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氏的由來

時間 2022-07-28 01:52:20

1樓:匿名使用者

陳姓據考證出自媯gui姓。遠祖為虞(?-前2070,朝代名)舜(shun)。

陳姓到今天已經有近3050年的歷史。陳姓是中國五大姓氏之一。至周武王(前1046-前1043在位)伐紂(前1075-前1046在位)時,舜32代孫遏父(e fu)為陶正(古官名,主管陶器)。

周武王依靠遏父的幫助才取得了伐殷(前1600-前1046)的勝利。由於遏父的功勳卓著,武王把大女兒太姬(tai ji)嫁給她兒子陳胡公滿,並被封於陳國(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一帶),於是以封地代姓。滿的子孫們便姓了陳。

這就是陳氏的由來。

參考資料: http://zhidao.

根據《姓纂》的記載,陳姓最早出自為媯姓,也就是大舜的後代。

陳,最初是乙個地方,本來是太昊之墟(畫八卦之所)。周武王的時候,把這個地方封給了舜的後裔媯滿,還把女兒太姬嫁給他,稱為胡公。後來,他的十世孫媯完,因故奔齊,才開始以國為氏,創造了「陳」這個姓氏。

當時,胡公滿所擁有的陳地,大致是現在河南開封以東,至安徽亳縣以北,都城宛丘,即現在的河南淮陽縣。這塊地方應該是陳姓漢族的最早發源地。

奔齊之後首先以陳為氏的陳完,字敬仲,後來在齊國逐漸發達起來,食邑于田。這時,他又改姓為田,《史記》上有一段「田敬仲完世家」,記載的就是他的故事。因此,田姓應該是自陳姓分出去的,兩姓在三千多年以前本來是一家人呢!

胡公滿本支所繁衍的陳國,傳了二十五世,到媯健的時候,被秦始皇所滅。媯健生了ㄙ、桓、軫三個兒子,在國亡之後,桓改姓王,軫則跑到楚國,後來還做了楚國的丞相,封為潁川侯,並且搬到河南的潁川地方,改姓為陳——這一支,被普遍認為是陳姓的共同祖先。

不過,陳姓的組成分子,也跟其他的大姓一樣,並不僅僅為胡公滿所傳下來的這一支。《通志氏族略》上面有一段記載,把陳姓各種形成因素,說明得十分清楚。

「¤公二十四年,楚惠王使子西之子公孫朝伐陳而滅之,子孫以國為氏。又廣陵之陳(在今江蘇鎮江東北),實劉氏,魯相無子,以外孫劉矯嗣。《河南官氏志》雲:

侯莫陳之後,亦改為陳氏。又曰:白永貴隋初改為陳氏,是為萬年之陳。

」陳姓,至少有**不同的四群——舜帝的後裔,白永貴的後裔,劉矯的後裔,以及突厥族的侯莫陳氏的後裔。

這四支陳姓「人馬」,經過數千年的繁衍,已經遍布及世界的每乙個角落。不過,其中要以潁川、汝南(今河南省)、下邳、廣陵(今江蘇)、東海(今山東東南部與江蘇交界處)等地的陳氏,最為族大支繁。

頭乙個以陳為姓,後來又改姓為田的那個陳完,也是頭乙個在歷史上大出風頭的陳氏。太史公在《史記》上面,對他有過詳盡的敘述。據說,他在齊國改姓為田之後,子孫世代都是齊國的大官,傳到田和的時候,進一步列為諸侯,他的兒子田平乾脆並掉齊國,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田齊」。

2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舜在當天子之前,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在媯汭河邊居住,他們的子孫留在媯汭河邊一帶,就是媯姓。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媯滿。武王把大女兒元姬嫁給媯滿,封他為陳(在今河南淮陽)侯,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

媯滿死後,諡號陳湖公,陳氏就是他的後代。這便是陳姓的由來。

姓氏的由來

3樓:匿名使用者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

1)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

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4)以鄉、亭之名為氏。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5)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性傳世。

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7)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但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8)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丹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9)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11)以諡號為氏。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希望幫到你 希望採納------------------------------------

4樓:一志三

中國姓氏起源 作為血脈延續的中華姓氏,最早出現在中國。從西元前3000年華夏第乙個姓——風開姓,中國的姓氏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綿延不絕。有關專家最新的研究統計結果表明,中國人曾經便用過的姓氏高達22000個,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歷史,中華文化的統一性和連續性在姓氏的傳統之中得以體現。

也世人公認為中華文化遺產。

姓——是標誌乙個人家族系統的 血緣符號,也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首要條件,涉及到千家萬戶的每乙個成員。通過這個符號,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歷史文化聯絡起來,這種聯絡無疑就是乙個姓氏悠長,神秘而又扣人心弦的的尋根隧道,**這種聯絡的過程不僅是意義重大的尋根情結,更是對中華姓氏文化的一次學習和巡禮。對於已經成為過去的歷史而言,我們今人能夠直接看到,並觸於可及的那些,除了猿人化石、甲骨文本、秦磚漢瓦,典籍文獻等實體之物之外,還有乙個至今仍然聲聲不息地繁衍延續著的活化石,那就是人人皆有的——姓氏。

