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介紹下二戰是的日本坦克的情況,二戰中日本的坦克有哪些?請詳細介紹一下它們的資料

時間 2022-03-06 20:59:49

1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時日本主力戰車是 97式中戰車,全重15t, 日本號稱是97重戰車,但實際上它完全無法對抗謝爾曼這樣的中戰車.其他各型別的輕型坦克數不勝數,但基本都和當時德國的戰鬥裝甲車乙個級別,很多輕坦克還是一戰時期的產物.

日本當時鋼材充足,戰略資源從中國占領區運走不少,從當時日本強大的海軍中可以看出,日本當時是不缺鋼材的.

但像樓主所問的那樣,既然不缺鋼材,為什麼造不出坦克能?難道是技術不夠? 現在我發表點個人看法,對或不對大家一起研究.

1. 前線需求. 日本當時最大的敵人是中國, 中國在戰前是擁有一定數量的裝甲和反坦克部隊的,但中國但是的坦克都是從歐洲進口,參差不齊,都是5t左右的輕戰車,一戰後期的產品,有的坦克正面裝甲還不足20mm,而反坦克炮也都是各國淘汰的小口徑戰防炮.

打輕坦克可以,打中戰車根本沒效果,

而戰爭初期由於國民**戰略的失誤,根本沒有體現出裝甲部隊的威脅,甚至當時中國的坦克部隊還沒怎麼參加戰鬥就被日本人消滅了.後期美國援助的m4中戰車雖然效能超越了當時日本的所有坦克,不過遺憾的是它根本沒有體現出來就被日本繳獲了.

所以當時日本人認為,日本現役的97中戰車完全可以應對任何戰鬥,所以沒有把資金和精力投入到坦克的研製而是投入到了海軍的建設.

2 地理要素, 日本是乙個島國,危機意識很嚴重,在日本的傳統觀念上,海軍是軍事上第一位要素,所以,日本造出了強大的航母艦隊,而沒有造出強大的坦克群,這實際上是正確的,只不過他們沒有把裝甲部隊排在第二位而已,日本造出了強大的大和戰列艦,卻沒有造出象樣的坦克戰鬥群.

3 偏激的思想, 日本人當時認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世界無敵,日本的艦隊世界第一,日本將會使大東亞共榮.所謂驕兵必敗就是如此.

日本在太平洋的島嶼戰爭中遭受了美國裝甲部隊的重創,美國的m4謝爾曼的初期型(55mm主炮)在歐洲戰場上被德國坦克部隊蹂躪,回過頭來卻在太平洋戰爭中稱了霸王, 日本的97中戰車在火力上,裝甲防護上根本無法匹敵.更不用提其他更次的輕坦克了.

所以日本痛定思痛,研製了新一代中型坦克,三式中戰車,戰鬥全重18.8t,

後期製造出了四式重坦克 30t

五式重坦克 35t

不過為時已晚,三式坦克生產約60~150輛(此型戰車仍不足對抗m4 m3)

四式是真正的日本戰車,火炮口徑達到了75mm , 卻只生產出幾輛

五式坦克也只有樣車而已,

樓主所說的中國遠征軍5t卡車撞翻日本3t坦克是符合事實的. 日本當時多數的輕坦克5 6個人就可以抱住...大小和現在的越野吉普車類似.

2樓:我為科技

日本二戰時的95式坦克,才7400千克,鋼板才6—14公釐,連美國的m3輕型坦克鋼板都比它厚,14—43公釐,而且,95式坦克的車長和炮手是乙個人,根本不行。

3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不是鋼材不夠用,再說他們也產不出好剛,而且在亞洲戰場也不需要什麼坦克,主要是為了戰場需要,亞洲戰場沒有坦克的用武之地(亞洲地形大部分不適合重型坦克),所以日本沒造重坦克,只用輕型坦克。

