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身邊的人一問是滿族人都說自己是正黃旗,好像八旗

時間 2022-01-10 14:50:31

1樓:某±某

最初設立時只有正黃、正白、正藍、正紅四旗。後來又增設了四旗鑲黃、鑲白、鑲藍、鑲紅。

兩黃和正白是上三旗 其他是下五旗。

其中正白旗是搶的正藍旗的位置。順治時多爾滾將自己所領的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誰讓那時候他厲害呢。

八旗制度

中國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滿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獵為業,每年到採捕季節,以氏族或村寨為單位,由有名望的人當首領,這種以血緣和地緣為單位進行集體狩獵的組織形式,稱為牛錄製。總領稱為牛彔額真(牛彔意為大箭;額真,又稱厄真,意為主)。

八旗的建立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隨著勢力擴大,人口增多,他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四十三年,努爾哈赤為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原有牛錄製的基礎上,建立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鑲,俗寫亦作廂)。

旗幟除四正色旗外,黃、白、藍均鑲以紅,紅鑲以白。把後金管轄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其製規定:

每300人為1牛彔,設牛彔額真1人;5 牛彔為1甲喇,設甲喇額真1人;5甲喇為1固山,設固山額真1人。據史籍記載,當時編有滿洲牛彔308個,蒙古牛彔76個,漢軍牛錄16個,共400個。此時所編設的八旗,即後來的滿洲八旗。

清太宗時,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旗制與滿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諸王、貝勒控制,旗制終清未改。

八旗制度的特點 八旗初建時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滿洲成員皆隸於滿洲八旗之下。旗的組織具有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面職能。入關前,八旗兵丁平時從事生產勞動,戰時荷戈從徵,軍械糧草自備。

入關以後,建立了八旗常備兵制和兵餉制度,八旗兵從而成了職業兵。清定都北京以後,絕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駐在北京附近,戍衛京師的八旗則按其方位駐守,稱駐京八旗,俗稱京旗,實即禁軍。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駐全國各重要城市和軍事要地,稱駐防八旗。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9等。八旗按引軍旗色定戶籍。

八旗興辦宗室覺羅學、官學等,課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喪等均有規定。清初定滿漢不通婚,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實際上民間早已通婚。

八旗的興衰 清軍入關, 滿族人口大量湧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區。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閒散人口,清**進行大規模的圈地運動,八旗官兵因此獲得一部分旗地。兵丁份地大多數靠本人帶同家屬從事耕種,後多迫於生計被典押出去。

清統治全國以後,八旗兵丁生計日漸拮据。清王朝雖採取了種種措施,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計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陷於貧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從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覆滅,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統治全國的重要軍事支柱,曾為發展和鞏固中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為保衛邊疆防止外來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滿族社會的發展,更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隨著歷史的嬗變,八旗制度中落後的一面也日益明顯,嚴重地束縛了滿族人民的發展,在征戰中的作用也愈來愈小。

八旗制度與清王朝的命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經歷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個歷史過程。

2樓:七色土

這樣說是不對的。

清朝已經滅亡了一百多年。當年的八旗在今天早已沒有任何意義。也就是說,滿族現代人與當年的八旗一點關係都沒有。

八旗是什麼?是當年滿族人「上班」領取俸祿的地方,不能世襲,不能繼承。就像現在的工作單位一樣。

滿族人姓金是正黃旗嗎?不是的話又是什麼旗?

3樓:kidding丶

不能確定是什麼旗,因為**很多,清朝愛新覺羅的皇族,都會被分到不同的旗,後來都基本姓金了。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清朝滿族皇室後裔愛新覺羅氏族人中,皆取意為漢姓金氏,時代相傳。

滿族楚庫勒氏,亦稱車勒庫勒氏、褚庫爾氏、車克里氏,滿語為cukule hala,世居楚庫勒(今黑龍江黑河江北俄羅斯境內褚庫爾村),以地為氏,後多冠漢姓為金氏、楚氏等。

擴充套件資料:

官職歷史

八旗制度是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最初具有軍事、生產和行政三方面的職能,對早期滿族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努爾哈赤興起以後,於1601年將征戰中所吞併來的女真各部中的自由民「諸申」、「伊爾根」按每三百人編為乙個牛彔,作為八旗組織的基本戶口和軍事編制單位。

五個牛彔組成乙個甲喇,五個甲喇組成乙個固山(漢譯為旗)。每個固山(旗)用一種專用的顏色作旗幟,最初只分四個固山,有黃、白、藍、紅四種顏色。

分別為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後增設的四種鑲邊旗分別為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共為八旗。

