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中 六根 不淨的六根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4-01 04:55:05

1樓:人淡如菊

佛門中的六根分別是指眼、耳、鼻、舌、身、意。

一、眼:能見色者是。以能對色而生眼識,故謂眼根。

二、耳:能聞聲者是。以能對聲而生耳識,故謂耳根。

三、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對香而生鼻識,故謂鼻根。

四、舌:能嚐味者是。以能對味而生舌識,故謂舌根。

五、身:能感觸者是。以能對觸而生身識,故謂身根。

六、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對法而生意識,故謂意根。

2樓:匿名使用者

六根【 六根 】 《 佛學大詞典 》

梵語s!ad! indriya^n!

i。又作六情。指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

為十二處之內六處,十八界之六根界。根,為認識器官之意。即眼根(視覺器官與視覺能力)、耳根(聽覺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覺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覺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觸覺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惟器官及其能力)。

前五種又稱五根。五根乃物質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有二種之別,生理器官稱為扶塵根,以四大為體,對取境生識僅起扶助作用;實際起取境生識作用者稱為勝義根,以四大所生淨色為性。

對此,意根則為心之所依生起心理作用之心法,即無色根。據有部之說,前剎那之六識落謝於過去,意根即是引起次剎那六識之等無間緣。故六識之作用,須常以意根為所依(通依)。

然前五識除依意根之外,另有特定之根為其所依(別依);意識則僅依意根,並無其他特定之根。瑜伽行派等則由唯識義上說六根,主張六根、六境均為內識所變。又六根可視為我人之身心全體,如法華經說讀誦、書寫經典,六根即可清淨。

〔俱舍論卷一至卷

三、成唯識論卷

一、順正理論卷

六、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參閱『五根』1137、『六境』1298、『六識』1312、『根』4131)

【 六根 】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名數)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義,眼根對於色境而生眼識,乃至意根對於法境而生意識,故名為根。大乘義章四曰:『六根者對色名眼,乃至第六對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識,故名為根。

』六根中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大乘以八識中之第七末那識為意根。

【 六根 】 《 三藏法數 》

[出首楞嚴經] 根即能生之義。謂六根能生六識。故名六根。

一眼根謂眼能於色境盡見諸色。瑜伽論云。能觀眾色。

是也。二耳根謂耳能聽聞眾聲。瑜伽論云。

數由此故。聲至能聞。是也。

二鼻根謂鼻能齅聞香氣。瑜伽論云。數由此故。

能嚐於香。是也。四舌根謂舌能嘗於食味。

瑜伽論云。能嚐眾味。數發言論。

是也。五身根謂身為諸根之所依止。瑜伽論云。

諸根積聚。是也。六意根謂意於五塵境界。

若好若惡。悉能分別也。(五塵者。

色塵。聲塵。香塵。

味塵。觸塵也。)

【 六根 】 《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

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根者能生之義,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幹,識依根而生,有六根則能生六識,亦復如是。

其中何根生何識,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識,並不能生耳鼻等識,餘可類推。

佛法中的「六根不淨」指的什麼?

3樓:金果

解釋: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比喻心緒不寧,處事偏私出處: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6回:「後來數世,都因六根不淨,功敗垂成。」

六根、六塵(又稱六境)合稱十二處(又稱十二入)。

六根(界)、六塵(界)、六識(界)合稱十八界。

根、塵、識三者同時發生作用,根塵相對而識生其中。以眼、色、眼識為例:眼見色時,塵(色)是所見,識(眼識)是能見,根(眼)是識所依託而生見。

4樓:

六根是指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

梵語s!ad! indriya^n!

i,又作六情。它指五種感覺器官,和反應能動能力,為十二處之內六處,十八界之六根界。根,為認識器官之意。

即眼根(視覺器官與視覺能力)、耳根(聽覺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覺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覺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觸覺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維器官及其能力)。前五種又稱五根。五根乃物質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

有二種之別,生理器官稱為扶塵根,以四大為體,對取境生識僅起扶助作用;實際起取境生識作用者稱為勝義根,以四大所生淨色為性。對此,意根則為心之所依生起心理作用之心法,即無色根。

