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茶文化的演變歷史嗎,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時間 2022-09-06 07:51:45

1樓:淘淘de解說

我國是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5000年的歷史。在這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伴隨著無數文明的產生,茶文化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茶文化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呢?

飲茶也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方式,當時皇室貴族和文人士大夫們都流行鬥茶,湯色正茶沫持久且咬盞的一方就算贏了,鬥茶宜用敞口杯,建盞就在此時應運而生。此外民間還有茶百戲,手藝人可在茶湯上進行書畫等藝術創作。此時的茶文化雖奢侈精緻、繁複多樣,但已經離茶道清靜和寂的宗旨有點遠了。

2樓:右手年華

我了解過茶文化的演變歷史,而且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茶文化,同時當時的人也非常的注重喝茶同時在自查的流程上每個朝代都有很多的變化。

3樓:不著急上課

了解。茶文化在我國是非常重要的一門文化。它是一種很高深的藝術。我覺得這樣的歷史非常的有內涵。

4樓:小八子看影視

不了解。但是茶文化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流傳下來了,其內涵也有很多。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5樓:四捨**入

茶文化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紂,茶被用作貢品致敬。 在原始公社的後期,茶成了貨物交換的專案。 在戰國,茶具有一定的規模。

先秦時期的「詩經」收藏有茶的記載。 與漢代一樣,茶已成為佛教的特殊滋補品。 在魏晉南北朝,有一股喝茶的風。 隋朝,大眾喝茶已成普遍現象。

在唐代,茶業蓬勃發展,茶葉成了「沒有人可以沒有一天生活」。 茶館,茶會,茶會出現,邀請客人喝茶。 宋代,流行的鬥茶,貢茶。

中國飲茶開始於漢,而盛行於唐。唐以前飲茶,陸羽《茶經》捲下《六茶之飲》概為言之,謂:「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

」陸羽《茶經》以為飲茶起於神農氏,然《食經》為偽書,盡人皆知,不足為據。《爾雅》有「苦荼」之句,世以《爾雅》為周公時作品,謬以為飲茶自周公始,不知《爾雅》非作於周公。

6樓:非心月間

1、生吃藥用、

2、熟吃當菜、

3、烹煮飲用

4、沖泡品飲

茶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7樓:向日葵起床了

起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起源於神龍氏、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氏。

我國是世界茶葉和茶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我們的先人為後世留下了眾多的茶學典籍,其中問世最早、內容最全面的是唐代「茶神」陸羽的《茶經》。它對茶的起源、品種、分布、製作、茶的沖泡用水、器皿以及茶的趣聞軼事等均有論述,對我國及世界茶業的發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8樓:好快樂的小豬

茶的最早發現與利用,是從藥用開始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晉張華《博物志》也同樣有「飲真茶,令人少眠」的說法。

陶弘景《雜錄》中所說「茗茶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君服之」。其實對丹丘子飲茶的記載還有早於此的漢代的《神異記》:餘姚人虞洪,入山採茗。

遇一道士,牽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

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棲之餘,乞相遺也。」因立奠祀。後常令家人入山,獲大茗焉。

丹丘子為漢代「仙人」,茶文化中最早的乙個道家人物,歷史上的餘姚瀑布山為產茶名山。因此「大茗」與「仙茗」的記載亦完全一致。這幾則記錄中的「荼」與「茗」,也就是今天的茶。

更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早在晉代郭璞在註解《爾雅》時,即解說:(茶)樹小如梔子,冬生葉,一名葬,蜀人名之苦茶。此中所謂「蜀人」之記載,即可視為飲茶習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

還有西漢壺居士在《食忌》中所說:「苦荼,久食羽化。」都說明茶開始時被利用是和藥聯絡起來的。

唐代陸羽(728—804)在《茶經》中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在神農時代(約在西元前2737年),即已經發現了茶樹的鮮葉可以解毒。

《神農本草經》曾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發現茶治病的起源,這說明中國利用茶葉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是西漢時代一些儒生託名神農嘗百草的神話,蒐集了自古以來勞動人民所積累的藥物知識,編輯而成的藥物學典籍。

西漢後期到三國時代,茶發展成為宮廷的高階飲料。如在漢代《趙飛燕別傳》中,有一節關於飲茶的記載。漢成帝崩,「後(即帝後)寢驚啼甚久,侍者呼問,方覺,乃言曰:

