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怎麼形成的?雨是怎麼形成的?

時間 2023-07-03 22:35:02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1樓:我是科技戰艦

當海水被曬熱後 大量海水蒸發上公升 海面氣壓降低 新的空氣補充進來 跟著上公升 這一迴圈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 會在北半球形成乙個逆時針旋轉的渦旋 只要有能量補給 這個氣旋會越來越強大 直到中心風速超過公尺/秒 就被稱為颱風 而颱風所帶來的暴。

2樓:小趙老師喲

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而且在60公尺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公尺**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

颱風裡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公尺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颱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公尺左右的厚度。

2、在颱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乙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

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乙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裡,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公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公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也不可能形成。

所以,空氣的上公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乙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乙個弱的熱帶渦旋。

3、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乙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4、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

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颱風不易出現。

臺風雨的形成

3樓:甘井子動植物問答

臺風雨,是指颱風活動帶來的降水現象。風中有上公升氣流的整個渦旋區,都有降水存在,但是以上公升運動最強的雲牆區降水量最大,螺旋雲帶中降水量已經減少,有時也形成暴雨,颱風眼區氣流下沉,一般沒有降水。

影響及分布。

颱風不但帶來大風,而且相伴發生降水。颱風雲系有一定規律,颱風中的降水分布在海洋上也很有規律,但是在颱風登陸後,由於地形摩擦作用,就不那麼有規律了。例如風中有上公升氣流的整個渦旋區,都有降水存在,但是以上公升運動最強的雲牆區降水量最大,螺旋雲帶中降水量已經減少,有時也形成暴雨,颱風眼區氣流下沉,一般沒有降水。

降水特徵。颱風區內水汽充足,上公升運動強烈,降水量常常很大,颱風到來,日降水量平均在800公釐以上,強度很大,多屬陣性。颱風登陸常常產生暴雨,少則200~300公釐,多則在1000以上。

我國台灣新寮在1967年11月17日,由於6721號颱風影響,一天降水量達1672公釐,兩天總降水量達2259公釐,颱風登陸後,若維持時間較長,或由於地形作用,或與冷空氣結合,都能產生大暴雨。我國東南沿海,是颱風登陸的主要地區,臺風雨所佔比重相當大。

颱風的形成是怎樣的?

4樓:肉丸說車

颱風是「熱帶氣旋在氣溫影響下帶動力趨大」而形成的。在海面水溫達到的熱帶海面上,形成了乙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變化和地球運動,氣壓中心轉化成了旋轉的空氣漩渦,稱之為熱帶氣旋。持續的高溫使得熱帶氣旋越來越強大,因此就形成了颱風。

我國把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颱風。

颱風是乙個深厚的低氣壓系統,它的中心氣壓很低,低層有顯著向中心輻合的氣流,頂部氣流主要向外輻散。如果從水平方向把颱風切開,可以看到有明顯不同的三個區域,從中心向外依次為:颱風眼區、雲牆區、螺旋雨帶區。

颱風眼區:非常奇特,那裡風力很小,天氣晴朗,平均直徑為40千公尺,身臨其中的海員風趣地稱颱風眼為颱風的「世外桃源」。

雲牆區:颱風眼周圍寬幾十千公尺、高十幾千公尺的雲牆區,也稱眼壁。這裡雲牆高聳,狂風呼嘯,大雨如注,海水翻騰,天氣最惡劣。

螺旋雨帶區:雲牆外是螺旋雨帶,這裡有幾條雨(雲)帶呈螺旋狀向眼壁四周輻合,雨頻寬幾十千公尺到幾百千公尺,長幾千千公尺,雨帶所經之處會降陣雨,出現大風天氣。

5樓:張文棟的人資資料小鋪

颱風形成原因:在海洋面溫度超過27℃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於近洋面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公升,使近洋面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公升區。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

而上公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公升。這樣近洋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後形成了颱風。

6樓:匿名使用者

颱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水的熱蒸汽與空氣摩擦形成的熱帶氣旋。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7樓:匿名使用者

**颱風的移動路線,也不是颱風一生成,就能夠準確**的,實際上是根據颱風的發展,不斷跟進**的,當然最終也不一定能夠完全**準確。氣象預報是乙個需要資料積累和強大計算能力的系統工程。一方面,由於氣候是乙個地區相對穩定的大氣狀況,具有週期性變化,影響我國的颱風也是如此,一般影響我國的颱風路徑有三條,一是生成後往西進入南海,往海南、廣東等地登陸;二是生成後往西北移動,經過台灣,最後在福建、浙江登陸;三是生成後先往西北移動,然後轉向北、東北方向移動,往朝鮮半島、日本登陸。

收集歷年不同季節的颱風移動路徑資料,提高預報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是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氣象衛星,獲得遙感資料,並利用大型計算機模擬分析,推算得出颱風最可能的移動路徑。隨著歷史氣象資料的不斷豐富和計算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颱風路徑的預報會越來越準確。

颱風發生在太平洋高氣壓的南部邊緣,那裡吹東風,於是使颱風向西行。內力和外力合在一起,促使颱風移動方向有一定規律。 但 它在移動時受到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的影響很大。

在初期,颱風在副熱帶高壓南面,它經常向西北方向移動,一旦到了副熱 帶高壓的西緣,將進入副熱帶高壓中心的西北方,這時它所受 到的外力已改變為促使它向東移動,在與內力結合下,使颱風向東北方向移去。但總的來說,颱風的路徑往往形成拋物線型。颱風在移動的過程中邊轉邊走,而且它的大風區域越轉 越大,在熱帶海洋上形成的時候,直徑大致在100千公尺左右, 然後漸漸發展,當移到北緯30°附近的地方時,直徑可比原來增大10倍多,以後再繼續前進,力量就會逐漸削弱,大風範圍 也有所縮小,直到最後消失。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颱風怎麼形成的?

颱風 英語 typhoon 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乙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 即64節或以上 每秒32.7公尺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 稱為颶風 hurricane 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颱風怎麼形成的

颱風形成 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公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濕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公升。如此迴圈,形成正反饋,即第二類條件不穩定 cisk 機制。在條件合適的廣闊海面上,迴圈的影響範圍將...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颱風怎麼形成的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颱風的 胚胎 因為颱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通過氣象衛星已經查明,在洋面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十能夠發展成颱風。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呢?一般說來,乙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1 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颱風怎麼形成的

1 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 而且在60公尺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 4000卡 厘公尺 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

颱風的形成,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的成因是地面溫度高,氣流上公升,海面風和水蒸氣由於比重大,沿地面補充地面空氣,海面溫度低吸收地面上公升的空氣 水蒸氣補充空間,由於海面大,溫差小,在海面上空聚集水蒸多,降雨範圍廣,水蒸氣結水時體積縮小,周圍水蒸氣補充便形成大風。颱風中心叫颱風眼,以其為同心圓由內向外分別是漩渦風雨區和外圍大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