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出處,「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出自哪裡?

時間 2022-04-28 10:18:02

1樓:囚與社會

此詞原為「義不主財,慈不主兵」,出自宋.陳無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

含義:心懷仁慈就不能掌管軍隊,遵從道義就不能掌管錢財。

解析:1、不能揣著一顆仁慈心帶兵。面對敵人,如果過於仁慈就容易被敵人所趁,害死自己和部下;面對部下,即使他們犯了錯,違揹你的規矩,你依然一味的過於仁慈,就難以樹立威信,無法將他們指揮得形如臂指。

2、想守住錢財就不能太仁義。所謂義者,以助人為樂。而一般情況下,幫助別人是助人者耗費錢財,而不是從被幫助者那裡獲取錢財,所以人們說「義不養財」。

拓展資料:

《事林廣記》是日用百科全書型的古代民間類書。南宋末年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陳元靚撰,經元代和明初人翻刻時增補。元靚可能是建陽(今屬福建)麻沙書坊僱傭的編書人。

內容簡介:

《事林廣記》首次白話插圖縮譯本,主要以元代類書《事林廣記》為原本,收錄其中與現代生活相關的內容,按照不同的類別將其劃歸為六卷。

其中包括:禮儀、閒情、巫蠱、耕織、懸壺以及穿戴。《事林廣記》原書是一本學術界公認的研究中國古代日常生活的重要史料,而白話插圖縮譯本經過譯者精心翻譯,收錄原書200多幅珍貴插圖,是一幅文本版的《清明上河圖》。

作者簡介:

陳元靚是南宋末年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他收錄元代以前的各類圖書編纂而成的《事林廣記》是中國第一部配有插圖的類書。

《事林廣記》問世後,在民間流傳很廣,現在能見到的《事林廣記》共有六個版本,其中元至順年間建安椿莊書院刊本和日本元祿十二年翻刻的元泰定二年本中都有大量描寫元代社會生活、語言文字等方面的篇章,如《蒙古譯語》、《大元通制》等,此書對於研究當時社會歷史有重要價值。

2樓:叫那個不知道

1、出自:《大染坊》。

2、釋義

心懷仁慈就不能掌管軍隊,遵從道義就不能掌管錢財。

3、該句與「義不主財,慈不主兵」是同乙個意思,「義不主財,慈不主兵」出自宋.陳無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

擴充套件資料

《大染坊》所描繪的是二十世紀

二、三十年代中國民族工業企業萌芽狀態下,一群在國難中堅挺的民族企業家艱辛創業的形象。國難當頭,實業艱難。在小家與大家的顧盼上,沒有以往宣揚的「識大體,顧大局」這樣的「集體榮譽高於一切」的老套說教。

而是將「愛國顧家」的主題融合與劇作中,從人物之間的矛盾間隙潛移默化的顯透出來。

該劇演義了一位由乞丐成長為民族企業家的陳壽亭。整個劇作圍繞著三個明線大場景——周村、青島、濟南,三個暗線小場景——東北、天津、上海,通過各個場景所發生的矛盾鏈結成該劇的精彩。刻畫出乙個不識字,操控機器、調縱市場、才智過人的陳壽亭,乙個有膽識,實業報國、商戰抗倭、懲惡揚善的陳壽亭,乙個粗言舉,粗中有細、謀略滿懷、俗中現儒的陳壽亭。

套用一句哲言:陳壽亭,完美的矛盾統一體。

3樓:那片_嫣紅

陳壽亭愛聽書。記得說書的有這麼一段關於朱元璋的。史書說他初為乞丐,後為僧,終為帝。

人要成就大事就要本著兩個字:一為善,該發善的時候一定要發善心;二為狠,該狠心的時候一定要狠……陳壽亭就是不斷的從說書的那裡獲得啟發。

這善和狠聽起來似乎有點對立,而陳壽亭卻活學活用了這個狠字。這狠是有說法的。狠要分對誰。

對朋友狠是不仁不義,而對入侵的國外列強,不狠就會受壓迫,就會亡國。還有,在競爭殘酷弱肉強食的社會,挑戰無處不在。如何生存,如何立於不敗之地,這是關鍵。

不可否認,競爭是殘酷的,而這種狠首先是保證生存,那麼這種狠不能稱其為不善,它是生存的需要。管理上的狠是為了出效益,也就是說,對兵的「不慈」事實上就是對企業的「慈」。只有企業好了,兵才能好。

另一方面,如果你身無分文你如何去救濟窮人?如果你自身難保如何去幫助他人?善,要在一定的條件下,要在能力範圍之內。

而有了能力,要知恩圖報,吃水不忘挖井人,更要行善積德。

4樓:1天_堂

1、出自:《陳壽亭愛聽書》。

2、釋義

心懷仁慈就不能掌管軍隊,遵從道義就不能掌管錢財。

3、該句與「義不主財,慈不主兵」是同乙個意思,「義不主財,慈不主兵」出自宋.陳無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出自**?

