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最先是誰提出的,黑洞是誰提出來的最早是誰提出了的

時間 2022-01-20 06:25:37

1樓:【冰泣】瀉

1967年,劍橋的一位研究生約瑟琳.貝爾發現了天空發射出無線電波的規則脈衝的物體,這對黑洞的存在的預言帶來了進一步的鼓舞。起初貝爾和她的導師安東尼.

赫維許以為,他們可能和我們星系中的外星文明進行了接觸!我的確記得在宣布他們發現的討論會上,他們將這四個最早發現的源稱為lgm1-4,lgm表示「小綠人」(「little green man」)的意思。然而,最終他們和所有其他人都得到了不太浪漫的結論,這些被稱為脈衝星的物體,事實上是旋轉的中子星.

在黑洞這個概念剛被提出的時候,共有兩種光理論:一種是牛頓贊成的光的微粒說;另一種是光的波動說。我們現在知道,實際上這兩者都是正確的。

由於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認為是波,也可認為是粒子。在光的波動說中,不清楚光對引力如何響應。但是如果光是由粒子組成的,人們可以預料,它們正如同炮彈、火箭和行星那樣受引力的影響。

起先人們以為,光粒子無限快地運動,所以引力不可能使之慢下來,但是羅麥關於光速度有限的發現表明引力對之可有重要效應。 1783年,劍橋的學監約翰.公尺歇爾在這個假定的基礎上,在《倫敦皇家學會哲學學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他指出,乙個質量足夠大並足夠緊緻的恆星會有如此強大的引力場,以致於連光線都不能逃逸——任何從恆星表面發出的光,還沒到達遠處即會被恆星的引力吸引回來。公尺歇爾暗示,可能存在大量這樣的恆星,雖然會由於從它們那裡發出的光不會到達我們這兒而使我們不能看到它們,但我們仍然可以感到它們的引力的吸引作用。這正是我們現在稱為黑洞的物體。

它是名符其實的—— 事實上,因為光速是固定的,所以,在牛頓引力論中將光類似炮彈那樣處理實在很不協調。(從地面發射上天的炮彈由於引力而減速,最後停止上公升並折回地面;然而,乙個光子必須以不變的速度繼續向上,那麼牛頓引力對於光如何發生影響呢?)直到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前,一直沒有關於引力如何影響光的協調的理論。

甚至又過了很長時間,這個理論對大質量恆星的含意才被理解。

2樓:登哥

早在1796年,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天體力學王子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就提出了黑洞的預言。當然他使用的是經典的物理學,構造了一種光也無法從其引力場逃逸的天體。

3樓:天使剄允

愛因斯坦啊!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證明了光線能夠被場改變,預言了黑洞的存在

4樓:新野吧

韋勒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證明:太空中有一些質量很大的天體,由於內部存在強大的引力,天長日久就自行坍縮成一種新的、體積很小但密度極大的天體,任何物質,包括光線,只要在它的旁邊,就會被吸引進去而消失。因為它不向外面釋放任何物質和質量,人們無法用探測儀器看到它,所以韋勒給它起了乙個形象的名字:

黑洞。 所以提出黑洞理論的人是韋勒.

黑洞是誰提出來的最早是誰提出了的

5樓:向日葵起床了

是霍金。

四條黑洞力學定律:

1,第零定律 乙個穩定的,軸對稱的黑洞,其整個視界具有一定大小的表面引力。

2,第一定律 在每乙個物理過程中,黑洞都滿足質量守恆和動量守恆。

3,第二定律 在黑洞涉及的所有物理過程中,黑洞視界的總面積絕不會減小。

4,第三定律 不能通過有限的物理過程使黑洞的表面引力達到零。

6樓:秀兒123丶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蒲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7樓:

是霍金。他提出黑洞向外輻射其實是真空中虛粒子對其中之一被黑洞吸進去,而另外乙個逃脫了,所以說黑洞看起來是想在輻射

8樓:

黑洞是約翰·阿奇巴德·惠勒第乙個提出來的。

黑洞的概念是誰提出的?

9樓:漫閱科技

最初指出黑洞存在,開假設為乙個質量很大的神秘天體,是在1798年,當時法國的拉普拉斯利用牛頓萬有引力和光的微粒說提出這一見解。他說:「乙個密度如地球而直徑為250個太陽的發光恆星,由於其引力的作用,將不允許任何光線離開它。

由於這個原因,宇宙間最大的發光天體,對於我們卻是不可見的。」他稱這種天體為「黑暗的一團」,並猜測宇宙太空中可能有很多這樣的暗天體。這樣的暗天體就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黑洞。

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不久,德國物理學家史瓦西得到了廣義相對論方程的乙個精確解。他預言存在5種不旋轉、不帶電的黑洞。當時就已算出,若要成為黑洞,乙個質量如太陽的星體,其半徑必須縮到2.

