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颱風怎麼形成的?

時間 2022-03-31 21:01:41

1樓:英鈞月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乙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乙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

颱風是乙個強大而具破壞力的氣旋性漩渦,發展成熟的颱風,其底層按輻合氣流速度大小分為三個區域:①外圈,又稱為大風區。自颱風邊緣到渦旋區外緣,半徑約200-300km,其主要特點是風速向中心急增,風力可達6級以上;②中圈,又稱渦旋區。

2樓:小趙老師喲

回答您好,親~親~,我是小趙老師,您的問題已收到,整理回答~請稍等片刻,約五分鐘內回覆您,請耐心等待

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公尺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公尺**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

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颱風裡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公尺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26.

5℃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颱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公尺左右的厚度。

2、在颱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乙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

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乙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裡,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公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公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也不可能形成。

所以,空氣的上公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乙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乙個弱的熱帶渦旋。

3、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乙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4、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

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颱風不易出現。

更多3條

3樓:4g你還好嗎

一般說來,乙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公尺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公尺**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

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颱風裡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公尺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26.

5℃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颱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公尺左右的厚度。

2、在颱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乙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

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乙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裡,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公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公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也不可能形成。

所以,空氣的上公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乙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乙個弱的熱帶渦旋。

3、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乙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4、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

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颱風不易出現。

颱風怎麼形成的?

4樓:你好啊月亮

靠熱帶氣旋形成。

在能產生充沛水汽的海洋上;高於265℃的溫度;緯度在5°至20°的地域; 為什麼會有颱風。

形成颱風要有以下條件:在能產生充沛水汽的海洋上;高於265℃的溫度;緯度在5°至20°的地域;有信風、季風的交流相遇。這樣當海面上隨熱氣流上公升時,地面氣壓降低,周圍的空氣便補充了進來,同時在地球自轉力的影響下,就會形成乙個旋渦。

而上公升的熱氣流公升入高空後變冷、凝聚成水滴時,又要放出熱量,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公升,低處的氣壓持續降低,空氣旋轉越來越劇烈。這就形成了颱風。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颱風的「胚胎」,因為颱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通過氣象衛星已經查明,在洋面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十能夠發展成颱風。

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公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濕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公升。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5樓:yzwb我愛我家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乙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乙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

1、颱風

颱風(typhoon),指形成於熱帶或副熱帶26℃以上廣闊海面上的熱帶氣旋。

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32.7~41.4m/s)的熱帶氣旋為颱風(typhoon)或颶風(hurricane)。

日本氣象廳定義:中心持續風速118~156km/h(32.8~43.3m/s) 稱之為颱風。

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地區通常稱其為颱風,而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地區則普遍稱之為颶風。每年的夏秋季節,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會生成不少名為颱風的猛烈風暴,有的消散於海上,有的則登上陸地,帶來狂風暴雨,是自然災害的一種。

2、颱風源地

颱風源地,指經常發生颱風的海區,全球颱風主要發生於8個海區。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東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5個海區,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東部3個海區。從每年颱風發生數及其佔全球颱風總數的百分率的區域分布圖中可以看到,全球每年平均可發生62個颱風,大洋西部發生的颱風比大洋東部發生的颱風多得多。

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區為最多(佔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東南太平洋至今尚未發現有颱風生成。西北太平洋颱風的源地又分三個相對集中區:菲律賓以東的洋面、**附近洋面和南海中部。

在南海形成的颱風,對我國華南一帶影響重大。

颱風大多數發生在南、北緯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佔到了總數的65%。而在20°以外的較高緯度發生的颱風只佔13%,發生在5°以內赤道附近的颱風極少,但偶爾還是有的,如福建省氣象台就發現1970~1971這兩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個颱風發生在5°n以南區域。據近十多年來衛星資料的分析,發展成颱風的擾動雲團,在幾天前即可發現,所以實際上擾動的初始位置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

如北大西洋上,以前認為發展成颱風的初始擾動大多數產生在大洋的中部,而有人根據雲圖分析,認為每年有三分之二颱風的擾動起源於非洲大陸。這些擾動一般表現為倒v形或旋渦狀雲型,它們沿東風氣流向西移動,到達北大西洋中部和加勒比海時,便發展成颱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颱風的初始擾動位置,也要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

3、颱風分類

過去我國習慣稱形成於26℃以上熱帶洋面上的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s)為颱風,按照其強度,分為六個等級: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自1989年起,我國採用國際熱帶氣旋名稱和等級劃分標準。

國際慣例依據其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分為:

熱帶低壓(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風速6~7 級,(10.8-17.1 m/s);

熱帶風暴(tropicalstorm),最大風速8~9 級,(17.2~24.4m/s);

強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風速10 ~11 級,(24.5 ~32.6m/s);

颱風(ty-phoon),最大風速12 ~13級,(32.7m/s~41.4m/s);

強颱風(severe typhoon),最大風速14~15級(41.5m/s~50.9m/s);

超強颱風(super typhoon),最大風速≥16級(≥51.0m/s)。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颱風形成的原理是什麼?

颱風是產生在水溫高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海洋表面產生的,由於各種原因形成的熱帶擾動吸收了這些海面的高溫高濕的空氣,使其上公升,由於空氣上公升遇冷,而空氣的水汽飽和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因此多餘的水汽便會凝結釋放熱量,於是便逐漸形成中心暖心結構,也使得熱帶擾動進一步發展成為熱帶氣旋 颱風形成的條件主要有兩個...

颱風是怎樣形成,颱風怎麼形成的

般說來,乙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a 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 而且在60公尺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 4000卡 厘公尺2的能量...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颱風怎麼形成的

熱帶的海洋是颱風的老家,颱風形成的條件主要有兩個 一是比較高的海洋溫度 二是充沛的水汽。在溫度高的海域內,正好碰上了大氣裡發生一些擾動,大量空氣開始往上公升,使地面氣壓降你,這時上公升海域的外圍空氣就源源不絕地流入上公升區,又因地球轉動的關係,使流入的空氣像車輪那樣旋轉起來。當上公升空氣膨脹變冷,其...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颱風怎麼形成的

颱風在危害人類的同時,也在保護人類。颱風給人類送來了淡水資源,大大緩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徑不算太大的颱風,登陸時可帶來30億噸降水。另外,颱風還使世界各地冷熱保持相對均衡。赤道地區氣候炎熱,若不是颱風驅散這些熱量,熱帶會更熱,寒帶會更冷,溫帶也會從地球上消失。一句話,颱風太大太多不行,沒有也不行。颱...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公升高,海水蒸發成水汽公升空,而周圍的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公升,如此迴圈,終必使整個氣流不斷擴大而形成 風 由於海面之廣闊,氣流迴圈不斷加大直徑乃至有數公里。由於地球由西向東高速自轉,致使氣流柱和地球表面產生摩擦,由於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強,這就引導氣流柱逆時針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