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了些什麼,為什麼被大家如此喜歡

時間 2022-09-20 03:20:55

1樓:常強老師

《道德經》講了些宇宙觀念,就比如我們常說的無中生有,它的產生過程就十分的奇妙,還有為人處世的道理,內容十分的廣泛,所以會被大家如此喜歡。

2樓:

《道德經》主要是老子學說的整合,其主要思想是「無為」「避世」,講究順其自然,遵循自然規律。《道德經》中講述了許多人生哲理,被眾人討論**,深得大家喜愛。

3樓:夏末秋涼

《道德經》可謂是人生的瑰寶。因為總是能夠看破宇宙的玄妙,吃透其中的玄機,讓人受益匪淺,無論是讀到什麼程度,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獲益。還闡述了天地間的法則與人世間的基本規律。

4樓:我真的是柳上惠

道德經》五千言,卻貫穿了五千年的歷史!

《道德經》是講什麼的呢?從名字上看就這麼三個內容,乙個是道,乙個是德,乙個是經,是講道、講德以及我們如何走向道德的。

老子指出道是物,是實際存在,我們沿著這個指向去看《道德經》的內容。《道德經》講述了道天地人,這麼乙個龐大的巨系統,老子給我們直白的描述呈現了他所看到的實際存在,是這個巨系統的實際的直白的描述。這個系統有結構有過程有狀態,而且還是多層、多級別的、活生生的。

包括了我們的身體感官可以感知到的有的自然存在,還包括我們的身體感官感知不到的,只能用老子說的方法去體會到的無的自然存在。總之這部分是告訴我們這個完整的自然是這個樣子的。

第二部分是告訴我們,如何才能認識這個真實的自然,如何才能獲得這個認識自然的能力。這需要我們的心身具備一定的條件,那麼這裡面就有從我們現在的這個心身的狀態,成長為具備能體會道的乙個心身狀態的成長過程。這裡面仍然有過程有狀態。

第三部分應該就是德經講的內容,也是我們傳統中的乙個重要的文化主題——效法自然,在我們認識了這個自然之後,我們要效法自然去行,如果真的做到了效法自然,人就有德了,也就是就得到了這個自然存在對我們的補充滋養。比如書上講的修身的幾個次第,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等。

總之,是告訴我們自然的本貌,我們如何才能認識她。得到了道之理之後,我們如何實行之。最後積德而足,得到根本的變化。

從這方面講,我們從《道德經》中得到點智慧型來解決我們現實中的問題,還不是小菜一碟嗎?

《道德經》是不是哲學

5樓:魯北野叟

駱亦柳 :你好。

《道德經》作為一部哲學著作,這在幾千年的歷史上沒有太大的爭論。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學者認為此書是《兵書》。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寫道:

「《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著《宋論 神宗》中所寫的文本來來看,我們也不能確認《道德經》就是一部兵書。王夫之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老氏之言曰:『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道德經》是哲學著作、是兵書。對於我們讀者來說:閱讀經典,是為了明道。

古人曰:欲明道者,先通經。欲通經者,先識字。

所以我們先把《道德經》通讀幾遍。是糧,就能養命,是水,就能解渴。

關於《道德經》是不是哲學

6樓:用心感悟回答老師

《道德經》算哲學。

《道德經》等,中國古代的一些學說,最突出的乙個問題,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在其中的表現,它是將自己置身於萬物之外,以「旁觀者」來看待萬物,所以乙個起初的想像力,最終又回到了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裡,沒有去做乙個延伸的觸控——事物的本質。就道德經來說,我們現在的解讀很多是結合了現代文明因素,通俗地說,我們的解讀使它比以前顯得更深奧了。

道德經哲學原理 為什麼半部道德經可以知天下

7樓:

只聽說過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沒聽說過半部《道德經》知天下。

它不是走的哲學的邏輯(必然)系統,而是邏各斯系統(非必然的思維核心),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原理」這一概念。

它的智慧型取之於自然(道法自然),是天人感應,是主觀認識中登峰造極的智慧型。

諸子百家中,最早對客體產生較為深刻的理解,並將這種理解出來的自然智慧型,貫穿於人生、人性以及諸般可以值得推敲延伸的形而上屬性。

它不是哲學,同時超脫於哲學體系的框架,它的答案它所追問的問題,和形上學大哲們的所謂「終極」答案無限相似。

或許馮友蘭先生的那份四重人的境界的評價,是對《道德經》的最高讚譽。孔夫子不過「道德境界」,而老子已經進入「天人境界」。

至於知不知天下,但凡有知之士,知識和智慧型越高深,越發自內心認為自己無知,試問用心讀《道德經》的人,又怎麼會妄言「知天下」呢?

