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八旗的高低順序是什麼?有嚴格的尊卑之分嗎

時間 2022-01-10 14:50:30

1樓:浦簧淤鍬

首先旗主是每個旗的最高領導人,他們可以直接掌管各個旗的兵權。其實在剛建立八旗制度時,八旗的每乙個旗都有各自的旗主,但皇帝擔心旗主會威脅皇權,就把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都劃歸自己手下親自統領。

2樓:風鈴漫晚

八旗之中,正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231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統轄,屬於皇帝的親兵,待遇條件優厚,稱為「上三旗」。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由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分領,稱為「下五旗」。

八旗的地位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分別是鑲黃、正黃、正白、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

八旗中地位最高的是鑲黃旗。清朝的九大貴族世家,如瓜爾佳氏、鈕祜祿氏、博爾濟吉特氏、葉赫那拉氏,都出自於鑲黃旗。

在努爾哈赤統治初期,八旗制度只有三旗,即黑旗、白旗、紅旗,後來隨著後金的不斷壯大,人數也成倍增加,逐漸發展為八旗。原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原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原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並且八旗的地位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分別是鑲黃、正黃、正白、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

3樓:匿名使用者

正黃旗 鑲黃旗 正白旗 這是上三旗 三旗的勢力強弱與尊貴程度依次為正黃旗、鑲版黃旗正白旗

其次是下五權旗 鑲白旗 正藍旗 鑲藍旗 正紅旗 鑲紅旗總之就是正黃旗 鑲黃旗 正白旗 鑲白旗 正藍旗 鑲藍旗 正紅旗 鑲紅旗

但也得看時期 多爾袞時期 白旗是很強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

前三旗是上三旗,以正黃旗為尊。後五旗是下五旗。

5樓:我造物者的光榮

推薦回答其餘都對,不過鑲黃旗為上三旗之首!

6樓:匿名使用者

洋八旗地位最高,洋八旗中的地位從高到低分別是英法美德日俄意奧,其中公尺字旗地位最高,英鎊是世界通用貨幣。

清朝八旗中哪個旗,更尊貴一些?

7樓:芩酷酷

在清朝時期,我們都知道旗人有乙個最重要的制度,那就是八旗制。八旗制它不只是乙個軍事系統,它還是乙個政治制度。而且我們還知道有個滿洲八旗的說法。

也就是說,這個滿洲人都是旗人,並且都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八旗中的一旗的,並被他們視為榮譽。那麼,在被視為榮譽的八旗制,他們應該是分有等級的高低的,那麼在清朝八旗中哪個旗,更尊貴一些呢?

其實八旗並沒有尊卑之分,他們之間的地位相對而言是平等的。但是要說到八旗中那個旗幟最為尊貴,有個說法認為正黃是八旗中最為尊貴的乙個,因為清朝的八旗制度的形成有個過程,最早努爾哈赤建制時只有正黃、正紅、正藍、正白四旗,之後隨著人口的增長才擴大到八旗,才有了鑲黃旗幟,所以正黃比鑲黃更先建立,並且再加上當時穿黃色所代表的一旗是八旗中最顯貴的,所以人們認為正黃旗幟才是最為尊貴的。

但是對於上面這個的說法,也是有很多爭議的。因為從嚴格上講清八旗兵並沒有出現過單一某旗作戰的情形,不管是任何一次戰爭。也就說通常情況下都八旗軍每旗下每佐領抽丁若干共同執行任務,所以很難以量化的角度去區分哪乙個旗最尊貴。

而八旗中由皇帝親領的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理論上而言更為優秀,可非要具體哪一旗更加尊貴,那就沒有答案了。

如果是要***上的尊貴,那麼應該是鑲黃旗。最好的證明就是在滿八旗成立之初,那時候鑲黃旗的是努爾哈赤的親軍,並在之後的分配中給留了15個鑲黃旗佐領的名額,所以鑲黃旗也稱為頭旗。而且不管是滿族皇后人數,貴族人數,大臣人數,將領人數,鑲黃旗都占有絕對的優勢,也就是說從政治到經濟到武力總額,鑲黃旗都是毫無爭議的八旗第一,所以對於八旗中誰更為尊貴些,都難以下定論。

8樓:h_序集

雖然八旗中他們職位是同樣的,但是當時的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更為尊貴,因為當時的他們是被當時的帝王所統治

9樓:

正黃旗,因為正黃旗一般都是皇族的人。位置至高無上,權力也很大。所以最為尊貴。

10樓:

