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城市

時間 2022-09-15 19:05:57

1樓:名子為你寫

為了寄託對梁祝的思念,更為表達自己對婚姻自由的追求,人們在全國各地建造了許多「梁祝遺跡」,僅墳墓就有七處。但梁山伯廟在全國只有一座,位於寧波市高橋鄉邰家渡村。廟內塑有梁山伯坐像,峨冠博帶,神采飛揚。

祝英台坐像在右側,著鳳冠霞帔,一副江南女子的恬靜神態。後殿為梁祝寢宮,內建朱木床。宮後為梁祝墳墓,雙墓雙碑,又稱為「蝴蝶碑墓」。

2樓:極限的唉

梁祝文化公園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飛久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梁山伯與祝英台……」梁祝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寧波是梁祝故事的發源地,以梁祝愛情故事為主題的梁祝文化公園,是全國第一座大型的愛情主題公園。

梁祝文化公園地處寧波市鄞州區高橋鎮,為晉代梁祝墓、廟等古遺址所在地。據眾多史料記載,梁山伯為東晉人,與祝英台三載同窗,曾為官於浙江寧波鄞縣(即現今鄞州區)縣令,後因治理姚江而積勞病逝,遺命安葬於高橋九龍墟。一九九七年,梁山伯古墓遺址和出土文物在梁祝公園被發掘。

3樓:匿名使用者

版本很多啊

看下百科吧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4樓:傅嫚邇

梁祝故事原型 一一 華山畿

華山畿是江蘇省的傳統民歌。屬於南朝著名的愛情民歌集,現有樂府《吳聲歌曲》25首,亦見於元《至順鎮江志》卷二十。《華山畿》是南朝時流行在長江下游的傳統民歌。

相傳當時有個女子,在哀悼為她殉情而死的戀人時,唱了一首歌。歌的開頭一句便是這句驚風雨、泣鬼神的「華山畿」,後來用它作為歌調的名稱。《樂府詩集》中共二十五首以此為名的歌曲。

故事發生地當時南徐州治(今鎮江市)的華山,距鎮江主城區30多公里的姚橋鎮華山村,此村也是丹徒、丹陽兩縣交界處。當地不僅有神女冢(當地叫「玉女墩」)遺址、南朝銀杏樹,而且風俗、口碑資料尚存,歷代詩家吟誦不絕。2006年7月,該村又發現六朝古墓群,證明當地確為六朝古村。

5樓:匿名使用者

東晉東晉時,祝英台女扮**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台歸家,行前託媒師母許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許。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

梁祝化蝶雙舞

6樓:社南贊悅

您好,我正在幫您查詢相關的資訊,馬上回覆您。稍等一會

真正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地方,哪個時間?

7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在河南汝南縣,我就是那裡人,那裡現在有他們的遺址,這個錯不了,不能因為河南不是很富裕不會花錢去爭取文化遺產!

8樓:58便民網

梁祝上學的時候,就經過正陽縣王大塘旁邊的鄉村小路,兩人總愛在塘邊逗留,看農家塘裡的鴛鴦,至今王大塘依然保留著農民放養大批鴛鴦的習慣,風景很是美麗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居分別在**?

9樓:匿名使用者

梁山伯的故居在: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祝英台的故居在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豐惠鎮)。

梁山伯與祝英台介紹:

1、梁山伯

梁山伯是《梁祝》傳說中的男主角,歷史上考證確有其人,梁山伯曾出任過地方官,歷代史書可以尋找到相關記載和資料。傳說梁知祝為女人後,提娶不成而終,祝感其摯情,過墓而入,合而為一。是為傳說大概,今人多有考證。

2、祝英台

祝英台,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豐惠鎮)祝家莊人。東晉時期女性歷史人物。祖籍山西太原,美麗聰穎,自幼隨習詩文,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後男扮**往杭州訪師求學,與梁山伯兩情相悅,但有緣無分,在與馬文才結婚途中跳入梁山伯墳墓,化作蝴蝶。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兒自稱「梁祝」故里,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鄞州:金代縣令與明朝俠女結「陰親」

在浙江寧波,相傳梁山伯是金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官,由於得罪權貴,被人殘害致死,百姓為他修一座大墓,而祝英台則是明代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為紀念他們,當地將兩人合葬,算結陰婚,鄞州現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裡流傳著一句老話,「若要夫婦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

