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有哪些表現,小兒腦癱的早期表現有哪些?

時間 2022-02-11 22:26:08

1樓:重慶博愛兒童**中心

1.運動障礙——自我運動控制能力差,不會抓東西.不會說話.不會行走.不會翻身.不會做起.不會站力.不會正常咀嚼和吞嚥。

2.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和姿勢穩定性差.3個月仍不能頭部豎直.手握拳不易掰開.腿不易伸直。

3.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約1/4   智力輕中度低下約站1/2     重度智力低下約1/4。

4.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嚴重則不會說話。

5.視聽覺障礙——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多見。

6.生長發育障礙——矮小.

7.牙齒發育障礙——質地疏鬆易折.

8.情緒行為障礙——固執.任性.易怒.孤僻.情緒波動大.有時出現強迫.自傷.侵襲行為。

9.40%—50%腦癱患兒會誘發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患兒.

2樓:愚安浩星

腦癱是出生前乙個月到出生後乙個月內發育時期由於各種原因損傷了未成熟的大腦所致的綜合症,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由於神經細胞出生後就不能再分化增殖,所以患兒大腦的病損是靜止的,並會造成一定的永久性的損傷。腦癱是繼小兒麻痺症後又乙個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致殘性疾病。

國內腦癱的發病率為1.8-4‰,給家庭及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發病原因

妊娠期,圍產期以及出生後的各種異常情況均可導致腦癱發生。另外,家族中曾有腦癱患者或先天性畸形的患者也要警惕腦癱的發生。最近的報道指出出生前缺氧和圍產期缺氧的聯合出現是腦癱最危險的因素。

在非遺傳性因素中,出生前因素在腦癱的發病中佔主要地位,比如宮內感染、妊娠異常及孕婦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都是腦癱的危險因素。

臨床表現

腦癱會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發育,是新生兒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腦癱的損傷部位和型別的不同也會出現多種多樣的表現,但主要症狀如下:(1)運動發育落後:100天不能抬頭;4個月後拇指向收,手張不開;5個月後不會伸手抓物;4—6個月不會笑,不認人,面貌異常;8個月不會坐;10個月不會爬;15個月不會走;(2)主動活動減少;(3)反射異常:

原始反射延遲消失;保護性反射減弱或不出現。如坐位時,向各方向推患兒,患兒不會用手支撐;(4)肌張力異常及姿勢異常。

腦癱可引起患兒的永久性癱瘓,因此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認為出生後六到九個月的診斷為早期診斷,三個月為超早期診斷。腦癱的早期表現主要有:(1)過度激惹:

持續哭叫,入睡困難,大約有30%腦性癱瘓兒在生後前3個月有類似嚴重「腸絞痛」的表現。(2)餵養困難,吸吮及吞嚥不協調,護理困難,頻繁吐沫,以及持續體重不增。(3)非常「敏感」或激動。

(4)對噪音或體位改變「敏感」時難將大腿外展,洗澡時不易將拳頭掰開,家長常反映「孩子不喜歡洗澡」,當腳用觸及浴盆邊緣,背部即僵硬豎弓形。以上某一種情況也可能在正常小兒出現,不能根據具有其中某一兩項就診斷為腦性癱瘓,若存在多種情況,而且是發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患兒,就要考慮有腦性癱瘓的可能。還應注意與智力低下相鑑別,腦癱主要表現是中樞性的協調障礙,智力低下突出的症狀是智力落後,基本無肌張力和姿勢的異常。

3樓:生活小達人筱筱

回答您好,腦癱的後遺症較為複雜,通常表現為運動障礙。但患者臨床表現不單有運動障礙,常伴有其他共患病,如部分患者出現智力發育落後、心理發育障礙、癲癇、語言發育異常等伴隨症狀。另還會引發患者吞嚥功能障礙、睡眠功能障礙或攝食功能障礙等諸多症狀。

故臨床檢查時需詳細檢查,並進行全面評估,以判斷患者的患病程度及伴隨症狀是否由於腦癱所致,從而進行相應**。

4樓:同安足踝外科

腦癱是一種由出生前至出生後乙個月的發育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引起的症候群。其主要表現為中樞運動功能障礙和姿勢異常。它可以訓練孩子的智力和語言,理療、理療、針灸、按摩、腳手架和石膏矯正。

智力接近正常的孩子應該進入普通小學,得到老師的配合。腦癱的**對於智力低下的兒童來說是乙個長期、複雜、艱鉅的過程。腦性癱瘓**的主要目的是盡可能降低殘疾和障礙的程度,保證孩子身體各個部位的發育直至**,從而有自理能力從腦性癱瘓中恢復過來。

