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人物形象,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時間 2022-01-05 18:11:47

1樓:吟遊之風

狡猾奸詐、雄才大略、亂世奸雄、文采飛揚、軍功卓著、一代豪傑。

2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雖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卻陰險狡詐,任性殘暴,虛偽自私,「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一次出兵前自己立下軍令「不可踐踏農田」,但似乎有意使馬受驚,導致馬車闖入農田,之後又假意割發以正軍威、鼓舞士氣,總而言之,其一言一行似乎都別有用心,城府極深。逼迫漢獻帝立自己為魏王,獻帝下詔後又三次上表假意推脫······孔明舌戰群儒是有被人問到:「汝道曹操乃何許人也?

」,孔明說:「曹操乃漢賊也,又何必問。」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

亂世奸雄 老奸巨猾 野心勃勃 敬重人才 謀略過人 文武雙全 猜忌心重 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但在歷史上 他開始是以維護漢朝統治為目標的 易中天說他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4樓:文子水水

一代梟雄 三國演義把他弱化了

5樓:浩玲心

治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雄才大略,老謀深算,文采飛揚,並且英明神武。

6樓:匿名使用者

年輕時,是個十足的霸主形象,做事非常果斷且不失智慧型,老年比較昏庸,猜忌心重,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戰爭家,文學家,詩人

分析《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7樓:匿名使用者

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奸雄

這是許子將說的

我說當然是三國第v操在性格上的繁複、能力的全面、正邪的雜揉等諸方面,顯出其最難被人蓋棺論定的豐富和龐雜。 我們努力從歷史的和藝術的角度去重新解讀曹操。既定的歷史對曹操的評價如下:

曹操,即魏武帝。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

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步擴充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官渡之戰大破元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進製為丞相,率軍二十餘萬南下,了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曹操生前在北方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門弟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在所統治的地區內,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他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法接要》等書。曹操不僅在政治、經濟、軍事上表現了傑出的才能,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從上面這段對曹操生平史料的簡單介紹,我們可以看見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是作為乙個正面人物存在的,但是現在呈現在這裡的還僅僅是客觀的介紹。作者在寫作《三國演義》的時候,曹操在歷史上的面目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有作者個人寫作的藝術傾向,但是在作者進行加工的同時無意之間把曹操的人格複雜化了,在曹操的身上,我們能看見三國那個動盪的特殊的歷史環境在曹操這個人物身上的折射。

我們不著重來討論這個問題,主要來看一下經過藝術加工後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格特徵及進行簡單分析。

1 超人的領袖才能

我們先來看一下《三國演義》的第一回:

汝南許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問,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操聞大喜。

這裡許邵概括了曹操這個人物最大的乙個特點,就是曹操的領導才能,這也為曹操日後成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了伏筆,更是對他的人格的一種肯定。曹操的領袖氣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行事果斷,豁達自信,知人善任。

曹操遇事能夠當機立斷,是由其性格直接決定的,這一點是領袖必備素質。操初入仕途時,完全沒有紈絝子弟的享樂習氣,一心革除弊政,厲行法治。當時宦官弄權,朝政混亂,而他能不畏權貴,表現出了大政治家的力度。

從早期曹操與袁紹等人推舉義兵討伐董卓的時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乙個具有旺盛企圖心及使命感的領袖人物,想使當時極度混亂的社會現狀,重新恢復安定秩序,解決百姓切身痛。

2 任人為賢

知人善認,唯才是舉是曹操的乙個顯著特點。在曹操的用人政策裡才能是大於德的。在論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不去擷取《三國演義》中的章節來說明問題,而是看曹操所頒布的用人政策,他的政策能最大的程度說明他對人才的渴求。

曹操最驚世駭俗的舉動,莫過於他以丞相的身份頒布的三道求賢令。這是三面有可能一舉顛覆中華傳統儒教信念的文化反旗,曹操不僅鄭重推出"唯才是舉"的主張,還大步流星地將這一主張貫徹到無條件的程度,遂使"唯才是舉"成為優先於其他所有原則之上的首選原則。唐突聖賢、藐視禮法的雄心魄力,則在曹操不憚其煩舉出的大量例子中,得到裸露性顯示。

曹操明白告訴世人:無論你是否過"汙辱之名"、"見笑之恥",或即使你有過如"貪將吳起"那種"殺妻取信"、"母死不歸"的大惡行徑,只要你確有能力,仍會得到我的重用。(見《青梅煮酒》周澤雄)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曹操是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的。

陳先生寫道:"孟德三令……則是明白宣示士大夫自來所遵奉之金科玉律,已完全破產也。由此推之,則東漢士大夫儒家體用一致及周孔道德之堡壘無從堅守,而其所以安身立命者,亦全失其根據矣。

故孟德三令,非僅一時求才之旨意,實標明其政策之所在,而為一政治社會道德思想之大變革……(詳見陳寅恪《書世說新語文學類鍾會撰四本論始畢條後》一文)。我們現在來理解曹操的這種做法時候也許只能從曹操的人格特徵來剖析。

3藝術形象的曹操的性格多面性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按照藝術的典型化手法塑造出來的乙個奸雄的典型形象。不僅他的言語、行為已經偏離歷史的事實,而且浸透了作家的審美感情。其次,《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乙個非常複雜的多面的奸雄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奸詐、自私、殘忍、多疑的性格側面,又有眼光遠大、謀略出眾、善於用人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對曹操人格的貶斥,實際上是和他的優點一起表現的,正所謂的泥沙俱下。曹操是慣於由大怒轉為大笑,大笑轉為大哭的。他在赤壁之戰後,從華容道逃歸,在南郡安歇時,對著眾謀士,突然大哭起來。