96千公尺,而地球則需壓縮到半程為0.89厘公尺。

然而,史瓦西提出的黑洞概念在當時並沒有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直到20世紀70年代,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才把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結合起來,進行黑洞表面量子效應的研究,最終才使得黑洞理論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黑洞理論最早是 誰提出來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說來話長了,實際上早在相對論出現以前,就有人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提出,可能有一些星體由於引力過於巨大,以致沒有任何東西能從它附近逃走,包括光線。這就造成了乙個有趣的「最亮的星是看不見的」命題。最早提出這一命題的是18世紀的英國學者約翰·公尺歇爾。

更有趣的是公尺歇爾根據萬有引力定律算出的「暗星」形成條件與後來根據廣義相對論算出的「史瓦西黑洞」的形成條件在數學上完全一樣

現代黑洞理論則來自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在1915年公布了他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同年,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用廣義相對論計算了球對稱星體附近的時空問題。

令人驚訝的是,根據史瓦西的計算,當星體的質量與半徑之比達到乙個特定值的時候,方程中某一項的分母會變成0,也就是說整個方程將失去意義。

當時的人們並不理解這個結果,他們按照數學上的習慣,將方程失去意義的這個點稱為「奇點」,並根據史瓦西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史瓦西奇點」,認為這只是一種數學上的結果,並沒有實際的物理意義。愛因斯坦本人還曾經專門就此事發表過**,論證史瓦西奇點是不可能達到的。現在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計算沒有錯誤,但他對結果的理解錯了。

他的計算實際上並不能說明史瓦西奇點不可到達,而是說明了在史瓦西奇點附近做慣性運動的物體必然落入奇點。除了愛因斯坦以外,另一些物理學家也試圖從其他角度論證史瓦西奇點不可能存在。他們最重要的理由是,如果這種星體存在,那麼它的密度和質量必然非常大,而當時已知的所有天體的質量和密度都遠小於這個界限

問題的轉機出現在60年代。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具有高密度和高質量的白矮星、中子星先後被發現,能夠捕捉包括光子在內的一切靠近它的物體的大質量天體存在的可能性也再一次得到討論。在一次關於中子星的學術討論會上,美國物理學家惠特提議將這類天體命名為「黑洞」,這是「黑洞」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

11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是德國天文學家k·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於1916年提出的。我們至今把形成黑洞的界限成為史瓦西解。恆星的等質量黑洞半徑稱為史瓦西半徑。

12樓:倫哲齊騫

愛因斯坦啊!

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證明了光線能夠被場改變,預言了黑洞的存在

13樓:匿名使用者

k·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

14樓:高風飛

英國籍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

黑洞理論最初是誰提出的

15樓:我是大角度

黑洞最初理論出現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但愛因斯坦並沒有給這種天體命名,他在《廣義相對論》說:如果乙個天體的質量非常大,引力非常強,甚至可以強到連光都無法逃脫它的引力,但是這種天體絕對不會出現在自然界中。

後來的觀測發現愛因斯坦迴避的問題,被證實真實存在,它就是黑洞。

黑洞(black hole)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超高密度天體,由於類似熱力學上完全不反射光線的黑體,故名為黑洞。

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視界逃脫的天體。黑洞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

16樓:薄荷

黑洞理論最初是約翰·公尺歇爾(john michell)提出的。他在1783年寫給亨利·卡文迪什一封信中提出這個想法的,他認為乙個和太陽同等質量的天體,如果半徑只有3公里,那麼這個天體是不可見的,因為光無法逃離天體表面。

拓展資料:

恆星有生命週期,並通過不斷的核聚變維持其能量以抵抗自身造成的引力,一顆恆星從氫元素開始其聚變歷程,逐步產生其他重元素並且恆星也會逐步膨脹,至於具體聚變到哪一種元素則取決於每個恆星本身,如太陽擁有90億年的氫聚變和10億年的氦聚變,質量更大的恆星因具有足夠能量則可以向更高階的核聚變發展產生更重的元素,但是即使大質量(相當於太陽質量8倍以上)的恆星,其極限聚變的終點也只能到達鐵元素(質子數26),因鐵並非核聚變材料。恆星質量越大壽命越短,若一顆恆星較另一顆恆星質量大三倍,則壽命只有前者的約1/750。恆星演化到末期,由於無法進行更高階的核聚變以抵抗引力便會發生嚴重的「塌縮」,塌縮的結果因其質量大小所造成的引力差距而有巨大差異,如太陽最終將成為白矮星,質量較太陽大3倍以上的恆星最終將成為「黑洞」。

