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4-29 16:28:49

1樓:回顧

意思乙個人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 有所作為。

出處:《誡子書》【作者】諸葛亮 【朝代】三國時期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白話釋義: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

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整體賞析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型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型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2樓:風輕雲淡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3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說的一句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

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

用現代話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20

4樓:文化永生

寧靜致遠

讀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釋義: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 有所作為。

出處:《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

造句:他待人謙恭謹慎,學習孜孜不倦,生活簡單樸素,有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和嚴謹自律的道德品質。

5樓:孫老闆

寧靜致遠的意思是: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

【近義詞】高風亮節、恬淡寡欲、淡泊名利

【反義詞】急功近利

擴充套件資料

1、寧靜致遠的近義詞

高風亮節

【解釋】:高風:高尚的品格;亮節:堅貞的節操。形容道德和行為都很高尚。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藍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聖哲與偉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們的高風亮節。」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道德和行為很高尚

2、寧靜致遠的反義詞

急功近利

【解釋】:功:成功;近:眼前的。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自】: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示例】:而~,不避聲色,則陽明學為厲階。 ◎章炳麟《答夢庵》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形容急於求成

6樓:甘秀珍年燕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的《誡子書》

中國的知識分子向來重視精神修養。諸葛亮在《誡子書》的開篇便諄諄告誡他的子弟,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這篇短文中,「淡泊」、「寧靜」的氣息處處瀰漫。

然而,我們如果從《誡子書》中讀出超然的、非功利的人生態度來,願意將「淡泊」、「寧靜」作為座右銘,以此安放自己的靈魂,做乙個精神上的自養自足者,這可是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意?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淡泊」、「寧靜」是「明志」、「致遠」的必要條件,而「明志」、「致遠」則是「淡泊」、「寧靜」的最終目標。諸葛亮在「書」中強調:「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就是說,立志於學、靜心求學是手段和過程;養成學問、增長才幹才是目的。那麼增長才幹又是為了什麼呢?了解我國歷史議價的朋友都知道,中國知識分子提倡的修復,作為內在道德實踐與出世的宗教家所講究的修養之不同就在於其強烈的入世精神。

諸葛亮自不例外。《誡子書》所談之養心修身學問是有明確的終極指向的,那就是「接世」——為世所用,有用於世!就是對國家、對社會有所益處。

這就是諸葛亮的「寧靜」、「致遠」所要告訴我們的全部意義!

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苟全生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可謂「淡泊」、「寧靜」之極。然而,其心憂國家,有澄清天下之志,並為此做了長期的不懈努力,讓雄才大略的劉備生出「猶魚之有水」之感;助劉備聯孫權抗曹操,成就帝業;輔劉禪勵精圖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一生對「致遠」的執著。

參考資料:

7樓:匿名使用者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經常在別人家的客廳裡看見「寧靜致遠」的中堂,也沒有深究寧靜致遠到底是什麼含義,只是感覺是 不要煩躁、心胸開闊 的意思。昨日和朋友談起這個,回來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了「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是諸葛亮告誡他兒子如何作學問的一封信裡說的,這一篇《戒子書》,也充分表達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養。所以後人講養性修身的道理,老實說都沒有跳出諸葛亮的手掌心。

他教兒子以「靜」來做學問,以「儉」修身,儉不是節省用錢;自己的身體、精神也要保養,簡單明瞭,一切乾淨利落,就是這個「儉」字。「非淡泊無以明志」,就是養德方面;「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修身治學方面;「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是求學的道理;心境要寧靜才能求學,才能要靠學問培養出來,有天才而沒有學問修養,我們在孔子思想裡也說過的,「學而不思,思而不學」的論點,和「才須學也」的道理是一樣的。

「非學無以廣才」,縱然是天才,如沒有學問,也不是偉大的天才。所以有天才,還要有廣博的學問。學問**來的?