上虞:祝家村是祝英台故鄉

傳說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遷到此定居,原在上虞縣城教書為業,子孫移居上虞各地,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唱詞就寫上「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乙個祝英台,才貌雙全……」據載,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宅院,後因戰爭被毀,住房面積約有500平方公尺,還有園林遺址,村邊有乙個湖叫「千金湖」,有兩人合抱的金桂、銀桂,還有雲柏、石榴等古樹,還有祠堂及石碑,記錄著祝氏歷史,

杭州:梁祝在萬松書院同窗共讀

越劇《梁祝》中,有一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與女扮**的祝英台在赴省城杭州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共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松書院,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它的前身為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為萬松書院,崇禎年間書院被毀,清康熙後,改闢為敷文書院,

宜興:化蝶傳說根深蒂固

宜興最早記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權寺記》,始記於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稱祝英台舊宅在宜興善權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讀書,後又到齊魯、東吳等地遊學訪友,逐漸產生感情,梁祝傳說在宜興均有記載,「化蝶」情節亦在宜興形成,為國內學術界認可,宜興現有「祝家莊」、「梁家莊」等地名、遺址,還有觀音堂、荷花池、雙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遺址,宜興俗定農曆三月廿八為「觀蝶節」,用「梁山伯」「祝英台」為蝴蝶命名,

濟寧:士大夫們為梁祝修合葬墓

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時所立,碑文記載祝英台家居飾品濟寧九曲村,其父祝員外因沒有兒子,十分苦惱,祝英台是為解父憂才女扮**求學,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台悲傷而死,士大夫們被祝英台事父至孝及對梁氏矢一而終感動,為二人修合葬墓,現曲阜孔廟還保有「梁祝讀書處」,在嶧山上還有「梁祝讀書洞」、「梁祝祠」等遺址,

汝南:梁祝同窗共讀卻未合葬

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兒身,梁山伯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經過梁山伯墳時,提出下轎拜祭,趁人不備撞死在柳樹前,梁祝墓分開而建,各有墳頭,現汝南有梁祝讀書的「台子寺」,也叫「紅羅山」,傳說這裡曾有「紅羅書院」,紅羅山上傳說中梁祝擔水的井還在,井旁還有一塊碑,上寫「梁祝井」.

11樓:蝦公尺河蟹魚

前不久,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發文,命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為「中國梁祝文化之鄉」,同時批准鄞州區建立「中國梁祝文化博物館」。訊息一出,立即引起熱議。因為在此之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已經命名河南省汝南縣為「中國梁祝之鄉」,浙江上虞為「英台之鄉」。

一對「梁祝」,三個「家鄉」,這真把大家弄糊塗了。

到底**才是真正的「梁祝之鄉」?「文化之鄉」的評選是如何出爐的?如何看待「文化之鄉」重名現象?如何保護我們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

「寧波當選理由充分」

「梁祝」不止乙個故鄉

梁祝文化淵源之爭由來已久。近年來,浙江寧波、杭州、紹興,江蘇宜興,山東濟寧,河南駐馬店等四省六市先後提出申報「梁祝」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4年4月,在有關部門協調下,四省六市在寧波達成共識,決定聯合申報世界遺產。

然而,就在六地達成協議不久,中國民協命名河南汝南縣為「中國梁祝之鄉」,引起其他申遺地不滿。時隔兩年多,寧波鄞州區又被命名為「中國梁祝文化之鄉」,再次引起一些地方的質疑和網友的議論。

面對多方質問,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負責人發表宣告:「中國梁祝之鄉並非判定梁祝文化發源地,授予河南汝南縣這個稱謂,授予的是其縣域保護權。凡是有梁祝遺存的地方,只要申報,都會授予保護權。

」「總部設在寧波的中國梁祝文化研究會,代表中國在為梁祝『申遺』。寧波作為牽頭者,理所當然也是『中國梁祝之鄉』。」

中國民協副主席夏挽群認為,評判乙個地域是否有資格成為「文化之鄉」,除了要有與此相對應的遺跡、遺址,還必須有典籍記載。另外,當地還要有大量的民間口頭傳承,有與這種文化形態相關聯的民間習俗。依照這個標準,鄞州都符合,比如現存較早且最可靠的關於梁祝傳說的文字記載,目前全國蒐集到的梁祝傳說,60%的故事來自寧波,「梁山伯祝英台墓」是寧波現有最主要的梁祝文化遺存等等。

