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陳的由來,陳姓氏的由來

時間 2021-12-19 16:32:52

1樓:愛國者晚報

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於陳,媯滿為陳侯,稱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厲公的兒子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

出於陳國公族後裔。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係外,還有三支。

一是陳哀公之子留,避居陳留。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

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璉,居於固始,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出自白永貴之後。隋初有白永貴改姓陳,其後裔也多改陳姓,是為萬年之陳氏。

劉矯的後裔也有改陳姓的。

南北朝時,鮮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複姓為漢字單姓,稱陳氏。

家乘譜牒

河北:陳氏宗譜、陳氏宗譜不分卷、陳氏家乘七卷、甘陵陳氏族譜二卷

江蘇:環步陳氏宗譜十八卷、陳氏家譜、維揚州陳氏重修族譜、維揚江都陳氏重修族譜八卷、丹徒豐城陳氏族譜二十三卷、句容陳巷張巷家乘七卷首一捲

浙江:蕭山陳氏宗譜十卷、紹蕭陳氏宗譜十卷、唐里陳氏宗譜不分卷、姚江四堡陳氏宗譜六卷首一捲、勤東陳氏宗譜三卷、月湖陳氏宗譜

廣東:陳氏族譜二卷、鳳岡陳氏族譜十二卷、化州樂嶺陳氏族譜十三卷、南海金魚堂陳氏族譜、鴉崗陳氏族譜、廣東塘福嶺陳氏族譜

台北陳家族譜抄、香港鹿頸村陳氏族譜不分卷、穎川支譜二十卷首一捲

聚集地(遷徙分布)

自陳國內亂後,陳氏有幾次外遷,分別為陳留、陽武戶牘鄉和固始。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陳氏有兩次南遷福建。一是唐高宗總章二年,朝廷派陳政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蠻獠嘯亂",陳政卒後,其子陳

元光代父領兵,平定局勢後,設定了漳州郡。因之被後人稱為"開漳聖王",其子孫稱為"開漳聖王派"。二是穎川陳實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福建同安,其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

陳氏入粵,始於南宋。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煚,於1228年建立越南陳朝,傳8世13王,歷時175年。

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後有的在琉球群島落戶。明清以後,閩粵等沿海地區的陳氏,有許多人出海謀生。例如,陳臣留率親族百餘人遷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另有一些人遷至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澳大利亞等國家。

陳氏是台灣第一大姓,在台灣有「陳林半天下」之說。主要來自福建。入台是始於明末,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台灣,為陳氏入臺始祖。

第乙個移居台灣的陳氏是隨延平郡王收復台灣的陳澤,直至今天台南還有他的後裔繁衍。明代王世貞為《陳氏族譜》作序稱,閩之陳氏,自宋代始已成最有名望之盛族,等等

堂號"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滅紂後,把黃帝之後封於薊,帝堯之後封於祝,帝舜之後封於陳。稱為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們。

2樓:匿名使用者

陳姓的得姓始祖,據考證,是陳胡公(前1069-1034)。陳胡公名媯(guī)滿,死後諡(shì)號為胡,是虞(yú,前2257~前2208,朝代名)舜(shùn)的後裔。以陳滿的生年(前1069年)開始計算,陳姓到2006年已經有3074年的歷史。

陳姓是中國五大姓氏之一。陳姓乃中華大姓,世界總人口約八千萬。中國約6300萬。

根據金文的解釋,陳字左邊的「阝」是旌旗的形狀,右邊的「東」字是戰車車輪,上面載著戈 矛,下面則是土字的會意。

陳姓具體一共有三個起源:一是帝舜後裔;二為他姓改姓陳:春秋時(前770年-前476年)劉矯之後裔改姓陳(江蘇);十六國時期(304年-439年),漢王劉聰的大臣中有個叫高之達的,因生辰年月妨忌父親,改姓陳,史稱陳元達。

