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切莫意思

時間 2022-08-12 02:36:44

1樓:匿名使用者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

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另乙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誌。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

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患,救災防災。

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係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準則。後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乙個完整的孝的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於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古代農業社會,**重道德倫理,體恤天下為人父母之心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孝道貫穿始終,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亡故後常思念父母的養育恩德,為子女做榜樣固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訓條。子女剛出生時父母日夜守護,任勞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後對父母要「晨昏定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體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無不是父母」。

進入現代社會,我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畫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

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範,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礎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需要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係社會長治久安,更關係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2樓:匿名使用者

會意,形聲字 解:金文「孝」字,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從老的上半部分,從子,意謂子揹著父母,意即子能承其親,並能順其意。

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謂孝。 其義有: 1.

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德之本也。」 2.

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漢書·武帝紀》「興廉舉孝」 3.居喪曰孝。

如守孝、在孝。 4.奉養、孝順曰孝。

如《禮記·祭義》「內則孝於親」。 5.服父母與祖父母之喪的曰孝。

如孝媳、孝孫。 6.能繼先人之志也。

如《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稱之為孝。 子女從父母那裡承傳血脈和家訓,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

故古雲 :「孝乃天經地義」。 《詩經·蓼莪》寫道: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因此,身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們每個人不可不知的。

孝經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故為人子女,欲行孝,應先從愛護自己開始,不要讓父母為我們身體的傷患而擔憂;更要記得「德有傷,貽親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嚴於律己,不做不仁、不義、無信、無禮的事,以德潤身,奮發向上。

勿讓父母為我們操心、蒙羞,此乃孝順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離開敬。孔子曰:

「蓋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養父母,沒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愛之心。想想我們自己,從小對父母的教誨,是不是恭敬聽受?

小時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給我吃;現在,最好的食物,記得請父母先吃了嗎? 家中最好的房間是否敬給父母居住?他們的衣食住行經常關心嗎?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盡心盡力辦好? 父母有病時,能不能盡力侍奉,想方設法減少他們的病痛? 遠遊在外,已經多久沒有向家裡問候、回去探望了呢?

…… 更進一步,如果能將孝敬雙親的心,擴大到對所有的師長、宗親;如果我們還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貢獻,讓父母寬慰,使他們一生的辛勤沒有白費,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光耀門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圓滿。 「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

願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這句話是誰說的?

《童年》這本書怎麼寫讀後感,童年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怎麼寫

今天,當我閱讀 高爾基的童年 這篇文章後,被文中高爾基那種讀書時忘記一切,專心致志的態度所感染。我一字一句地仔細閱讀時,彷彿和高爾基在一起讀書。他讀得那麼專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記了。讀到這裡,我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以前讀書的情景。每當父母給我買回新書或自己借到一本書,我就如魚得水,總是迫不及待地閱讀...

情商決定一生這本書怎麼樣,情商這本書值得一讀嗎

特棒,情商跟智商基本是同一水平線 情商這本書值得一讀嗎 情商一詞很多人會誤認為是講述情感的處事行為,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情商,是指為人處世的思維與行為等此方面。往往 乙個人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這本書 聽書名 顧名思義是講述關於情商的那些事,讓人們正確認識情商及了解到情商重要性的書籍。記得採納啊 為什...

小海蒂這本書好在哪兒,小海蒂這本書好在哪兒

這本書是瑞士作家約翰娜斯必麗的傑作。以20世紀的德國和瑞士為背景,講述了天真爛漫 心地善良的小海蒂,用她的純真和熱情點燃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這樣乙個動人的故事。小海蒂的姨媽為了自己能安心工作,把海蒂暫時交給她的爺爺 阿爾姆大叔。爺爺細心地照顧著海蒂,海蒂的純真與善良感染著爺爺,祖孫倆快樂地生活在阿爾姆...

菜根譚這本書名是怎樣來的,菜根譚這本書怎麼樣

菜根譚 問世於明代萬曆年間,作者洪應明,字自誠,明末隱士。作者所處盼時代,政治紛擾昏暗 人心浮動不安 道德淪喪 法紀不彰,洪應明故而退隱不讓,只專心埋首於著述。其著述計有 樵淡 筆疇 傳家寶 等,內容多是當時的警句教言,幷包含自身的感慨,既為自律,也為勸世。雖然流傳於今的並不多,但 菜根譚 一書卻影...

求冷眼看西遊這本書

補上 世相西遊 看看,求分!哥也是看了貓撲的 世相西遊 是這本書書名 求給分!也是從貓撲來的,從現在開始對西遊記有了乙個全新的認識。兄弟也是看貓撲 751927947 qq.com 找到了傳下,謝謝了 樓主是不是書名記錯了,網上搜沒有呀 都是貓友啊!找到傳下啊 bing32155 126.com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