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耕文明,不主張遠征,中華文明為什麼「不主張遠征」?簡要分析這種特性對中華文明帶來的影響

時間 2022-10-26 14:05:46

1樓:匿名使用者

早期的農耕文明就注定了與逐水草而居的區別。可以說農耕是逐水草的進化,使得生活得到了相對的穩定,可以自給自足。逐水草而居不僅要面對自然的災害,還要面對各種生物的威脅,因此在生存面前,早期人類選擇了相對來說安全的生存方式,這就注定了農耕比逐水草更加有安全感。

至於遠征,在早期的時候,古人類的慾望還沒有膨脹到擴張的地步,在加上人口也稀少,組成稀疏的幾個氏族部落已經足夠了。在生存能夠得到保障的時候自然不需要遠征。而正是由於這種特性的傳承,使得華夏文明中少了侵略的性質,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擅長防守反擊,人不犯我則我不犯人。

而我國元朝時期的西征體現了游牧民族的特性,他們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的生活地點,因此只能不停的征伐,因為草原畢竟是有數的,而人口卻可以不停的增長。因此,農耕文明帶給中華文明最大的影響就是善經營,少攻伐,多禮交,弱外侵,憐小抗大不畏暴力。

2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在本質上是農耕文明,所以從來不主張遠征。成吉思汗遠征時還沒有進入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農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細作,強調的是「父母在,不遠遊」。

按照許倬雲教授的說法,精耕細作型的農耕文明講究聚族而居,代代相傳。不少中國文人即使在城市裡呆很久,也認為是「客居」,遲早也要還鄉。這種農耕文明的思維方式,與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

後二者強調冒險、進取,前者則主張防守、和平。譬如我們的萬里長城,就是用來防守游牧文明的進攻的;再如杜甫寫過「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的詩句,都是典型的農耕文明的思維方式。即使雄才大略如秦始皇、漢武帝,都沒有想過遠征希臘和埃及。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們沒有世界地理知識,可當時其他文明的君王也沒有世界地理知識,但只要聽到遠方有財富有強權就騎上了馬背,到很遠的地方去征戰。這就是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差別。守土自安,對外面的土地不感興趣,這是沉澱已久的民族集體心理。

所以你看鄭和下西洋,走了那麼多地方卻沒有產生過一絲一毫的領土要求,只是展示大國雄威。再看古代世界,很多軍事遠征,必然會遭到報復,軍事報復的第一步就是消滅對方的文明。即使勝利了,也可能是文明自殺。

比如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卓,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從希臘一直打到伊朗,還到了印度、巴基斯坦。看上去是勝利了,使希臘文明得以東傳,但這也間接導致了希臘文明的衰落。因為在古代,一種文明超越邊界,變成軍事工具,要在不同地方落根,這個文明就很難存活。

中國沒有發動過這樣的軍事遠征,為文明的延續保留了實力。當然,這個規則一到近代就被西班牙、英國的海洋霸權打破了,遠征不再意味著文明自殺。但古代的歷史畢竟長得多,中華文明在漫長的古代歲月中避免了古埃及、古巴比倫、古波斯的滅亡命運,確實與不遠征有關。

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看過狼圖騰就會明白了。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在本質上是農耕文明,所以從來不主張遠征。成吉思汗遠征時還沒

4樓:kyoya雀

(1)原因: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使中華民族不對外擴張也能生存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影響;**集權的形成;封閉的大陸環境。影響:

①形成了穩定統一的政治和繁榮的經濟、文化。②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沒有中斷。③造成閉塞,缺少交流。

(2)原因:①因為山地較多,土壤貧瘠;海岸曲折、港灣眾多;人口增長,對生存造成壓力。②小國寡民、長期獨立自治的城邦布局。

影響:①促進了商品生產和海外**,吸收了東方先進文化成果,創造了自己的獨特文明。②促成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3)①世界文明是多樣的,由於各種經濟、文化、生活習慣、自然環境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文明。②人類文明沒有優劣高下之別。③要尊重文明的多樣性,鼓勵文明間的包容,促進其共同發展。

中國自古以來有"不遠征"的傳統,這到底是一種文明,還是一種病根?是偉大的,還是懦弱的?為什麼?

5樓:手機使用者

是經濟所決定的.古代中國是農耕民族,對土地有依賴性,所以就比較固定.環顧歷史上的大帝國,通常都是游牧民族,喜歡遷移,而中國卻與此相反,因而不易遠征!