8樓:匿名使用者

順應自然就是最大的道德。

老子與《道德經》哲學

9樓:

我試著說一下我的看法,畢竟只能算是揣測,我們誰都不清楚李聃先生到底是怎麼想的:

1,關於「域中有四大」,而「道」居其一的問題:我覺得這個是符合邏輯的,「道大,天大,地大,人大」的意思是說,整個宇宙中,最值得尊重的

偉大的東西有四個,這些是道(萬物之源)、天(可理解為天意)、地(自然環境)、人(萬物之靈)。這裡的意思不是說宇宙的概念比道更原始,而是強調道對於宇宙的重要性。

關於「道法自然」,其實對於《道德經》,歷來解釋就多歧義,所以陳鼓應先生很多句子都不會精確解釋,因為你越精確,可能越會偏離原意。所以這裡,我覺得應該看你怎麼解釋「道法自然」的「法」:是主動仿效、還是打比方。

比如:理解為道的執行是根據和仿效自然,可能就會向你一樣有歧義;但是理解為打比方,就是說道的執行類似於自然(注意,這裡的自然不是自然環境,而是自然的態度。)就不存在你的疑慮了。

2,關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覺得首先也是對於其意思的理解:我個人理解為「道是可以說的,但這個道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道;道也是可以命名的,但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名」。這樣就不會有「道,不可說」的意思了。

而且,也符合邏輯,老子《道德經》講的就是這「非常」的「道」。

關於聖人行「不言之教」,我覺得這個你就有些挑骨頭的意思了,呵呵。就像「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一樣,你看看現在的聖人「孔子」、「周公」誰不出名?誰沒有被後世記上功勞呢?

就連佛祖看破紅塵,也還要到紅塵裡解救受苦受難的人呢,呵呵。

3,這裡,就看你怎麼理解「無為」了。和很多人一樣,你理解「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這樣的意思,可實際上呢?老子的「無為」是指「人們做事情往往會帶來一些想不到的後果,所以很多事情要順其自然」(比如三峽工程,是為了發電造福國人,但是卻破壞了生態壞境),老子的「無為」本身就是一種「為」,而這種「為」,本身就是為了與「道」合二為一,是「道」的執行方式(「道法自然」)。

4,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到底是「把事情想得容易」能夠完成得好,還是「把事情想得難」能夠完成好,還沒有定論。前者,會造成「掉以輕心」,後者會讓人「認真謹慎」,說句玩笑話,我們這些普通人怎麼能夠想到聖人的想法呢?

10樓:密語界

「域」我覺得應該是指的我們整個的生存的空間的意思。

道大,天大,地大,王益大。域中有四大,

道大即規律之總持,然後依次往下,其後為天,再為地,再其後即人,王即人道規律之總持,可以所握部份全域性的方向。

世界初成,沒有物體的時候,規律即存在,生成物體以後規律即不斷演變。

第二個問題,道德經已經解的非常清楚了

參考第56章

《老子》第五十六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釋意:真正知道的人不會隨便說他知道,

自言知道的人並不是真的知道。

塞堵住嗜欲的孔竅,

關閉住嗜欲的門徑;

挫去自身個性的銳角,

解掉自身紛亂的毛躁,

和這明點的亮光一起,

同這遍虛空的塵土一起;

是謂玄同。(即無所不在,無處不達)

所以不可得這道後而愛不釋手

亦不可得這道後不再修持;

不可得這道以後張揚,

亦不可得這道後為害大道;

不可得這道後而珍惜;

也不可得這道後輕賤:

故為天下貴(即成為天下最難道的)所以成為天下最珍貴的東西。

第三個問題,民眾在邪道上行走是非常可怕的,要想入正道不努力怎麼行呢。

問題四,你自己理解錯了,所以解不開

圖難於易其,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這裡的意思是指,任何一件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的,即使再小的事情也要認真對待,認真去完成。

