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無外謂最,小而無內謂最,這中間的是什麼

時間 2022-09-25 01:00:56

1樓:匿名使用者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這兩句話都是現

在所謂的「分析命題」。它們對於實,都無所肯定,因為它們對於實際世界中什麼

東西最大,什麼東西最小,都無所肯定。它們只涉及抽象概念,就是名:「至大」

、「至小」。為了充分理解這兩個命題,有必要拿它們與《莊子·秋水》篇的乙個

故事作比較。從這種比較中明顯看出,惠施與莊子在某一方面有許多共同的東西。

這個故事說,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河水很大,河伯(即河神)欣然自喜,順流

而東行,至於北海。他在那裡遇見了北海若(即海神),才第一次認識到,他的河雖

然大,可是比起海來,實在太小了。他以極其讚嘆羨慕的心情同北海若談話,可是

北海若對他說,他北海若本身在天地之間,真不過是太倉中的一粒秭公尺。所以只能

說他是「小」,不能說他是「大」。說到這裡,河伯問北海若說:「然則吾大天地

而小毫末,可乎?」北海若說:否。……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

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

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他接著下定

義,說最小「無形」,最大「不可圍」。至大、至小的這種定義與惠施所下的很相

似。說天地是最大的東西,說毫末是最小的東西,就是對於「實」有所肯定。它對

於「名」無所分析。這兩句都是現在所謂的「綜合命題」,都可以是假命題。它們

都在經驗中有其基礎;因此它們的真理只能是或然的,不能是必然的。在經驗中,

大東西、小東西都相對地大、相對地小。再引《莊子》的話說;「因而所大而大之

。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同上)

我們不可能通過實際經驗來決定什麼是最大的、什麼是最小的實際事物。但是

我們能夠獨立於經驗,即離開經驗,說:它外面再沒有東西了,就是最大的(「至

大無外」);它內面再沒有東西了,就是最小的(「至小無內」)。「至大」與「至

小」。像這樣下定義,就都是絕對的、不變的概念,像這樣再分析「大一」、「小

一」這些名,惠施就得到了什麼是絕對的、不變的概念。從這個概念的觀點看、他

看出實際的具體事物的性質、差別都是相對的、可變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範圍」,數學上叫「取值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