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李白寫的獨坐敬亭山的,查詢李白寫的獨坐敬亭山的資料

時間 2022-01-24 00:32:14

1樓:丶凌亂如水丶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詩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

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寫的是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此詩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2 創作背景 編輯本段

詹鍈《李白詩文系年》系此詩於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並認為與《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為前後之作。[1]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詩《寄從弟宣州長史昭》,其中說道:

「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還出翰林,李白長期漂泊。

長期的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懷才不遇一直抑鬱不平。身心的疲憊,需要得到慰藉。

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遊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篇,《獨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認為《獨坐敬亭山》的寫作年代值得商榷。這首詩寫於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詩稿中並沒有註明,而認為這首詩寫於753年只是後人推測所得出的結論。這首詩或許不是作於753年,而是作於761年的可能性更大。

因為:首先,從這首詩的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作者情緒來看,既然是孤獨、寂寞和無奈的心情寫照,那麼,李白當時的處境應該是非常艱難的,其情緒也應該是非常低落的。如果這首詩寫於753年,這正是李白初次來宣城的時間,那時的李白正值中年,且詩名如日中天,他來宣城並不是漂泊流離而至,而是應其從弟、在宣城為官的長史李昭多次殷勤相邀的結果。這有李白在《寄從弟李昭》一詩為證:

「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李白到宣城後,受到時任宣城太守宇文先生的熱情款待,受到當地文人墨客的追崇和歡迎。他經常與崔侍御、宇文太守、從弟李昭等人對酒酣高樓,散發弄扁舟,「屈盤戲白馬,大笑上青山」。

經常與詩朋文友「時游敬亭山,閒聽松風眠。」「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他用如花妙筆將宣城描繪為: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他豪情勃發,心中激盪著「但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衝動,他沉醉在「歌舞共謳吟,歡笑相拜賀」的興奮之中。不僅如此,李白還在敬亭山下蓋起了住房,接來了子女共住以享天倫之樂。

有詩為證:「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初到宣城的李白,生活的如此悠閒自在,稱心如意,怎麼可能會有「獨坐敬亭山」的孤寂和「眾鳥高飛盡」的傷感呢?

此外,從這首詩的字面上分析,既然李白對敬亭山達到了相看不厭的程度,應是看了多次,而不會是初次相看,所謂「不厭其煩」、「好書不厭百回看」便是這個道理。由此推測,李白這首詩不太可能是753年初次來宣城時所作,而應是在多次登臨敬亭山後所發出的感慨。

公元761年,李白已歲逾花甲,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的漂泊流離,經歷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獄之災,經歷了帶罪流放的屈辱之後,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宣城時,再也沒有昔日友朋如雲、迎來送往的場面了,再也沒有北樓縱酒、敬亭論詩的瀟灑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蹣跚地爬上敬亭山,獨坐許久,觸景生情,十分傷感,孤獨淒涼襲上心頭,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獨坐敬亭山》這首千古絕唱。這比較符合李白創作此詩的時空背景。

2樓:顏家暖暖

創作背景:詹鍈《李白詩文系年》系此詩於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並認為與《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為前後之作。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李白南下宣城。

行前,有詩《寄從弟宣州長史昭》,其中說道:「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

」 自十年前放還出翰林,李白長期漂泊。長期的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懷才不遇一直抑鬱不平。

身心的疲憊,需要得到慰藉。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遊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篇,《獨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認為《獨坐敬亭山》的寫作年代值得商榷。這首詩寫於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詩稿中並沒有註明,而認為這首詩寫於753年只是後人推測所得出的結論。這首詩或許不是作於753年,而是作於761年的可能性更大。

因為:首先,從這首詩的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作者情緒來看,既然是孤獨、寂寞和無奈的心情寫照,那麼,李白當時的處境應該是非常艱難的,其情緒也應該是非常低落的。如果這首詩寫於753年,這正是李白初次來宣城的時間,那時的李白正值中年,且詩名如日中天,他來宣城並不是漂泊流離而至,而是應其從弟、在宣城為官的長史李昭多次殷勤相邀的結果。這有李白在《寄從弟李昭》一詩為證:

「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李白到宣城後,受到時任宣城太守宇文先生的熱情款待,受到當地文人墨客的追崇和歡迎。他經常與崔侍御、宇文太守、從弟李昭等人對酒酣高樓,散發弄扁舟,「屈盤戲白馬,大笑上青山」。

經常與詩朋文友「時游敬亭山,閒聽松風眠。」「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他用如花妙筆將宣城描繪為: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他豪情勃發,心中激盪著「但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衝動,他沉醉在「歌舞共謳吟,歡笑相拜賀」的興奮之中。不僅如此,李白還在敬亭山下蓋起了住房,接來了子女共住以享天倫之樂。

有詩為證:「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初到宣城的李白,生活的如此悠閒自在,稱心如意,怎麼可能會有「獨坐敬亭山」的孤寂和「眾鳥高飛盡」的傷感呢?

