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如如不動的心,什麼是「如如不動」?和「不動」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2-11-16 13:20:36

1樓:mr清風

如如:佛家語,常在的意思。事物常在,沒有什麼變化。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是結果,是修行完全成功的聖者們所表現出來的心態。

佛法修行的全部就在這裡:觀察五蘊身心及一切事物的無常生滅相。如果一位修行人能夠如是修行,如是觀察,那麼,他就會達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修行人如果能夠抓住這乙個重點,那麼,他就算抓住了佛法修行的中心。修行的著重點在於,要把佛的教理付諸實踐,只有如此,佛法才能真正地幫助我們。

2樓:達真堪布**

達真堪布:每一件事、每乙個人都是你的對境,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都在給你表法,都在給你解脫的機會。你認識到了,這叫信佛;你把握住了,這叫修行。

這樣你才能徹底解脫,才不會受它的影響,也不會為它所動。你沒有受它的影響,沒有為它動心,這就是如如不動的心,這就是智慧型。你能做到這樣,就是解脫了。

什麼是「如如不動」?和「不動」有什麼區別?

3樓:巍巍居士

「如如不動」一語,乃為象真如佛性之形容詞,意思是說真如佛性本來現成無有增減,亦無動靜,增減動靜,乃人之腦筋作用與真如本體無干,也就是動而無動,無動而動,從體上看萬事萬物都是本來具足,如如不動的,生滅不過是眾生虛妄橫計,循業發現的錯覺。現在有一般修行人,終日枯坐,強將思想止住,使同海水無波一樣,以為這樣便是如如不動的真如佛性,此乃大錯,活人的思想,是不能永遠停止的,要永遠停止,只死人才做得到,活著的人,勉強把思想停止,只能停幾十分鐘幾個鐘頭,最多亦不過幾天,終有一日再起思想。如果同在一天之中停止思想的時候是「佛」,過一會思想起了又是「眾生」,那麼一天之內忽是佛,忽是眾生,不是一天都臨在輪迴之中,難道不嫌麻煩嗎,這樣的「佛」有什麼「做頭」呢?

如果你真個明心見性,那就是操刀上陣,還是如如不動哩。

這就是如如不動和不動的區別

以上是網上查的 也是我想要表達的意思 如如不動是絕待的 非動非靜 不進不退 無生無滅 泯滅一切相對 不動是和動相對這麼乙個概念 是相對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來說,「不動」多指身體行為上的不動。

「如如不動」應該指的是心方面的。心有真心和妄心,其實真心本來就是如如不動的,所以也沒必要再專門去為他修什麼如如不動。所以修行追求的「如如不動」,重點應該是讓妄心如如不動。

但是,妄心本來就是動的怎麼可能不動呢,否則也不存在所謂的「妄」了。所以,追求妄心的如如不動,重點應該是追求妄心與真心的合一。

對我們凡夫來說,妄心與真心是分開的,因為我們看不到真心。就客觀實際來看,妄心與真心從來就沒有分開過,只是我們只能看到妄心而已,導致根本不知道還有個真心存在,於是真心與妄心彷彿是分開了。

真心與妄心合一之後,妄心肯定還是依舊動的,不過他此時雖然還是在動,但應該也算是如如不動了吧。

(觀點僅供參考)

5樓:匿名使用者

如如不動簡單說就是人不隨境轉,凡夫都是人隨境轉的,比如看見藍天白雲就心情舒暢,看見陰雲密布就不舒服。而有修行的人心是靜的

「如如不動的心」是什麼意思?

6樓:mr清風

如如不動的心

如如:佛家語,常在的意思。事物常在,沒有什麼變化。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是結果,是修行完全成功的聖者們所表現出來的心態。

佛法修行的全部就在這裡:觀察五蘊身心及一切事物的無常生滅相。如果一位修行人能夠如是修行,如是觀察,那麼,他就會達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修行人如果能夠抓住這乙個重點,那麼,他就算抓住了佛法修行的中心。修行的著重點在於,要把佛的教理付諸實踐,只有如此,佛法才能真正地幫助我們。

7樓:匿名使用者

在「動」的心背後,還有乙個「不動」的東西。

很多時候,我們只知道那個「動」的東西,卻感覺不到那個「不動」的東西了。其實,動的東西也是從那個不動的東西裡生出來的。

為了應付生活,應付各種人事環境,心被迫不可能不動。要記得常回家看看,看看那個不動的東西。但是,很多人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根本不知道還有個不動東西在家裡。

(觀點僅供參考)

