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中艱難的選擇是指,經濟學中取捨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3-26 02:42:43

1樓:走進數理化

中國**極其渴望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從「投資型增長」轉向「消費型增長」,但如何實現的路徑充滿著爭論。

改革派認為,要形成一種更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就必須少投資,放慢經濟增長步伐。反對者則認為高增長和低消費之間不存在關聯。他們認為可以在不導致投資減速的前提下擴大消費。

因為他們認為癥結在於中國的儲蓄無法有效地轉化為國內的投資,經濟才越來越走向出口導向型。因為巨集觀恒等式中儲蓄是被要用掉的,它只有兩個去處:投資和淨出口。

否則經濟要平衡,就只能減少產出。

但是將「投資」轉化為「進口」以減少經常帳順差,非真正的經濟再平衡的發生,而是失衡的惡化。2011年1季度中國罕見地錄得季度逆差,高速增長的進口反映出經濟增長愈來愈倚重於投資,中國的保障房建設、高鐵工程、水利興建、以及各級**反危機政策中已經鋪開的在建專案的投資規模累計高達gdp的1.2~1.

3倍,拉高的國際大宗商品**導致中國**條件快速惡化。

最近十年,中國經濟以平均10.3%的年率高速增長,但是只要是投資驅動型經濟,其增長實質上反映了大規模家庭財富轉移。因為**直接或間接掌控著經濟增長的一切要素資源,理論上,它們能把**壓至最低,來支援其所意願的方向的投資迅速擴張。

表象看似**在做補貼(資本、勞力、環境、退稅),實際上是家庭財富的轉移為製造業和投資的繁榮提供了補貼,其中最顯著的乙個方面是中國長時間將利率鎖定在極低的水準。

1995年底中國經濟成功地從高達28%的惡性通貨膨脹中「軟著陸」。從1996年至2002年期間,中國經濟的平均真實利率為2.93%。

而2003年至今,中國經濟的平均真實利率是-0.3%,八年的96個月中有52個月的時間中國經濟處於在負利率中。如果中國的銀行能將三個點的利息還給住戶部門,將增加家庭收入1.

5萬億人民幣,這相當於2010年全部國企利潤的70%。

經濟分配的結構是由生產的結構所決定。投資驅動型經濟,要素分配必然偏向於資本要素的實際掌控者。資本所有者是誰呢?首先是國家,然後是國企、然後是大的私企。

這是個經濟定律。

隨著資本密集化程度急公升,意味著資本勞動比下降,國內收入形不成足夠的購買力。因為有錢人和**儲蓄傾向是高的,消費傾向是低的。有效需求不足對沖投資形成的產能,於是投資的經濟必然越來越會走向出口的經濟。

成為乙個硬幣的兩面。

這種模式粘性極強,投資一旦減速,就將承受不良資產上公升的壓力,反過來又倒逼**啟動更高的投資予以消化,為此家庭會長期被迫承受緩慢的工資增長和低儲蓄利率,為這些投資埋單。如此家庭消費的比例將不可能增加。

經濟邏輯的結論是,只要投資還在迅速增長,就需要家庭部門提供更多補貼,家庭消費佔gdp的比重就將停滯不前。中國離再平衡的道路漸行漸遠。

但以上的經濟邏輯顯然還沒有上公升至中國的政策邏輯。

今天的巨集觀管理者或並沒有認為中國高達50%的投資率是乙個無法克服的麻煩。甚至理論界也試圖詮釋高投資這是中國高儲蓄的必然結果。他們可能不知道今天中國高儲蓄中很大部分是投資的經濟模式所生成。

你只要仔細分析一下本世紀以來的中國儲蓄率結構的變化,便一目了然。

1999~2007 年,中國的總儲蓄率勁公升了14.4個百分點,比例大致是這樣分配的:家庭貢獻了2.

7 個百分點(家庭儲蓄率從1999 年的20.2%上公升至2007 年的22.9%),**貢獻了5.

4 個百分點(**儲蓄率從1999 年的2.7%上公升至2007 年的8.1%),企業貢獻了6.

3 個百分點(企業儲蓄率從1999 年的13.7%上公升至2007年的20%)。**和企業部門的儲蓄率一直在增加,家庭儲蓄率基本穩定,但家庭儲蓄在總儲蓄中所佔份額卻在下降。

家庭高儲蓄率反映了中國人口紅利的釋放,非常之正常,這與相同階段的東亞國家和地區(如日本、南韓和台灣)非常相似。但中國還有60%的儲蓄是企業和**形成的。這是投資的經濟模式的output。

反轉過來,**和國有企業部門的剩餘越多,它只能做投資,形成產能。所以高儲蓄又促成進一步的高投資。

這是乙個自我強化的過程。所以今天旨在降低投資速度的政策都會遇到很大的掣肘。「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等式(實際匯率變化=名義匯率變化+通貨膨脹的變化)的左邊基本被擱置一邊,不予考慮。

