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登高的由來,重陽節登高的由來是什麼?

時間 2022-01-30 19:33:30

1樓:杉杉渤文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乙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

「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名重九節、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我國古代把九定為陽數,農曆九月九日,月日併陽,兩陽相重,兩九相疊,故名"重陽",又名"重九"。漢末曹丕在《九月與鍾繇書》中說:

"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 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與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2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登高的由來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各地流傳著許多關於重陽的風俗,其中最為普遍的就是重陽登高。

我們的先人將重陽看作是吉祥、長壽的節日。由於「九」是從「一」開始的個數最高數,古人將「九」看作是吉祥、長久的「至數」、「陽數」,稱農曆九月為「陽月」,九日為「陽日」。九月九日恰是「至數」相遇,兩陽重疊,故而得名「重陽」。

重陽節登高,一般認為始於東漢。據《續齊諧記》記載,東漢年間,汝南人桓景跟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

九月九日這天,你家將有大禍臨頭,你必須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舉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聽師言而得倖免。

從此以後,每年到了重陽節前夕,靠近山嶺的人家為免遭天禍,便紛紛登山避邪。而居住在平原的百姓,由於無山可登,就在重陽這天,在自製的公尺粉糕上插上一面彩色三角旗,用「吃糕」代替「登高」,用三角旗代替「茱萸」,以示登高避邪之意。久而久之,重陽登高的習俗便沿襲下來。

3樓:觀星測測測

回答您好,有辟邪氣,祈福,感恩,吉利的意思

有辟邪氣之說:古人認為重九之時,天地二氣相交,不正之氣瀰漫,為避免接觸不正之氣,須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氣。

祈福和感恩:古代對山神有崇拜之情,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

吉利之意:有說農曆九月九日具有「宜於長久」的吉利之意,因此,重陽登高,飲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繫茱萸囊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登高採集:重陽時節,山野裡的野果、藥材之類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藥材等,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4條

4樓:_純柚子

登高,除賞秋,亦有惜時別離之意。九九乃秋之尾,爾後草木迅速凋零,蟲聲偃息,永珍復甦要等來年了。此時登高,將謝幕前的風景盡收眼底,將天地之恩默誦於心,頗有依依不捨和立此存念的意思。

九九習俗源於戰國,古人將天地歸於陰陽,陰即黑暗、沉寂,陽即光明、活力,奇數謂陽,偶數謂陰;九乃陽數之首,九月初九,雙陽相疊,故稱重陽。加上「九」「久」諧音,重陽從一開始便是歡愉之詞。

曹丕《九日與鍾繇書》雲:「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後來,重陽節又繁殖出了一串新解:除凶穢,招吉祥;延年益壽,祈福求安。儀式也愈加豐富:飲菊花酒、貼菊葉窗、佩茱萸草、吃重陽糕、祭先祖、送寒衣……但有個核心不變:登高。

5樓:日常嘮文化

重陽節時,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風霜高潔之際,宜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在我國,早在戰國時代就形成此節。到漢代,逐漸盛行。

《西京雜記》說,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殘害死後,她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逐出宮,嫁給平民為妻。一次她談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宮中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事情。

《續齊諧紀》則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之曰:

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唐代則正式由朝廷批准民間以中和、上巳、重陽為節令。明代皇宮初一吃花糕,九月重陽,皇帝親自到萬歲山登高。此風一直流傳到近世。

每到這一天,人們出遊登高,賞菊花,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儲存著這種風俗。

6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在我國東漢時期,汝河一帶發生了嚴重的瘟疫,天天有人喪命,百姓受盡了瘟疫的折磨。有乙個叫桓景的名士病好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們,決心外出訪仙學藝,為民除害。 桓景訪遍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乙個法力無邊的仙長。

他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山下,在仙鶴的指引下,來到仙長隱居的古廟前,然而廟門緊閉。桓景恐怕驚擾了仙長,便站在門外垂手敬候。 桓景在門外恭候了三天,仙長見他如此心誠,終於收留了他。

仙長收下桓景後,除傳授他降妖劍術外,又贈給他一把除妖劍。桓景廢寢忘食,晝夜苦練,終於把降妖劍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

「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的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桓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 第二天中午時分,瘟魔出現了,看到不遠處的高山上站滿了人,它怪笑著朝山上撲去。

瘟魔剛到山下,突然聞到從山上吹來的茱萸奇香和菊花酒味,這使它嘎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拿除妖劍走下山去,只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於劍下。 從此,汝河一帶再沒有鬧過瘟疫,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也就這樣年復一年地流傳了下來。

7樓:幸昊焱

錯過乙個月後的第乙個人的時候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樣呢?我也不知道怎麼回資訊的事兒就是這麼簡單了!在乎過自己是一件事情就是這樣吧。你是怎麼想起你我不會告訴你什麼時候回去沒有了。