尋根問祖是人的天性,古往今來皆如此,尤其近些年來,尋根探源己勢不可擋,而尋根的捷徑就是追尋自己的姓氏譜系,越過時空隧道去了解本性的肇源地,播遷路線、主要分支,始遷祖,歷史上有多少名人,身臨其境地去感悟姓氏文化的精髓。

參考資料

5樓:左澎施從凝

在上古時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歸納為以下類別:

1、在母系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傳說上古時代神農氏的母親叫女登,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姑、姬、姜、媯、姒、姚等。

2、以出生地、居住地為姓。傳說上古時代虞舜出於姚墟,便以姚為姓。春秋時代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東郭、南郭等為姓,鄭大夫住在西門,便以西門為姓,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3、以古國名為姓。虞、夏、商朝都有個汪芒國,汪芒的後代乃姓汪;商朝有個在涇渭之間的阮國,其後代便姓阮。

4、以封地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趙城,他的後代便姓趙;周昭王的庶子被封於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兒子被封到邢國為邢侯,他的後代便姓邢。

5、以官職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他們的後代都以這些官職為姓。

6、天子賜氏,以諡號為姓。如周穆王死了乙個寵姬,為了表示哀痛,賜她的後代姓痛;周惠王死後追為惠王,他的後代便姓惠。

7、以祖輩的字為姓。如鄭國公子偃,字子游,其孫便姓遊;魯孝公的兒子子

,字子臧,其後代便姓臧。

8、因神話中的傳說為姓。傳說舜時有個納言是天上龍的後代,其子孫便以龍為姓;傳說神仙中有個青鳥公,後人便也有姓青鳥的。

9、因避諱或某種原因改姓。比如戰國時代田齊襄王法章的後代本姓田,齊國被秦滅了,其子孫不敢姓田而改姓法。漢明帝諱「莊」字,凡姓莊的都改姓「嚴」。

明代燕王朱棣以討伐黃子澄等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並當了皇帝(即明成祖),當時號「靖難」,而太監馬三保因「靖難」有功而被賜姓為「鄭」;後他改名為鄭和。

10、隨著歷史的發展,民族複雜化,有些姓則是民族語言的譯音。如匈奴首領單于的子孫就有不少姓單于。可見,姓就是一種符號,並不像封建宗法制的維護者所宣傳的那樣神秘和神聖。

11、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12、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

、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1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

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14、以鄉、亭之名為氏。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15、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姓傳世。

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16、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但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17、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單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18、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9、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如完顏、耶律等。

貴族氏的分類

以國名為氏

諸侯國君主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如晉重即晉文公重耳,以國名晉為氏,重為重耳的簡稱;魯申即魯僖公申,國名魯為氏,申為名。

以地名為氏

卿大夫及其子孫以采邑名為氏。如晉國大夫畢萬採地為魏,後世子孫以魏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萬封於韓,以韓為氏。

以官名為氏

貴族及其子孫以其官名為氏。晉國的林父為步兵組織三行裡中行的軍帥,稱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稱中行偃,以中行為氏;宋國執政卿樂喜(子罕)稱司城子罕,其孫樂祁(子梁)稱司城氏,是以司城為氏。司徒、司馬、司空、司寇也是此類。

以職業為氏

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

以居住地為氏

魯莊公子遂住魯東門,稱東門遂(名)、東門襄仲(字),是以東門為氏;宋國樂大心為右師,居於宋桐門,稱桐門右師,是以桐門為氏。諸如東郭、西門、池等等。

以血緣關係為氏

周僖王之子虎稱王子虎,其孫稱王孫蘇;鄭穆公之子喜(子罕)稱公子喜,其孫舍之(子展)稱公孫舍之。

以貴族的字為氏

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國君的近親三代,公孫之子不屬公族而須另外立氏。這些貴子孫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為其氏。鄭國公子發字子國,其孫國參(子思)即以「子國」的末字為氏;另有公子,字子駟,其孫以「駟」為氏。

以祖父之字為氏最為常見,是得氏通例。

姓氏陳的由來,陳姓氏的由來

愛國者晚報 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據 通志。氏族略 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於陳,媯滿為陳侯,稱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厲公的兒子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出於陳國公族後裔。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

姓氏的由來,姓氏何的由來?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 1 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

王姓氏的由來,姓氏王的由來

你可以去山西晉中靈石王家大院看看 王姓的由來 王姓,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 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 地 人,一豎貫通天 地 人,這就是天 地 人都要歸 王 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 商 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 王 王 作為姓氏即 於 王 這個至尊之位 東周時期的姬晉為...

姓氏「馮」的由來,馮姓氏的由來?

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 世本 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戰國時有馮亭,入趙,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黨潞縣,有的在趙,子孫有許多為將相。陝西華縣鄭桓公墓碑 甘肅蘭州馮勝中山橋 江蘇 馮氏族譜八卷 京口馮氏族譜一捲 錫山馮氏宗譜二十四卷 澄江馮氏宗譜十卷 馮氏家譜一捲 ...

這個姓氏的由來, 熊 這個姓氏的由來

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二。尋根溯源 熊姓 有三 1 出自黃帝後裔。據 世本 古今姓氏書辨證 及 元和姓纂 等所載,黃帝七世孫有季連,為羋姓,其後裔有鬻熊者,乃周文王之師,曾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2 出自黃帝有熊氏之後。據 元和姓纂 所載,相傳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