此外,從這首詩的字面上分析,既然李白對敬亭山達到了相看不厭的程度,應是看了多次,而不會是初次相看,所謂「不厭其煩」、「好書不厭百回看」便是這個道理。由此推測,李白這首詩不太可能是753年初次來宣城時所作,而應是在多次登臨敬亭山後所發出的感慨。

公元761年,李白已歲逾花甲,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的漂泊流離,經歷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獄之災,經歷了帶罪流放的屈辱之後,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宣城時,再也沒有昔日友朋如雲、迎來送往的場面了,再也沒有北樓縱酒、敬亭論詩的瀟灑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蹣跚地爬上敬亭山,獨坐許久,觸景生情,十分傷感,孤獨淒涼襲上心頭,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獨坐敬亭山》這首千古絕唱。這比較符合李白創作此詩的時空背景。

李白獨坐敬亭山的寫作背景

3樓:金果

寫作背景: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第一次漫遊時期,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

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奉召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因權貴的讒毀,於天寶

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開始了以梁園為中心的十載重新漫遊時期,浪跡南北,思想極度煩悶。

這首《獨坐敬亭山》便是十年漫遊期間——天寶十二載(753)李白客居宣城時所作,距他被迫於天寶三載離開長安時已將近十年。

52歲的詩人經歷了長期飄泊的生活,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對當時社會的弊端已經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無法容於現實。

於是他的孤獨感越來越強烈,憤世嫉俗的情緒與日俱增,只好向大自然去尋求慰藉,尋覓知音。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遊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

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得到安慰的情景。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原文:

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閒。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狀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獨之感。天上眾多的鳥兒高飛遠去,無影無蹤了;連僅有的一片孤雲也不肯稍駐片刻,獨自遠遠地飄走了,山中顯得格外幽靜。

在詩人看來,世間萬物都厭棄他,離他而去。「盡」「孤」「獨」「閒」等詞,表現了詩人強烈的孤獨感。這正是封建社會中許許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儘管鳥飛雲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

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麼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兩不厭」,表現了詩人與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並不意味著太少,而是一種「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驕傲與滿足。

「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於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4樓:加爾基

創作背景如下: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歲逾花甲,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的漂泊流離,經歷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獄之災,經歷了帶罪流放的屈辱之後,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宣城時,再也沒有昔日友朋如雲、迎來送往的場面了,再也沒有北樓縱酒、敬亭論詩的瀟灑了。

他兀自一人步履蹣跚地爬上敬亭山,獨坐許久,觸景生情,十分傷感,孤獨淒涼襲上心頭,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獨坐敬亭山》這首千古絕唱。這比較符合李白創作此詩的時空背景。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全詩如下: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如下: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閒。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朱顏李白是李白寫的嗎,《朱顏》這首詩是李白寫的嗎?

回答你好 很高興可以為您提供解答 李白並沒有寫過 朱顏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 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大李杜 朱顏 簡介 朱顏 為 鏡 系列前傳,分為 朱顏 ...

李白寫的日落的古詩,李白寫的詩有那些

落日悵望 謝朓 昧旦多紛喧,日晏未遑舍。落日余清陰,高枕東窗下。寒槐漸如束,秋菊行當把。借問此何時,涼風懷朔馬。已傷歸暮客,復思離居者。情嗜幸非多,案牘偏為寡。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陽社。落日悵望 馬戴 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途次...

李白寫的古詩名句,李白寫的古詩有哪些

1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 2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3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北風行 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5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 6 人生得意須盡歡,...

李白寫的讚美祖國山河的詩篇,急,李白寫的歌頌祖國河山的詩篇有哪些?

有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望天門山 李 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蜀道難 望廬山瀑布 望天門山 1 訪戴天山道...

寫一首李白的詩,李白寫的詩有那些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喜歡這一句 李白的詩具有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的藝術魅力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