5樓:吉吉國王

腦癱目前重在預防,目前尚無徹底**的方法,但及抄早地進行物理**、**訓練、藥物**和手術**等綜合**有助於幫助患兒改善運動功能,對於痙攣型、運動過度型、手足徐動型、肌張力障礙型及共濟失調型等,應採取物理**及**訓練與藥物相結合,襲必要時手術**。 在物理**及**訓練方面包括長期科學的語言、智慧型和技能訓練,理療和體療結合按摩等促使肌肉鬆弛的訓練,支具和矯正器改善姿勢和防止畸形的訓練,手指職業訓練等。 藥物**方面,對於痙攣型可百試用巴氯芬(氯苯氨丁酸)、苯海索(安坦)和氯硝西泮(氯硝安定)等;對於震顫型可試用苯海度拉明;對於多動型可試用氟哌啶醇、地西泮(安定)及丙戊酸鈉,伴發癲癇者應給予抗癇藥。

手術**方面,常用術式有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和矯形外科手術等。

6樓:成都西南**諮詢

腦外傷後遺症較多,可分為輕度和重度。顱腦外傷後,輕度後遺症在影像學檢查中,包括ct檢查及核磁檢查,可能無陽性病變,不一定造成顱內出血及腦卒內傷,可能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睡眠障礙、記憶力下降,甚至於性格改變等,持續三個月以上時,稱為腦外傷後症候群。重度的腦外傷後遺症包括植物人、偏癱、言語障礙等,給社會及家庭造成嚴重負擔。

因此,腦外傷後需積極救治,儘量減少嚴重的後遺症。

小兒腦癱的早期表現有哪些?

7樓:

1.一般表現 腦癱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為:

(1)早期表現:

①精神症狀:過度激惹,經常持續哭鬧,很難入睡。對突然出現的聲響及體位改變反應劇烈,全身抖動,哭叫似驚嚇狀。

②餵養困難:表現為吸吮及吞嚥不協調,體重增長緩慢。

③護理困難:穿衣時很難將手臂伸入袖內,換尿布時難以將大腿分開,洗澡時腳剛觸及浴盆邊緣或水面時,嬰兒背部立即僵硬呈弓形,並伴有哭鬧。

(2)運動功能障礙:均表現為:

①運動發育落後:包括粗大運動或精細運動遲緩,主動運動減少。

②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肌張力亢進、肌強直、肌張力低下及肌張力不協調。

③姿勢異常:靜止時姿勢如緊張性頸反射姿勢,四肢強直姿勢,角弓反張姿勢,偏癱姿勢;活動時姿勢異常如舞蹈樣手足徐動及扭轉痙攣,痙攣性截癱步態,小腦共濟失調步態。

④反射異常:表現為原始反射延緩消失、保護性反射延緩出現以及vojta姿勢反射樣式異常,vojta姿勢反射包括牽拉反射、抬軀反射、collin水平及垂直反射、立位和倒位及斜位懸垂反射。

2.分型 依據腦癱運動功能障礙的範圍和性質,分型如下:

(1)痙攣型(spasticity):發病率最高,佔全部病人的60%~70%,常與其他型的症狀混合出現,病變波及錐體束系統,主要表現為中樞性癱瘓,受累肢體肌張力增高、肢體活動受限、姿勢異常、深腱反射亢進、踝陣攣陽性,2歲以後錐體束徵仍陽性。上肢屈肌張力增高、肩關節內收、肘關節、腕關節及手指關節屈曲。

臥位時下肢膝關節、髖關節呈屈曲姿勢;俯臥位時抬頭困難;坐位開始時,頭向後仰,以後能坐時,兩腿伸直困難,脊柱後凸,跪時下肢呈「w」形;站立時髖、膝略屈,足尖著地;行走時呈踮足、剪刀樣步態。根據受累的部位又分為7種:

①痙攣性偏癱(hemiplegia):指一側肢體及軀幹受累,上肢受累程度多較下肢重。癱瘓側肢體自發運動減少,行走延遲,偏癱步態,患肢足尖著地。

約1/3患兒在1~2歲時出現驚厥。約25%的患兒有認知功能異常,智力低下。

②痙攣性雙癱(diplegia):指四肢受累,但雙下肢受累較重,上肢及軀幹較輕。常在嬰兒開始爬行時即被發現。

托起小兒雙腋可見雙下肢呈剪刀狀交叉。本型如以影響兩下肢為主則智力發育多正常,很少合併驚厥發作。

③痙攣性四肢癱(quadriplegia):指四肢及軀幹均受累,上下肢嚴重程度類似,是腦癱中最嚴重的型別,常合併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覺異常和驚厥發作。

