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如果德國打敗蘇聯,那麼其後的戰爭形勢會怎樣發展

時間 2022-03-04 21:13:14

1樓:認真評史

當二戰波蘭頂住了德國和蘇聯的進攻,那麼局勢會如何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如果美國不參戰,英國和蘇聯能不能打敗德國呢?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先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局勢:除了遠在美洲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美國之外,二戰主要戰場都位於歐亞大陸上,而參戰國家和軍隊數量最多、烈度最強的戰場則是歐洲戰場。

也就是說,除了瑞士等極少數中立國外,整個蘇聯以外的歐洲大陸,其實已匍匐在德國的腳下。此時的歐洲戰場,其實就是統合了整個歐洲的德國與蘇聯、英國的戰爭。義大利雖然號稱德國盟國,但義大利以其搞笑的本質,不給德國添亂已經不錯了,軍事實力幾乎可忽略不計。

那麼,如果蘇聯和英國沒有了美國的支援,這兩個國家對決德國,還有可能擊敗德國嗎?

蘇德戰場上一直到美英聯軍諾曼第登陸之前,德國的形勢都並不算十分糟糕。而這種情況,還是在蘇聯獲得大量美國援助之後的結果。也就是說,如果蘇聯單抗德國,雖然德國沒有滅亡蘇聯的實力,但蘇聯也並不具備擊敗德國的可能。

3樓:柳州阿妹侃歷史

美國參加二戰,是一種被動參戰,就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之後才參戰的。很多人奇怪,如果美國不參戰,英國與蘇聯能把德國打敗嗎?小編覺得,蘇聯與英國的實力,是可以把德國給打敗的。

我們看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候的國際格局,當時美國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洲,二戰主要戰場在歐亞大陸,參照的軍隊與國家在數量上是比較多的,在歐洲戰場上也是最為激烈的。在當時,希特拉領導的納粹德國,陸續把旁邊的國家,如比利時、北歐、法國、波蘭等國家都消滅了,南邊義大利也是德國的盟國,西班牙表面是中立,其實也靠近德國,東歐小國家基本也服從於義大利。可以看到,歐洲大陸除了蘇聯之外,幾乎都匍匐於德國與義大利的腳下。

之後,希特拉決定發動巴巴羅薩計畫,幾乎在幾個月時間滅亡蘇聯。可是,希特拉也沒想到,德軍前期消滅了蘇聯數百萬大軍,幾乎占領了蘇聯精華的領土。可是,蘇聯卻死不投降,並且重新聚集大軍,反抗德軍的入侵。

這樣,在莫斯科戰役開始,德軍戰無不勝的神話被打破,蘇德戰場由此進入了相持階段。從莫斯科保衛戰來看,由於德軍長途跋涉,軍隊實力消耗很大。同時,蘇聯的軍事實力也是很強的,也有能力抵禦蘇軍的進攻。

英國是乙個發達國家,工業實力也很強,如果英國與蘇聯聯合起來,是可以擊敗德軍。

在另乙個角度來說,美國不參戰,也不會保持中立態度。英美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說是乙個兄弟國家,即使是美國不參照,也會給英國大量的軍事與資金的援助,與德國與日本保持著一定距離。

可以看到,如果二戰時候日軍沒有偷襲珍珠港,二戰的歐洲戰場、亞洲戰場、太平洋戰場都會變為漫長與艱辛,但軸心國如德國、日本、義大利的實力也不會強過英國與蘇聯,再加上日本也陷入中國戰場持久戰的泥淖之中。

從軍隊實力來看,二戰之前,英國擁有強大的軍事武裝力量。英國海軍在世界第二,擁有12艘戰列艦、三艘戰列巡洋艦、六艘航空母艦等。在二戰之後,英國加快海軍**的製造速度,生產能力也是非常驚人。

二戰之後,英國空軍生產了125254架飛機,在戰爭之後英國連噴氣式飛機也生產出來。所以,雖然英軍在空戰中損失慘重,飛機製造速度也勝過德軍,最終也戰勝了德軍,獲得制空權。再加上在英軍中新**雷達的廣泛使用,能有效掌握了制空權。

二戰時候蘇聯軍隊也擁有機械化裝備,規模龐大。這也是有效抵禦德軍侵略,扭轉戰機的軍事力量保障。

可以看到,即使沒有美國的參戰,德國與義大利在歐洲戰場上勝利可能性也不大。

4樓:冷兵器研究所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如果美國不參戰,英國和蘇聯能不能打敗德國?