8樓:哇哇哇吖雅

我來答有獎勵

匿名使用者

2017-12-16

重陽登高的由來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各地流傳著許多關於重陽的風俗,其中最為普遍的就是重陽登高。

我們的先人將重陽看作是吉祥、長壽的節日。由於「九」是從「一」開始的個數最高數,古人將「九」看作是吉祥、長久的「至數」、「陽數」,稱農曆九月為「陽月」,九日為「陽日」。九月九日恰是「至數」相遇,兩陽重疊,故而得名「重陽」。

重陽節登高,一般認為始於東漢。據《續齊諧記》記載,東漢年間,汝南人桓景跟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

九月九日這天,你家將有大禍臨頭,你必須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舉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聽師言而得倖免。

從此以後,每年到了重陽節前夕,靠近山嶺的人家為免遭天禍,便紛紛登山避邪。而居住在平原的百姓,由於無山可登,就在重陽這天,在自製的公尺粉糕上插上一面彩色三角旗,用「吃糕」代替「登高」,用三角旗代替「茱萸」,以示登高避邪之意。久而久之,重陽登高的習俗便沿襲下來。

重陽節登高的由來是什麼?

9樓:觀星測測測

回答您好,有辟邪氣,祈福,感恩,吉利的意思

有辟邪氣之說:古人認為重九之時,天地二氣相交,不正之氣瀰漫,為避免接觸不正之氣,須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氣。

祈福和感恩:古代對山神有崇拜之情,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

吉利之意:有說農曆九月九日具有「宜於長久」的吉利之意,因此,重陽登高,飲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繫茱萸囊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登高採集:重陽時節,山野裡的野果、藥材之類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藥材等,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4條

10樓:善良的木木

關於登高習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說法一:明《五雜咀》認為,重陽源於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前往山上遊玩,以避災禍。

或許最初還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才逐漸轉化成為一種娛樂活動了。古代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九月九日,月、日均為老陽之數,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長壽的活動,並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稱九為「宜於長久」之數。

說法二: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閒。這時山野裡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藥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

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至於集中到重陽這一天則是後來的事。

那意思是以此作為一種象徵,起點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於植樹,人們就定個植樹節的道理一樣。此外重陽節期間天氣晴朗,氣溫涼爽,適宜於登高望遠。

古代重陽節登高的起源是什麼?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有什麼來歷嗎

11樓:

重陽節登高,一般認為始於東漢。據《續齊諧記》記載,東漢年間,汝南人桓景跟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

九月九日這天,你家將有大禍臨頭,你必須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舉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聽師言而得倖免。

從此以後,每年到了重陽節前夕,靠近山嶺的人家為免遭天禍,便紛紛登山避邪。而居住在平原的百姓,由於無山可登,就在重陽這天,在自製的公尺粉糕上插上一面彩色三角旗,用「吃糕」代替「登高」,用三角旗代替「茱萸」,以示登高避邪之意。久而久之,重陽登高的習俗便沿襲下來。

重陽節的來歷?

12樓:孤巷裡遇見你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

》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

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九九為陽極數,九九歸真,一元肇始,永珍更新;古人認為重陽是乙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重陽節有飲宴祈壽之俗。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據《呂氏春秋·季秋紀》記載,古人於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有祭天帝、祭祖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古人擇九九重陽吉日舉行祭祀活動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形式。重陽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擴充套件資料

重陽節的起源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乙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

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裡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才被立為老人節。

重陽節登高的寓意是什麼?重陽節登高寓意什麼

有辟邪氣的一說。在古代,重陽節登高有辟邪延壽的寓意,也是一種表達人們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種行為。在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 老年節 的新含義,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 孝老 愛老的風氣。可能源於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 陽極必變 的重陽時節,前往山上遊玩,以避災禍。因為重陽為秋節...

為什麼重陽節要登高,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有什麼來歷嗎

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實則是古人寄託信仰和期望的方式,希望通過在重陽節登高這一具有儀式感的方式祈福 躲避災難。其實古人所說的登高並不單純地指攀登高山,還包括登高臺 高樓 寺廟中的寶塔等,寺廟本就是祈福之地,登寺廟中的寶塔更加強化了古人寄託信仰 祈福 避災的意義。除此而外,重陽節登高還有促進身體健康的功用,...

重陽節為什麼登高?有什麼典故嗎,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風俗。漢代此俗當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故事而來。到了魏晉時代,登高的日期已專定在九月九日。荊楚歲時記 說,九月九日,士農工商各行業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設宴飲酒。千金月令 也說 重陽之日,必以餚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遊。賞菊以暢秋志。東晉詩人謝靈運為了登高的方便,還自製了一種前...

重陽節的由來,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 重九 4 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 重陽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 登高節 還有重九節 茱萸 菊花節等說法。除此之外,九月初九 九九 諧音是 久久 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 清 盂三節也...

請問重陽節由來,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 每逢佳節 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 陽數 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 重 陽 重陽節 於道教的乙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乙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