如如不動,關照本心是什麼意思

8樓:大頭老胡侃球

含義為:關注本心的想法,本心才是萬事萬物中不變的因素,是我們的根基因為外境都是無常的、生滅的,本心才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細心觀察,不難發現,一切人事物,都是條件和合產生的,是不可獨立存在的,其中一項因素少去或發生變動,則不能成立,該人事物也很快成為過去。

對於因緣和合的產物與物質越過執著,則煩惱就越重。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只因有緣(緣即是條件)起則必有緣滅,有開始就一定有結束,沒有一樣人事物可以長久不變,是變遷的,是無常的,最終也是帶不走的。

有有則有生,有生則有滅,將心安住在緣起的人事物之上,彼若變、若異、若老、若滅,則心生憂悲惱苦等純大苦聚。了悟了人事物的最終不可得性、非永恆性、暫時性、生滅性,則不會被外境(環境與境遇)所輕易動搖,隨處皆可安住,煩惱不復更生,得大自在、大解脫。

9樓:糖糖又笑了

因為外境都是無常的、生滅的,本心才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細心觀察,不難發現,一切人事物,都是條件和合產生的,是不可獨立存在的,其中一項因素少去或發生變動,則不能成立,該人事物也很快成為過去。對於因緣和合的產物與物質越過執著,則煩惱就越重。

為什麼?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只因有緣(緣即是條件)起則必有緣滅,有開始就一定有結束,沒有一樣人事物可以長久不變,是變遷的,是無常的,最終也是帶不走的。有有則有生,有生則有滅,將心安住在緣起的人事物之上,彼若變、若異、若老、若滅,則心生憂悲惱苦等純大苦聚。

了悟了人事物的最終不可得性、非永恆性、暫時性、生滅性,則不會被外境(環境與境遇)所輕易動搖,隨處皆可安住,煩惱不復更生,得大自在、大解脫。

什麼叫如如不動?

10樓:煙塵你妹為

【詞目】如如不動 【讀音】rú rú bù dòng 【釋義】如如:佛家語,常在的意思。事物常在,沒有什麼變化。

【出處】《金剛經》第三十二節:「雲何為人演說 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 何以故?」 【示例】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回:

「渺渺無為渾太乙,如如不動號初玄。」 【相關】如何理解與修習「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修行成功的佛與阿羅漢們的心。他們面對一切世間的境緣,心裡不產生執著。

不取於相是指他們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一種事物;如如不動是指他們心的平靜狀態,指他們面對一切事物,心理上完全以隨緣與平靜來應對。 這種不執著一切事物的心態要靠正確的修行才能實現。正確的修行是什麼呢?

以金剛經中的語句為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正確的修行方法。

一切有為法,泛指世間一切事物(包括我們的身與心)。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指所有世間事物的本質,這本質就是無常生滅。 應作如是觀。

佛要求修行者按照他指引的這個方向去觀察,即觀察一切有為法所具有的共同性質:無常生滅。 如果一位修行人,能夠依照佛的這個方法去觀察,他就會成就。

成就的含義是,他會成為乙個面對一切事物,平靜對待它們,不貪著,也不排斥,處事中正,心理平和的人。即「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本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是結果,是修行完全成功的聖者們所表現出來的心態。

達到這種境界的方法是:觀察一切有為法的本質——無常生滅。不要把結果當成方法來修,不要直接去修「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只要能夠觀察到一切事物的本質是無常生滅的,那麼,你會自然地達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法的次第。佛法修行的全部就在這裡:觀察五蘊身心及一切事物的無常生滅相。

如果一位修行人能夠如是修行,如是觀察,那麼,他就會達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修行人如果能夠抓住這乙個重點,那麼,他就算抓住了佛法修行的中心。修行的著重點在於,要把佛的教理付諸實踐,只有如此,佛法才能真正地幫助我們。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是什麼意思

11樓:不神的神

阿羅漢做不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管是慧解脫,俱解脫,還是三明六通大阿羅漢,乃至闢支佛也做不到。除非回心大乘,開悟明心。金剛經講的是實相心,阿羅漢只有蘊處界緣起性空的見地,相信佛說的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的實相心的存在。

但是阿羅漢畢竟沒有證得實相心的存在,否則他就不僅僅是阿羅漢,也是大乘的菩薩。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是說實相心的本體,他不同於意識和意根,所以禪宗說他「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因為他從來不與言語道相應,也從來沒有前七識的心行,所以才說心行處滅。

他無始以來就離卻見聞覺知,所以才能做到不取相,如如不動。而不是說通過修行後的意識心,意識心廣做分別,怎麼能做到不取相?而證得這個實相心就是中國禪宗的說的開悟明心。

使自己的心如如不動是應無所住嗎

12樓:還能更可愛

通俗地講,就是自己的心要安住襲來,不被外境所轉。比如別人罵你一句,你馬上還回去,不但罵他,而且之後久久不能釋懷,忘不了這件事。這就是心被別人轉了。

關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看一下聖嚴法師的開示:

問:這句話是不是叫我們不要執著,但也不要因無所執著而冷漠消極,應該提起智慧型心、慈悲心、菩提心?

