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死後,康熙為何不願將其下葬

時間 2022-01-14 17:10:23

1樓:舊時樓台月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後,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聰穎過人,站在智慧型頂峰的孝莊,貌似並不能取得霸氣梟雄皇太極的寵愛,皇太極喜歡的是孝莊的姐姐海蘭珠那樣溫柔如水的女人 ,和歷史上很多雄才大略的皇帝一樣,皇太極不喜歡懂政治有野心性格剛毅的女人,類似劉邦寵愛戚夫人,漢武帝鍾情衛子夫,李夫人。

清朝剛剛建立不久,皇太極沒當幾年皇帝就撒手人寰了,孝莊卻站在歷史的風口浪尖:政權不穩,風雨飄搖的大清。這個女人沒有被感情左右,沒有被權利沖昏頭腦,沒有那麼多怨恨,政治手段高超,卻不貪戀權力,真是令人佩服令人敬仰。

孝莊這一生為清朝奉獻很大,穩定了風雨飄搖,尚在雛形中的大清王朝,尤其是培養出了康熙。可是孝莊為何死後37年,康熙這個孝順孫子都不願意讓她入土為安,這個其實牽扯孝莊一生中很多事情。

歷史記載孝莊太后在死前說,她留戀順治和康熙父子,希望能陪在她們身邊,這樣孝莊太后就能以陪伴子孫的名義不去九泉之下面對皇太極了,從她的人生事蹟來看,這的確是乙個很好的選擇。但是按照葬制來說,她卻又是應該去陪葬昭陵的,所以康熙皇帝在孝莊死後一直猶豫不決,棺槨停放了37年之久沒有下葬。

按照古人觀點,人死後應該盡快入土為安,更何況孝莊尊為太皇太后。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孝莊等了37年之後才下葬呢?

第二,在古代,皇陵一般是在皇帝生前就開始建造,很多都是在剛剛即位是便開始建造。因為皇陵是個大工程,以古時候的生產力,完工可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而且,太后一般會和先皇合葬,幾乎沒有單獨為太后修建陵寢的事情發生。

既然孝莊臨終曾說不願與皇太極合葬,如果重新修建陵墓,肯定是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但是識大體的孝莊不願意讓孫子為自己勞民傷財。

第三個原因是孝莊不是皇太極的正妃,她的姑姑還有其他幾個女人在皇太極的後宮中都比她地位高,而且據歷史記載來看,皇太極也並不是很喜歡她,也許是因為看到了孝莊不同於普通溫順女人的智慧型和隱忍,皇太極最喜歡的女人是孝莊溫柔的姐姐海蘭珠,海蘭珠是孝莊的親姐姐,比她大四歲,這個女人才是皇太極的真愛,所以可能孝莊一想到這些,不屑於去和那些妃子們在皇帝前爭寵。

不過,孝莊的安葬問題,直到康熙駕崩前也沒有得到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留給了他的兒子雍正。要知道,順治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乙個皇帝,所以在清朝皇陵裡,順治的清孝陵地位是最高的,如果將順治的母親孝莊隨便葬在清孝陵的旁邊,顯然是不符合規矩的。最終,雍正還是選擇在孝莊靈柩的停放地就地建陵,名為「昭西陵」,孝莊最終得以入土為安。

2樓:

按照清朝的傳統,孝莊死後應該和皇太極合葬,孝莊臨死前曾經囑咐康熙,皇太極下葬太久,如果要跟他合葬,那麼會打擾他的安息,因此要求不合葬。

3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下葬,孝莊太后遺言是不和皇太極合葬,但這不符合祖制,所以為難的康熙就沒有立即將其下葬。

4樓:

