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陸游詩歌鑑賞,陸游的《鷓鴣天》翻譯

時間 2022-04-08 02:41:08

1樓:匿名使用者

家住蒼煙落照的絲絲灰塵的東西不相關的。 「環境是如此美麗和純粹的詩人」蒼煙落照點綴自己居環境,四個字的,骯髒的職業生涯了鮮明的對比。 「倒殘留量線下穿竹玉霧,體積停止皇庭臥看山。

反映了乙個愉快的生活。

2樓:汗半楣

闋首二句:「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把自己居住的環境寫得何等優美而又純淨。

「蒼煙落照」四字,讓人聯想起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藹藹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的意境,一經諷誦便難忘懷。「蒼煙」猶青煙,字面已包含著色彩。「落照」這個詞裡雖然沒有表示顏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人多種的聯想。

詞人以「蒼煙落照」四字點綴自己居處的環境,意在對比仕途之齷齪。所以第二句就直接點明住在這裡與塵事毫不相關,可以一塵不染,安心過隱居的生活。這也正是《歸園田居》裡「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的意思。

三、四句對仗工穩:「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玉瀣」是一種美酒名,明馮時化《酒史》卷上:

「隋煬帝造玉瀣酒,十年不敗。」陸游在詩中也不止一次寫到過這種酒。「黃庭」是道經名,《雲笈七籤》有《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黃庭遁甲緣身經》,蓋道家言養生之書。

這兩句大意是說: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過竹林;看完了《黃庭》就躺下來觀賞山景。一二句寫居處環境之優美,三四句寫自己生活的閒適,動靜行止無不愜意。

陸游讀的《黃庭經》是卷軸裝,邊讀邊捲,「卷罷黃庭」就是看完了一捲的意思。

下闋:「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嘯傲」,歌詠自得,形容曠放而不受拘束。

郭璞《遊仙詩》:「嘯傲遺世羅,縱情在獨往。」陶淵明《飲酒》其七: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詞人說自己貪戀這種曠達的生活情趣,任憑終老田園;隨處都有使自己高興的事物,何妨隨遇而安呢?這幾句可以說是曠達到極點也消沉到極點了,可是末尾陡然一**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閒。」這兩句似乎是對以上所寫的自己的處境作出了解釋。詞人說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之無情(他的心腸與常人不同),白白地讓英雄衰老死去卻等閒視之。

這是在怨天嗎?是怨天。但也是在抱怨南宋統治者無心恢復中原,以致英雄無用武之地。

陸游的《鷓鴣天》翻譯

3樓:

《鷓鴣天》

我不願靠近都城學漢初的邵平那樣在長安青門外種瓜,只願過著漁釣生活度過餘生歲月。

一對對新春時初來的燕子飛上綠岸,

輕盈的鷗鳥翩翩落在傍晚的沙灘上。

歌聲飄渺,船上嘈雜。

酒像乾淨明澈的露水,鮓魚像花兒。

碰到別人問我要回歸**,

我笑著指向船兒說這就是我的家。

這是我自己翻得,不是標準答案,你看看吧。

賞析《鷓鴣天》辛棄疾

4樓:匿名使用者

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簷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這是辛棄疾晚年的作品,那時他正在家中閒居。

乙個老英雄,由於朝廷對外堅持投降政策,只落得投閒置散,避世隱居,心情的矛盾苦悶當然可以想見。忽然有人在他跟前慷慨激昂地大談功名事業,這位老英雄禁不住又慨嘆又有點好笑了。想起自己當年何嘗不是如此滿腔熱血,以為天下事情容易得很,**知道並非如此呢!

此詞上片憶舊,下片感今。上片追摹青年時代一段得意的經歷,激昂發越,聲情並茂。下片轉把如今廢置閒居、髀肉復生的情狀委曲傳出。

前後對照,感慨淋漓,而作者關注民族命運,不因衰老之年而有所減損,這種精神也滲透在字裡行間。

辛棄疾二十二歲時,投入山東忠義軍耿京幕下任掌書記。那是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這一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宋金兩軍戰於江淮之間。

明年春,辛棄疾奉表歸宋,目的是使忠義軍與南宋**取得正式聯絡。不料他完成任務北還時,在海州就聽說叛徒張安國已暗殺了耿京,投降金人。辛棄疾立即帶了五十餘騎,連夜奔襲金營,突入敵人營中,擒了張安國,日夜兼程南奔,將張安國押送到行在所,明正國法。