中國民協有關負責人還明確表示,今後,只要有地方申請並且符合標準,還會繼續命名「中國梁祝文化之鄉」,「梁山伯和祝英台還可能擁有第四個、第五個乃至更多的家鄉」。

民協評選權威性引爭議

重名現象已有先例

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對文化之鄉重名現象以及各式各色的「××之鄉」表示疑惑和不滿。

「就中國民協『文化之鄉』的評選來說,它對保護我國文化遺產有著積極意義。問題在於,它畢竟只是個民間的群眾性組織,對地方**保護遺產的約束力到底有多大,還值得進一步**。」有專家這樣表示,就怕一些地方只是為了獲得乙個稱號,然後去招商引資。

事先殫精竭慮,等牌子一掛,就萬事大吉,把文化遺產保護拋在腦後,成了乙個「形象工程」。而且,重名現象如果過多,難免會引起普通民眾的誤解,一定程度上會混淆文化的傳承。

對此,中國文聯***書記白庚勝表示,「文化之鄉」重名、多名的現象並不奇怪,之前也有過先例,比如文化部評選的「風箏之鄉」就有兩個:濰坊和貴陽。「文化之鄉」的評選也是參照了文化部的做法,目的同樣只有乙個,促進地方**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據了解,2002年前後,中國民協的「文化之鄉」評選就開始了。「申遺是文化部負責,屬國家行為;中國民協的評選,屬群眾性組織的行為。這二者並不矛盾。

」中國民協有關負責人說,申請和命名並非張口就來的,而是有一整套的條例和規定,對地方**是有約束力的,可以促使地方**重視,並更好地對遺產進行保護。

針對一些外界傳聞「文化之鄉」評選可能存在著權錢交易,中國民協負責人說:「絕對沒那回事!中國民協絕對沒收過一分錢!

我們的評選是純粹的公益事業,根據自主申請、專家考察的程式,科學評定的。」

地方只有保護權沒有所有權

民間文化呼喚和諧共享

近年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漸漸成為一些地方**共識,名人故里之爭屢見不鮮。有的是確有其人的歷史人物,有的則是本無根據的傳說人物。為了爭奪「歷史名人」的歸屬地,一些地方**不惜血本,辦慶典,開研討會,不一而足。

專家表示,對歷史文化資源要採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根據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白庚勝說,民間文化,包括民間傳說,往往是通過口耳相傳,形成源流關係。但這個「源」跟歷史的「源」不一樣,它不是考證性的、確鑿的、不可移動的,而是即時性的、群眾性的、流動性的。

因此,其所有權往往不是哪個地方專屬的,而是屬於整個國家和民族。比如說,梁祝傳說在4個省都有流傳的痕跡,劉三姐的傳說廣西有,廣東也有。

白庚勝說,現在對「文化之鄉」評選有一些不和諧音,主要在於個別地方試圖壟斷文化資源。其實,各地對文化只有保護權,而非所有權。「我衷心希望一些地方能夠認識到民間文化的特性,共享我們寶貴的文化資源,而不是互相搶奪,浪費人力物力,破壞文化和諧。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簡介

梁山伯與祝英台 與 白蛇傳 孟姜女 牛郎與織女 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傳說。其中,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有東方 羅密歐與朱麗葉 之稱。這乙個美麗 淒婉 動...

梁山伯祝英台的歌詞,梁山伯祝英台的歌詞

歌曲 化蝶 演唱祖海 詞 閻肅 曲 陳鋼 何占豪 歌詞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 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台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並肩兩無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台 樓台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叢來,歷盡磨難真情在 天長地久不分開,同窗共讀整三載 促膝並肩兩無猜,十八相送...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簡介,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簡介30字

東晉時,祝英台女扮 前往杭州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來祝英台歸家,行前託媒師母許婚梁山伯。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

梁山伯與祝英台簡單簡介,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簡介30字

相傳,在中國西晉時期,青年學子梁山伯辭家攻讀,途遇女扮 的學子祝英台,兩人一見如故,志趣相投,遂於草橋結拜為兄弟,後同到萬松書院就讀。在書院兩人朝夕相處,感情日深。三年後,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別。山伯經師母指點,帶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墜到祝家求婚遭拒絕,回家後悲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

讀完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感悟,讀完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感悟40字?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淒美的愛情故事令人落淚 梁山伯與祝英台讀書心得50字 寫作思路 做到條理清楚 自然 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諦,或談論思想問題 治學精神,使讀者受到啟迪和教育。這樣的文章有了哲理,給予讀者的感受也就更加豐富了。正文內容 梁山伯與祝英台 與 白蛇傳 孟姜女 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