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幞頭與唐代幞頭的異同

時間 2023-05-18 17:25:08

1樓:於斯萬年

告訴你乙個最簡單的方法,唐朝的幞頭帽頂向上有弧度形成乙個半圓,是圓頂的,且帽後的兩腳大多是下垂的,咋一看與兔子的耳朵差不多,正面看一般看不著,側面方可。這是唐朝時期最常見最流行的幞頭,李白的畫像所戴的正是。而宋代的則是帽頂是平的形成方形的,並且兩腳是直的且向上翹,兩腳平直而長,向左右平伸,長至二尺,是很長的並且比較細,在末端是向上翹的,正面看一目了然,如影視中的包公所戴。

宋代最常見的幞頭。

唐代最常見的幞頭。

頭上扎雙鬏是唐代還是宋代?

2樓:青島牛仔

頭上扎雙鬏是宋代。雙鬏一般也稱作雙丫髻

雙丫髻是雙掛式中最常見之髮式,其梳編法是將發平分兩側,再梳結成髻,置於頭頂兩側。前額外負擔多飾有垂髮,俗稱劉海,一般多用於侍婢丫環。 雙掛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從頭頂平分兩股。

結成髻或鬟,垂掛於兩側,額前飾有垂髮。

早在商周時期,中國就有女子盤髮成髻的記載。盤髮不僅是中華禮儀的象徵,還是國人情感溝通的載體。稚女盤雙丫髻,寓意為快快長大;女子十五及笄,被視為寄託了家長對其成長的期望;夫妻結髮,則代表了愛侶們與子偕老的美好愛情憧憬。

基本介紹

雙丫髻是古代少女發髯名。宋代少女一般以梳雙髻為多,即在頭上或在額旁梳成兩個小鬟。宋代黃庭堅有:「學綰雙鬟年紀小」和「雲鬟垂兩耳」詩句。

宋代晏幾道詩有:「垂螺拂黛清歌女」、「猶綰雙螺」,其他如「兩兩青螺綰額旁」、「雙螺未合」,以及呂濱老詩:「起來重綰雙羅髻」等,都是形容還未到梳成髮髻時的少女髮飾形式。雙丫髻。

3樓:慈天儉地

是唐代的裝飾。從貞觀年間起盛行。

4樓:幽默小帥

頭上扎雙鬏是宋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