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說明了古人過清明節的什麼風俗

時間 2022-04-29 20:03:29

1樓:啊克西亞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乙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清明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乙個成為節日的節氣,其由來則與綿山介子推的故事有關。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

」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一到,氣溫公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2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希望採納 謝謝!!

3樓:

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踏青

古代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和活動

4樓:困難解決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呢?

《清明》這首古詩裡,古人過清明節有哪些風俗?

5樓:純真年代

您好!【素墨】為你解答!

蹴鞠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這個蹴鞠,實際上,這就是類似於現代的皮球,只是足球是空心的,這個卻是裡面裝滿了羽毛。這本是皇帝用來讓士兵們足球而訓練武士的,但因為好玩,所以流傳下來。只是現代,已經沒有人知道這個習俗罷了。

植樹清明前後,正好是春來之季,對於人類來講,最喜歡講究的就是給予生命,所以植樹是清明最好的乙個習俗,因為這個時節的樹長得快,成活率高。而實際上,甚至有人把中國的清明節稱之為植樹節。現在,若在清明節放假時種上一棵樹反而更有意義。

踏青這個就不用說了,春來了,大家不用講,也會選擇出去踏青。而實際上,這個本是以前清明的時候流傳的乙個習俗。春回大地,三月天空,生機勃勃,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這個時候不出去,還等到什麼時候呢。

放風箏這個就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歡的乙個活動了,當到這個時節的時候,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就會有人拿風箏放。尤其是晚上的時候,習俗上喜歡放帶燈的風箏,這種被稱之為神燈。以前有人把風箏放到天空後,就剪斷繩,以求除病消災之意。

盪鞦韆盪鞦韆本是小孩子玩的,可是,這也是清明時節的乙個傳統。在這個時節,若在春風下,蕩一下鞦韆,然後感覺風從身面前吹過,那種快樂的氣氛,自然是令人嚮往的。

如滿意,請採納!謝謝!

6樓:阿基公尺德給賈庫拉阿菲爾德

掃墓,等活動酉卒居等

在《清明》裡,古人過清明節有哪些風俗?

7樓:牛婭萱

去掃墓,然後去填土,再晚上的時候到吃的,燒紙

古代清明節有什麼習俗??放河燈的那個是好久?

8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代大詩人杜牧寫下的這首七言絕句《清明》千古傳唱,似乎奠定了清明節「清冷傷情」的情緒基調。然而,清明節由來已久,中國古人歷來很重視清明節,那麼古人又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呢?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一開始就是乙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公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乙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古人清明時節有哪些習俗

9樓:廢柴船長

祭祀清明是古人一展孝思之日,唐朝大詩人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描述的就是古人外出掃墓祭祖情景。《新唐書·禮樂志四·拜陵》有「凡國陵之制,皇祖以上至太祖陵,皆朔、望上食,元日、冬至、寒食、伏、臘、社各一祭」的記載。

古人的清明,已包括帝王的拜陵、王公以下的拜掃、士庶的上墓奠祭和寒食清明的祭墓活動。

清明節古代的習俗有哪些? 5

10樓:手機使用者

清明節的祭掃禮儀

(1)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是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 .

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發達和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尋夫小曲也有"三月裡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為什麼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

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新增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至於祭掃的日 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 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乙個月。

(2)祭掃烈士墓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動程式是:全體肅立在紀念碑前聆聽領導講話;代表在碑前演講;全體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奏樂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參觀事蹟展,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

注意的禮儀事項: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神聖,是革命英雄長眠的地方。革命烈士為了我們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我們到烈士陵園舉行祭掃活動,首先穿著整潔,要佩戴著鮮豔的紅領巾;活動中態度要莊嚴肅穆,不能在烈士陵園中嘻嘻哈哈,打打鬧鬧;要懷著崇敬的心情參加活動,認真**了解烈士事蹟;注意衛生不能在陵園內亂吃零食,亂丟垃圾;不能在陵園內亂跑,行走要按順序,不破壞青草綠地。

11樓:鄭潔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

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乙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乙個月。

**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紀念方式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

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

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裡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裡拜祭祖先。

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