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同此心,後半句是什麼,「人同此心,此心同理」它到是什麼含義?

時間 2022-03-06 10:46:51

1樓:春天來了春天

後半句是:心同此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乙個漢語詞彙,意為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

出自戰國時期《孟子·告子上》:「欲貴者,人之同心也。」

釋義:希望成為尊貴的人,這是人們的共同心理。

原文:孟子曰:「欲貴者,人之同心也。

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

《詩》雲:『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而飽乎仁義也,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

」譯文:孟子說:「希望成為尊貴的人,這是人們的共同心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尊貴的東西,只不過平時沒有去想到它罷了。別人給予的尊貴,並不是好的尊貴。趙孟使你尊貴,趙孟也同樣可以使你卑微。

《詩經》曾說:『因為酒而醉了,因為道德而飽了。』這說明充滿了仁義道德,也就不羨慕別人的美味佳餚了;四方傳播的好名聲在我身上,也就不羨慕別人的繡花衣裳了。」

成語舉例: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下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都覺得唯一的辦法是自己來尋一條生路。」

擴充套件資料

「人同此心,此心同理」描述的是人的同理心;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相近意思的詞彙有: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換位思考。意思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

2樓:揮之不去活寶

心同此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乙個漢語詞彙,意為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

「人同此心,此心同理」它到是什麼含義?

3樓:神魄達克斯

應該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讀音:rén tóng cǐ xīn,xīn tóng cǐ lǐ釋義: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

出處:《孟子·告子上》:「欲貴者,人之同心也。」

示例:俗話說的:「~」。若說照安公子這等人物,她還看不入眼,這眼界也就太高了,不是情理。(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

《人同此心》也是一本書。

《人同此心》是由著名哲學家、政治學家菲利普·佩迪特(philip pettit)所寫,人同此心,此心同理 就是同理心;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簡單地說,同理心即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一種方式。同理心通俗的說法就是換位思考。

4樓:匿名使用者

同理心同理心(empathy)是乙個比較抽象的心理學概念,但解釋起來非常簡單:同理心指的是人們常說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也就是說,在發生衝突或誤解的時候,當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對方的處境中想一想,也許就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對方的初衷,消除誤解。

我們在生活中常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這個道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要從關心別人、體諒別人的角度出發,做事時為他人留下空間和餘地,發生誤會時要替他人著想,主動反省自己的過失,勇於承擔責任。只要有了同理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避免許多抱怨、責難、嘲笑和譏諷,大家就可以在乙個充滿鼓勵、諒解、支援和尊重的環境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5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 人同此心,此心同理 就是同理心;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簡單地說,同理心即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一種方式。

同理心通俗的說法就是換位思考。   在既定已發生的事件上,把自己當成是別人,想象自己因為什麼心理以致有這種行為,從而觸發這個事件。 因為自己已經接納了這種心理,所以也就接納了別人這種心理,以致諒解這行為和事件的發生。

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出一轍。   就算是自己的看法與人不同時, 不認同—也不能判定對方的一定是錯;嘗試反覆地思考,認真從其他角度去看, 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人,便會發現自己原本的定奪不一定完全正確。因為事情發生在 「我」身上(主觀)跟發生在「你」/ 「他」 / 「她」/ 「它」 身上(客觀),分別非常大。

別人的想法和行為總有他的原由。   有時候可能衡量過對人/事的影響,盡量接受/諒解別人的處事方式、作風和行動之後, 調節一下自我的反應, 便是「同理」 的表現。就算因此而改變原本的做法或甚打消初衷, 並不代表被同化,而是體諒和尊重。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意思?

