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兩者關係怎樣 這一原理對理解建設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時間 2022-08-15 11:46:35

1樓:匿名使用者

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係的哲學範疇。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階段、每乙個矛盾都有其獨有的特點。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一種辯證的關係。

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是相互區別的,有著各自的內容,但它們又是相互聯結的,任何現實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個性和共性的有機統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別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係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中國特色」是中國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個性,特殊性;"社會主義"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國的發展不論多麼特殊,也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共性.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一般只能在各國特色的個別中存在,我們要建設中國模式,中國就要立足於中國的國情,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這又是個性.我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方針實際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的具體運用,是正確的.

2樓:吉禾田春苗

答第一問:

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事物間相互聯絡的、發展的統一性-----矛盾的普遍性;

特殊矛盾存在於普遍矛盾中。

什麼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徵性?二者關係怎樣?這一原理對理解建設有中國社會主義有何指導意義?

3樓:知青提問

矛盾普遍性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事事有矛盾

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的始終。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舊的矛盾一解決新的矛盾就會產生,又開始了新的矛盾運動。在新舊矛盾之間絕對不存在哪怕一剎那的無矛盾狀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時時有矛盾。

宗旨,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特殊性

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乙個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橫向);各個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乙個矛盾的各方面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各有特點(縱向)。

它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二是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二者關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對建設有中國社會主義有何指導意義

第一,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開闢是***理論破題的標誌,它創造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模式。正像***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破題的標誌一樣;***開闢了一條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實現現代化的新道路,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破題的標誌。這是因為: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之理論有多方面的內容,但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建設道路是核心內容。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和理論的眾多任務和內容中,只有在這個中心任務和核心內容方面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才能夠稱得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破題了。而***同志創立的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道路,就在這個中心任務和核心內容上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

如果說,在馬克思時代,社會主義只有建立在大工業基礎之上才會成為可能;那麼,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爭共存的當代,社會主義只有實現現代化才有可能取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相對優勢,才就生存、發展並最終站穩腳跟。而世界發展的歷史表明,不搞市場經濟就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我國的社會主義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歷史上沒有過發達的市場經濟,現實中生產力極為落後,與發達國家存在著極大的差距,尤其需要通過市場經濟發展生產力,實現現代化,但是,由於傳統觀念的束縛,人們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看作是水火不相容。

在這個問題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因而對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始終沒有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打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將現代化的一般規律與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特殊國情相結合,開闢了通過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新道路,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最重大的理論成果,是這一理論破題的最根本的標誌。在中國只有這條道路而沒有其他道路能夠引導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開闢是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標誌,它創造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模式。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相結合是乙個艱難的探索過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特別是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黨的中心任務的轉變,必將開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新的探索過程。

黨的十二大報告指出,在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上,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覆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勝利。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三十多年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開始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開闢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作比較,我們還會發現它們的模式是不盡相同的。

如果說,第一次飛躍的模式主要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那麼,在第二次飛躍中,由於關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普遍原理,特別是實現現代化必須搞市場經濟的這一普遍原理,在馬克思主義的原有理論中還沒有形成,因此,要實現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相結合,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總結和提煉出馬克思主義關於實現現代化的普遍原理。在這種情況下,***依據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總結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總結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實現現代化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從各個個別國家現代化的實踐中總結和提煉出來了實現現代化的一般規律,然後又把這種一般規律運用於中國的特殊國情,從而開闢了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顯然,這是對第一次飛躍的模式的創造性發展和更新,是一種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模式。

我們黨稱這種新模式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這種新模式涵蓋包容了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但同時又包含了中國共產黨人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方面的最新實踐、最新探索。

第三,中國式的現代化新道路的開闢極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它為馬克思主義的振興提供了重大的歷史契機

長期以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中,形成了一種把計畫經濟等同於社會主義,把市場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的傳統觀念。這種觀念源於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簡單化理解,同時與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將很快消滅商品經濟的看法不無關係。這種傳統觀念不僅使現實中的社會主義在與資本主義的激烈競爭中越來越處於不利的態勢,而且造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停滯。

這種理論的停滯大大削弱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和指導實踐的功能。***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開闢了中國式的現代化新道路,這是對傳統社會主義觀念的極大突破,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極大發展。這種突破不是細枝末節的突破,這種發展也不是個別結論的發展,這是對社會主義理論基本框架的突破,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重大發展。

以此為契機,馬克思主義獲得了重新振興的巨大歷史推動力量。在當代世界,以中國實行的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為突破口,馬克思主義的隊伍在重新集結,馬克思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研究正在醞釀著更大的突破。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是怎樣的?這一原理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何意義

4樓: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過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點.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的統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相聯絡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區別的,共性只是包括個性中共同的、本質的東西,個性總有許多自己獨有的特點,是共性包括不了的,個性比共性豐富得多.

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統一的原理,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基本思想原則的理論基礎.我國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的理論成果.

(3)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方面,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則;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注意中國的特點.中國是乙個社會主義大國,又是乙個窮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低,即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就是把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結果.

只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走自己的路,我們才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取得勝利.

怎樣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的原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5樓:匿名使用者

[pp製作]「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應該注意的問題

6樓:墨溪水花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特殊性是事物的個性,共性宇與個性之中,個性體現普遍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是矛盾普遍性和個屬性辯證關係原理的體現,社會主義體現的是共性,普遍性,即共產黨執政,生產資料公有制或者為主,經濟體制是計畫經濟或計畫經濟為主,產品平均分配,意識形態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體現的是個性,即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共產黨執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品分配是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資料分配相結合,意識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因此,以堅持了經典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的設想和論述,也體現了新形勢、新條件下社會主義的新特點和新形式。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什麼,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是什麼?

一 矛盾的普遍性 含義有兩方面 其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 其二,每一事物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二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構成一事物區別於它事物的特殊本質,是世界上各種事物千差萬別的內在根據,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具體表現為 各個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各個運動形式在各個發...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什麼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 開放分類 哲學 唯物辯證法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描述矛盾存在的特點的範疇。矛盾的普遍性有兩層含義 其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之中 矛盾無處不在 其二,矛盾存在於每乙個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無時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乙個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與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什麼關

一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這是其內涵。矛盾的對立性,也叫做鬥爭性,指的是矛盾雙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與趨勢。矛盾的統一性,也叫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接的屬性與趨勢。表現為 1 矛盾雙方互為前提而存在,相互依存而發展。2 矛盾雙方以一定的條件而轉化。二 矛盾具有普遍性,指的是時時有...

自相矛盾的來歷是什麼,自相矛盾的意思是是什麼?

1 自相矛盾的來歷 從前楚國有個人在集市上既賣盾又賣矛,為了招徠顧客,使自己的商品盡快出手,他不惜誇大其辭 言過其實地高聲炒賣。他首先舉起了手中的盾,向著過往的行人大肆吹噓 列位看官,請瞧我手上的這塊盾牌,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鍛造而成的好盾呀,質地特別堅固,任憑您用什麼鋒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

為什麼生物普遍進化的方向是繁衍而不是永生

因為生物不斷進化的方向就是繁殖和生存。如果沒有個體的死亡,那麼就不會有種群的進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物的進化方向就是乙個個體的死亡,然後推動種群的進化。因此生命的方向不是實現了永生,而是在不斷的進化發展中。1,如果實現永生,那麼就是乙個自然物體。2,永生並不是永久的生存。3,個體的生繁殖是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