清軍入關以後,八旗制度變為單純的軍事組織,變成了職業軍隊。八旗勁旅在痛擊沙俄侵略軍、收復雅克薩城等反對外來侵略、保衛祖國的戰爭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但滿族貴族進軍關內各省奪取全國最高統治權過程中,給廣大漢族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

上下之分

八旗本無高低之分。清軍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惟鑲黃旗只屬於皇帝一人。

鑲黃旗內除了皇帝之外.沒有其他宗室。稍後,皇權進一步加強,正黃旗與正白旗又歸皇帝統屬。

入關以後,宗室王公皆分隸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撥入這五旗。再無入正黃與正白旗的人。

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實際上,上三旗與下五旗只是相對於包衣佐領而言的,而與皇族和普通旗人無關。皇室管家內務府三旗的包衣佐領,主要服務於宮廷。

下五旗亦設包衣佐領,皆為王府所屬,各隨其主之旗。

清順治七年(1650年),攝政王多爾袞去世,清世祖順治開始親政。他為了加強對八旗掌控,親自統領了原屬多爾袞的正白旗,這樣由皇帝控制的正黃、鑲黃、正白三旗,稱為上三旗。

由諸王、貝勒掌控的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五旗,稱為下五旗,此後終清未改。上三旗較下五旗為崇,是皇帝的親兵,擔任禁衛皇宮等任務,下五旗駐守京師及各地。

雍正為進一步加強**集權,削弱諸王、貝勒對各旗的控制,嚴格區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領(俗稱外佐領)和府屬佐領(俗稱內佐領)的隸屬關係。

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領,實際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諸王及貝勒僅能控制其府屬佐領。又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稱為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稱為右翼。

鑲黃旗又稱頭旗。

4樓:叫我明明

是什麼旗要看是老姓是什麼

【金】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元末明初火兒阿萬戶阿哈出本姓古倫,漢字姓金。另據朝鮮古籍《李朝實錄》載:鐵嶺北部女真都夫失里千戶火失貼木,以金為姓。

老姓包括:愛新覺羅氏、金佳氏、精吉氏、精格理氏、索爾濟氏、鈕祜祿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金氏(朝鮮族、漢族)。

如 愛新覺羅氏 鈕祜祿氏 八旗中哪個旗的都有

一問三不知 的歷史故事是什麼,「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有何歷史典故?

是荀寅反思到自己沒有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考慮周全就進行匯報,是指知道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一問三不知 中指的三不知是,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荀寅在做錯事時,反省以後說的話。一問三不知 是齊國人荀寅自我反思時所說的話,具體指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三不知 的典故出自於 左傳 生在春秋末期的晉國。...

概率論,第一問的思路為什麼是這樣

其實不難,有個小細節要注意下 題目中問的是 電器損壞 不是 元件損壞 電器損壞相當於電器裡面的電路壞了。好,開始我的講解 第一 第乙個小問隱藏說明乙個事件 即串聯電路下,最少只要有乙個元件損壞,整個電器就都壞了。當然了,壞2個,3個 的話,電器也是壞。所以只要求出至少壞乙個元器件的概率,就相當於求出...

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一問三不知 指哪三不知

指的是對事情的開始 發展 結果三不知。一問三不知 的典故出自 左傳 相傳西元前468年,晉國的苟瑤率大軍攻打鄭國,齊國害怕晉國強大對自己造成威脅,便派名將陳成子帶兵暗中援鄭。一日,屬下一部下報告陳成子 有乙個從晉軍來的人說,晉軍打算出動1000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全部消滅我軍。陳成子聽了大怒,...

「一問三不知」出自《左傳》,是哪個三不知

一問三不知 的三不知指的是,不知道事情的開頭,過程和結果。對於事情的開始 經過和最終的結果都不知道就叫做一問三不知。一件事情,它有起因 經過和結果,所謂三不知,是指這三部分都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就是不知道開始,不知道發展過程,不知道結局,也就是全部都不知道。就是對事情的發生還有過程,還有結尾都不知道,...

你身邊有特別厲害的人,是一種什麼感覺

跟優秀的人玩,心情愉悅,拐彎抹角的表達一些不能直說的話,最好不過了,聰明人不用你把話說透,說十分之一,對方領會百分之二百。跟蠢人,你說百分之二百,蠢材只能理解百分之十,不到。你恨得牙癢癢,但捨不得咬他們,你羨慕嫉妒的不得了,但捨不得拋棄他們,你奮發圖強,終有小成,但發現,你還是在他們身後。雖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