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和韓非關於人性惡觀點上的差別(詳細)

時間 2022-11-19 10:45:28

1樓:薄暗靈魂

荀子的看法是人的本性是「惡」,但是能通過後天的教化來引導。韓非認為人是不可教化的,只能通過「法」來約束,君主的統治才能穩固。

2樓:上官不懿

荀子 提倡用教化

韓非 主張用約束 就像秦國法律這樣嚴酷

補充下在下觀點 人性無善惡之分。

荀子跟韓非子性惡論的共同點

3樓:寶格格

荀子和韓非子均堅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屬性,韓非子繼承了荀子以利欲為人之本性的觀點,認為「好利惡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慾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們思考問題並指導其行動的原點。

性惡論中國古代人性論的重要學說之一,認為人的本性具有惡的道德價值,戰國末荀子倡導這種理論。性惡論以人性有惡,強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論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養的自覺性,二者既相對立,又相輔相成,對後世人性學說產生了重大影響。

旬子和韓非子共同的思想特點是人性本惡?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啊,說荀子是性惡論者只看到了其一,沒有看到其二。

的確,荀子有兩個非常有名的學生:李斯和韓非,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說明法家的思想與荀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法家的理論依據是人性本惡,這個思想也的確是**於荀子,但並非荀子本人的觀點。

荀子的觀點是人性「有」惡。荀子認為人性分成兩個部分「性」(人的自然屬性,是惡的)和「偽」(不是虛偽的意思而是人為的意思,是指人的社會屬性,是善的)。去看一看荀子的《王志》篇:

他說天下萬物可分為四等,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有義,所以是天下至貴。由此可見,荀子是承認人性有善的。而且荀子認為人必須通過「偽」去改造「性」,因為如果沒有偽,只有「性」,那麼人是無法生存的,因為人的動物性的生存能力不及動物,用荀子的話說就是「力不如牛,走不若馬」。

用「偽」改造「性」必須由聖人來做,叫做「化性起偽」,改造的結果是「塗之人可為禹」,這與孟子的「人皆可為舜堯」殊途同歸。如果荀子不承認人性有善,很難想象可以把普通人改造成聖人。但荀子同時認為「性」是很頑固,必須通過聖人的改造,才能去除,而聖人的做法是「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這個做法已經離法家很近了,而韓非在荀子人性有惡的基礎上又向前邁了一步,認為人性本惡,因此沒有改造的可能性,只能防範。

所以法家才是諸子中真正的性惡論者。

5樓:沉沙故跡

是。對於民眾,韓非子吸收了其老師荀子的「性本貪」理論,認為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逸」,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於民,才可「禁奸於為萌」。因此他認為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

(《韓非子·心度》)。

6樓:夢之影

他們的確都認為人性本惡,但還是有不同的的地方

韓非與荀子不同的地方在於:荀子認為因為人性惡,所以需要教育;而韓非則認為正因為人性惡,所以教育是無用的,必須用法治把人的本性要求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關於荀子提出人性本惡的論點

7樓:匿名使用者

1.學好與學壞或者說善與惡.

所謂善,是指人與生俱來具有可以為善的根,分別可以為仁、義、禮 和智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的「四善端」.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各種性惡,都是建基於感覺慾望上。好利、疾惡、耳目之欲等,是人與動物共有的潛在性。

若順這些性的惡端發展,便衍生出爭奪生而辭讓亡、殘賊生而忠信亡、yl生而禮義文理亡、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bao等惡行。

徐復觀先生雲:克就本心之髮的四端上講,它是有定向,而這定向是善的。但四端只是端,只是幾希;而其為善,也只是可以為善,即是有為善的可能性,但並無為善的必然性,其受環境的影響更為容易。

首先 學壞本身就是乙個不確定的概念 而一般我們所說的壞基本都可以冠以"通過不正渠道達成yw的滿足"這一定義的.現世浮誇的fq 法zhi的不健全 心理和wenhua的叛逆 可能是導致這種現象盛行的主因- - 因而大家會出現學壞比學好更容易的想法 畢竟在法zhi和德zhi均bu健全的社會 鑽空子走捷徑比比皆是 ;另一種學壞 是屬於自我放逐麼? for example fzl ^ ^?

