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要的角度看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

時間 2022-10-15 15:57:37

1樓:匿名使用者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年) 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心理學第三勢力的領導人。1926年入康乃爾大學,三年後轉至威士頓康星大學攻讀心理學,在著名心理學家哈洛的指導下,1934年獲得博士學位。

之後,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桑代克學習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紐約布魯克林學院副教授。

1951年被聘為布蘭戴斯大學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離任,成為加利福尼亞勞格林慈善**會第一任常駐評議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轉到布蘭戴斯大學任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開始對健康人格或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進行研究。

曾任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主席和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67年),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超個人心理學》兩個雜誌的首任編輯。

在馬斯洛看來,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系上公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衝動,稱為低階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階需要。

人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

低層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以後,它的激勵作用就會降低,其優勢地位將不再保持下去,高層次的需要會取代它成為推動行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經滿足,便不能成為激發人們行為的起因,於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層次的需要比低層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價值。熱情是由高層次的需要激發。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實現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現他自己的潛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

人的五種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無意識的。對於個體來說,無意識的動機比有意識的動機更重要。對於有豐富經驗的人,通過適當的技巧,可以把無意識的需要轉變為有意識的需要。

馬斯洛還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盪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銷魂的感覺。

試驗證明,當人呆在漂亮的房間裡面就顯得比在簡陋的房間裡更富有生氣、更活潑、更健康;乙個善良、真誠、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到存在於外界中的真善美。當人們在外界發現了最**值時,就可能同時在自己的內心中產生或加強這種價值。總之,較好的人和處於較好環境的人更容易產生高峰體驗。

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

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

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公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假定,人們被激勵起來去滿足一項或多項在他們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進一步的說,任何一種特定需求的強烈程度取決於它在需求層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層次需求的滿足程度。馬斯洛的理論認為,激勵的過程是動態的、逐步的、有因果關係的。

在這一過程中,一套不斷變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著人們的行為,這種等級關係並非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這樣的中層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順序因人而異。不過馬斯洛也明確指出,人們總是優先滿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實現的需求則是最難以滿足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闡明人們究竟會重視那些目標,也說明了那些型別的行為將影響各種需求的滿足,但是對為什麼會產生需求涉及得很少。這些理論也指出,大多數人都存在著較高層次的需求,而且只要環境不妨礙這些較高層次的出現,這些需求就能激勵大多數人。

雙因素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於1959年提出來的,全名叫「激勵、保健因素理論」。

通過在匹茲堡地區11個工商業機構對200多位工程師、會計師調查徵詢,赫茲伯格發現,受訪人員舉出的不滿的專案,大都同他們的工作環境有關,而感到滿意的因素,則一般都與工作本身有關。據此,他提出了雙因素理論。

傳統理論認為,滿意的對立面是不滿意,而據雙因素理論,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滿意,不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不滿意。因此,影響職工工作積極性的因素可分為兩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這兩種因素是彼此獨立的並且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們的工作行為。

所謂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職工不滿的因素,它們的改善能夠解除職工的不滿,但不能使職工感到滿意並激發起職工的積極性。它們主要有企業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資發放、勞動保護、工作監督以及各種人事關係處理等。由於它們只帶有預防性,只起維持工作現狀的作用,也被稱為「維持因素」。

所謂激勵因素,就是那些使職工感到滿意的因素,惟有它們的改善才能讓職工感到滿意,給職工以較高的激勵,調動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它們主要有工作表現機會、工作本身的樂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對未來發展的期望、職務上的責任感等等。

雙因素理論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相吻合的,馬斯洛理論中低層次的需要,相當於保健因素,而高層次的需要相似於激勵因素。

雙因素理論是針對滿足的目標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滿足人的對外部條件的要求;激勵因素是滿足人們對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為間接滿足,可以使人受到內在激勵;後者為直接滿足,可以使人受到內在激勵。

因此,雙因素理論認為,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就要在「滿足」二字上下工夫。

從某種不同的角度來看,外在因素主要取決於正式組織(例如薪水、公司政策和制度)。只有公司承認高績效時,它們才是相應的報酬。而諸如出色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之類的內在因素則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個人的內心活動,組織政策只能產生間接的影響。

例如,組織只有通過確定出色績效的標準,才可能影響個人,使他們認為已經相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儘管激勵因素通常是與個人對他們的工作積極感情相聯絡,但有時也涉及消極感情。而保健因素卻幾乎與積極感情無關,只會帶來精神沮喪、脫離組織、缺勤等結果。下圖闡述雙因素理論的主要內容,如圖所示,成就的出現在令人滿意的工作經歷中超過40%,而在令人不滿意的工作經歷中則少於10%。

赫茨伯格的理論認為,滿意和不滿意並非共存於單一的連續體中,而是截然分開的,這種雙重的連續體意味著乙個人可以同時感到滿意和不滿意,它還暗示著工作條件和薪金等保健因素並不能影響人們對工作的滿意程度,而只能影響對工作的不滿意的程度。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積極性只是大家的一種意識而以,他可以是被動的,習慣的或者是帶動的,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積極性只是一種需求的表現,就是你需求他作什麼,而他做與不做又將得到什麼,他最希望得到什麼。如果可以認真的了解這點我相信這應該不是什麼問題。。。。。。。。。。本人也就是做過幾天管理,希望大家能給點意見。。。。。。。。。。。。。。

還有就是下次可以的話,問題可以提的具體點。。。。。。。。。

運用管理心理學的知識從需要的角度談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樓:飛躍海洋

1、關注,當自己處於被別人關注的情況下,會比較努力的將事情做得更完美,以求的認可。

2、表揚,也學認為這很老套,其實每個人都渴望表揚,只要表揚的得當,不要表現的太明顯和太做作就行了。

3、歸屬感,乙個讓人有歸屬感的班級,可以影響到每乙個同學,可以提公升大家的積極性,但歸屬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4、班級凝聚力,如果班級裡比較團結,那麼就會有一種班級榮譽感,如果班裡的成績在全級太差的話,他們會覺得這是一種恥辱。

如何做乙個合格的管理者

4樓:_周衛

管理者,到底應該管些什麼?