適吾夢中見帝,帝自雲中賜吾坐,帝命進茶。左右奏帝,後向日侍帝不謹,不合吸此茶。」這就說明在當時,茶已成為皇室中的一種飲料了。

西晉到隋朝,茶逐漸成為普通飲料。關於飲茶的記載也日益增多。《廣陵吾老傳》中載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競買」之句,說明茶已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至唐、宋時代,茶已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用之品。

9樓:

《尚書》有「神農嘗百草,遇毒,以茶解」(原文忘了,就是這個意思)。

唐以前「茶」做為藥材,並不廣泛。唐時,盛行飲茶,才成為普遍現象

10樓:行茶

我國是茶樹原產地,最早發現茶的鮮葉有治病的功效,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我國利用茶葉也最早,據歷史資料,商朝(約西元前16—11世紀)鮮葉曬乾作貢品,西周(約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771年)茶作祭品,春秋(西元前770—476年)茶作飯菜,戰國(西元前475—221年)茶作藥物,西漢(西元前206—公元8年)茶為主要商品之一,西晉(公元265—316年)茶的鮮葉作羹飲,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鮮葉加工作餅茶,唐朝(公元618—907年)發明蒸青團茶,宋朝(公元960—1279年)發明蒸青散茶,明朝(公元1368—1644年)創制炒青綠茶、黃茶、黑茶、紅茶,清朝(公元1644—1911年)創制白茶、青茶,至此,六大茶類齊全。此後迄今,所創制新的花色品類,都包括在六大茶類之內,無出其外。

茶文化萌芽於何時?茶具及飲茶的歷史演變是怎樣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2000多年以前,春秋戰國時期,茶文化的搖籃:巴蜀。而真正的茶道:

興於唐而盛於宋。飲茶方法歷史上的四次大的演變:1、煎飲法;2、羹飲法;3、研碎衝飲法;4、全葉沖泡法。

從網上給你找了一段文字,有興趣可以看看:在唐代陸羽所著中國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中,「茶具」指採茶、蒸茶、成型、乾燥、封藏和記數的工具,而「茶器」則指生火、煮茶、烤茶、碾茶、量茶、盛水、取水、濾水、分茶、盛鹽、取鹽、飲茶、盛貯、清潔和陳列的用具。可見唐代的「茶具」與現在的茶具基本上沒有關係,而唐代的「茶器」中的一部分相當於現在的茶具。

  唐代對「茶具」、「茶器」的稱呼一直沿襲到北宋,蔡襄在寫《茶錄》時仍然稱飲茶器具為「茶器」。到了南宋,審安老人寫《茶具圖讚》時,才將以往被稱作「茶器」的飲茶器具改稱「茶具」,並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的茶具,從遠古到唐宋時期,是產生和完備的過程;從唐宋時期到現在,則基本上是在逐漸精簡,即從採茶、製茶、貯茶、烹茶、飲茶等器具皆備,發展為以飲茶器具為主。

茶具的這個發展規律與數千年來中國飲茶方式的幾次演變,即煎飲法--羹飲法--衝飲法--泡飲法,密切相關。   煎飲法是最早的飲茶方法。原始社會,人們發現茶樹的葉子無毒能食的時候,便採食茶葉。

這純粹是為了填飽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葉的色、香、味,所以還不能算飲茶。而當人們發現茶不僅能祛熱解渴,而且能振奮精神、醫治多種疾病時,茶開始從食糧中分離出來。煎茶汁治病,是飲茶的第乙個階段。

羹飲法是飲茶的第二個階段。從春秋戰國至兩漢,茶從藥物轉變為飲料。當時的飲用方法,正像郭璞在《爾雅》注中所說的那樣,茶「可煮作羹飲」,也就是說,煮茶時,還要加粟公尺及調味的作料,煮做粥狀。

到唐代,還多用這種飲用方法。在煎飲法和羹飲法這兩個階段中,農業文明色彩濃郁,中國茶文化尚未形成,採茶用具比較重要,煮茶、飲茶的器具則多與食具混用。由於茶具處於產生和緩慢發展階段,所以茶具文化處於朦朧階段。