6樓:拜辭先森

中華民族之所以不遠征,是由於中華民族是乙個農耕民族,十分眷戀自己的土地,對別人的土地沒有貪欲,沒有嚮往,所以就沒有遠征的本性。

中華文明為什麼「不主張遠征」?簡要分析這種特性對中華文明帶來的影響

7樓:海文的熊

第乙個問題:個人認為,每個文明都不會「主張不遠征」,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如果遠征能帶來利益,並且也有能力去做的話,誰不會去爭取這份利益呢?任何人都會。

我們沒有遠征,沒有去開拓更多的疆土,說白了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不能。儘管中華文明過去一直領先於周邊國家,但出於各種原因,我們的能力是有限的,哪怕是當今作為全球霸主的美國也並非無所不能。所以,這個問題並不複雜,如果要從民族特性、文明或者甚至是統治者個人性格等等方面來分析的話,其實都沒有抓住問題的核心。

所以,我國實際上並沒有過那樣的主張,並沒有刻意去「不遠征」。就算歷史上有過那種提議,也是因為國內政治的需要,比如天災人禍,國庫空虛,政局不穩等等。而正是因為這些(包括但不限於),所以才沒有能力去開疆拓土。

如果這時硬要用兵,導致財政崩潰,民不聊生,那只會讓中國自己的政權垮台。雖然不多,但國內條件允許戰爭的情況也是有的,要不然我們今天也不會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家園了。

第二個問題:因為這種特性根本不存在,所以也無所謂影響。

個人愚見,僅供參考,歡迎交流。

8樓:幹星劍

1)、中國古代都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經濟主導,既然可以自給自足,就沒必要遠征。這是經濟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還有就是中國古代正統思想的儒家思想主張「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其它國家沒有主動進攻的時候,中原王朝是很少遠征的。這是思想原因。

而且在明清時期又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就更是不可能遠征了。

守土自安,對外面的土地不感興趣,這是沉澱已久的民族集體心理。不遠征,是一種中庸之道的表現,也是小農意識的產物。不遠征體現了小富即安的思想,體現了思想封閉、自尊自大。

中國的文明教育歷來注重「和為貴」,其實就缺乏了一種進取精神,缺乏了一種敢為人先的銳氣。這種特徵使中國古代歷史不會中斷,為中國古代各朝代歷史的延續及中華文明的繁榮和延續提供了保證。

9樓:林綰兒

中華自漢便有「攘夷必先治內」之說,故難有遠征。

這種特性為中華文明帶來了中庸之道。凡事留一線,它日好相見。

為什麼中國會形成農耕,游牧兩大經濟型別

這主要是中國地理環境造成的,因為地理原因,中國北方擁有廣大的草原,南部平原能夠進行大範圍耕種。什麼叫歷史?歷史有三層含義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 過去的事實。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

瑪雅文明為什麼會滅亡,瑪雅文明為什麼會滅絕?

瑪雅人的墮落是歷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古代美洲最強大的文明之一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毀滅了,這讓許多人想知道古代瑪雅人到底發生了什麼。像提卡爾這樣強大的城市被遺棄了,瑪雅石匠也停止建造廟宇和石碑。這些日期是毋庸置疑的,在幾個地方破譯的符號表明了公元9世紀的繁榮。然而,在瑪雅石碑上最後一次記錄下來的日期,也就...

為什麼南方游牧民族總打北方的農耕民族

親,你南北說反了吧,其實理由好簡單的,因為他們需要個多的土地,糧食和人口。縱觀亞洲東部10000年的歷史 在華夏族為代表的農耕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的對決中華夏在大多數時間裡居於勝利者的地位 只有大約400多年的淪陷 華夏民族扮演的更多的是勝利者,而不是失敗者華夏民族扮演的更多是基因輸出者,而不是基因輸...

四大文明為什麼中國文明可以延續,為什麼世界四大文明有三個消失了,只有中國一直延續

地理因素 中國山河閉塞,四周沒有強大農耕文明區。人文因素 中華民族是戰鬥民族,生生不息。儒家文化 佛教文化也已經形成文明區了。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漢字和文言文的發明應該是其中乙個原因。漢子不是拼音文字,各個地方方言的發音不同,但是漢子維持了語言統一。聽不懂還可以寫嘛,現在傳播技術發達了就可以...

西方文明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為什麼西方文明比東方文明與先進,發達

1,西方文明給世界生態文明,帶來了災難壓力。因為,西方的發達是明朝建文帝帶給他們的。中國的落後,是明朝混帳的丟失了朝.廷於滿清落後民族所造成的惡果。2,西方文明是通過占領 殖民 掠奪的途徑影響世界文明的。近百年來,中國人的窩裡反又造成了國家的硬傷。所以,西方處於原始啟蒙後的發展勁頭上,中國則處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