他的後人也都以陳為姓;隋(581年-618年)初白永貴之後裔(陝西西安)改姓陳;唐(618年-907年)末浙江海寧縣人曹憲來娶妻陳氏改姓陳。元朝時(1271年-1368年)浙江海寧縣高諒入贅海寧縣東里陳明誼家,遂改姓陳。三為其它民族複姓改單姓:

南(420年-589年)北(386年-581年)朝時北魏(386年-534年)鮮卑族侯莫陳氏之後裔(河南洛陽)。

媯滿,生於殷紂王七年十月十五日,死於周成王九年正月十五日,享年五十六歲,是上古聖君虞舜的34世孫,虞舜是黃帝的第8代嫡裔,堯帝的女婿。據《史記·陳杞世家》記載,舜在當天子之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他們居於媯納(媯水彎曲的地方),生下的孩子便以水名為姓氏,姓媯氏。舜死。

傳位給禹,禹封舜的兒子商均於虞(在今河南虞城縣北), 後來虞國「或失或續」。商朝(前1600~前1046)末年,商均的32代孫遏父(又稱閼(è)父)投附周國,擔任陶正(官名),因製陶技藝精湛,深得姬昌、姬發父子歡心。至周武王(前1046-前1043在位)伐紂(前1075-前1046在位)時,舜32代孫遏父(e fu)是製陶專家,為陶正(古官名,主管陶器)。

周武王依靠遏父的幫助才取得了伐殷(商朝,前1600-前1046)的勝利。由於遏父的功勳卓著,武王把大女兒太姬(tai ji)嫁給他,得子陳滿(媯滿)。媯滿雄才大略,建陳國(當時的陳邑,範圍包括今河南省開封以東,至安徽省亳縣以北,建都於宛丘,即河南省淮陽縣。

),築陳城,興百業,造福民眾,使陳國雄居十二大諸侯國之列。後來媯滿死在陳國,就葬在這裡。周武王以國賜姓,稱他為陳胡公,這就是陳氏的由來。

自媯滿封陳到陳閔公亡於楚,陳國(前1046-前478年)共傳20世、26代君王,歷時568年。胡公的10世孫媯完因為內亂而逃往齊,又改姓為田(以陳、田二字聲相近,遂以為田氏),這是歷史上的「媯完奔齊」的故事。其17世孫田軫恢復以國為姓(河南禹州),因此田姓與陳姓同源,是從陳姓中分出來的。

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係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留,避居陳留。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

避居陽武戶牘鄉。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璉,居於固始,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縱觀中國歷史,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南朝陳(557年-589年)一家。其後人陳霸先建立陳朝(557-589),而在江南顯赫一時。陳姓從此遍布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

陳胡公的裔孫枝繁葉茂,多達七千多萬遍布海內外,尤其是福建和台灣省,素有「陳林半天下」的美譽。陳姓是台灣的第一大姓,約佔台灣總人口的12%多一點。

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煚,於1228年建立越南陳朝,傳8世13王,歷時175年。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後有的在琉球群島落戶。

明清以後,閩粵等沿海地區的陳氏,有許多人出海謀生。例如,陳臣留率親族百餘人遷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遷至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澳大利亞等國家。

站長也姓陳。

胡姓的得姓始祖也是陳胡公滿。其後裔也有人以其諡號為姓的。

3樓:在鴛鴦湖看月亮的紅葉石

起源:陳姓最早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建立陳國。

到了陳閔公的時候,陳國被楚滅掉了,亡國後的陳國子孫便以原國名為姓氏,於是有了陳姓。陳姓除了源於國名,還有從其他姓氏改名而來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數民族改姓而成的。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時期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侯莫陳改為單姓陳。

陳姓氏的由來·

4樓:

陳姓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於以先祖封地為氏。

周武王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陳國始建都於株野(今河南 柘城胡襄鎮)史稱陳胡公,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

從胡公受封至西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8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後裔於西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陳氏(田氏)代齊。