4樓:匿名使用者

很正常,日軍坦克的重量普遍只有個位數,一般只能對更菜的汽車和步兵發威,面對美軍的m3基本就沒辦法了。二戰中最菜的坦克是義大利的,日軍的九七式作為輕型坦克還是不錯的。如果你把日軍的坦克當坦克用,你就上當了…請務必將日軍坦克當做重型吉普…

5樓:倫道夫炮台

日本坦克的技術水平基本還處於一戰,比雷諾ft-17強不了多少。

大致就是履帶式拖拉機加薄鋼板(還是鉚接的)加一門小炮。總重就是3t左右,如果算上戰時備件缺失,油料消耗,彈藥不足,可能還要更輕。

6樓:匿名使用者

整個二戰 日本出了海軍 以外的**都上不了檯面 尤其它的陸軍裝備跟世界各國比最差 坦克也一樣 噸位小 裝甲不厚 威力也不大 跟同期的 德 蘇 美 英 都比不了 簡單的說 基本停留在1戰後期和2戰初期的水平

7樓:糖糖de男子汗

日本是個瀕海國家,缺乏對坦克的認識,而且當時在日本,軍方購買坦克難以搞點貓膩,沒法從中獲取私利,所以日本既不喜歡造坦克,也不喜歡用坦克。

遠征軍的那個是中國用美國援助的道奇2.5噸10輪卡車,而且裝滿貨物了,撞掉乙個日本坦克,大概是95輕坦克。

二戰中日本的坦克有哪些?請詳細介紹一下它們的資料

誰有二戰時期日本坦克或坦克部隊資料

8樓:橙子麥迪小百科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8-8-13 10:39 只看該作者

二戰日本坦克介紹

在二戰的初期和中期,日本軍隊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為主,戰鬥全重僅15噸,車子輕,裝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備同坦克作戰的能力。但是,由於日本在戰爭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z國大陸及東南亞作戰,作戰物件基本上沒有坦克部隊或僅裝備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較弱,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揚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坦克的發展。

二戰的中後期,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面對美軍強大的m3/m4中型坦克,日本的各型小坦克顯得不堪一擊,使日軍感到「切膚之痛」。痛定思痛的結果,是緊急研製能與對方坦克作戰的三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於1943年開始研製,1944年研製成功,共生產了約150輛(一說60輛),成為日本的最後一張「王牌」。

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可以說是三式中型坦克的繼續和發展。

從97式和97改坦克到三式/四式/五式坦克,可以說是二戰中日本軍方在坦克的研製思想上的重大轉變。前者是支援步兵用的小坦克,後者才是能與敵方坦克作戰的坦克。三式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只有18.

8噸,而四式、五式ⅱ型坦克的戰鬥全重卻達到了約30噸和約35噸。也就是說,只有四式和五式坦克才具有一定的同m4和t-34坦克相抗衡的能力。不過,到了1945年初,日本已是「秋後的螞蚱」,四式坦克僅造出幾輛,五式坦克僅造出樣車,還未來得及在戰場上「露臉」,日本就戰敗投降了,因此,這兩種坦克就成為日軍手中未打出的「王牌」。

下面這些是日軍最後的量產戰車——三式中型坦克,重約18噸。使用一門由75公釐野戰炮改進而來的戰車炮。初速680公尺/秒,100公尺內的穿甲能力為90公釐,1000公尺內則減為65公釐。

所用炮彈為95式穿甲榴彈,中空彈體內裝65克炸藥。威力等同於德軍3號j型坦克的60倍徑kwk39型50公釐坦克炮。3式坦克備彈共70發。

(炮塔內40發,車內30發)

「真正」的日本坦克——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中型坦克的研製代號為「奇託」(日文假名為チト),研製工作於1942年9月開始,此時美軍已經攻占了瓜達爾卡爾納島,戰局已經開始出現了不利於日軍的局面。試製一號車上,裝的是長身管的57公釐反坦克炮。射擊試驗表明,這種火炮的穿甲威力明顯不足。