扯遠了2.荀子之性惡說

荀子雲:人之欲為善者,為性惡也。荀子以薄願厚、惡願美、狹願廣、貧願富、賤願貴,推論人類因為性惡,才會願意為善,如果人性本善的話,實在不必為善。

但是人性可以是無善無惡,也可以是兼具善惡,這視乎我們如何定義.善惡屬於德性範疇,是後天形成的人性屬潛在性,是先天的,是可發展的。雖然善惡的人性觀念是人類賦予的,但人本身畢竟具有善惡的自覺和可塑造性。

人性同時包含動物性和社會性,然後得到發展,最後衍生出各種善惡行為。人性具有「善」和「惡」這兩個原素。只不過每人本性裡的善惡比例不同:

或善比惡多,或惡比善多,或善惡相若。人性的善與惡,不一定是互不相容的。so所謂人性本惡是不科學的

我的講話完了- -

8樓:正經小歷史

堪稱儒家最具爭議大佬!孟子提出性善論,荀子為何偏說人性本惡?

9樓:匿名使用者

1一:所謂學壞在現在看來是自私自利的一種形式,這符合人類的動物性,即一種本能的應激性,是自然進化的一種原動力,但人畢竟不同於的動物,因此人大多是逐善避惡;二:人性本惡應為錯誤觀點,純理性看待的話,人的出生不分善惡!

(其實這也是現在很多大哲爭論的問題,大家各有己見,屬不確定問題)

10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看來,並不正確。乙個新生命的誕生完全是純潔的,不可以說善與惡。荀子的人性本惡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原則上是正確的,出發點是好的,鼓勵人們從善,堅持學習。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利的驅使下,難免失控,這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不可避免的。在這裡,我們就不能再來說荀子的話對不對了。是吧?

11樓:匿名使用者

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12樓:匿名使用者

好人不好做啊 不正確 只是片面說法 人性本善

13樓:匿名使用者

荀子原則上是正確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希望人們控制住惡的一面,來達到善的一面

荀子繼承了韓非的性惡論,認為人生來是自私的,統治階級與人民的關係是建立在利害矛盾基礎上的。

14樓:

韓非是荀子的學生。思想是假定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這樣君主才能用賞罰權來驅使人民。

15樓:仗貳和尚

個人認為應該是韓非繼承了荀子的性惡論,韓非是荀子的學生

16樓:匿名使用者

**寫的?有鏈結嗎?

急求~荀子關於"人性本惡"的觀點在他的哪些話語中有所體現?

韓非子和荀子的人性論有何異同

孟子和荀子 孟子與荀子思想的異同

荀孟的不同不在於儒家 仁 的思想的差異,也不在於儒家邏輯論證方法的差異,是因為二人在儒學的理想與實踐上有著不同的側重。表面上看性善 性惡正相反對,實際上卻更加反映了荀孟二人極為一致的儒家本色。孟子和荀子都認為性不是不可以改變的,不是決定一切的,所以所謂性善性惡,先天後天,原也就無所謂善惡,性善性惡只...

有關韓非子的故事,關於韓非子的成語故事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諱疾忌醫 濫竽充數 老馬識途 自相矛盾 鄭人買履 等400則 韓非子中有那些著名的寓言故事 韓非子寓言選 自相矛盾 鄭人買履,諱疾忌醫,智子疑鄰,自行矛盾 出自韓非子這本書的作品,有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濫竽充數,老馬識途。鄭人買履 自相矛盾 諱疾忌醫 到家回個話就更符合內涵豐富 ...

關於韓非子的成語,與「韓非子」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 韓非子 的成語 病入骨隨 骨隨 骨髓。病到骨頭裡。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或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不恥最後 不恥 不以為羞恥。不因為跑到最後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吹毛求疵 求 尋找 疵 缺點,小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裡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毛病 缺點,尋找差錯 犯言直...

韓非子和李斯的關係,李斯與韓非的關係

第乙個說法更為可信,見於 史記 第六十三卷 老子韓非列傳 原文 李斯 姚賈害之,毀之曰 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很...

韓非和李斯師出同門,李斯為啥要設計陷害韓非

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是戰國末期的南韓貴族。他認為君王應該憑藉權利 威勢以及一整套駕馭臣下的權術,保證法令的貫徹 施行統一,以鞏固君主的地位。韓非天生口吃,但文章卻寫得非常好。他和李斯曾一起跟隨荀子學習治理天下的學問,繼承了荀子關於 人性惡 的學說,主張治國以刑罰 獎賞為基本手段。他與李斯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