5樓:我遊戲特別

我認為是可以的,因為當時蘇聯的軍事實力還是蠻強的,而英國也是乙個發達國家,我認為他們兩個也是可以擊敗德國的。

6樓:孤獨的yu呀

他們能夠達打敗德國,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主要針對的物件只是日本而已,說到底,德國還主要就是被蘇聯法國打敗的,

7樓:我是問答小能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如果美國不參戰,英國和蘇聯是可以打敗德國的,當時的德國已經是強弩之末。

8樓:龍耀煙圈

這樣的假設沒有絲毫意義,美國也不是救世主。為什麼不假設如果中國不抵抗,那又有什麼結果呢。

9樓:頻林

打不敗德國!那個時候德國的工業實力遠遠高於英國和蘇聯佔到了歐洲的一半,蘇聯和英國的士兵素質跟德國人沒法比!

10樓:無錢拿什麼愛你

英國有大海隔著,蘇聯沒有美國的物資支援會很快敗下來。中國沒有美國物資也支撐不了多久。

11樓:歲月不是什麼好

二戰美國實力獨一檔,德蘇英實力差不多。

12樓:積蓄力量

肯定不行,沒有美國的經濟支援,拿啥和德國打?

13樓:銀河系千億星

如果不是戰略失誤英國就能消滅德國

二戰時候如果希特拉同意讓第六集團突圍那麼會不會影響徳蘇戰爭或者說德國能不能最後和蘇聯打個平手或者戰 100

14樓:匿名使用者

看歷史絕不能把乙個單獨的事件拿出來分析,因為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有相互的聯絡的。

如果眼光只盯住一場戰役,那視野是非常狹窄的,通俗地說,就是「沒有戰略眼光」。

納粹德國在選擇了進攻蘇聯以後就等於把自己逼上了絕路,必須要取得勝利才能有未來。因為它有大量潛在的危機:

危機一:德軍的資源在枯竭。這個危機在莫斯科保衛戰開始前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士兵缺少被服、缺少**、缺少燃料,更重要的是缺少後援。

德軍保持著一種不可戰勝的姿態,但在這個姿態背後是資源正在枯竭。德軍的攻勢已經出現了疲態。

危機二:蘇聯的天氣是對德軍十分不利的,也就是有名的那位冬將軍。其實蘇聯的雨季也是十分讓人難處理的。

蘇聯的基礎設施並不完善,所以在冬季來臨前的雨季道路會變得異常難走,拖慢了行軍的速度。突然冬將軍來了,路是好走了,可是**和人員開始出現問題:蘇軍的**大多適應蘇聯的天氣,而德制的**開始出現問題;人員也是同樣如此,出現大量非戰鬥減員。

我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是蘇聯冬天的天氣十分摧毀外來者的士氣。

危機三:義大利的不可靠是德軍的危機之一。義大利作戰能力的底下,使得德國不得不增援北非戰場。

不僅抽走了大量的戰鬥單位和物資,更是抽調走了一批優秀的指揮員;使得本來就緊張的前線,變得更加緊張。

危機四:英國和德國海軍在海上不斷的持續著交戰,雖然德軍的u系潛艇所採取的狼群戰術在海上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但是英國強大的海軍實力和遠洋運輸實力開始體現: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向蘇聯和北非和本土。

這一點十分關鍵,英國一直讓是希特拉最煩惱的對手。

和英國打起來對德軍來說佔不到什麼便宜,除了徒增消耗以外,難以獲得決定性的資源和關鍵性的地緣要塞。而英國的想法就不同了,對英國來說只要是持續對德作戰,那麼自己目的就達到了。英國擁有大量的殖民地支援,可以源源不斷地為英國提供支援,邱吉爾在這個問題上看得非常透徹,那就是英國多和德國戰鬥一天,那麼躲在背後的美國和在正面對抗的蘇聯就可以更多的得到好處。