八旗分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而鑲黃旗一直為皇帝本人及後人一支所屬,歸皇帝直接統轄,後來正黃旗、正白旗又成為了皇帝的直接統轄。

11樓:luu陽光的

雖然都是相同的官位,但是實際上皇帝統領的幾個旗是相對珍貴的,皇帝統領的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

12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上三旗與下五旗,在八旗之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為皇帝統領,地位自然更尊貴一些。

13樓:嫣然

清朝八旗包括鑲藍旗、正藍旗、鑲黃旗、正黃旗、鑲白旗、正白旗、鑲紅旗、正紅旗八個部分。當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為皇帝統領,所以是最尊貴的。

清朝滿洲八旗是怎麼分高低的???

14樓:魚要糧

滿洲八旗從高到低:正黃、鑲黃、正藍(由皇帝自將,稱為上三旗)、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宗室王公皆分隸)。

清朝八大旗:正白旗、鑲白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上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了定製。

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15樓:ygj地方的

分屬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並按方向定該旗的位置。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封稱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封稱右翼。

主體是騎兵,他們的普通士兵分為三個等級,馬兵,戰兵和守兵,軍餉依次降低。

16樓:從頭再來好風彩

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

並按方向定該旗的位置。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封稱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封稱右翼。

主體是騎兵,他們的普通士兵分為三個等級,馬兵,戰兵和守兵,軍餉依次降低。

上三旗介紹:

上三旗是清代由皇帝直接統轄的三個旗。滿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清軍入關前,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由皇太極親自統領,是皇帝的親兵,稱為「上三旗」。

餘下的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正白旗、鑲藍旗,稱為「下五旗」,由親王、貝勒、貝子掌管,駐守各地。

入主中原後,多爾袞將自己所領的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豪格統領的正藍旗降入下五旗,此後未再變動。多爾袞病逝後,順治皇帝接管正白旗的統領權。

下五旗介紹:

滿洲八旗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下五旗居上三旗之後。由皇帝親領的三旗為「上三旗」,由諸王、貝勒、貝子分領的五旗為「下五旗」。清朝入關前下五旗為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入關後順治皇帝憑藉**政權的政治經濟力量,掌握正白旗,呼出正藍旗,下五旗調整為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

擴充套件資料

八旗源起介紹:

從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建立大金國的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算起,到1644年入關占領北京,一共只有28年,在這樣短的時間裡,這個水濱山野、主要以狩獵採集為生的女真部族,就完成了統一諸部、開國奠基、攻占遼瀋、建立清朝並定都北京這一系列的功業,所用時間之短、發展速度之快,實在令人震驚。

對此,深想的人其實不多,泛泛說起,便提到女真(後來的滿洲)人的驍勇善戰。殊不知驍勇善戰的北方諸民族,呼嘯馳騁於山林草原並不自滿洲人始,何以只有少數幾個,能夠登上歷史舞台的中心,演出一場叱吒風雲的、有聲有色的活劇?這除了需要乙個英雄人物的出場之外,還需要的,就是組織。

正如同金代女真不僅有完顏阿骨打,還有「猛安謀克」制,後起的努爾哈赤能夠克敵制勝,靠的不僅是騎射技藝,更重要的,是八旗這個後來成為清代制度的組織。

八旗之始,起於牛彔額真。牛彔是滿語(niru),本義為「大箭」,派生義為由大箭持有者自願結合的十人圍獵群體。明朝萬曆二十九年(辛丑年,公元1601年)前後,努爾哈赤對牛彔組織首次進行大規模改造與重建,參照女真人的猛安謀克制,將所聚之眾每三百人立一牛彔額真統管,

改編後的牛彔被分別隸屬於黃、白、紅、藍四旗,以純色為辨。明萬曆四十三年(乙卯年,1615年),努爾哈赤再次對牛彔組織進行改造,完善了牛彔—甲喇—固山的體制。並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

黃、白、藍三色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合為八旗。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為滿洲八旗的源起。

八固山 (八旗)是牛彔組織的擴大,也繼承了牛彔的組織特點,首先是兵民合一:「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其二是軍政一體,有事抽調,無事歸旗,「以旗統人,即以旗統兵」。作戰時絕無糧餉軍器之運轉,軍卒皆能自備而行,這是八旗勁旅行軍作戰驍勇神速的原因之一。

17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滿洲八旗的化分如下: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