④痙攣性截癱(paraplegia):雙下肢受累明顯,軀幹及雙上肢正常。

⑤雙重性偏癱(double hemiplegia):四肢受累,但上肢受累較下肢重或者左右兩側癱瘓程度不一致。

⑥三肢癱(triplegia):三個肢體受累,多為上肢加雙下肢癱瘓。

⑦單癱(monoplegia):單個肢體受累。單癱表現輕微,易誤診,若發生在非利手,就更易誤診。

(2)手足徐動型(athetosis):約佔腦癱20%,主要病變在錐體外系統,表現為難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運動,當進行有意識運動時,不自主、不協調及無效的運動增多。這些動作在睡眠時消失。

多有肌張力降低,抬頭無力,餵養困難,常有舌伸出口外及流涎。1歲後手足徐動逐漸明顯,因口肌受累呈顯著語言困難,說話時語句含糊,聲調調節也受累。通常無錐體束徵,手足徐動型腦癱智力障礙不嚴重,驚厥亦不多見。

隨著圍生期保健的廣泛開展,此型現已少見。

(3)強直型(rigidity):此型很少見到,由於全身肌張力顯著增高,身體異常僵硬,運動減少,主要為錐體外系症狀,使其四肢做被動運動時,主動肌和拮抗肌有持續的阻力,肌張力呈鉛管狀或齒輪狀增高,腱反射不亢進,常伴有嚴重智力低下。

(4)共濟失調型(ataxia):可單獨或與其他型同時出現。主要病變在小腦。

臨床表現為步態不穩,走路時兩足間距加寬,四肢動作不協調,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顫,快變轉化的動作差,指鼻試驗易錯誤,肌張力低下。此型不多見。

(5)震顫型(tremor):此型很少見,表現為四肢震顫,多為靜止震顫。

(6)肌張力低下型(atonia):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四肢呈軟癱狀,自主運動很少。仰臥位時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狀似仰翻的青蛙,俯臥位時,頭不能抬起。

常易與肌肉病所致的肌弛緩相混,但肌張力低下型可引出腱反射。多數病例在嬰幼兒期後轉為痙攣型或手足徐動型。

(7)混合型(mixed):同一患兒可表現上述2~3個型的症狀。以痙攣型與手足徐動型常同時受累。還有少數病兒無法分類。摺疊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表現有哪些呢,小兒腦癱的早期表現有哪些?

腦癱患兒可見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 身體發硬 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 頭圍異常 體重增加不良 哺乳無力 固定姿勢 不笑 手握拳 身體扭轉 頭不穩定 斜視 不能伸手抓物 注視手等症狀,如果發現孩子有這些持續的情況要盡快帶著孩子就醫。小兒腦癱的早期表現有哪些?1.一般表現 腦癱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為 1...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是什麼,小兒腦癱的早期表現有哪些?

小兒腦性癱瘓又稱小兒大腦性癱瘓,俗稱腦癱。是指從出生後乙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症候群。小兒腦癱早期症狀包括較正常小兒運動少 發育遲緩,如學會抬頭 坐 站立等遲於同齡孩子,隨著病情的發展,患兒會出現運動障礙 智力障礙 語言障礙等症狀。因此,建議出現...

小兒腦癱的主要表現有哪些,腦癱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1 安靜過了頭,非常討厭運動。一般來說,3個月到4個月大寶寶已經是可以很穩的抬頭且俯臥的時候頭會抬起來的,如果你的寶寶到了這個階段這些動作還一點都做不到的話,排除發育過慢就要考慮寶寶是否患上了腦癱了。2 寶寶的哭聲低弱,頻率高,和別的寶寶比安靜過了頭也要引起警惕。不管怎麼說,寶寶腦癱肯定是會有一些易...

1歲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小兒腦癱的早期表現有哪些?

腦癱患兒症狀,有運動發育落後 肌張力異常 姿勢和反射異常,具體的症狀介紹如下 1 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的減少,由於個體發育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般認為落後正常兒童三個月以上的這種行為則為異常,考慮他運動異常,要根據小孩子的月齡和運動發育的情況來判斷。2 肌張力異常,臨床型別不同,表現也不盡相同,也有...

小兒腦癱有什麼症狀,小兒腦癱的症狀有哪些?

你好,發育中的腦受到損傷後,必然出現相應的症狀,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與腦損傷程度有關,腦損傷輕,症狀出現晚且症狀輕 腦損傷重則出現早 症狀重,而且多個症狀常復合存在,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越多 持續時間越長,發生腦癱的可能性越大。小兒腦癱的症狀有哪些?小兒腦癱都有什麼症狀?小兒腦癱有什麼症狀呢?小兒腦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