5樓:

陳姓氏的由來如下:

陳氏源於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長葛),南開閩漳,遍及全球。在中國,陳姓是大姓,七千萬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潁川衍派約5000萬;在海外,五千萬的華人中,又有「陳林半天下」之稱。

一、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於以先祖封地為氏。

二、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公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名為氏,就是陳氏。除陳完這一支主係之外,在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後裔避居他鄉,亦以國名為氏姓陳。

三、少數民族陳姓,南韓朝鮮族陳氏:全部來自中國,

四、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

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 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西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

齊王的長子公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6樓:峰何以笙簫默

源流一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

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 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源流二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公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名為氏,就是陳氏。除陳完這一支主係之外,在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後裔避居他鄉,亦以國名為氏姓陳。

除了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係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陳留,避居陳留郡;二是陳湣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或潁川;三是遷居固始,源於陳湣公次子陳溫之後陳璉,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源流三少數民族陳姓,南韓朝鮮族陳氏:全部來自中國,本貫有130多個,但現存不到10個,主要是:江陵陳氏、廣東陳氏、南海陳氏、德昌陳氏、羅州陳氏、驪陽陳氏、驪州陳氏、臨波陳氏、梁山陳氏、三陟陳氏、神光陳氏、福州陳氏、楊州陳氏, 這些陳氏的祖上都是從中國遷過去的。

除梁山、廣東本貫外全部是驪陽本貫的分支。驪陽陳氏是中國宋朝陳誘東渡後的子孫,梁山陳氏是明太祖時陳普才的後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東援將領陳磷的後孫,即廣東陳氏。南韓的陳氏和中國朝鮮族陳氏實際全部是中國漢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源流四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隋朝時期有乙個叫***的將軍,原來是隴右地區(泛指隴山以西地區,在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和黃河以東地帶)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楊堅的寵信,官至柱國,領蘭、利二州總管,封北郡陳公,***便以封號中的陳字作為自己的姓氏。

明朝統一全國後,朱元璋為籠絡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往往賜給漢姓漢名,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明成祖時,滅安南國黎朝,國王黎季釐寒流筆大多移居中國,其子改姓名陳澄,官至工部尚書。

其它源流說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製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週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諡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

他的子孫有的以國為氏,就是陳氏。

陳姓氏的由來

陳姓據考證出自媯gui姓。遠祖為虞 前2070,朝代名 舜 shun 陳姓到今天已經有近3050年的歷史。陳姓是中國五大姓氏之一。至周武王 前1046 前1043在位 伐紂 前1075 前1046在位 時,舜32代孫遏父 e fu 為陶正 古官名,主管陶器 周武王依靠遏父的幫助才取得了伐殷 前160...

姓氏的由來,姓氏何的由來?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 1 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

王姓氏的由來,姓氏王的由來

你可以去山西晉中靈石王家大院看看 王姓的由來 王姓,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 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 地 人,一豎貫通天 地 人,這就是天 地 人都要歸 王 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 商 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 王 王 作為姓氏即 於 王 這個至尊之位 東周時期的姬晉為...

姓氏「馮」的由來,馮姓氏的由來?

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 世本 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戰國時有馮亭,入趙,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黨潞縣,有的在趙,子孫有許多為將相。陝西華縣鄭桓公墓碑 甘肅蘭州馮勝中山橋 江蘇 馮氏族譜八卷 京口馮氏族譜一捲 錫山馮氏宗譜二十四卷 澄江馮氏宗譜十卷 馮氏家譜一捲 ...

這個姓氏的由來, 熊 這個姓氏的由來

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二。尋根溯源 熊姓 有三 1 出自黃帝後裔。據 世本 古今姓氏書辨證 及 元和姓纂 等所載,黃帝七世孫有季連,為羋姓,其後裔有鬻熊者,乃周文王之師,曾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2 出自黃帝有熊氏之後。據 元和姓纂 所載,相傳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