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時間 2022-01-30 19:33:29

1樓:南宮雪裡紅

九九重陽來到,圍觀一下重陽節都有什麼習俗。

2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是我國源遠流長的乙個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的節日。重陽節的民俗活動主要有登高、賞菊、插茱萸、佩茱萸囊、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所以重陽節還有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人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的記載。明清時,北京地區登高頗盛,《燕京歲時記》雲:

「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故宮御花園裡也有登高之山。

而近代的北京香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等等,也都是登高勝地。尤其是滕王閣,因唐代王勃於重陽節時在閣上寫出千古名文《滕王閣序》,更聞名天下。 關於登高習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源於古人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上山遊玩,躲避災禍。或許最初還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才逐漸轉化成為一種娛樂活動了。

另一種說法是,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閒。這時山野裡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和藥材。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

吃重陽糕 和登高相聯絡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現在重陽節吃糕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正是取其吉祥之意。

據史書記載,重陽節吃糕早在漢代《西京雜記》就有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餌,即古代之糕。

《周禮》記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蓬餌就是最初的重陽糕。 九月正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重陽糕又稱桂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飲菊花酒 菊花,是我國是長壽名花,又名「延壽客」。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

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

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瘻癉、治百病」的功效。

釀製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時逢佳節,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

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佩茱萸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也叫越椒或艾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茱萸雅號「辟邪翁」,它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戴於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戴,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

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的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時必須防蟲。

但是在近代,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其變化的因由大概是,茱萸在早期民眾的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文明的進步,人們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翁」(茱萸)。

【節日**】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是我國源遠流長的乙個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的節日。重陽節的民俗活動主要有登高、賞菊、插茱萸、佩茱萸囊、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所以重陽節還有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人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的記載。明清時,北京地區登高頗盛,《燕京歲時記》雲:

「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故宮御花園裡也有登高之山。

而近代的北京香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等等,也都是登高勝地。尤其是滕王閣,因唐代王勃於重陽節時在閣上寫出千古名文《滕王閣序》,更聞名天下。 關於登高習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源於古人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上山遊玩,躲避災禍。或許最初還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才逐漸轉化成為一種娛樂活動了。

另一種說法是,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閒。這時山野裡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和藥材。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

吃重陽糕 和登高相聯絡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現在重陽節吃糕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正是取其吉祥之意。

據史書記載,重陽節吃糕早在漢代《西京雜記》就有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餌,即古代之糕。

《周禮》記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蓬餌就是最初的重陽糕。 九月正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重陽糕又稱桂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飲菊花酒 菊花,是我國是長壽名花,又名「延壽客」。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

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

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瘻癉、治百病」的功效。

釀製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時逢佳節,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

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佩茱萸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也叫越椒或艾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茱萸雅號「辟邪翁」,它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戴於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戴,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

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的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時必須防蟲。

但是在近代,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其變化的因由大概是,茱萸在早期民眾的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文明的進步,人們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翁」(茱萸)。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3樓:00明仔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有六大節日包括:賞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紙鷂,飲菊酒,吃重陽糕。

1.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願泛金鸚鵡,公升君白玉堂。——李商隱《菊花》

2.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統一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佩茱萸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為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4.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紙鷂即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飲菊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6.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因而受到人們的青睞。

「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

擴充套件資料

重陽節的來歷: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當時有個青年叫恆景,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

恆景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恆景歷經艱險,終於在一座古山裡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密傳授降妖劍術。恆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秘訣,讓恆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淒厲地吼叫,瘟魔衝出汝河,撲到山下。

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在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人們把重陽節又叫老人節。早在春秋戰國時,屈原在《遠遊》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三國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重陽節習俗

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嗎 今日重陽節 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重陽節習俗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又稱 老人節 因為 易經 中把 六 定為陰數,把 九 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併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

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重陽節習俗,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又稱 老人節 因為 易經 中把 六 定為陰數,把 九 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併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 登高遠眺 觀賞菊花 遍插茱萸 吃重陽糕 飲菊花酒等活...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 曬秋 特色。去鄉村賞民俗 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 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 廣西 安徽 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 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嗎 今日重陽節 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重陽節有什麼習俗?九九重陽節 即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 踏秋 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版般會包括出遊賞景 登權高遠眺 觀賞菊花 遍插茱萸 吃重陽糕 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嗎 今日重陽節 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重陽節有哪些習俗?一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又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