最終自己也會多獲得好處。

尤其是北非戰場,對於第二戰場的開闢,除了英國非常渴望以外,流亡在外的法國戴高樂軍團也非常樂意參與其中。

危機五:日本本來可以給希特拉帶來好處,可以給蘇聯帶來兩線作戰的危機。但是日本在中國陷入被動以後就無力再和蘇聯對抗,但希特拉和日本的聯合也是無可奈何,畢竟事實上當時已經沒有什麼國家可以希特拉結盟了。

也沒什麼人能給他提供有效的聯盟了。

他期待的落空了,日本不但沒有和蘇聯打起來,反倒是和美國打起來了。德日雙方事實上是一種非常虛偽的聯盟,相互都只是算計著自己的利益,這並不能說是他們之間誰的錯,本來他們的動機和目的就不純。都是希望自己能得利,讓別人多付出,所以到最後這種虛偽聯盟不但沒有給他們帶來好處,相反都帶來了損失。

危機六:不用說,這是德軍最大的隱患,也是德國最大的隱患,就是美國。希特拉不願意和美國宣戰是世人皆知的。

但和日本結盟以後就不得不宣戰,美國終於參與到了二戰中,其實不用德國宣戰,美國最後也會和德國發動戰爭的。

我個人建議你去讀一下天涯的乙個神貼——聊聊《中國近代史》,從頭看到尾,就知道該以一種什麼樣的角度去讀歷史。

15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是拼綜合國力,是拼國家戰爭儲備,是拼國家戰爭動員能力。

德國開始很厲害,是德國有很強大的資源和準備,開始大勝主要是準備充分,攻擊突然。但是到了史達林格勒,就基本上是強弩之末了。

當時1943年,德軍人數最多時550萬人,而蘇聯1300萬人以上。德國人消耗不起,德國人戰死10萬人,後方只能補充5萬人,而蘇聯人戰死10萬人,後方能補充20萬人。具體數字可能不準確,只做個比喻。

就這個補充量,德國人乙個人平均打死5個10個蘇聯人,有啥用呢。

軍隊人數上還是次要的,**上,德國**確實很強,工藝好,精良,但是產量也真低,最後雖然出了很多為提高產量的簡化版,生產起來也比人家蘇聯人差遠了。一場戰爭,德國人損失1000輛坦克,擊毀了蘇聯5000輛坦克,但是德國在下次大戰前只能補充300輛,人家蘇聯人可以補充6000輛甚至更多。還有資源,德國確實佔了歐洲很多國家,搶到了好多資源,但是歐洲是乙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地區,主要原因還是人類很早就開發歐洲,大量資源已經耗盡。

尤其是能源。而蘇聯那個資源廣闊啊,最主要的還不是這個,是同盟國的支援,美國的飛機,汽車,英國的物資等等,源源不斷,歐洲能源能和其他幾大洲加起來比麼,當時英美控制中東,那個石油,比不了。

在莫斯科保衛戰以後,英美的援助開始陸續到達,以後越來越多。大概是幾萬輛汽車(蘇聯好把大部分汽車廠轉產坦克或者其他軍用車輛),幾千臺火車機車,數萬火車車廂,大量糧食(蘇聯大量男性農民可以參軍,婦女在家裡生產,蘇聯大媽能力相當強悍的),幾百萬噸鋼材,以及大量金屬,汽油航空用油等,這些行業都需要大量男性勞動力,而蘇聯當時真沒有。美國提供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具機等裝置,發動機等,使得蘇軍**很快超越德軍。

美國還支援了上千萬雙軍靴等裝備,一萬多輛坦克,幾千架飛機給蘇聯。美軍坦克確實不如史達林坦克,甚至比不上t34早期型號,可以有這麼多,十輛還是能乾掉一輛德國坦克的1943年以後,英美開始用遠端戰略轟炸機轟炸德國本土,大量工廠和礦山被炸毀,最先關照的就是礦山,而且歐洲被占領區人民的反抗,很多礦山工廠消極怠工,出產產品多數不合格。抵抗組織也比較活躍,記得當時法國一條主要鐵路,一周被炸壞四次,1944年一年才通車不到兩個月。

