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字的筆順怎麼寫,楊的筆順怎麼寫

時間 2022-12-11 21:01:02

1樓:甜甜糕衝衝衝

楊的筆順:橫、豎、撇、點、橫撇彎鉤、撇、撇楊:1·對一切楊柳科植物的泛稱。

2·指姓氏

楊樹:落葉喬木。種類很多,有山楊、毛白楊、小葉楊等多種,多為速生 用材樹。木材供建築、造紙等。

楊柳: 楊柳是一種植物,指柳樹。

含有楊的詩句有:

1·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長恨歌》唐·白居易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二首·其一》唐·王之渙3·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絕句·古木陰中繫短篷》宋·志南4·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村居》清·高鼎

楊的筆順怎麼寫

2樓:貝貝愛教育

楊字的筆畫順序如下圖:

筆順讀寫:橫、豎、撇、點、橫折折折鉤、撇、撇、拼音:yáng

部首:木。筆畫:7

繁體:楊。五筆:snrt

倉頡:dnsh

筆順編號:1234533

四角號碼:47927

釋義:1.(形聲。從木,昜( yáng)聲。本義:植物名。落葉喬木)2.楊柳科楊屬植物的泛稱。

3.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或披針形,柔荑花序,種類很多。又如:白楊;赤楊。

4.姓漢字演變:

1.響楊[xiǎng yáng]

毛白楊。2.水楊[shuǐ yáng]

蒲柳。3.常楊[cháng yáng]

唐 常袞 和 楊炎 的並稱。

4.楊顏[yáng yán]

唐 五代 書法家 顏真卿 楊凝式 的並稱。

5.顏楊[yán yáng]

書法家 唐 顏真卿 和 五代 楊凝式 的並稱。

6.楊扠[yáng chā]

亦作「楊叉」。一種叉禾草的農具,長柄,歧頭如丫。

3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楊字筆順:名稱:橫、豎、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撇、撇。

筆順釋義:[bǐ shùn]漢字筆畫的書寫順序,一般是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外後內。

讀音:[yáng]

部首:木。五筆:snrt

釋義 :1.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柔荑花序,種類很多,有白楊,大葉楊,小葉楊等多種,木材可做器物:~柳。

2.姓。組詞楊柳 楊樹 響楊 白楊 楊梅 水楊 楊桃 楊朔 顏楊。

4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 楊。

讀音 yáng

部首 木。筆畫數 7

筆畫名稱 橫、豎、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撇、撇、

5樓:韭菜合子

橫、豎、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撇、撇、

楊字的筆順筆畫順序

6樓:明媚說娛樂

楊的筆順是:橫、豎、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撇、撇。楊組詞有:水楊、響楊、楊鞭、楊花、楊銳、王楊、楊舟、楊叛、楊門等。

一、水楊 [ shuǐ yáng ]

蒲柳。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柳》(集解)引蘇頌曰:「蒲柳即水楊也,枝勁韌,可為箭笴。」

二、響楊 [ xiǎng yáng ]

落葉喬木。幼樹樹皮光滑,青白色。老樹樹皮有裂溝。葉子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邊緣的波狀的齒。木材白色,可供建築,也用來造船、製紙等。

三、楊鞭 [ yáng biān ]

負責發改、經濟、招商引資、科學技術、環保、**、企業、物價、統計、物資、質監、工管、安全、科協、工商聯工作,並完成黨工委、辦事處交辦的其它工作。

四、楊花 [ yáng huā ]

指柳絮。北周·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五、王楊 [ wáng yáng ]

唐初詩人王勃與楊炯的並稱。

唐·李商隱《漫成五章》詩之一:「沉宋裁詞矜變律,王楊落筆得良朋。」

7樓:hx木給給

共7劃,橫、豎、撇、點、橫折折折鉤、撇、撇。

楊拼音:yáng

釋義:1.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柔荑花序,種類很多,有白楊,大葉楊,小葉楊等多種,木材可做器物:楊柳。 2.姓。

組詞:楊柳 yáng liǔ,楊樹和柳樹的合稱,專指柳樹出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2.楊梅 yáng méi,楊梅屬常綠灌木或喬木,葉子狹長,花褐色,雌雄異株。果實表面有粒狀突起,紫紅色或白色,味酸甜,可以吃。

3.楊桃 yáng táo,東印度一種喬木,在熱帶廣泛栽培,楊桃的果實,由綠色至黃色,通常略有酸味。

8樓:yzwb我愛我家

漢字 楊。

讀音 yáng

部首 木。筆畫數 7

筆畫名稱 橫、豎、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撇、撇。

楊的正確筆順怎麼寫

9樓:深情的鄧公子

楊的正確筆順:橫、 豎、 撇、 點、 橫折折折鉤、 撇、 撇。

楊總筆畫:7筆。

1. 一(橫)、2. 丨(豎)、3. ノ撇)、4. 丶(點)、5. ㄋ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6. ノ撇)、7. ノ撇)

楊子造句:1、楊家要蔣家賠楊家的羊,蔣家要楊家賠蔣家的牆。

2、楊雪邇個小偷楊雪邇個小偷楊雪邇個小偷。

4、你是楊阿姨嗎?