所以,一號車僅製成一輛,未能定型。後來所說的四式中型坦克,實際上是由「奇託」二號車發展而來的。在二號車上,最重大的變化是,火炮的口徑達到75公釐。

戰鬥全重也由一號車的不足20噸增加到二號車的27.3噸。控制研製進度的關鍵部件是火炮。

新研製的火炮為四式75公釐高射炮。這種火炮與三式坦克上的75公釐火炮不同,是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公釐高射炮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穿甲威力大大提高。由於研製火炮耗費了時間,所以四式中型坦克直到1945年初才研製成功。

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生產。

四式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30.8噸,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噸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質的飛躍。

四式坦克車全長6.343公尺,車全寬2.865公尺,車全高2.

772公尺,比起三式坦克來要大一圈。乘員為5人:車長、炮長、駕駛員、裝填手、副駕駛員。

其整車的內部布置如圖所示。車體前部為駕駛室和傳動裝置,中部為戰鬥室,後部為動力艙。發動機的動力通過一根很長的傳動軸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

這種總體布置方式,在二戰中的坦克上相當普遍。其主要優點是坦克的縱向布置較合理,縱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點是使整車的高度增加。

四式中型坦克上的主要**為四式75公釐高射炮(新75高)。原來是準備用於五式中型坦克的,並準備採用自動裝彈機。由於研製時間緊急,被迫去掉了自動裝彈機裝到四式坦克上。

但它至少說明,在二戰期間日本已經開始研製了用於坦克上的自動裝彈機。

採用的彈種有:一式穿甲彈和試製四式榴彈。發射一式穿甲彈時,在1 000公尺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75公釐厚的鋼裝甲。

為提高穿甲威力,在強化彈體材料的同時,還在彈頭內加裝65克高猛炸藥。彈藥基數為77發。

輔助**為2挺7.7公釐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藥基數5 400發。

四式中型坦克的動力裝置為v型12缸風冷柴油機,最大功率412馬力(303千瓦)。採用風冷柴油機為動力裝置,為二戰中日本坦克的一大特點。除了安全性方面的考慮外,還具有啟動性好、保養容易等優點。

移動裝置採用混合平衡式懸掛裝置,即第1、2,第3、4和第6、7負重輪兩個為一組,第5負重輪為獨立的。每側有7個負重輪和3個託帶輪。其實,區分三式、四式和五式坦克,單看負重輪數量即可,分別為6個、7個和8個。

由於車重增加,履帶板的寬度由三式的330公釐增加到450公釐。最大速度為43千公尺/小時,最大行程為300千公尺。

車體為焊接結構,炮塔為鑄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結構,分三部分鑄造,然後焊接起來,防盾部分又採用了螺接方式。這種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來的鉚接方式是一大進步,但比起整體鑄造炮塔或全焊接炮塔,在技術上要相對容易些。車體的裝甲厚度為15~35公釐,炮塔的裝甲厚度為50公釐。

四式中型坦克僅製成6輛,還沒等拿到戰場上一試身手,小日本便投降了。戰後,美軍曾將1輛繳獲的四式中型坦克運回美國,拿回去「研究研究」。

五式中型坦克——日軍最後的決戰兵器

五式中型坦克,是作為「本土決戰兵器」而研製的。研製大綱中要求,首先要增強火炮威力,其次要強化裝甲,隨之而來的必然要增大發動機的功率。研製的代號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

試製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還是長身管的75公釐坦克炮,由大阪陸軍造兵廠研製。試製的樣炮於1944年8月完成,8~10月間進行彈道效能試驗,10~11月間在陸軍戰車學校先裝到四式坦克上進行實用性試驗,12月至1945年1月在z國東北北部(日本人稱為「北滿」)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原計畫裝自動裝彈機,由於「戰局迅速惡化」,不得不取消自動裝彈機,以求盡快裝車。

射擊試驗表明,這種火炮的射彈散布很小,穿甲威力提高,是一種效能不錯的火炮。然而,由於日軍節節敗退,美軍很快要打到日本本土,這樣,五式中型坦克僅製成1輛樣車,停留在樣車研製階段,最終未能定型。

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進型,外形上很相似,但車體加大、加長,每側有8個負重輪,炮塔也改為全焊接結構。這些成為識別五式坦克的外部特徵。其戰鬥全重達到了約35噸,比四式坦克重了約4噸,乘員仍為5人。

車長7.307公尺,車寬3.07公尺,車高3.