6樓: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來今,概莫能外。——語出儒家學派的南宋心學大家:陸九淵《年譜》。

陸九淵提出「心即理」的哲學命題,形成乙個新的學派——「心學」。

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實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認為心即理是永恆不變的:「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聖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往古來今,概莫能外。

陸九淵認為治學的方法,主要是「發明本心」,不必多讀書外求,「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

他認為人們的心和理都是天賦的,永恆不變的,仁義禮智信等也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不是外鑠的。學的目的就在於窮此理,盡此心。人難免受物慾的蒙蔽,受了蒙蔽,心就不靈,理就不明,必須通過師友講學,切磋琢磨,鞭策自己,以恢復心的本然。

修養功夫在於求諸內,存心養心。具體方法是切己體察﹐求其放心﹐明義利之辨。是「立乎其大者」﹐是「知本」﹐是「明本心」。

粗解如下:每個人的心,即是宇宙大道的顯化。宇宙內的理,即一切的道理知識;心,即人心。

宇宙內所有的大道至理,皆以具足於人心之中,無需向外探索求教,只需反躬自省,不斷的向自己的內心求理,求知,自然可以通達古今,知曉天地萬物。千萬年前,有聖人解讀了世間大道,是出自我們的本心,大道至理是那個大道至理;千萬年後,再有聖人解讀宇宙大道,依然出自同樣的本心,解讀的也是同樣的大道至理。而且,同一宇宙之內的人,每個人都有這樣一顆覺知的心,而這同樣的一顆心,也都可以通過反身自求的方法來獲得宇宙間的這個理。

你也可以哦「^_^」

陸九淵發明本心的觀點,可以理解為:心和理都是與生俱來,又永恆不變的。我們學習的目的,不過就是體悟大道之理,窮盡本我之心。

明本心,可以用淡泊物慾,多與老師和朋友溝通交流學校的方式,向自己的內心呼求,求自己生來本來的樣子,並且提醒自己,用真心去體察和感受義和利之間的區別,以及義和利這二者給我們帶來的不同影響。

7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如果回答有用,請點「好評」,謝謝^_^!)

8樓:啦啊啦啊拉

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 望採納

9樓:匿名使用者

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

人同此心此心成語後面接什麼成語

10樓:雨洛成詩

貌合神離/貌合心離

[解釋] 貌:外表;神:內心。表面上關係很密切,實際上是兩條心。

人面獸心

[解釋] 面貌雖然是人,但心腸象野獸一樣**。形容為人**卑鄙。

同床異夢

[解釋] 異:不同。原指夫婦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裡各有各的打算。

離心離德

[解釋] 心、德:心意。思想不統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條心。

11樓:精神布道者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理屈詞窮,窮則思變,變幻莫測,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不能就這樣默默的等待著,即然讓我們來到了這世上,那麼就一定有著我們的一定的意義,我們不能一味的追求著平凡的生活,要為自己的來過,做出來一定貢獻,那怕是那麼的渺小。

即然我們來過,那麼我們何不靠自己的雙手營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每乙個人都有著自己堅強勇敢頑強拼搏的精神正是有著我們這樣的渴望,那麼就更加的要對自己有信心,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讓家人,讓親戚,讓朋友都以你自己為榮,也許我們會失敗,但是,正因為這個失敗我們就更應該要堅持著,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他們發明燈的時候,同樣也有失敗過,更不是一次兩次,正因為你曾經失敗過了,那樣你的經驗才會積累的更多,你的成就才會更高。如果就這樣被打到了,那麼就是乙個懦夫的行為,也正是因為有你的存在,讓更多成功的人更有自信,讓更多的後來人看到懦夫的代價。

「物傷其類,人同此心」是什麼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物傷其類

成語發音

wù shāng qí lèi

成語解釋

指見到同類死亡,聯想到自己將來的下場而感到悲傷。比喻見到情況與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傷感。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成語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意思,「人同此心,此心同理」它到是什麼含義?

意思是 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如果回答有用,請點 好評 謝謝 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 望採納 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人同此心,此心同理 它到是什麼含義?同理心同理心 empathy 是乙個比較抽象的心理學概念,但解釋起來非常簡單 同理心指的是人們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