答覆:所謂管理學五個要素分為?

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以下解釋為,

①在計畫過程中,以做好事務計畫的準備工作,以負責擬定工作(短期與長期)事務計畫,以按照事務的程序,編制工作計畫,並跟進計畫任務,落實計畫的效率與效果。

②在組織過程中,以組織人員做好各項工作,在組織活動中,以培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集體榮譽感和使命感,以鍛鍊員工的實幹與擔當的精神,以加強員工的工作技能培訓,以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代表著精英團隊協作與進取的共同努力奮鬥的目標。

③在指揮過程中,作為高層管理者的指揮棒,以進行統籌規劃與戰略化指導思想,以**和研究事務程序的合理布局,以管理者提供戰略決策的依據,以進行精心組織和策劃,以達到綜合管理預期的業績目標。

④在協調過程中,以管理人員做好各部門協調運作,以高層管理者幅度向基層管理人員傾斜,做到權利下放,以管理人員認真聽取會議的指示要求,以落實好管理工作的具體任務和相關要求,並向部門經理匯報工作的有關情況,和需要交代的相關事項。

⑤在控制過程中,以做到事前、事中、事後的控制方案和措施,並糾正事務工作的偏差預案,以各個部門領導起模範帶頭作用,以積極應對應急處理突發事故,以做到及時防範於未然,確保安全生產有序。

個人總結:

作為乙個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有責任心,有事業心,去做好這些事情,以不斷發揮管理者的潛能素質與綜合能力,以不斷加強管理者的崗位培訓,以培養出一支高效管理的精英團隊,去完成領導所交給下屬的更多工,以盡全力去完成工作的具體任務和工作目標,以共同去完成領導所交辦的這些事情,以共同提公升管理工作的效率與效益。謝謝!

5樓:成都草根財稅

具備這些條件我們就可以認定或稱之為優秀的管理者或管理專家。

(1)優秀的管理者重視目標和績效,是能影響單位經營成果的人。

(2)既然工作的目標是在於提高整體績效,自己能作哪些貢獻,又如何激勵他人作出自己的貢獻,決策者本人應做到心中有數。

(3)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本身就是乙個矛盾的共同體,人無完人,知人善任,看到的是乙個人能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一般人則正好相反。

(4)本身具有較高的情商,他的無情他的有情在他的身上和諧統一。

(5)集體利益永遠大於個人利益。個人為全域性可以忍辱負重,敢於承擔責任,不管其過程是如何坎坷,曲折險峻。

從戰略管理角度看,戰略地圖的價值是什麼?如何正確使用戰略地圖

經由科學合理方法製作出的戰略地圖能夠很好地將企業戰略制定和戰略實施兩階段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戰略的導向作用,促進戰略有效實施。明晰了企業內部的關鍵關係,促進目標下的組織協同工作。同時戰略地圖能夠提供根本的戰略反饋,企業能夠根據反饋的結果及時修正戰略。由於戰略地圖的出發點是企業的戰略選擇,在制定完符合企...

從科學的角度看,怕死是人的本能嗎

人對死亡的感知是有科學認證的,它被稱為 生本能和死本能!怕死是物種生存的必要條件,不怕死的動物應該都滅絕了。平心而論,對絕大多數的個體來說,活著比起永遠的長眠要痛苦的多,造物不得不賦予萬物以求生的本能,才能驅使他們痛苦的在這個世界上奔波勞碌,苟延殘喘。很多抑鬱症患者選擇自殺我相信是這種求生機制意外失...

從歷史的角度看,秦始皇是好還是壞

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分好壞,要看他為歷史的發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秦始皇嬴政,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這是歷史的進步,應該說歷史上的秦始皇是有作為的中國封建王朝第乙個皇帝.功過相抵,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多民族 集權帝制時...

從營養的角度看黑芝麻生吃好還是熟吃好

從營養的角度看,黑芝麻生吃好還是熟吃好?都好!科學依據?我們先分析一下黑芝麻的營養 營養素每100克 熱量531.00大卡 碳水化合物24.00克 脂肪46.10克 蛋白質19.10克 纖維素14.00克 維生素a 微克 維生素c 毫克 維生素e 毫克 50.40 胡羅蔔素 微克 硫胺素 毫克 0....

從現在的角度看,岳飛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嗎

我認為岳飛是民族英雄。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上看,判斷乙個人應該把他放到當時他所處的環境去判斷。當時,岳飛所在的南宋,一般認為是代表華夏文明的正統,那麼那個時候與南宋對立的金 西夏就不代表華夏文明,那個時候沒有人會認為女真和契丹人也是代表華夏正統的吧。既然這樣的話,岳飛抗金就可以說是民族英雄。雖然從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