清朝皇帝一般不說屬於哪個旗籍,統領八旗,上三旗沒有旗主,歸皇帝統領。

擴充套件資料八旗滿洲,指代八旗中的滿洲旗份佐領,與八旗蒙古、漢軍不同,清代滿人全部編入八旗,部分誤稱為「滿洲八旗」。與八旗蒙古、八旗漢軍構成八旗軍的整體,皆以兵籍編制。

分屬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並按方向定該旗的位置

資料**

18樓:異想記世界

八旗的排序是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

黃帝屬於正黃旗,因為皇太極統領兩黃旗,而其後所有的清朝皇帝都是他的直系後裔,所以清朝皇帝直接統領兩黃旗。 故皇族都是正黃旗。

1601年,建州女真努爾哈赤根據戰爭的需要,改編成長期的正式組織設有四旗,各旗以純色作區分,分別是:黃、紅、藍、白。故稱為「正黃旗」等。

十四年後又增設四旗,並在原純色周圍嵌上其它顏色,稱為鑲黃、鑲紅、鑲藍、鑲白。故合稱八旗滿洲。

清太宗時,又建立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旗制與八旗滿洲同。八旗由皇帝、諸王、貝勒控制(皇帝直接控制上三旗。

即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順治前)或正白旗(順治時期及後期),間接控制其他五旗),旗制終清未改。

19樓:向日葵一樣暖

八旗滿洲,指代八旗中的滿洲旗份佐領,與八旗蒙古、漢軍不同,清代滿人全部編入八旗,部分誤稱為「滿洲八旗」。與八旗蒙古、八旗漢軍構成八旗軍的整體,皆以兵籍編制。

分屬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並按方向定該旗的位置。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封稱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封稱右翼。

主體是騎兵,他們的普通士兵分為三個等級,馬兵,戰兵和守兵,軍餉依次降低。

皇帝不屬於哪個旗,他直接管理上三旗。

清朝八旗制度中的八旗是哪八旗,清朝八旗制度中的八旗都是哪八旗?

清朝八旗分別指八旗分別是正黃旗 正白旗 正紅旗 正藍旗 鑲黃旗 鑲白旗 鑲紅旗 鑲藍旗。八旗制度是清朝最重要的制度,清朝能夠推翻明朝,八旗制度功不可沒,八旗制是在牛錄製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每旗的首領都由諸王貝勒擔任,稱為 旗主 八旗制度使清王朝推翻明朝,但是清朝的滅亡也與八旗制度息息相關,下面我們就來...

雍正八旗旗主是誰,清朝的八旗旗主 在後來雍正乾隆朝還存在嗎? 那些旗主都是誰 鐵帽子王的後代?

正黃旗主多鐸 鑲黃旗主阿濟格 正白旗主皇太極 鑲白旗主杜度 正藍旗主莽古爾泰 鑲藍旗主阿敏 正紅旗主代善 鑲紅旗主岳托。八旗制度,鑲,俗寫亦作廂 皇太極將其與自己親領的正黃旗混編重組,成為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並從中分出8個牛彔給予豪格統領的原鑲黃旗,又再次將其改色為正藍旗。1648年,豪格因1643...

八旗排位順序,滿族八旗排序是什麼樣的

我剛剛查的。鑲黃旗 正黃旗 正白旗 正紅旗 鑲紅旗 鑲白旗 正藍旗 鑲藍旗。其中鑲黃旗 正黃旗 正白旗為皇帝親自管理的上三旗,其他為下五旗。清朝早期八旗跟其他貴族大臣為滿族最高統治。就連皇帝都是八旗跟其他大臣推選。但是到了後期八旗被削弱了!具體旗務被都統負責。每個旗有滿族 蒙古族 漢族三個都統。同時...

滿清時期的八旗是哪幾個呀,清朝的八旗指哪八旗?

八旗是清代滿族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三年 1615年 正式創立。1601年初建時僅三旗 黑旗 白旗 紅旗。1615年因 歸服益廣 將三旗析設為八 原紅旗分為正黃 鑲黃二旗 原白旗分為正白 鑲白 正藍三旗 原黑旗分為正紅 鑲紅 鑲藍三旗。合稱八旗,統率滿洲 蒙古 漢軍 ...

八旗子第說的是哪八旗,八旗是哪八旗,等級如何分?

正黃 正白 正紅 正藍 鑲黃 鑲白 鑲紅 鑲藍 八旗是哪八旗,等級如何分?八旗分別是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的等級由來 明萬曆四十三年 1615年 建州已經吞併除葉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歸附。麾下牛彔已有百倍於起兵之初的規模,努爾哈赤的軍隊已不下五六萬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