息的空氣

沒有永久的繁榮,這都是社會進步的提現

10樓:衲年暗淡的青春

一是唐朝崇尚武力,這在開國時對待外敵時確實會讓自己一時強盛,但在後期留下了巨大的問題,二是藩鎮割據尾大不掉**無力掌控。

11樓:下尖牙上

物極必反,人勿完人。

唐朝安史之亂後為什麼走向了衰落

12樓:默默她狠傷

原因:唐朝安史之亂使唐朝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經過了這一次的禍事,大唐是大不如前。無論是從經濟、政治還是軍事上來看都是處於一種苟延殘喘的狀態下。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有過這樣的記載:「(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餘年。」從中最直觀的可以看出,那時的民間是民不聊生,大家都不知道日子應該怎麼過了。

在政治上,那些地方的勢力開始蠢蠢欲動,不再對於唐朝**機構的命令言聽計從。當**下達命令時,陽奉陰違,並不會好好地、完整地執行命令。更多的情況下,是把聖旨當做一張廢紙。

這就看出,**對地方的統治力在下降,甚至可以說是下降到了乙個從未有過的低點。

從經濟上看,這次平定叛亂花了不少的物力,**的財務狀況有點被掏空的感覺。而且因為在打戰,人們也無法安心地耕作。中國一向是乙個農業大國,沒有了安心耕作的環境,人們的生活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據很多史料記載,在這次的安史之亂結束後,民間是有了一場大饑荒。這就可以證明,這次戰爭對於經濟的打擊是多麼的大。

唐玄宗是怎樣使唐朝從盛世走向衰敗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巔峰的乙個朝代,不管是從經濟,文化等等方面來說,唐朝都是乙個非常偉大的朝代,並且唐朝存在的時間是最久的乙個朝代,一共存在了289年的時間,能夠存在這麼長的時間,唐朝肯定有許多值得後世人們學習的地方。並且唐朝自從開國以來,一共經歷了許多個巔峰的時期,讓唐朝的走上了封建社會的最頂端。

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後,知人善任,並且虛心的去聽取大臣們的意見,注重老百姓的生活,注重農業的發展,隨後國家的經濟得到了非常好的恢復,最終開創了「貞觀之治」,那時候的唐朝非常的繁榮。後來唐高宗李治上位之後,為了繼承「貞觀之治」的遺風,他也開創了乙個非常繁榮的時代,在歷史上被稱為「永徽之治」,使得老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

再後來唐玄宗李隆基上位之後,整治了朝廷的一些腐敗氣息,並且非常關心老百姓們的生活,平定了國家的外患,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並且在那時候有許多的外國人都來到唐朝做生意,使得那時候的唐朝達到了巔峰,由於長時間的安定,唐玄宗就開始放縱享樂,愛上了楊貴妃,並且他對楊貴妃的寵愛達到了極致,後來唐玄宗荒於政事,導致朝堂內部出現了許多的腐敗**,最終引發了安史之亂,長達八年時間的安史之亂,讓唐朝的國力受到了嚴重的損失,隨後唐朝就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14樓:淡年華

唐玄宗在位期間前期很不錯,但是到了後期因為寵信奸臣導致了吏治變得混亂,還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然後地方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他又多次殺了大將,還掣肘郭子儀的平叛。所以唐朝由盛轉衰。

15樓:月榭

是因為唐玄宗他沉迷於美色,整日不理朝政,覺得自己的國家已經非常的強大了,不需要自己再過多的打理,被現狀蒙蔽了自己的雙眼,不體察民情,所以才導致唐朝由盛世走向了衰敗

16樓:宇宙大**

唐玄宗之前的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但是後來唐玄宗荒於政事,又沉迷於美色,對楊貴妃費查個的寵愛。才導致朝代衰退。

17樓:i念念

剛開始的時候唐玄宗治理唐朝還是非常的好的,唐朝還是當時的那個盛世,但是後來就是因為唐玄宗他有一點點驕傲了,然後他對自己的朝政也有了懈怠。

18樓:落月瀟湘雨

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唐玄宗因為之前的盛世,所以有些懈怠,相信小人。寵愛楊貴妃。這些都是唐朝衰敗的原因。

19樓:

朝廷當時過於安逸,使得他安于當時的生活,貪圖享樂,而且他在用人方面並不是那麼的謹慎導致了用錯了人以後,也就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20樓:我就是大公尺呀

中老年時期的唐玄宗,陳美女楊玉環的美色,加上後來安史之亂,他也有心無力,漸漸的使唐朝從盛世走向了衰敗,

21樓:四十公尺大刀刀

當時的唐玄宗不聽取大臣的意見,重用用昏沉沉迷於女色,慢慢的使唐朝走向衰敗。

22樓:愛小熊

唐玄宗統治前期體恤民情,認真聽取大臣意見,勵精圖治,注重發展各行各業,但到了後期,唐朝出現了安史之亂,使得唐朝慢慢走向衰敗。

簡述唐朝走向衰敗直到滅亡的原因?

