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的「犒賞三軍」中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時間 2022-04-26 06:12:10

1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文化中的「三軍」最早起源於周代,「軍」是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一軍通常有一萬五千兩百人,根據制度,周天子的軍隊可擁有六軍,諸侯國最多只能有三軍。春秋時期的「三軍」指的是騎馬打仗的前軍、中軍、後軍。不過各國的稱謂不同,比如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齊魯吳三國都稱上軍、中軍、下軍。

其中以中軍為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中軍統帥即為三軍統帥。

春秋時期軍隊主要由步車騎三個兵種組成,所以也有國家將步車騎合稱為三軍。到了戰國時期,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對「三軍」的劃分又與其它諸侯國不同。 《商君書·兵守第十二》 稱:

「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

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老弱之軍,使牧牛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獲其壯男女之食。」

到了唐、宋以後,三軍的劃分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三軍的主要劃分標準是擔任作戰任務的不同:前軍一般負責開路、偵察、及應付小規模的戰鬥;中軍是作戰的主力,包括大部分作戰部隊和指揮系統;而後軍主要負責全軍的後勤工作,包括負責後勤的民工和隨軍家屬等。

三軍也有自己各自的軍官配置,但是中軍統帥是整個軍隊的最高指揮。

2樓:紫柏真可

「三軍」在中國最早起源於周代。在春秋時期,「軍」是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人數通常為一萬兩千五百人。周朝天子軍隊可保有六軍,而諸侯國最多只能保有三軍。

當然,也有小國國力不濟,最多只能保有兩軍甚至一軍的。如《左傳·襄公十四年》中,「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週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周禮·夏官·司馬》中「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

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大諸侯國雖然都有三軍,但名字卻不盡相同,如晉國三軍稱中軍、上軍、下軍,而楚國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

不過不管怎樣,後來三軍的稱呼就都用來統稱整個軍隊了。

春秋時期軍隊主要由步車騎三個兵種組成,所以也有國家將步車騎合稱為三軍。

到了戰國時期,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對「三軍」的劃分又與其它諸侯國不同。 《商君書·兵守第十二》 稱:「三軍:

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老弱之軍,使牧牛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獲其壯男女之食。

」到了唐、宋以後,三軍的劃分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三軍的主要劃分標準是擔任作戰任務的不同:前軍一般負責開路、偵察、及應付小規模的戰鬥;中軍是作戰的主力,包括大部分作戰部隊和指揮系統;而後軍主要負責全軍的後勤工作,包括負責後勤的民工和隨軍家屬等。

三軍也有自己各自的軍官配置,但是中軍統帥是整個軍隊的最高指揮。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4樓:天之第一人

春秋時期是上、中、下三軍,唐宋時期是前、中、後三軍。

古代中的「犒賞三軍」中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所說的三軍可指前、中、後三軍,也可指步軍,馬軍,水軍。

後發展成泛指「部隊所有官兵」。***的「三軍過後盡開顏」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

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6樓:匿名使用者

三軍就是左右軍,用來代指全軍上下的意思

古時說的犒賞三軍…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三軍?所謂三軍指的是什麼?

7樓:給你快樂加油

犒賞三軍在三國常見;三國時期有曹軍、東吳、劉備。三軍古代是人、馬、牛。社會文明要求?

8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犒:以財物或食物慰勞、鼓勵。三軍:春秋時稱中軍、左軍、右宮為三軍;後統稱軍隊。現指陸、海、空三軍。指獎賞、慰勞軍隊將士。

lz你說為什麼是三軍,好比為什麼地球叫地球,這麼怎麼解釋啊。

9樓:匿名使用者

三軍是馬軍,步卒和水軍,是為三軍

古代打了勝仗會「犒賞三軍」 這三軍指的是哪些人

10樓:白土知道

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語境下,三軍有著不同的含義。

「三軍」在中國最早起源於周代。在春秋時期,「軍」是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人數通常為一萬兩千五百人。周朝天子軍隊可保有六軍,而諸侯國最多只能保有三軍。

當然,也有小國國力不濟,最多只能保有兩軍甚至一軍的。如《左傳·襄公十四年》中,「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週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周禮·夏官·司馬》中「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

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大諸侯國雖然都有三軍,但名字卻不盡相同,如晉國三軍稱中軍、上軍、下軍,而楚國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不過不管怎樣,後來三軍的稱呼就都用來統稱整個軍隊了。

春秋時期軍隊主要由步車騎三個兵種組成,所以也有國家將步車騎合稱為三軍。到了戰國時期,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對「三軍」的劃分又與其它諸侯國不同。 《商君書·兵守第十二》 稱:

「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

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老弱之軍,使牧牛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獲其壯男女之食。」