師:一進農禪寺的門,在照壁上就可見到這句話。它本是《金剛經》中的句子,六祖惠能未出家之前,聽到有人誦讀這個句子,當場若有所悟而決定出家求道,往湖北黃梅見到五祖弘忍,半年之後,聽五祖講《金剛經》,一聽到這句話就豁然大悟,可見這個經句在禪宗是多麼的重要。

很多人認為無我、無心、不動心大概就像木頭、石頭、植物一樣吧!如果真是如此,釋迦牟尼成佛之後就不要說法度眾生,禪師們悟道之後也不該再弘揚禪法了。事實恰巧相反,釋迦牟尼佛成道時只有三十多歲,接下來花了四十多年的時間說了許多法,度了很多人,使佛教流傳到今天,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可見不動心並不等於木頭、石頭,它的意思是不住心,《六祖壇經》中也談到無住無相無念,二者大同小異。『無住』是什麼呢?就是不在乙個念頭或任何現象上產生執著,牢牢不放。

比如受了打擊,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擾,那叫心有所住。又比如貪男女色的,心就注意男女色;貪名的,心注意名;貪財的,心注意財;貪美食的,心注意美食。這些人若沒有女色、男色就活不下去,沒有名、沒有財就渾身不對勁,沒有美食也不能過日子,心中老是牽掛著這些東西,這就叫『有所住』。

至於心無所住呢?美色當前也當作是平常事。《維摩經》中的天女散花,又是美女又是鮮花,菩薩們看了若無其事,認為是天女自己在散花罷了,跟菩薩們不起關聯;可是那些阿羅漢對美女和鮮花還存有潛在的厭離心,所以花落到他們身上就掉不下來了,這是因為心有所住。

因此,『心無所住』是身在紅塵能不受紅塵困擾,『生其心』是出入紅塵還能救濟紅塵中的眾生,為他們說法。這個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型心,是佛和菩薩們的境界。

我們凡夫也不妨練習『無所住而生其心』,最初可能比較困難,但是時間久了,就會把世間的人、事、物看作如幻如夢如演戲。你會非常認真地演好目前的角色,但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戲,那就不會受到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響而煩惱不已。

什麼是如如不動的心?「如如不動的心」是什麼意思?

點選檢視大圖 如如不動的心。如如 佛家語,常在的意思。事物常在,沒有什麼變化。出處 金剛經 第三十二節 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示例 明 吳承恩 西遊記 第七回 渺渺無為渾太乙,如如不動號初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是結果,是修行完全成功的聖者們所表現出來的心態。佛法修行的全部就在這裡 觀...

心如稱前面字是什麼成語,心如稱前面乙個字是什麼成語

稱心如意 ch n x n r y 釋義 稱 符合 稱心 符合心願。完全符合心意。語出 宋 朱敦儒 樵歌 感皇恩 稱心如意 剩活人間幾歲?正音 稱 不能讀作 ch n 或 ch n 辨形 稱 不能寫作 趁 近義 心滿意足 如願以償 盡如人意 反義 大失所望 事與願違 用法 用來形容寫人 事 物合乎自...

蘭花中素心的心指什麼,素心如蘭,安之若素是什麼意思?

還有舌瓣沒有雜色 純粹的色彩 素心如蘭,安之若素是什麼意思?素心如蘭 安之若素指心地純潔,品性如蘭,心態安然,處事泰然。1 素心如蘭 素心有三種意思,一是本心,素願 二是純潔的心地 三指素心蘭花。蘭花歷來被人們當作高潔 典雅的象徵,與梅花 竹 菊花一起被人們稱為 四君子 而素心如蘭就是表示心地純潔,...

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什麼是情商,什麼是情商?如何提高情商

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 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 意志 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其包括導商 lq 等。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如何提公升自己的情商?100 高情商 情商這個東西就是考日常的養成啦,我覺得我不喜歡他人...

栩栩如生的意思,栩栩如生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文化永生 釋義 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讀音 x x r sh ng 出處 莊子 齊物論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譯文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乙隻蝴蝶,飄飄然,十分輕鬆愜意,這時全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一會兒醒來,對自己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