這一英勇果敢的行動,震驚了敵人,大大鼓舞了南方士氣。

上片追述的就是這一件事。「壯歲」句說他在耿京幕下任職(他自己開頭也組織了一支游擊隊伍,手下有兩千人)。

「錦簷突騎」,也就是錦衣快馬,屬於俠士的打扮。「渡江初」,指擒了張安國渡江南下。

然後用色彩濃烈的筆墨描寫擒拿叛徒的經過:

「漢箭朝飛金僕估」,自然是指遠途奔襲敵人。大抵在這次奔襲之中,弓箭(「金僕姑」是古代有名的箭,見《左傳》)曾發揮過有力的作用,所以才拿它進行藝術概括。

至於「夜娖銀胡?」,卻要費一些考證。

胡?是裝箭的箭筒。古代箭筒多用革製,它除了裝箭之外,還另有一種用途,夜間可以探測遠處的音響。

唐人杜佑《通典》卷一五二《守拒法》說:「令人枕空胡祿臥,有人馬行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見於胡祿中。名曰地聽,則先防備。

」宋人《武經備要前集》卷六說法相同:「猶慮探聽之不遠,故又選耳聰少睡者,令臥地枕空胡鹿——必以野豬皮為之——凡人馬行在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聞其中。」胡祿、胡鹿、胡?

,寫法不同,音義則一。「娖」《集韻》:「謹也」。

是小心翼翼的意思。這裡作動詞用,可以釋為戒備著。「燕兵」自然指金兵。

燕本是戰國七雄之一,據有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地方。五代時屬契丹,北宋時屬遼,淪入異族已久。所以決不是指宋兵。

由於辛棄疾遠道奔襲,擒了叛徒,給金人以重大打擊,金兵不得不加強探聽,小心戒備。(這兩句若釋為:「儘管敵人戒備森嚴,棄疾等仍能突襲成功。

」也未嘗不可。)「夜娖銀胡?」便是這個意思。

這是一段得意的回憶。作者只用四句話,就把乙個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

下片卻是眼前情況,對比強烈。「春風不染白髭鬚」,人已經老了。但問題不在於老,而在於「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本來,自己有一套抗戰計畫,不止一次向朝廷提出過(現在他的文集中還存有《美芹十論》《九議》等,都是這一類建議,也就是所謂「平戎策」。)卻沒有得到重視。如今連自己都受到朝廷中某些人物的排擠,平戎策換來了種樹的書(暗指自己廢置家居)。

少年時候那種抱負,只落得一場可笑可嘆的結果了。

由於它是緊緊揉和著對民族命運的關懷而寫的,因此就與只是個人的嘆老嗟卑不同。正如陸游所說的:「報國欲死無戰場」,是愛國者共同的悲慨。

5樓:匿名使用者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

求陸游的詩歌(還要有對這首詩的完整鑑賞過程)?

在《鷓鴣天》陸游這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乙個什麼樣的形象?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分析急用

鷓鴣天 陸游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6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陸游對朝廷消極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復中原的理想不得實現的惆悵之情。

7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欣賞和流連之情 對嗎? 呵呵

翻譯陸游詩詞,翻譯陸游的詩

2 遊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 譯文 title 譯文 譯文 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乙個...

陸游的愛國詩,陸游的愛國詩有哪些

1 春望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2 夏日絕句 宋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3 州橋 宋 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 幾時真有六軍來 4 題臨安邸 宋 林公升...

陸游的愛國詩有哪些,陸游有哪些愛國的詩

示兒 死後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聽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盡淚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

所有古代詩人《鷓鴣天》重陽節的詩

鷓鴣天 重陽節 雨打深秋催葉黃,凋零墜落亂敲窗。舉杯盡飲菊花酒,仰目藍天雁影長。風瑟瑟,看尋常,誰言別夢總蒼涼。楓紅遍染金英綻,辭賦詩文入錦章。鷓鴣天 話重陽 天高雲淡菊金黃,秋風攜來陣陣香 青春韶華已遠走,一年一度又重陽。老來樂,笑滄桑,萬里蒼穹放眼望 莫道歲暮年輪轉,人生再續新一章 鷓鴣天 九日...

陸游的詩! 越多越好 陸游寫了多少首詩呢

答 陸游最好的三首詩是 示兒 卜運算元 詠梅 遊西山村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是陸游著名的愛國詩作,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句詩抒發了詩人儘管懷才不遇,但依然希望國家收復失地 和平安定的愛國之心!卜運算元 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