  衝飲法是飲茶的第三個階段。研碎衝飲法大致出現於三國時期,唐代開始流行,宋代興盛。三國時期魏國的張揖在《廣雅》中記載:

「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公尺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橘子 máo之。

其飲醒酒,令人不眠。」這裡說得很明確,當時採下的茶葉,要先製成餅,飲時再加以炙烤,搗成末,衝沸水。這與今天飲磚茶的方法基本一樣。

但這時以湯沖製的茶,仍要加蔥、姜、橘子之類拌和,可以看出從羹飲法向衝飲法過渡的痕跡。到唐代,陸羽反對在茶中加入其他調料,強調品茶應品茶的本味。只是在煎茶時要加鹽,但要求「不奪茶味」。

純用茶葉沖泡,被唐人稱為「清茗」。到宋代,便以飲沖泡的清茗為主,羹飲法除邊遠之地外已很少見到。從唐人時興的「煎茶法」到宋人時興的「點茶法」,也可看出研碎衝飲法逐步確立的過程。

成熟的衝飲法涉及採茶、製茶、貯茶、烹茶、飲茶等複雜程式,茶具自然繁多,而且分工很具體,使用很講究。至此,茶文化和茶具文化已經形成,並達到了乙個高峰。   泡飲法是飲茶的第四個階段,可叫做全葉沖泡法。

此法專採春天茶樹的嫩芽,經過烘焙之後,製成散茶,飲用時用全葉沖泡。散茶品質極佳,飲之宜人。炒青綠茶自唐代已有,至明代,製茶方法以製散茶為主,飲用方法也基本上以全葉沖泡為主。

這與今天流行的飲茶方法是一樣的。泡飲法強調飲茶過程本身的功能,以往衝飲法時的茶具自然省去了很多。泡飲法逐漸流行的過程,是中國茶文化和茶具文化逐漸走向深入的過程。

  歷史地看,從遠古到唐宋時期茶具的產生和逐漸完備,是社會進步的反映;唐宋時期茶具的繁複,是中國古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反映;唐宋以後茶具的逐漸精簡,則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方式越來越便捷、飲茶行為越來越普遍、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的結果,同樣是社會進步的反映。

12樓:匿名使用者

天天整茶?啥時候人到?再不來就黃太難了

中國古代飲茶風俗有和變遷?

中國茶文化對日本茶文化的影響,中國茶文化如何影響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和 敬 清 寂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 1522 1592年 他明確提出 和 敬 清 寂 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於...

茶文化歷史起源,茶文化的起源及發展

茶文化的起源及發展 茶文化的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之後在魏晉南北朝開始萌芽,已經有文人開始飲茶,而到了宋代時,茶葉有了巨大的發展,而且還成立了專業的品茶機構,到了明清時期出現了炒青 蒸青等茶葉製作藝術,逐漸大面積普及。茶文化什麼時候起源以及發展歷史。1 三皇五帝時期。茶文化的起源與茶文化的起源三皇五帝...

日本的茶文化

11土木三班陳松 自鎌倉以來,大量唐物宋品運銷日本。特別是茶具 藝術品,為日本茶會增輝。但也因此出現了豪奢之風,一味崇尚唐物,輕視倭物茶會。熱心於茶道藝術的村田珠光 武野紹鷗等人,反對奢侈華麗之風,提倡清貧簡樸,認為本國產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樸素 清寂之美。用這種質樸的茶具,真心實意地待客...

茶文化是什麼呢?中國的茶文化是什麼

茶文化是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大家聽起來可能覺得茶文化好像有些高深,不用擔心,小罐茶讓你真正體會到茶文化,大家都知道,小罐茶在雲南昆明舉辦了一場看見茶文化的書展活動,書展的意圖就是讓大家更好的了解中國茶文化。品茶是茶文化的重要部分,品飲之道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

茶文化的手抄報(發圖),茶文化,手抄報,的,圖片?

發圖我不行,不過資料我倒有。1 飲茶的好處很多,概括起來有11條 1 茶能使人精神振奮,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2 茶能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並有維持心臟 血管 胃腸等正常機能的作用。3 飲茶對預防齲齒有很大好處。4 茶葉含有不少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5 茶葉有抑制惡性腫瘤的作用,飲茶能明顯地抑制癌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