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時間 2022-10-10 20:26:19

1樓:驕驕學長

大家都厭惡他,我必須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歡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1、人:眾人。

2、惡:厭惡。

3、之:代詞,指代某個人。

4、必:必須。

5、察:考察。

6、焉:助詞。

7、好:喜歡。

出自:先秦·孔子及門徒《論語·衛靈公篇》

原句: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論語·衛靈公》包括42章,主要講「務本」的道理,引導初學者進入「道德之門」。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節選的段落講了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孔子決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不以眾人之是非標準決定自己的是非判斷,而要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經過自己理性的判斷,然後再作出結論。二是乙個人的好與壞不是絕對的,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們心目中,往往有很大的差別。

所以孔子必定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他。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孔子的哲學觀點。孔子說:大家都討厭的(人或事),一定要去考察一下(才能決定你是否也去討厭它);大家都喜歡的(人或事),一定要去考察一下(才能決定你是否也去喜歡它)。

即不能人與亦雲,不能跟風,凡是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判斷。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以為是對的,結果往往是錯的。」即使是多數人的眼光,也並不一定正確。在《史記》有一則故事,與曾參同名同姓的男子殺了人。

有人告知曾參的母親,曾參的母親仍然平心靜氣織著布,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兒子,不久又有人告知,曾母仍不理會,但是,等到第三個人來告訴她曾參殺人時,曾母終於變了臉色,飛奔而出。雖然曾參的母子之情深厚,而且曾參也確實不應該是為非之人,但是,三人所說皆相同,連曾母都不免要懷疑,那麼其它的人呢?「眾口鑠金」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這句話反映了孔子的何種教育思想

4樓: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出自《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章 二十八節

譯文:眾人厭惡他,一定要仔細審查;眾人都喜歡他,(也)一定要仔細審查。 就是說乙個人無論是受到大多數人的厭惡還是歡迎,我們都應該仔細分析他受歡迎或被討厭的原因。

這句話反映出了孔子治學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深一層的含義是,君子應當明辨是非,不從眾,即不能人與亦雲,不能跟風,凡是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