5樓:numb丶葬心

出自:《增廣賢文》。

朝代:明代

意思是:太心軟了就不要管理軍隊,太感情用事就不要去拿主意。太仗義了就不要管理財務,太慈善了就不要當官。

原文:「仁不行商,義不守財;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監國」

翻譯:太仁義就不要去做生意,太義氣就不要去管理金錢。太心軟了就不要管理軍隊,太感情用事就不要去拿主意。太仗義了就不要管理財務,太慈善了就不要當官。

擴充套件資料

《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談人及人際關係,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

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增廣賢文》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

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增廣賢文》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這些觀點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龐雜,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認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廣泛的代表性。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

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鍊,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樂不可極,樂極生悲」等;

一些諺語、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同自然鬥爭的經驗,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科學知識,如「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等。

6樓:我**上飛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出自《增廣賢文》。

7樓:飛躍精靈

——統兵古訓 《古代》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是句俗語,沒有出處。

意思是:

過於仁慈的人不能帶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義氣過重的人沒法管理財務,善心太重無法做官。所以這些都是要求人戰勝自己的「欲念」做到理性、尊重客觀規律。

慈悲、重感情、講義氣、與人為善都是非常好的品質。有這些內在素質才能成大事。

8樓:匿名使用者

「慈不掌兵」和「義不掌財」這兩句有出處,是出自《增廣賢文》。

原句為: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但是「情不立事」和「善不為官」則沒有具體的出處。屬於流傳較廣的俗語而已。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古訓是出自明朝萬曆年間的一部民間諺語集《牡丹亭》。現在其實是我們熟知的《增廣賢文》。

俗語: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後面幾句是什麼?

10樓:

後面是「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

俗語說:「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這整句話是出自乙個明代的文人所編寫的兒童教材《增廣賢文》之中。

「慈不帶兵」指的是仁慈的人不適合帶兵打仗。戰爭本身是殘酷的,若是統領士兵的將士婦人之仁的話,可能會使得全軍覆沒。善良固然可貴,但是在軍營中,規矩顯得更為重要,任何違反紀律的人都要受到嚴厲的懲處,絕不能因為心軟而不了了之,否則接下來就沒有人會聽命令,也很難凝聚軍心。

「義不養財」指的是一直注重道義的人,是賺不了錢的。古往今來那些會賺錢的商人都是逐利的,在這些人眼裡,利益是擺在第一位,在利益面前也顧不上什麼道義了。反觀那些重視仁義的商人,正常都是賺不到什麼錢的商人。

「善不為官」說的是官場爾虞我詐的事情非常多,若是一味的善良,那麼大家就會認為這個人好欺負,這就是古往今來的官場生活。

「情不立事」指的是靠著感情難成大事,中國人的關係圈很廣很複雜,算來算去每個人都有裙帶的關係,若是以親情作為自己處理事情的原則,那麼不僅有失公平,甚至還會讓這些親戚越來越囂張。

「仁不從政」指的是每個從政的人,其內心都不能太仁慈。仁慈固然沒錯,也是乙個好品質,可是也要根據職業來區分,為官者過於仁慈就會顯得婦人之仁,也會讓人感覺到這個人沒什麼能力。

擴充套件資料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於明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

《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談人及人際關係,二是談命運,三是《增廣賢文》艾廣勤書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

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

《增廣賢文》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

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11樓:執酒與君共

後面幾句是: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它們分別就為官、做事、為政三個方面的禁忌進行闡述,揭露了其中暗含的道理。

首先我們來看題目中的這兩句的意思。「慈不帶兵」意思是指仁慈的人在帶兵打仗方面不是很適合。因為戰爭是極其殘酷的,如果將領心存善念,有婦人之仁的話,會使得全軍覆沒、到達萬劫不復之地。

另外,在軍中,規矩是非常重要的,違反紀律,應該受到嚴厲的懲處,如果心慈手軟會導致沒有人聽從命令,無法凝聚實力。

「義不養財」指的是如果乙個人注重仁義,是無法賺取大權的。因為,讓賺取的本質是逐利,應該將利益放在第一位。將仁義放在首位的商人,很難賺到錢財。

這句話的下半句,是「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

「善不為官」,是因為官場充滿了爾虞我詐,如果很善良,在官場上很難跟各方面勢力打交道,別人會認為你很軟弱,而自己無法獲得威信。

而「情不立事」,意思是如果太感情用事,很難成就大事。在我國關係圈很複雜,這使得每個人的關係千絲萬縷,如果以親情作為自己面對事情的首要原則的話,會有失公允,而且會造成不公。

最後,「仁不從政」則意指從政執政的人,內心不能太過於仁慈。仁慈本身是非常好的好品質,但是從為官來看,如果過於仁慈,則會讓人感覺是婦人之仁,沒有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