11樓:致人和

一、道有廣義狹義,要知道在道德經某處為何義,須聯絡上下文理解;

二、道德經是指導人以區區方寸之地的大腦中的主觀世界如何應對客觀世界的恢巨集巨著,若出現了一定侷限性在所難免,因為意識往往不能迴圈論證式作自我證明,這些需要去深入揣摩,畢竟相隔年代久遠,哲學之父的言外之意相當玄奧;

三、老子的思想精義是為而不爭、要符合客觀規律,這就對人類行為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四、將一事物考慮得越周詳、觀察得越客觀,則行動起來更順利,如果盲人摸象一般以偏概全、犯主觀主義錯誤,那麼只會把事情辦砸。

一句話,老子的偉大之處在於,從數千年之前就提出了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其光輝的貢獻還有他對人性、意識、精神等人的主觀世界的深刻剖析和論斷。儘管有一定歷史侷限性,但作為空前絕後的里程碑式的哲學經典著作,將與歷史永存。

12樓:郭有勇

按西方說法,老子是中國哲學「本體論」即「形上學」的開創者,其「道」的概念與儒家「天」的概念相似,即以一種「一」來統合「多」。「道」便是整個宇宙的本源。

1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老子的開篇不一定事這個意思,我想應該是這樣:宇宙萬事萬物的本源(也就是任何事務的自然規律)是可以認知、感悟、揭示,甚至是可以講出來的,但不是永恆不變的。就像宇宙的萬事萬物都可以給他稱謂,都能夠叫出名稱來,但也不是永恆不變的一樣。

因此,名,可名,非常名。不過是對道,可道,非常道的乙個說明。

14樓:匿名使用者

或許 在別人看來覺得很矛盾似的 ,其所不然,老子自由他寫出來的道理,有些東西 古代和現在迥乎不同

15樓:仙源渺渺

我也講一下我的理解:

老子是一名春秋史官,是以自然而然變化來推演人事,社會的。

1,強調人在天地之間的重要性。「道法自然」是說明道的自然屬性。

2,「無為」是不妄為,在自然面前。

3,人對自然態度。

4,是辯證法,質量互變。

《道德經》中的「道」的哲學意義有多深

《道德經》講了些啥內容

道德經 常會被歸屬為道教學說。其實哲學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但 道德經 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道德經 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

如何讀懂《道德經》,道德經為什麼深奧難懂?怎麼才能看得懂?

1 道德經 上的所有字,你都認得 2 別看所謂專家的解讀 3 讀一遍 讀十遍 讀百遍 讀千遍 讀萬編。是真讀 真心讀,而不是為了裝逼。遵從本心就夠了 別聽其他人,特別是所謂的 專家 bb 道德經為什麼深奧難懂?怎麼才能看得懂?道德經能讀懂的人 首先智商是基礎 愛因斯坦讀的話 我可以說讀個兩三遍就懂了...

道德經到底好在哪?道德經有什麼用?

古人的智慧型比現代人要高深得多。這不是說人越來越退少,但現代人已經太浮躁,古人對於大自然與人的靈魂本身的追問,對於現代人似乎已經失去了意義。經典,現代社會的解釋就是 我知道它好,它對我的靈魂 對我的道德完善有益,可是我不想看它 看不懂它。道德經 便是這樣的經典之一,只是我們已經忘記了人生到底在追求什...

你對道德經有什麼理解,你對《道德經》的理解

一切皆為定數,順其自然,無為有為隨心而動。選擇後,目標一定要純粹,堅持修行泰山蹦於前而面不改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狀態。商鞅變法,李斯侍秦,蕭何修漢律,張湯奠定中國法學基礎,都是對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的繼承。道是靈,德是魂。歷經艱辛磨難者,回頭回味便能感嘆 為 的最高境界是 無為 的真正含義。也...

《道德經》,道是什麼,《道德經》裡的「道」究竟是什麼?

道家的道主要有三層意思 道指世界本源,這是延續易經的說法,比較晦澀難懂,可以略過。道,易經 曰 一陰一陽謂之道 意思是 陰陽的交合是宇宙萬物變化的起點。或者說 陰陽是世間萬物的父母。道指思想或統治體制,類似於 採用什麼方式 的意思,如 孔孟之道,王霸之道,仁道等等 道指規律,自然規律或社會行為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