23樓:與人為善

、唐朝滅亡的最終原因是農民起義。

唐朝的衰落源於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的滅亡是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唐朝後期,由於**與藩鎮、藩鎮與藩鎮之間連年戰爭,向百姓增加賦稅、徭役,掌權的宦官更加有恃無恐地欺壓百姓,強佔土地,勒索錢財,引起人民的極大不滿,反抗鬥爭此起彼伏。起義的領導者是王仙芝與黃巢。

這次農民戰爭,給垂死掙扎的唐王朝以致命的一擊,唐朝的統治瓦解了。天佑四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而自立,改國號梁,定都開封。唐朝自此滅亡。

二、唐朝滅亡的其它主要原因

1、直接原因:安史之亂的爆發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是一場嚴重的社會動亂,這場動亂幾乎摧毀了李唐政權,給社會、經濟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

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的轉折點,亂前是唐朝的鼎盛時期,亂後的唐朝則進入了衰落階段,並最終走向了滅亡。

2、宦官專權

與東漢和明朝比較,唐朝宦官專權的程度,要比前兩者嚴重的多。

東漢和明朝,雖然有宦官專權,但宦官是狐假虎威。而唐朝的宦官,卻操縱著皇帝、宰相**的任免,甚至國策的制訂,都取決於宦官。

3、藩鎮割據

為了保衛邊疆地區,唐朝在景雲年間設定了節度使。剛開始,這一設定只存在於邊疆地區。「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為了保衛**政權,設立了更多的節度使。

節度使權重,掌握地方行政大權和兵權,成為了割據一方的割據勢力。節度使一職傳子或者部將,**到時只能加以承認,而且他們還壟斷了地方的稅收。

藩鎮之間,以及藩鎮與**之間,為了爭奪人口和土地,不斷進行著戰爭。各個藩鎮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嚴重地威脅著大唐的統一。唐憲宗元和末年,唐朝的統治區域內除了都城以外,共有藩鎮46處。

這些藩鎮藩鎮割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對地方的控制。

4、朋黨之爭

唐朝的****,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門蔭入仕的官宦貴族子弟,二是科舉出身的**,他們大多來自庶族地主,傾向與門閥士族鬥爭。這兩派**,不斷進行明爭暗鬥,而以長慶至大中年間的「牛李黨爭」,歷時最久,鬥爭最為激烈。

兩黨的鬥爭,有不少是無謂的意氣、門戶之見,但亦有政見的分歧。實質上是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不僅沒有更多的積極意義,反而起了削弱唐朝統治力量的作用。

大唐經安史之亂之後元氣大傷,大唐又是如何支撐了一百多年?

24樓:小周高等教育**答疑

一場安史之亂,讓曾經輝煌的唐王朝陷入了重重危機。唐朝總共289年,從618年到763年安史之亂結束,歷經了145年。既然唐朝經過此次戰亂元氣大傷,為何還持續了將近一半的壽命呢?

這裡面有很多種原因。

俗話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唐朝上層權力機構的運作。如果上層機構不行,整個國家就會亂套,不可能有出路,具體來說就是唐朝**的規劃建設。乙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如何用人,利用人才對滿目瘡痍的國家進行重新建設。

唐朝選拔人才主要還是靠科舉制。儘管科舉制有一些侷限性,被後世廣為詬病,但是在唐朝無疑是一種最合理和最先進的人才選拔機制。

當年在科舉考試當中就考了這樣一題:唐王朝已經建立了200年,舉世聞名,但是安史之亂之後中原地區戰爭不斷。目前國家在乙個困境當中,應該如何面對?

**要求百姓務農,但是卻人心惶惶,**想要增加賦稅,又怕人們說賦稅過重,對朝廷滿腹怨言,各位考生有什麼好辦法?

這個考題就是向全國的有志之士尋求治國良策。元稹也參加了這一次考試,洋洋灑灑的寫了兩三千句話,不僅文采飛揚,而且很有見地。他堅持以國為本,富人為先。

他還勸朝廷賦稅一定要合法,執法要嚴明。

朝廷有這樣的人才可以用,何愁不能延續一半的壽命呢,總之當時的唐王朝在安史之亂之後儘管元氣大傷,但是並沒有就此墮落,想盡一切辦法恢復往日的繁榮。

簡介安史之亂,簡介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於公元755年至763年所發生的一場叛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唐玄宗改元天寶後,政 加腐敗。唐玄宗耽於享樂,使國政先後由李林甫 楊國忠把持,又放任邊地將領擁兵自重,安祿山任三道節度使 平盧 范陽 河東 軍權在握。天寶十四載 755年 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發動兵變,翌年就攻...

求安史之亂,求安史之亂資料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 755年 身兼范陽 河東 平盧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揭開了安史之亂的序幕。765年,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自己建立政權。叛軍占領潼關 守將哥舒翰 潼關陷落,叛軍長驅直入進逼京師長安,皇帝出逃四川,隨行行至馬嵬驛時候,今陝西興平西 將士譁變。殺死楊國忠,逼迫玄宗縊死楊...

安史之亂的故事,安史之亂的歷史故事

張巡守睢陽的詳細情況 至德二載 757年 正月至十月,在唐平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唐河南節度副使張巡等率軍民堅守睢陽 今河南商丘南 抗擊 牽制安祿山叛軍的著名作戰。後因睢陽糧盡援絕,被迫宰食馬匹。馬盡,掘鼠羅雀,發展至食人的悲慘境地。於是有人提議突圍東走,而張巡 許遠卻堅持認為 睢陽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放...

安史之亂的概括,安史之亂的200字概括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所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由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同 政權爭奪統治權的戰爭,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因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於發起叛亂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為主,故稱安史之亂,又因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發,至公元763年2月17...

安史之亂安祿山有請西涼鐵騎嗎,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有多少士兵

據我所知,安祿所控制的河東等四鎮地處東北,即今河北,遼寧等地,後來他自立 燕帝 即是為此。而西涼即今西北甘肅一帶,與河東相距遙遠,恰為唐軍的後方。後郭子儀 李光弼正是憑藉涼州及回鶻援軍平定了亂事。所以,安祿山不會有涼州兵馬。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