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和漁歌子的作者李清照和張志和,是什麼朝代的,還有生平簡

時間 2022-08-08 23:13:11

1樓:e拍

張志和生平簡介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

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

唐大曆九年(774年),張志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遊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李清照的生平簡介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李清照幼承家學,早有才名,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中原淪陷後,與丈夫趙明誠南流,過著顛沛流離、淒涼愁苦的生活,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早年生活安定,詞作多寫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後,遭遇國家巨變,詞作多感慨身世飄零。她的詩文感時詠史,與詞風迥異。她還擅長書畫,兼通音律。現存詩文及詞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等。

擴充套件資料

李清照的成就有

1、藝術特點上

李清照對詩詞的分界看的很嚴格,她在《詞論》中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主張詞必須尚文雅,協音律,鋪敘,典重,故實。李清照詞擅長白描手法,用字自然淺顯而音節和諧、詞意婉轉,經常在尋常詞語中創出新意,在文學詞壇中獨樹一幟。

2、在詞的內容上

她一方面以女性特有的藝術感受,使兩宋以來的婉約雅詞的題材、意境更加深化、細膩,將婉約詞派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通過描寫個人的苦難遭遇,反映出兩宋之交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悲劇,創造了「易安體」。後世對李清照的詞評價非常高。

張志和的主要成就

1、詩詞

張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詞並有較大影響的詞人之一,他的《漁父詞》問世僅七年時間就傳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讀後備加讚賞,親自在賀茂神社開宴賦詩,並與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書。

張志和的《漁父詞》不僅影響到中國的填詞歷史和以後詞人的風格曲調,吳越一帶的地方戲曲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響,同時對海外漢詩人的影響更大,直接開啟了日本填詞歷史的先河。

2、道學

張志和將自己修煉的心得輯為一部十二卷三萬言的《玄真子》,其大旨是在吸收唐代道教重玄思想的基礎上,解釋道家虛無玄妙之說,後人稱其「著作玄妙,為神仙中人」。

3、天文

張志和關於天地關係的理論,頗近於中國古代天文學的 「蓋天說」。其不同之處在於,張志和並不認為地是傾斜的,西北高而東南低。天地間是無形質的碧虛,這又與古代天文學中的「宣夜說」相合。

誰知到《如夢令》和《漁歌子》的寫作背景?

2樓:胡新傑

《如夢令》只是乙個詞牌名,《漁歌子》也只是乙個曲牌名,作品有很多,請問你要找的是哪兩個???說具體點唄!

如夢令和漁歌子的詳細注釋?

3樓:飛天神龍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 文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賞析一】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

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賞析二】

這首詞在南宋人黃公升的《花庵詞選》中題為「酒興」。

玩詞意,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遊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遊於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

這是乙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出她開朗、活潑,好奇、爭強要勝的少女的天性。於是有爭渡之舉。當輕舟穿行於荷花之中,看著棲息在花汀漁浦的鷗鷺驚飛,她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活力。

這種活力就從詞短促的節奏和響亮的韻腳中洋溢而出。

這首詞楊金本《草堂詩餘》誤作蘇軾詞,《詞林萬選》誤作無名氏詞,《古今詞話》、《唐詞紀》誤作呂洞賓詞。從「誤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詞之放逸已超出了「閨秀詞」的範圍,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黃公升的《花庵詞選》、曾慥的《樂府雅詞》都把它作李清照詞,應當是可信的。

4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5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 李清照

【年代】:宋

【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歸路②。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③,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①溪亭:臨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

③爭:同「怎」。

【譯文】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6樓:

【注釋】:

常記:時常想起. 興:指興致.誤:指錯. 爭渡:指急速行駛.灘:指河.湖邊上淤積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譯文】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賞析】: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

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麻煩找一找兩首詞如《如夢令》《漁歌子》

是要譯文嗎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注釋 如夢令 詞牌名。雨疏風驟 zh u 雨點稀疏,風聲急驟。濃睡 沉睡。殘酒 殘餘得酒意。捲簾人 這裡指侍女。綠肥紅瘦 綠葉多而紅花少。譯文 昨夜雨小風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酒醉沒有全消。...

如夢令1和2全詩,如夢令其一和其二的詩意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注釋 1 溪亭 臨水的亭台。2 爭 同 怎 3 興盡 盡了興致 4 爭渡 爭 與 怎 相通,如何的意思譯文依舊經常記得出遊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時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卻迷...

張志和漁歌子什麼季節的古詩,漁子歌 張志和 古詩

首先糾正,漁歌子 是詞,而不是詩。當然,我們可以泛泛地稱它作詩,但這種稱呼不太標準和合規範。其次,要想知道 漁歌子 是什麼季節的詞,我們只能他細分析詞中所描寫的景物是什麼季節的。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作品的具體內容吧。張志和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

孟浩然的《春曉》和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分析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是一首古今傳誦 婦孺皆知的抒情小詩。作者孟浩然 698年 740年 是唐代第乙個創作山水詩的著名詩人。此詩沒有採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 春曉 春天早晨 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