中國再平衡的路徑越來越被導向在公升值與通脹的兩種結果中做乙個選擇。

中國的可交換部門於是扮演著乙個十分尷尬的角色,其實其吸收就業的貢獻遠遠超過其對經濟速度的推動。公升值後,出口行業的盈利能力迅速下降,出口企業不是落入破產境地,就是被迫轉移到工資更低的國家。它們將解雇工人,而工人將隨即減少消費。

被擠出的資源強化了資產部門的膨脹,中國對出口的過度依賴的下降,轉化為對投資的更過度依賴將進一步上公升。

經濟學中取捨是什麼意思

2樓:慧聚財經

取捨【解釋】: 要或不要;選擇。取捨,是一種精神;取,是一種領悟。舍,更是一種智慧型;

取捨,是為人處世的至高境界。

「取捨」是一種人生哲學。即:「取捨之道也,不必在時,因勢而導之,竭誠而進之。

若蒼天不老之心猶在。當取艱難而何畏?」無論為商從政,平民貴人,每時每刻都會面臨取捨,把握好取捨,人生乃得以平衡。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指什麼 5

3樓:雞蛋加灌餅

經濟成本是專案的經濟成本指國民經濟為興建和經營某一專案而付出的經濟代價,即所投入的全部物質資源,包括**負擔的代價也包括私人所花的代價。

經濟成本一般包括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和外差成本。經濟成本與財務成本有關。它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巨集觀性,即反映巨集觀經濟。它從國家或至少從區域的角度衡量國民經濟收入的減少、各種資源的分配和國民收入的可變性。

擴充套件資料

通過改進執行管理,採用新技術,提高裝置利用率,降低固定資產消耗,節約原材料、燃料和輔助材料,提高勞動生產率,實行定額管理,減少人力資源,降低成本,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製造成本,加強預算控制,降低週期成本。全面實施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水平。

經濟成本比會計成本更廣泛、更豐富,經濟成本幾乎涉及到企業的所有業務內容和領域。經濟成本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總成本。有些經濟成本專案是我們不認識的,有些經濟成本專案不是作為獨立的成本專案來分析的,例如組織成本。

4樓:匿名使用者

指的是機會成本

比如說小王不工作在家開飯店,一年算下來用收入減去成本得到利潤,嘿嘿,一年淨賺10000元,那麼從經濟學上來說,小王真的賺了10000元嗎?

不,現在假設小王如果不開飯店而去工作的話,那麼他一年可以賺12000元。那麼小王開飯店便是虧了。因為這裡的12000元是機會成本。

所謂機會成本就是指如果選擇做a而放棄掉的如果做b所得到的收益。

經濟學上的成本除了會計成本之外,便還得加上機會成本

5樓:匿名使用者

舍不出孩子套不住狼的孩子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公尺的公尺

經濟學中機會成本的概念是什麼,經濟學中機會成本是什麼意思

機會成本在經濟學上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既虛既實的一種成本。它是指1筆投資在專注於某一方面後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資獲利機會。薩繆爾森在其 經濟學 中曾用熱狗公司的事例來說明機會成本的概念。熱狗公司所有者每週投入60小時,但不領取工資。到年未結算時公司獲得了22000美元的可觀利潤。但是如果這些所有者...

經濟學中 失業的原因有哪些,巨集觀經濟學角度分析失業的原因

從中國引起失業的原因看 將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利用不充分或勞動不得其用,即廣義的失業,區分為五種存在形式 一 公開性失業。這種失業包括自願失業和非自願失業。自願失業,指能夠勝任某項工作的人拒絕考慮這種工作,而暫時處在閒置狀態 非自願失業,指積極尋找工作,但仍無工作可做的人。二 就業不足。指勞動者實際工...

經濟學中資本和資產的區別,西方經濟學中的資本和資產

資產 資產是一種企業擁有的資源。資本 是指所有者投入生產經營,能產生效益的資金。資產和資本的區別可以歸納為 資產和資本是兩個概念,資產是通過交易事項形成的資源,資本是投資者直接投入的 本錢 資本與資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代表著完全不同的內涵。資產,英文為 asset,是企業用於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為...

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現象

有兩個經濟學研究生甲和乙,二人在路上走,發現一坨狗屎。甲對乙說 你把它吃了,我給你5000萬。乙一聽,這麼容易就賺5000萬,臭就臭點吧,大不了拿了錢去洗胃,於是就把屎吃了。二人繼續走,心裡都有點不平衡,甲白白損失了5000萬,什麼也沒撈著。乙雖說賺了5000萬,但是吃了坨屎心裡也堵得慌。這時又發現...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生活中的經濟學屬於人文社科還是自然科學?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不是自然科學,它擁有自身特殊的思維方式,這些方式跟直覺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說的完全相反的。比如,比較優勢原理 告訴人們,即使乙個人 或者 個國家 樣樣都不如別人,可是別人會像他有求於人那樣,有求於他,他可以過得和別人一樣好。經濟學又是所有社會科學中最特殊的乙個成員,因為它大量借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