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讀和感主要寫什麼,讀後感和讀書筆記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2-03-27 19:44:51

1樓:咪嘟娃娃

第一段可以引用名言開篇,自然引出下文。

第二段根據你要寫的內容來精練地加以總結。首先,要讀好原文 ,其次,排好感點, 第三,選準感點 ,第四,敘述要簡

第三段結合自身

第四段對全文加以總結,並寫得到的啟示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絡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乙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絡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

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2樓:橘子不如橙子

你這種寫法可以的,選擇一段有感而發

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 選擇乙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第三段 聯絡實際生活,把書裡的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麼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怎麼樣,我學到了什麼。

做到以上3點,那麼這篇讀後感基本就出來了

讀後感和讀書筆記有什麼區別?

3樓:阿樓愛吃肉

讀後感和讀書筆記有3點不同:

一、兩者的含義不同:

1、讀後感的含義: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2、讀書筆記的含義: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

二、兩者的寫作方法:

1、讀後感的寫作方法: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這部分中要突出乙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乙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

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2、讀書筆記的寫作方法:

(1)摘要式:即將書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觀點、精彩精闢語句,有用資料和材料摘抄下來,目的是積累各種資料,為科研、教學、學習和工作作好準備。可按原書或原文系統摘錄;也可摘錄重要論點和段落;還可摘錄重要數字。

摘要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時把與自己學習、工作、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準確無誤地抄錄下來。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包括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摘錄要有選擇,以是否有用作為摘錄的標準。

(2)索引式:索引讀書筆記是只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的筆記。如書刊篇目名、編著者、出版年月日、藏書處。

如果是書,要記冊、章、節,如果是期刊,要記期號,報紙要記年月日和版面,以備日後查詢方便。例如:莊照:

《也談為誰立傳》,《光明**·〈史學〉》。

(3)抄錄原文式:抄錄原文讀書筆記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等作為日後應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寫上分類題目,在引文後面註明出處。

(4)評注式:評注式讀書筆記不單是摘錄,而且要把自己對讀物內容的主要觀點、材料的看法寫出來,其中自然也包括表達出筆記作者的感情。評注式筆記有時對摘錄的要點做概括的說明。

三:兩者的作用不同:

1、讀後感的作用:經常寫讀後感有助於抓住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幫助讀者感悟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2、讀書筆記的作用: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 記憶,對於積累知識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賴記憶。列寧具有驚人的記憶力,他卻勤動筆,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

4樓:金玉良言

不一樣的。

讀後感是對一部作品閱讀後的感想、體會,一般是說你在看了這本書後受到了什麼教育,得到了什麼啟發.

讀書筆記則不同,讀書筆記可以記錄任何問題,包括你暫時對書中的細節有疑義的地方,你可以記錄下來,以後解決.書中精彩的地方,也可以抄錄下來,多次研讀,當然也可以有你對書的理解,讀過之後的感想,受到的啟發教育等.

5樓:

不一樣。閱讀心得就是你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心靈受到了的一種觸動,引發出你對人生對整個社會的一種思想感悟和心靈體會。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

因此兩者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但基本相同。

6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大啦!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或讀了一段話,或讀了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

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

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

如果要讀的是議**,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

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裡只能論述乙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乙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裡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

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

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而讀後筆記就比較隨意,讀完一本書以後,自己的第一理解,想到什麼寫什麼。

7樓:山本一江

1.不同點:讀書

筆記:是指閱讀書本時候為了積累所作的記錄,包括摘抄好的詞句,做評點,為自己更好理解所讀書本內容的一種手段。 讀後感:

就是指讀者讀完一本書後根據自己在讀書時候的一些體會,並寫出來,形成文字表達。 相同點:有時候,讀書筆記也會記錄到自己讀書時候的一些感情思想,而讀後感有時候正是對所讀書本的某個詞、句或者其中精華的地方進行個人思想的表達,這個時候,讀書筆記就稱成為讀後感的基礎,讀書筆記為讀後感提供材料,兩者相輔相成。

以上為個人看法,只供參考。

2.讀後感偏重於讀書後的感受,而讀書筆記主要是摘錄書的內容。 讀書筆記是單純的抄寫作者的東西讀後感是自己讀書後的感想 是自己的東西 摘抄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即摘錄式筆記,讀後感也是其一種,也叫心得式筆記。

書名 作者 讀書日期 摘錄 對摘錄的理解和對讀摘錄後的感想 對整篇文章最終的評價

讀後感要寫些什麼,讀後感要寫些什麼最合適?

什麼是讀後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 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 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 讀後感 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 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 文的篇名 作者 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

牧童和狼讀後感,牧童和狼讀後感1500字

在暑假裡,我讀了 伊索寓言 這本書,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是 牧童的狼 這則寓言。牧童是乙個愛撒謊的孩子,他故意在山上喊狼來了來騙村子裡的人。幾次後,村子裡的人就不再相信他了。後來狼真的來了,村裡人以為他又在撒謊沒有人去。狼就把羊吃了。可見騙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寓言告訴我們 乙個一貫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

求寒假日記和讀後感,寒假日記和讀後感彙總

叮鈴鈴 下課了,這是六年級第一學期的最後一堂課,也就是說從這一刻開始,寒假已經到來了。校門徐徐開啟,同學們一窩蜂似地擁了出來,我揹著書包,隨著人群走出了校門口。同學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伴隨著各種聲音,我聽到了有個同學在小聲嘀咕 唉,總算放假了!咦,那兒有什麼?我的目光移到了一群人上面。我本來不想去...

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什麼?讀後感寫作方法與技巧

1 從對原作的人物理解和事件分析上去寫讀後感,把自己對這篇文章人物的性格 事件的動機等理解和想法寫出來就是一篇很優秀的讀後感。2 寫讀後感時多引經據典,用好詞好句和不同型別的句型結構來表達讀完後的感受,這樣的讀後感才會豐富有趣,讀來讓人難忘。3 讀後感的寫作技巧講究的是真情實感,從心出發,切忌抄襲和...

羊皮卷之八讀後感,主要寫什麼,成功誓言之八讀後感

羊皮卷之八主要內容如下 1 處在社交圈中是一種煩惱,而超脫出來簡直是一場悲劇。2 厭倦,就是乙個人吃完盤子裡的食物後對盤子的感情。3 參加追悼會的程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後大家一起抽菸喝酒打牌。4 知識是一種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覺得餓的糧食。5 愛情是會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裡,最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