孝莊太后仙逝前夕,她曾把孫子康熙帝叫到榻前,叮囑遺願。她和康熙說皇太極已經下葬很久了,自己不願再遷過去大興土木,打擾他安眠。再則皇太極的陵墓遠在盛京,也就是現在的瀋陽,如果扶靈過去,一路上肯定勞民傷財,這是她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自己就算死後也非常掛念順治和康熙二人,所以不想離他們父子倆太遠,葬在順治孝陵附近就可以了,我們知道,康熙對祖母一直非常尊敬,是個非常孝順的帝王,聽到祖母的遺願,他自然要盡力去完成了。他在孝莊死後,就把孝莊從前住的宮殿拆卸掉,挪到自己父親的孝陵旁邊,建立了個暫安奉殿來儲存孝莊的屍體。

孝莊太后死後停屍宮中37年,康熙為何不願將其下葬?

5樓:見文讀史君

孝莊太后的遺囑讓講孝道的康熙很為難

孝莊太后是皇太極的側福晉,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她的姑姑是皇太極的大妃,她的姐姐海蘭珠是皇太極的寵妃,孝莊太后在皇太極生前只是莊妃,為皇太極生了一男三女,只不過莊妃並不得寵,在皇太極的妃嬪中地位並不高。

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因為沒有遺囑立誰為繼承人,多爾袞和皇太極長子豪格爭奪皇位,兩方勢均力敵,最後雙方各退一步,立莊妃所生、皇太極第九子、五歲的福臨為皇帝,多爾袞和濟爾哈郎輔政。

福臨登基為帝,也就是順治帝,莊妃也成了太后,在多爾袞的輔政下,滿清從關外入主中原,福臨成了滿清入關的第乙個皇帝,孝莊太后盡心培養福臨,不料福臨在二十四歲就過世了。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莊太后病危,康熙晝夜不離左右,親奉湯藥,還祈求上蒼折損自己的壽數為祖母增壽,然而沒有人能抵抗自然規律,孝莊太后還是病重不治,在臨死前,孝莊太后立下遺囑:

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孝莊太后的意思就是皇太極奉安已久,不能因為她而去動皇太極的陵墓,還有皇太極陵墓離京城太遠,路途遙遠要勞民傷財,不想因此而讓皇帝增加負擔,心裡也捨不得順治、康熙父子二人,要求在順治的孝陵附近選擇個地方安葬!

孝莊太后為什麼不想與皇太極合葬

對於孝莊太后不想與皇太極合葬,主要有兩種說法,乙個是因為孝莊太后不受皇太極的寵愛,孝莊太后在十三歲嫁給皇太極的時候,還能在後宮排第二位,後來皇太極娶的妃嬪越多,她的地位越後面,皇太極在娶了孝莊太后姐姐海蘭珠後,海蘭珠寵冠後宮。

對於孝莊太后來說,皇太極生前不寵愛她,她在死後也不想去皇太極那裡湊熱鬧了。

還有乙個可能性就是下嫁給多爾袞,按照游牧民族的風俗,兄長死了,寡嫂嫁給小叔子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多爾袞的勢力和能力,孝莊太后為了保住福臨的帝位,更加要用身體和感情來籠絡多爾袞。

正是孝莊太后下嫁給多爾袞,多爾袞對待福臨就如親生兒子一樣,而頭銜也從攝政王逐步公升為皇父攝政王,而孝莊太后後來輔佐康熙的為政方法,很有可能就是從多爾袞那裡學來的。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成為清宮四大謎案之一,極大可能是滿清入關後,清朝後來的皇帝乙個比乙個漢化,都認為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非常羞恥的事,

孝莊太后的遺囑讓康熙左右為難,只好將孝莊太后的遺體找個地方暫時安放

康熙對孝莊太后感情很深,對於他來說,孝莊太后的遺願必須完成,如果不聽從孝莊太后的遺言,就是不孝,對於康熙這位以孝行聞名的皇帝來講就是一條大罪。

然而皇后和皇帝合葬是禮制,聽從孝莊太后遺願辦的話有違祖制,按遺囑辦,就違背了祖制,按祖制辦又違背了祖母的遺囑,康熙只能選了個權宜之計,在遵化的東陵建了一座殯宮,將孝莊太后的靈柩先停放在那裡,再慢慢想辦法,這一停就是37年!