拓展資料:《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根者能生之義,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幹,識依根而生,有六根則能生六識,亦復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識,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識,並不能生耳鼻等識,餘可類推。

5樓:慧聞經典教育

六根是眾生與世界纏縛在一起的結系,六根馳著六塵,為六塵所染,故曰不淨。

你只要不依循動靜、合離、淡變、通塞、生滅、明暗等十二種有為的現象,隨便選拔一根,脫離與塵境的膠著,使奔流向外的根性在內降伏,降伏歸還於元本妙明的正覺真心,就能顯發正覺真心本有的靈妙光明,心光照耀,其餘五根與塵境的膠著,也既時撥開而圓滿脫解,你現在的六根,如果已經圓滿徹底地拔除了對外塵的膠著執取,內在的根性就會瑩然顯發本有的光明,那麼這些眼耳口鼻的浮根四塵,以及物質世間的一切變化而有的現象,都如同熱湯銷融冰雪一樣,應念之間轉化為無上的正知正覺。

6樓:匿名使用者

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識六官 無不是在造業。

7樓:方龍君

六根不淨,比喻心緒不寧,處事偏私。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

比喻心緒不寧,處事偏私。出處: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6回:

"後來數世,都因六根不淨,功敗垂成。"

六根、六塵(又稱六境)合稱十二處(又稱十二入)。六根(界)、六塵(界)、六識(界)合稱十八界。根、塵、識三者同時發生作用,根塵相對而識生其中。

以眼、色、眼識為例:眼見色時,塵(色)是所見,識(眼識)是能見,根(眼)是識所依託而生見。

8樓:小咦叨叨

佛教所說的「六根清淨」是指哪「六根」?我果然是凡人,做不到!

9樓:匿名使用者

六根指人身上的: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用來對應現實中的六種內容,即六塵,包括:眼觀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品味,身接觸,意知法。其中,法,就是思想的意思。

當你面對紅塵中各站聲香味而不能鎮定,追求各種聲色而不能自我控制把持,即說明六根不淨是也。

六識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10樓:匿名使用者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乙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

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乙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佛家講六根不淨,指那六根?

11樓: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乙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

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乙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乙個比喻,那麼,六根是鏡子,六塵是被鏡子所照的影像,六識是判別鏡中所照影像的人。

甚麼是六根六塵和六識呢?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從心理與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說,稱為六根,也就是生理學上的神經官能。

眼有視神經,耳有聽神經,鼻有嗅神經,舌有味神經,身有感觸神經,意有腦神經,這些都是心與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稱為六根。

12樓:小咦叨叨

佛教所說的「六根清淨」是指哪「六根」?我果然是凡人,做不到!

入佛門六根不淨,進商界狼性不足是什麼意思

13樓:孫永峰的老巢

意思就是「學佛,六根不淨,學不好。經商,又缺乏狼性,也做不好」。

「入佛門六根不淨,進商界狼性不足」這句話是最早出自**《背叛》第一章,現已拍成電視劇集。宋一坤入獄後對方子云的評價,方子雲先是學佛,後來想經商。宋一坤評價他的意思就是「學佛,六根不淨,學不好。

經商,又缺乏狼性,也做不好」。出自《背叛》豆豆。

14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想出家的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還不清淨,再商場打拼的話,指向還不夠高遠。

進佛門六根不淨,入商界狼性不足出自**

15樓:匿名使用者

更早出自豆豆的**《背叛》,宋一坤在獄中評價好友方子雲「入佛門六根不淨,進商界狼性不足。」

修行中說「六根未淨」的六根是什麼意思啊

六根指的是 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意根。六根未淨的意思是說,當六根接觸六塵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的時候還有 貪戀與執著 這就還需要繼續修行 直到六根對境六塵的時 知道並且放下 到了那個時候再修行就是去除舊習氣,那也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六根本來就淨不了,真的淨了也就沒有所謂的六根了,六根是...

佛教中「六根」 「六塵」具體指的是什麼?

六根指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眼 耳 鼻 舌 身 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六根 佛學大詞典 梵語s ad indriya n i。又作六情。它指五種感覺器官,和反應能動能力,為十二處之內六處,十八界之六根界。根,為認識器官之意。即眼根 視覺器官與視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