5、楊英:好的。明天見。

6、楊氏出身當時的名門大族弘農楊氏,是隋朝宗室楊雄楊堅的族侄。

7、楊先生教數學。

8、於是小楊同學和他的同學王楊明。

9、楊屬是楊柳科中適應風媒的分支。

10、清笳聲起清宵半,楊花落盡楊柳岸。

11、楊繪被潮汕大多楊姓居民尊為始祖。

12、就像作家喜楊楊在文章裡寫過一句話。

13、蔣家羊,楊家牆,蔣家羊撞倒了楊家牆,楊家牆壓死了蔣家羊,楊家要蔣家賠牆,蔣家要楊家賠羊。

14、聽到楊雲,楊月的喊聲,楊梅,楊桃連忙迎了上來,手提著燈籠,把楊林迎上了二樓。

10樓:小談說劇

楊字的筆順:一丨ノ丶フノノ筆順讀寫:橫、豎、撇、點、橫折折折鉤、撇、撇。

拼音:yáng

意思:有兩種字義:一是作姓氏,二是指楊樹。基本字義是樹木茂盛,茁壯成長。

引證解釋:楊,楊木也。——東漢·許慎《說文》

譯文:楊,楊樹的意思。

11樓:謝老師教育課堂

筆順:橫、豎、撇、點、橫折鉤、撇、撇。

一、楊釋義:

楊樹,落葉喬木。種類很多,有山楊、毛白楊、小葉楊等多種,多為速生用材樹。木材供建築、造紙等用。

二、出處:楊,蒲柳。——爾雅》

三、組詞:1、楊月[yáng yuè]

即農曆一月,也稱為正月,避嬴政諱改稱端月,是農曆一年的開端,建寅之月(虎月),孟春,律中太簇。

2、穿楊[chuān yáng]

謂射箭能於遠處命中楊柳的葉子。極言射技之精。

3、椴楊[duàn yáng]

即河北楊。落葉喬木,樹皮白色,光滑,葉子卵圓形。木材輕軟有彈性。

4、楊枝[yáng zhī]

楊柳的枝條。舊俗於分別之際常折以送行。

5、楊扠[yáng chā]

亦作「楊叉」。一種叉禾草的農具,長柄,歧頭如丫。

12樓:匿名使用者

楊字的筆順筆畫順序: 漢字 楊 讀音 yáng 部首 木 筆畫數 7 筆畫名稱 橫、豎、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撇、撇。

13樓:信連枝康午

楊筆畫:

名稱:橫、豎、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撇、撇筆畫數:7

14樓:執念

漢字 楊 (字典、組詞)

讀音 yáng

部首 木。筆畫數 7

ñîµä±êë³ôõã´ð´±ê»­

15樓:網友

橫、豎、撇、捺、橫折、橫豎勾、撇、撇。

楊,是中國漢字,總筆畫是7筆。一般有兩種字義:一是作姓氏,二是指楊樹。基本字義是樹木茂盛,茁壯成長。

楊姓,中華姓氏之一,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國姓,是乙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

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是楊姓第一大省。

「楊」是太陽的意思,由「木」和「昜」組成。「木」指扶桑,也稱楊樹,生長在東方大海上的湯谷(在今連雲港雲合山),「昜」古同「陽」,是「日公升湯谷」的形象描寫。以此為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由此產生了楊姓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

搜字筆順怎麼寫,找的筆順怎麼寫

漢字 搜 讀音 s u 部首 扌 筆畫數 12 筆畫 名稱 橫 豎鉤 提 撇 豎 橫 橫折 橫 橫 豎 橫撇 橫鉤 捺 橫豎勾提橫折橫折橫豎橫撇折捺。找的筆順怎麼寫 找 的筆畫順序 橫 豎鉤 提 橫 斜鉤 撇 點 基本釋義 1 為了要見到或得到所需求的人或事物而努力 人。2 把超過應收的部分退還 把...

湯的筆順怎麼寫,湯字的筆順怎麼寫

湯的筆順寫法是 點 點 提 橫折折折鉤 橫撇彎鉤 撇 撇 拼音 t ng 釋義 1 食物加水煮熟後的汁液。也指烹調後以汁液為主的副食 公尺 姜 煲 2 開水 熱水 赴 蹈火。3 中藥方劑。用水煎服 茵陳 4 也叫成湯 唐 大乙。商朝第乙個君主。夏桀殘酷暴虐,人民反對,諸侯叛離。湯起兵滅夏,約於西元前...

螞的筆順怎麼寫呀,螞字筆順怎麼寫

一 筆畫順序 豎 橫折 橫 豎 橫 點 橫折 竪折折鉤 橫。二 筆順 三 讀音 m m m 四 基本字義 一 讀作 m 1 環節動物,身體長形,稍扁,黑綠色,尾端有吸盤。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亦稱 馬鱉 水蛭 2 螞蟻。二 讀作 m 1 蜻蜓 的俗稱。三 讀作 m 1 蝗蟲 的俗稱。一...

遇字的筆順怎麼寫,遇的筆順怎麼寫呀

漢字 遇 字典 組詞 讀音 y 部首 辶 筆畫數 12 筆畫名稱 豎 橫折 橫 橫 豎 橫折鉤 豎 提 點 點 橫折折撇 捺 筆順 豎 橫折 橫 橫 豎 橫折鉤 豎 提 點 點 橫折折撇 捺 遇 y 組詞 相逢,會面,碰到 遇到。遇見。遇事。奇遇。遭遇。境遇。機會 機遇。際遇。知遇。對待,款待 待遇...

與 筆順怎麼寫,火的筆順怎麼寫的筆順

筆順讀法 橫 竪折折鉤 橫 1 概述 與,賜予也。一勺為與。會意字,以 一 勺示意,勺即酌,以物與人不問所欲,當斟酌而與之。與的本義為 賜予 為實詞。虛詞 與 是假借字,可作介詞 連詞和副詞。作連詞的 與 從先秦至現在沒有大的變化。介詞 與 唐宋以後又產生了新義,如 使 將 等義,但這些新義在現代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