這個難題到雍正即位後才解決,雍正對於孝莊太后的陵墓建在**倒是胸有成竹,他認為孝莊太后停靈的遵化暫安奉殿就是個風水寶地,因為孝莊太后停靈那麼久,大清是順風順水,康熙還搞了個盛世。

孝莊太后停靈37年才下葬,就是因為康熙是個極講孝道的人,不忍心因為祖制違背祖母的遺願,心底深處也捨不得祖母遠離自己,不得已作出暫安奉殿的決定!

6樓:九師傅談國學

撐起大清王朝的孝莊太后,死後停屍宮中37年,康熙為何不願將其下葬?

7樓:丁丁說歷史

孝莊太后死後,康熙為何命令停屍37年不肯下葬?

孝莊太后死後在宮中停屍37年,康熙為何不葬

孝莊太后死了以後在宮中停屍37年。而康熙君王之所以不把孝莊太后下葬,那是因為孝莊太后有遺言,他想葬在順治帝的陵墓裡,所以一時間康熙君王沒有準備,就這樣擱置了37年。第一,孝莊太后留下遺言,想要葬在順治帝的身邊。第二,孝莊太后的遺願對康熙君王來說是個難題。第三,孝莊太后可能因為皇太極最喜歡的人是她姐姐...

孝莊太后死後,康熙為何遲遲不將她下葬

所以說孝莊之所以一直沒有被下葬,並不是因為康熙的不孝。要知道康熙對於祖母是出了名的孝順,在孝莊病重的時候,康熙不僅會親自為祖母湯藥,甚至為了祖母願意信佛,他向上天乞求,願意以自己的壽命來換取祖母的健康。而到了康熙過世時,他的陵墓建好後,雍正帝要給他下葬時卻突然意識到孝莊離世這麼多年卻還沒有入土為安。...

為何孝莊皇后死後37年才下葬,孝莊太后死後停屍37年才下葬,康熙為什麼要讓孝莊太后停屍那麼多年?

孝莊皇后是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的皇后,一生經歷了三個朝代,在生前可謂是安富尊榮,培養的順治,康熙都成了後來皇帝,生前享盡了榮華富貴,備受尊重。可是死後的孝莊皇后卻無法和自己的丈夫皇太極合葬,甚至連皇家陵園都葬不了,被單獨安排在河北遵義化清東陵孝陵之外呢?為何生前智勇兼備的孝莊皇后在死後落得如此地步呢?...

康熙為何至死都沒將孝莊太后下葬,孝莊太后死後,康熙為何遲遲不將她下葬?

康熙至死都沒將孝莊太后下葬,這是因為尊重孝莊太后的遺囑,康熙沒有違揹她的心願,說明康熙皇帝也是乙個大孝子。原來孝莊太后有遺囑啊,不願合葬是怕驚動了皇太極,因為常伴在順治 康熙身邊不願離開,康熙只能將孝莊太后暫安在奉殿中,拖著直到康熙駕崩時孝莊太后仍在奉殿中未下葬。因為只是孝莊太后的遺願,她怕驚擾皇太...

孝莊死後為何等了37年才下葬,孝莊太后死後停屍37年才下葬,康熙為什麼要讓孝莊太后停屍那麼多年?

孝莊皇后是清朝傑出的女政治家,一生培養了順治和康熙兩代皇帝,見證了清朝一步一步走向鼎盛,她死後三十七年未能下葬是因為康熙捨不得祖母,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排祖母安葬的地點,於是將孝莊的棺槨放在了暫安奉殿裡,康熙在去世前一共看望孝莊二十六次,幾乎是每年一次。孝莊教會康熙果斷,康熙能被成為聖君可以說全靠孝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