此極限稱為奧本海默極限。

17樓:月下小軒窗

黑洞理論最早是史蒂芬·霍金提出的。

黑洞是宇宙中最奇特和神秘的天體,它是超強引力源,時空的扭曲者,其超強引力使得連宇宙中跑的最快的光都會被它拉住,而逃不出它的「魔掌」。它是在時間和空間中形成的「洞」,在不斷地吸積著周圍的物質,質量增加,還是空中的「強盜」,光子的「牢籠」。它貪得無厭,永不停息地吞噬著周圍的一切,這就是黑洞的經典影象。

霍金的計算表明,黑洞的蒸發輻射具有黑體的所有特徵。它賦予了黑洞乙個真實的,在整個視界上同一的,直接由視界處的引力場強度來決定的溫度。

霍金的計算還有乙個重要發現:黑洞的質量越小,溫度越高,輻射也越強。顯然,蒸發只有對微型黑洞來說才有特別的影響,而微型黑洞的溫度是很高的。

在黑洞中,質量越大的黑洞,溫度越低,蒸發的越慢;質量越小的黑洞,溫度越高,蒸發的也越快。

1973年,霍金稱自己通過計算得出結論,黑洞在形成過程中其質量減少的同時,還不斷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發出輻射。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該理論提到的黑洞輻射中並不包括黑洞內部物質的任何資訊,一旦這個黑洞濃縮並蒸發消失後,其中的所有資訊就都隨之消失了,這便是所謂的「黑洞悖論」。這種說法與量子力學的相關理論出現相互矛盾之處。

因為現代量子物理學認定這種物質資訊是永遠不會完全消失的。

30多年來,霍金試圖以各種推測來解釋這一自相矛盾的觀點。霍金曾表示,黑洞中量子運動是一種特殊情況,由於黑洞中的引力非常強烈,量子力學在此時已經不再適用了。霍金的這種說法並沒有讓科學界眾多持懷疑態度學者信服。

現在看來,霍金終於給了這個當年自相矛盾的觀點乙個更具有說服力的答案。霍金稱,黑洞從來都不會完全關閉自身——霍金輻射,它們在一段漫長的時間裡逐步向外界輻射出越來越多的熱量,隨後黑洞將最終開放自己並釋放出其中包含的物質資訊。

黑洞理論是誰提出的,誰提出了黑洞理論

霍金提出的是黑洞新理論 韋勒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證明 太空中有一些質量很大的天體,由於內部存在強大的引力,天長日久就自行坍縮成一種新的 體積很小但密度極大的天體,任何物質,包括光線,只要在它的旁邊,就會被吸引進去而消失。因為它不向外面釋放任何物質和質量,人們無法用探測儀器看到它,所以韋勒給它起了乙個形...

什麼是閃電戰,是誰提出來的,閃擊戰是誰最先提出來的

這就好比德國10輛坦克裝備一支精英排,蘇聯十輛分配到十個排裡,德國10輛坦克先去打蘇聯的乙個排,10輛坦克打1輛坦克,肯定蘇聯吃下風,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穿插,就裡應外合就把對面擊垮了。閃擊戰,由古德里安建立的戰爭模式。閃電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 坦克的快捷優...

「因材施教」是誰提出來的

因材施教 y n c i sh ji o 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 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解 釋 因 根據 材 資質 施 施加 教 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 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出 處 論語 為政 子游問孝 子夏問孝 朱熹集注引...

黑洞這個詞什麼時候提出的,黑洞理論最初是誰提出的

黑洞一詞是1986年由物理學家惠勒在一次講座 我們的宇宙,已知的和未知的 中首次提出的。黑洞這個詞什麼時候提出的 圖中 號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負弦資訊單位 弦位元 string bit 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 萬物源於位元 it from bit 量子資訊研究興盛後,...

什麼是「二八定律」,是誰提出來的?

每日冷知識 什麼是 二八定律 什麼是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名80 20定律 帕累託法則 pareto s principle 也叫巴萊特定律 朱倫法則 juran s principle 關鍵少數法則 vital few rule 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