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是出自諸葛亮嗎,「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詩句取自諸葛亮的哪句名言?

時間 2022-10-29 22:17:39

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中的一句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樓:偏愛你偏愛京

出自諸葛亮的言論,完整的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樓:大城市

是的,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一句話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靜致遠就是這樣來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應該是西漢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

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

5樓:紅雨同志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兩句是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但這不是諸葛亮的原創。

而是出自西漢《淮南子·主術訓》。其原句為:「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6樓:ziyun紫

不是,最早是西漢時期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恐怕是個誤解啊,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很出名,但這個說法去不是他最早用的,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

《淮南子:主術訓》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

8樓:李鍶嘉

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術訓》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9樓:楠楠我愛你喲

是的,他的名言: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

「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詩句取自諸葛亮的哪句名言?

10樓:小羽毛球是我

諸葛亮名言: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簡介】:

誡子書(諸葛亮作品)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型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11樓:2017遺忘的角落

「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詩句取自諸葛亮的哪句名言具體如下:

出自諸葛亮的《誡子篇》

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

拼音: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釋義:澹泊:不追求名利;寧靜: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用法:褒義 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至於寬閒之野,寂寞之濱,每自寓其天懷之樂,而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未嘗不處處流露。(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三)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為主,糅合儒家、法家、陰陽家,在闡釋哲理時,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神話「女媧補天」、「后羿射日」、 「共工怒觸不周山」等古代神話,以及「葉公好龍」等成語,主要靠此書得以流傳至今。

劉安 (西元前179-前122),西漢皇族,淮南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漢文帝前六年(西元前174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旅途中絕食而死。

他是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傳》[1]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他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公升空的實踐者,他將雞蛋去汁,以燃燒取熱氣,使蛋殼浮公升。

同時,劉安也是我國豆腐的創始人。

寧靜致遠是誰說的?或者出自哪本書?

12樓:咚咚叮叮噠噠

一、寧靜致遠最早出自西漢初年道家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 眾,非平正無以制斷」。意思是:因此,非淡泊無以明德,如果不寧靜謙虛,就不能夠窮極遠大,不是寬大無以蓋住,只有仁慈沒有把懷眾,這不是公正無法決斷。

二、寧靜致遠:現在是乙個成語,讀音是níng jìng zhì yuǎn。意思是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實現)遠大的目標。

三、近義詞:恬淡寡欲,高風亮節,淡泊名利。

四、反義詞:急功近利。

擴充套件資料

一、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二、《淮南子·主術訓》片段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

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三、詞語用法舉例: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所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非讀書不能達到的境界。

3、他待人謙恭謹慎;學習孜孜不倦;生活簡單樸素,有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和嚴謹自律的道德品質。

13樓:匿名使用者

自諸葛亮的《戒子篇》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哪?

明志淡泊,寧靜致遠。這是出自誰的話?

14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這樣兩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15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原句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意思乙個人只有心境平穩沉著 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 有所作為。出處 誡子書 作者 諸葛亮 朝代 三國時期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白話釋義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

天道酬勤,寧靜致遠,靜水流深,蒼生踏歌什麼意思

第乙個成語乃是說,努力才會成功,上天偏愛努力之人第二個成語乃是說,寧靜的心態。第三個成語乃是說,暗喻表面不聲不響的人卻蘊藏著大的智慧型。第四個成語,恕小生愚鈍,也不知什麼鬼也,貌似出自紅樓夢之 葬花吟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是什麼意思 主要是後一句 求解答,拜謝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 意思是 平靜的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