求學來的,「非靜無以成學」。連貫的層次,連續性的對仗句子。「慆慢則不能研精」,「慆慢」也就是 「驕傲」的這個「驕」字。

講到這個「驕」字很有意思,我們中國人的修養,力戒驕傲,一點不敢驕傲。而且驕傲兩個字是分開用的:沒有內容而自以為了不起是驕,有內容而看不起人為傲,後來連起來使用為驕傲。

而中國文化的修養,不管有多大的學問、多大權威,一驕傲就失敗。孔子在『論語』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乙個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學,有周公的成就,假使他犯了驕傲和很吝嗇不愛人的毛病,這個人就免談了。

看諸葛亮的《戒子篇》,同他作人的風格一樣,什麼東西都簡單明瞭。這道理用於為政,就是孔子所說的「簡」;用以持身,就是本文所說的「儉」。但是文學的修養,只是一種附庸,這是作學問要特別注意的。

現在是乙個資訊過剩的時代,也是乙個煩躁的時代,是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能夠安靜下來,看一本書、聽一首歌、寫一行詩、似乎也是一種奢侈。其實,只要寧靜、淡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就會活得充實、輕鬆。

8樓:那昌費梓露

寧靜致遠: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實現更遠的目標。

或: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得古法書新意

有所作為。

9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說,就是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靜下心來才能更深更細更遠的審視問題

10樓:

只要能靜下心來做某事,就能走得更遠。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11樓:小魚服裝品鑑官

意思是:恬靜寡欲才能明確志向,排除外來干擾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這句話的原文應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於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誡子書》。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那時候再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擴充套件資料

《誡子書》創作背景: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書信中,諸葛亮勸勉兒子勤學立志,戒驕戒躁。他不但講明了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更指明了放縱怠慢的危害。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忠告孩子不要過分講求名利,靜心反思,才能了解自己的志向。當今社會浮躁,孩子也深受影響。

如問起孩子的志向,不少人會回答當有錢人、大老闆、大官。要讓孩子學會淡泊名利,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攀比,給孩子最適合的東西,而不是最貴、最有名的東西。其次,若孩子在學校被愛攀比的小朋友影響,家長要及時扭轉孩子的價值觀。

12樓:愛單單愛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意思是:恬靜寡欲才能明確志向,排除外來干擾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這句話的原文應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於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誡子書》,全文如下(《藝文類聚》版):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白話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那時候再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寧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天道酬勤,寧靜致遠,靜水流深,蒼生踏歌什麼意思

第乙個成語乃是說,努力才會成功,上天偏愛努力之人第二個成語乃是說,寧靜的心態。第三個成語乃是說,暗喻表面不聲不響的人卻蘊藏著大的智慧型。第四個成語,恕小生愚鈍,也不知什麼鬼也,貌似出自紅樓夢之 葬花吟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是什麼意思 主要是後一句 求解答,拜謝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 意思是 平靜的水面...

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致遠是什麼意思,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什麼意思

致遠 是指一種超凡的境界。結合上句意思就是當你的身心能真正做到一種對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那就表明你的看法和觀念到了一種類似於 神 的境界,也就是心如止水的境界。致遠引申為遠大的理想 事業上的抱負 追求卓越等。也有 直掛雲帆濟滄海 的意境。反義詞急功近利 拼音 j g ng j n l 釋義...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什麼意思

諸葛亮的 誡子書 中有這樣兩句話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其大意是 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 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典故 澹泊 不追求名利 寧靜 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 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什麼意思

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 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出自諸葛亮的 誡子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什麼意思 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 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誡子書 非...

致遠的意思,臨近致遠什麼意思

寧靜致遠 致遠,體現了一種矢志不渝的精神,它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既立足現實,又不為浮雲遮望眼。回答提問 龍志遠的名字怎樣?回答名字很好 提問得分呢?回答85分 遠 字五行為土,指深謀遠慮 遠見卓識 學識淵博。用作人名意指有才學 志向 建議 若能待人忠誠與厚道,樂於幫助他人,則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