謀士們問他為什麼哭,曹操說:「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從一方面看,這是曹操的愛才惜才;另一方面看,這又是曹操使的詐術,因為他的大哭的結果,「使眾謀士黯然自慚」,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

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詐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然而這兩方面不是機械的相加,而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有時很難分清這是他的英雄本色,還是奸雄的特性使然。但是, 在《三國演義》中,他是以奸雄作為性格的主導方面。 在曹操的身上,幾乎集中了封建統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點:

籠絡人心而又嫉賢妒才,剛愎自用而又機謀權變;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聰明過人而又愚蠢顢頇;坦誠中總帶幾分虛詐,大度中常含幾成小氣。然而,正是由於這些,才使的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極其鮮明的,不可替代的藝術獨立性,形成他活生生的複雜的性格組合基調:奸而能、真而偽、寬而猛!

性格的兩個側面互相滲透各有特徵,使我們不禁被曹操這複雜的、模糊的人性特徵所吸引。

曹操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典型形象,具有多側面的複雜性格、多層面的組合、獨特的個性化力量,於是,就出現了官渡大戰中的喜劇效果,就出現了赤壁大戰中的悲劇結局,於是就有了三國人物形象系譜裡面的---人格判斷上被否定,美學生命上卻是不朽的人物!

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人物形象500字

8樓:蠟筆小欣

曹操是乙個奸臣,但他身上的優點卻是很多正面人物身上都沒有的,他雖然生性多疑,但是他為人心胸寬闊,對人也十分正義。

9樓:匿名使用者

1:曹操:陰險,多疑,奸詐,不過有大志大略,軍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創出自己的事業,是實幹家,在《三國演義》中是奸雄,在歷史上是英雄!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有一篇考場作文就是寫的孟德,60分滿分,我得了56分呢!我主要沒寫他的壞話,就提到了一些,我老是覺得他那樣剛愎自用,嫉賢妒能,是逼不得已的!既然人們稱他是奸雄,就都肯定了一點,他是一代梟雄!

《魏武將見匈奴使》裡那個能人匈奴使不是也說:「然床頭捉刀者,此乃英雄也.」嗎?呵呵!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

11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

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後,病死於洛陽。形象上是乙個既**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但**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乙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於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

他深通兵法,善於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後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12樓:玲紫美櫻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

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13樓:職場安達人

回答《三國演義》曹操的人物形象是奸詐、猜忌、狠毒、陰險、多疑與狂妄、善於玩弄權術、才藝好、武藝好、好讀書。曹操小時候不務正業,又不滿叔父管束,於是就用欺詐的手段挑撥父親和叔叔的關係,只為了達到自己的意圖,這充分說明天生狡猾,善於陰謀,從小就具有政治家的資質。

《三國演義》第二十回中,漢獻帝想除去曹操,於是密詔董國舅入宮,頒「衣帶詔」,董國舅剛過宮門,恰巧遇見了曹操。曹操便多疑盤問,當知道漢獻帝送錦袍玉帶給董國舅時,馬上就要董將衣帶解下,並對著太陽光細細地詳看。好在漢獻帝對他早有防備,衣帶詔才能夠有驚無險地帶出宮門。

在這裡曹操的「多疑猜忌」就完全暴露出來了。曹操不僅多疑,還很狂妄自大。

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更多1條

14樓:歷史閒談

曹操這個人是個很複雜的人。他既狡詐又老實,既溫情又狠毒,既寬容又報復。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乙個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結論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

三國演義中我喜歡曹操,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人物形象500字

喜歡曹操是對的,曹操是個英雄 說諸葛亮愚忠是錯的,諸葛亮是賢能楷模。如果你能堅定地喜歡曹操而不貶低諸葛亮,那你就理性了 如果你既喜歡曹操,也喜歡諸葛亮,還喜歡劉備,理解了他們是同樣的英雄,那你就成熟了。三國演義的話 只是作者對三國歷史的描述和評價 參入太多的主觀因素 而且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 喜歡的人...

《三國演義》中陸遜人物形象分析,《三國演義》中陸遜人物形象分析

陸遜 183 245 本名陸議,字伯言,漢族,吳郡吳縣 今江蘇蘇州 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 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 上大將軍 丞相。吳大帝孫權兄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於公元222年率軍與入侵東吳的劉備軍作戰,以火攻大破劉備蜀軍的 猇亭之戰 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後因...

三國演義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三國演義中人物性格分析

主要刻畫了3個人物 曹操 關羽 諸葛亮 曹操的奸 關羽的義 諸葛的智.劉備是好人 關羽也是好人 張飛是好人 曹操是壞人 好人得不到好結果 三國演義中人物性格分析 1 曹操的性格特徵 他陰險 奸詐 好弄權術又暴戾 狡詐 野心勃勃,但他有著過人的膽識才幹,謀略超群,求才若渴 用人惟才又自負猜忌。2 劉備...

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諸葛亮

諸葛亮 181.4.14 234.8.28 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蜀漢丞相。諡曰忠武侯。個人資料 體態 身長八尺 約1.83公尺 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出自陳壽 上諸葛亮集表 見 三國志 諸葛亮傳 後附內容 官職 丞相 領司隸校尉 益州牧...

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怎樣的人物,《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形象

曹操 155 220 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 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譙 今安徽亳縣人 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 公元192年 佔據兗州,分化 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份,編為 青州兵 建安元年 196年 迎獻帝都許 今河南許昌東 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