到了唐、宋以後,三軍的劃分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三軍的主要劃分標準是擔任作戰任務的不同:前軍一般負責開路、偵察、及應付小規模的戰鬥;中軍是作戰的主力,包括大部分作戰部隊和指揮系統;而後軍主要負責全軍的後勤工作,包括負責後勤的民工和隨軍家屬等。

三軍也有自己各自的軍官配置,但是中軍統帥是整個軍隊的最高指揮。

當然,也不是其他位置就沒機會建功立業了。舉個栗子,許多人心目中的古典男神趙雲同學,就是在掩護后軍的戰鬥中打出了自己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通訊不暢故在打仗時由其是大規模會戰的時候軍隊的指揮權會分散為中軍,左軍和右軍,所以才有犒賞三軍一說。

古代軍隊 常說 犒賞三軍,請問指的是哪三軍

12樓:知道de太少

三軍:春秋時稱中軍、左軍、右軍為三軍;後統稱軍隊。現指陸、海、空三軍。

戰國時代,在楚國,軍隊被分為上軍、中軍和下軍,其中名義上地位最高的是上軍,上軍主帥一般由令尹充當,具有節制全軍的力量。但是在君主親自出陣之時,真正的精銳部隊位於中軍,這裡是王族所在。

古代常說傳令下去犒賞三軍,三軍戒備。三軍是指哪三軍

13樓:情歌

【三軍】1. 周制,諸侯大國三軍。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

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三軍合三萬七千五百人。《周禮?夏官?

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2.軍隊的通稱。《論語?

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漢書?

灌夫傳》:「 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馳不測之 吳軍,身被數十創,名冠三軍。」唐 章孝標 《淮南李相公紳席上賦春雪》詩:

「朱門到曉難盈尺,盡是三軍喜氣消。」《說唐》第一回:「〔 晉王 〕將宮內之物,給賞三軍,班師回朝。

」 *** 《長征》詩:「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3.

古代指步、車、騎三軍。《六韜?戰車》:

「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今亦稱海、陸、空軍為三軍。4.

三圍。《管子?參患》:

「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陶鴻慶 《讀諸子札記?管子二》:

「『軍』之本義為『圍』,後世遂為師旅之通名……『三軍當一戰』者,言三圍當一戰也。」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14樓:彌梓焮

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

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

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

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古代軍隊常說犒賞三軍請問指的是哪三軍

三軍 春秋時稱中軍 左軍 右軍為三軍 後統稱軍隊。現指陸 海 空三軍。戰國時代,在楚國,軍隊被分為上軍 中軍和下軍,其中名義上地位最高的是上軍,上軍主帥一般由令尹充當,具有節制全軍的力量。但是在君主親自出陣之時,真正的精銳部隊位於中軍,這裡是王族所在。古代常說傳令下去犒賞三軍,三軍戒備。三軍是指哪三...

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古代中了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

經歷過高考的都知道,想考上乙個稱心如意的大學是不容易的,有一句老話說的好,考生比牛毛還多,考上的比牛角還少,由此可見,參加高考要承受的壓力很大。歷史上就有這樣乙個哭笑不得的故事,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晚年才中舉,因為興奮過度整個人瘋了,這個人就是范進。這就說明,古代的科舉考試含金量比現在的高考還要高,所...

古代如何劃分妃嬪的等級地位,古代宮廷中嬪妃的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隋唐 唐朝,皇后以下,以貴妃 淑妃 德妃 賢妃為夫人。以昭儀 昭容 昭媛 修儀 修容 修媛 充儀 充容 充媛為九嬪。正二品。婕妤,正三品 美人,正四品 才人,正五品 各九員,曰二十七世婦。寶林,正六品 御女,正七品 采女,正八品 各二十七員,曰八十一御妻。明朝 明朝的妃號有賢 淑 敬 惠 順 康 寧...

古代漢語中充的意思,古代漢語中,屬有恰逢的意思嗎

滿 足 足。實。分 f n a.足夠 b.盡量 沛。裕。2.填滿,裝滿 填 滿 a.填滿,布滿 b.充分具有 耳不聞。電。汗牛 棟。3.當,擔任 當。軍。4.假裝 冒 數 sh 古代漢語中,屬有恰逢的意思嗎 屬 有兩個讀音,zh 這個讀音中有 恰逢 的意思。例如 屬京師亂。翻譯 恰逢京師混亂。屬 的...

中國古代的異姓王列表,中國古代姓王出自哪裡

數不勝數,少開玩笑。下面是明清兩朝的。1l那個鏈結也明顯不全。清朝的明顯少了好幾個,其它朝的也是。明朝的 揚王陳公,外戚,追封。徐王馬公,外戚,追封。中山王徐達 追封。開平王常遇春,追封。岐陽王李文忠 追封。寧河王鄧愈,追封。東甌王湯和,追封。黔寧王沐英,追封。定遠王沐晟 追封。東平王朱能,追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