個人感覺對德國和占領區的轟炸破壞等方式,對德國的放血,要比蘇聯戰場上更快。

德國很多任務廠轉入地下,但是65%的工廠已經被炸為平地。大部分軍工生產和研發收到限制。產量急劇減少,質量更是下降很快。

看看1944年底,戰場上的德國士兵可憐的樣子吧,平均年齡不到二十歲,到1945年初,平均年齡到了十七歲一下。個別新組建的師,都是十四歲十五歲的孩子,男人已經消耗殆盡。

這些士兵的裝備很差,步槍都配不齊,子彈都不夠,炮彈更別說,好不容易弄到點,一半多不響或者啞火。軍裝更是嚴重缺乏,最缺乏的是燃料和食品。坦克沒油,汽車沒油,取暖都得靠抖,德國的冬天尤其是東線,零下三十度啊,穿的單薄的軍服,十五六歲的孩子們,一起發抖取暖,戰鬥力從**來。

1943年德國咖啡就沒法**士兵了,只能配少量可可粉,也只維持了半年吧,到最後一年,肉都沒有了,蔬菜也缺乏,糧食都不夠,靠什麼打仗。投入個別幾個十幾個新**,對戰爭的程序影響不大,宣傳意義大於實際作用。

1945年的蘇軍呢,一千多萬軍隊,裝備優良,吃美國的麵包黃油豬肉罐頭,英國的牛肉,美國的。吃完了,還能分幾支美國香菸,喝點帶美國糖的紅茶。巴西空運過來的咖啡,古巴空運的雪茄,美國產的軍裝防寒服,英國的軍靴,從乙個帳篷到另乙個帳篷幾十公尺都開美國吉普車過去,這是啥生活。

而且那時候蘇軍不論整體還是單個士兵素質都遠遠高於德軍,指揮水品也比德軍高。

即使第六集團軍突圍成功,最終德國還是勝利不了!區域性的勝利或者平局影響不了結局!

二戰時德國日本的戰略失誤是什么,二戰時德國日本的戰略失誤是什麼

日本最大的失誤就頭抬太高,忘了自己是什麼東西,單挑美帝。別說炸毀什麼珍珠港油庫和船廠,就是1941年12月7日,日軍直接佔下珍珠港也沒什麼卵用!乙個國力不到美帝七分之一,石油產能只有美帝500分之一,鋼鐵只有美帝20分之一的日本,幾乎能想到的任何物資美帝都是日本的數倍,日本居然會把美帝這個巨物拉入戰...

二戰德國援助中國多少物資為什麼,二戰時德國援助中國,真的有那麼一回事嗎

世界上只存在利益,你設想一下,我國和日本都像蘇聯發起進攻,那對德國來說,多麼利好。但日本過於貪婪,德國對我國影響力也不夠,再加上蘇聯其高一著。二戰時德國援助中國,真的有那麼一回事嗎 二戰打到一半時,德國還不是在1942還是43年照樣賣給我們了幾十門火炮嗎?你怎麼說完全沒有?找齊了資料再來評價。二戰時...

二戰德國魚雷,二戰時德國真的有自導魚雷嗎

德國魚雷上的磁性引信和備用擊發裝置的問題世人皆知,磁性引信於1940年被停止使用,直到1943年才再次投入使用,但義大利的一種航空用磁性引信魚雷卻在整個大戰期間得到了廣泛使用。德國魚雷中表現最好的是t 5魚雷上的tz5磁性引信,其主要部件是裝有兩個環繞裝置的金屬探測器。一種經過改進的tz6引信則可安...

二戰時德國有多少兵力

鼎盛時期 法西斯國家中,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1.5 日本動員的最大兵力為97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2.8 希特拉上台初期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只能保留10萬的陸軍,沒有海空軍,沒有重型裝備.蘇德戰爭爆發時期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德國當時的統計如下 控制領土面積...

二戰德國為什麼不進攻瑞士,為什麼德國二戰時不攻打瑞士

二戰時德國為何沒有攻占瑞士 二戰時德國為何不入侵瑞士?只因是中立國嗎?看看瑞士銀行多牛 你首先要搞清楚乙個事實,乙個是瑞士的主體民族,也是日耳曼民族。如果敢打自己的民族的話,又如何標榜日耳曼最優秀的民族?我又看見說為什麼沒打瑞士,熟悉二戰史的應該清楚,不光打了,而且布置了大量的間諜破壞行動,只不過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