049公尺。各部位的裝甲厚度與四式中型坦克大同小異,但車體前部側面的裝甲厚度增加到50公釐。從外觀上看,已經具有戰後第一代坦克的一些特徵,但整車的高度較高。

其主要**為五式75公釐坦克炮,穿甲威力較四式坦克的火炮有一定提高,彈藥基數78發。車體上還裝有1門37公釐火炮,彈藥基數為124發。輔助**為2挺7.

7公釐重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藥基數3 000發以上。另有2支衝鋒槍,攜彈藥300發。**及彈藥的布置如圖所示。

動力裝置為500馬力風冷柴油機,並準備在ⅱ型上加增壓器。還有乙個方案是安裝研製中的98式800馬力的液冷汽油機,由德國的bmw航空發動機改裝,但裝車的還是風冷柴油機。每側有8個負重輪、3個託帶輪,每兩個負重輪為一組,為平衡式懸掛裝置。

五式坦克的履帶較長,即長寬比較大,轉向效能不太好。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0千公尺/小時,最大行程200千公尺,最大爬坡度為30度,最大越壕寬2.8公尺。

二戰日軍坦克,二戰日本侵華的時候,日本使用了哪些坦克?

技術上是因為缺少鋼鐵,冶金也不行。軍方不夠重視,陸軍思想仍停留在拼刺刀上。而且前期主要在中國和東南亞戰場作戰,對手更差勁,中後期碰見美國坦克自然倒霉 不到十公釐的裝甲說明了一切問題,三十年代的共識是坦克至少要30公釐的裝甲,這還是義大利這種窮國的標準,蘇聯和德國走在世界前列,而日本滿足於在大陸戰場上...

二戰英國日本誰強,二戰時的英國和日本哪個強,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綜合來說當然是日本 但是在空軍方面 英國應該更勝一籌 對比資料主要是有以下幾個 第一 士兵 英國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過多的強調人的重要性 英國的戰俘會會得到英雄一樣的待遇 對於 的依賴過大 而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則是一種強調人本身的行為 在短兵相接中 日本肯定會更勝一籌 第二 日本有世界第二大的艦隊...

關於二戰日本坦克的認識誤曲

一提到2戰的日本坦克,就無比切意。什麼豆腐坦克,紙糊的啊,小豌豆啊,和歐美坦克打是找死啊,帶有很大的主觀性,不實事求是。但是我想再次重申一下日本坦克的優點。1。日本本身資源匱乏,不是他們不想或造不出重型坦克,而是沒有充足的鋼鐵,日本侵華的時候,把老百姓家的銅製馬桶都搜刮走了。2。日本周邊除蘇聯外,都...

二戰結束時蘇聯和美國誰的坦克多,二戰結束時蘇聯和美國誰的坦克多?

結束時 指什麼時候?二戰期間 美國基本不參與戰爭 珍珠港之戰 美國沒有塔克損失 德國出擊蘇聯 共集結 190個師,3712輛坦克,7184門火炮,60萬輛運輸車和4950架飛機,共計五百五十萬人 直指莫斯科 在德國攻打蘇聯前 蘇聯就發動過對波蘭的戰爭 並和德國簽訂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都是陸戰 塔克少...

英國在二戰都有那幾種坦克?介紹一下

樓主你好 維克斯坦克 vickers light tanks 乘員 3人 重量 4900kg 長度 3.96m 寬度 2.08m 高度 2.235m 最大速度 51.5km h 最大行程 201km light tank mk tetrarch 中文叫啥?乘員 3人 重量 7620kg 長度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