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節氣習俗是什麼,立秋有什麼習俗

時間 2022-01-18 12:10:18

1樓:易書科技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度過了漫長的炎炎夏日,人們有了胃口,所以立秋的民俗多與吃有關。

1.餃子、渣,茄餅在山東半島的許多地區,立秋當天的中午往往吃水餃或麵條,招遠、龍口稱「入伏的餃子立秋的面」,長島、萊陽、海陽等地則相反,說是「立秋的餃子入伏的面」。在山東諸城和萊西地區,吃一種豆末和菜做成的小豆腐,俗稱「渣」。當地民諺雲:

「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小孩不吐也不拉。」說是有預防腸胃病的功效。在江蘇蘇州,立秋日用茄子調和麵粉做茄餅。

2.啃秋城裡人在立秋當天買個西瓜回家,一家圍著啃,就叫啃秋了。而農村人的啃秋則豪爽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一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大吃特吃,抱著綠瓤香瓜大吃特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嚼,抱著金黃黃的玉公尺棒子嚼。

啃秋表達的是農民豐收的喜悅。

啃秋在一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的那一刻吃西瓜或香瓜,據說能免腹瀉,稱「咬秋」,預示炎炎盛夏難耐,忽逢立秋,把其咬住。江蘇各地人們也在立秋時刻吃西瓜以「咬秋」,認為可不長秋痱子。

在江蘇無錫、浙江烏青,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一起吃,認為可預防瘧痢。北京人有「春吃蘿蔔秋吃瓜」的習俗,家長必須在立秋之日給孩子買個瓜吃,並對孩子說:「吃個瓜吧,秋後好肥得滾瓜溜圓的。

」當地有「早甜瓜,晚西瓜」的諺語,因為立秋之瓜要早吃,因此多吃甜瓜(也稱香瓜,始於初夏,終於晚秋,味道清香甘甜,食之能夠解膩)。在浙江杭州,在立秋日有的婦女吃乙個秋桃;浙江雙林人愛吃菱藕、瓜果等。

3.戴楸葉立秋日戴楸葉的習俗歷史悠久,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和吳自牧的《夢粱錄》中都有立秋到處叫賣楸葉,婦女小兒將之剪成各種花樣插戴的記錄。直到現在,各地仍有立秋日戴楸葉的民俗。

在山東地區,據說立秋這天必有一兩片楸葉落下,表示秋天來臨。膠東和魯西南地區的婦女和兒童在這日採集楸葉或桐葉,剪成各種花樣,或插在鬢角,或佩在胸前,來應節序。在河南鄭州附近農村,立秋日男女皆戴楸葉,或用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角。

與楸葉有關的節日活動,在山東有人於立秋日剛剛天明時採集楸葉熬膏,稱「楸葉膏」,據說用來敷痔瘡有特殊的療效。

4.祓秋在浙江定海,立秋那天,兒童食蓼曲(俗名「白藥」)、萊菔子,稱為「祓秋」,認為可去積滯。在浙江舟山,則是給小孩吃蘿蔔子、炒公尺粉等調和的食物,以防積食。在浙江鎮海、奉化,給兒童喝綠豆粥,服酒麴,叫做「祓秋」,認為孩子吃了長得又快又壯。

5.貼秋膘許多地方有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的習俗,將此時的體重與立夏時比較。因為在酷熱的夏天,人本就沒有什麼食慾,飯食清淡為主,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輕一點。秋風一起,有了食慾,想吃點好的,補充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耗。

補的方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做法的肉,如燉肉、烤肉、紅燒肉等,「以肉貼膘」。

6.飲水清署在江浙一帶,有立秋時喝「新水」的習俗。所謂「新水」,就是剛從井中打來的「新鮮水」。據說這樣不但可免生痱子,又可防痢疾。

在四川雅安,則是將井水放在陽光下晾曬後家人一起喝,以免得瘧痢。

在四川三合,「俗謂立秋正刻飲水一杯,則積暑消除,秋無腸洩之病。」

岐黃家又雲:「服清暑方一劑更妙。」

7.赤小豆「補秋脫股」

有些地方的習俗是在立秋日用水服下七粒紅豆,認為可避免瘧疾。河南鄭州稱為「避瘧丹」。浙江地區多用井水來吞食。

在雲南鎮雄,「先以布袋盛紅豆入井底,及時取出,男女老幼各吞數粒,飲生水一盞,以為可以不患痢疾。後來,用五色或七色布,剪成大、小不同方塊,錯角重疊,粘連縫就,載於小兒衣後,叫做『補秋屁股』。」

8.秋社秋社本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來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結束,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拜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習俗。

唐韓俚《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某些地方,至今還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2樓:小申的小城生活

立秋以後到底都有哪些風俗和禁忌呢,還要注意什麼呢?

立秋有什麼習俗

3樓:七情保溫杯

立秋是我國乙個重要的節氣。在這天,我國民間流行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1、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一旦立秋,天氣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所以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2、啃秋

民間有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一起吃西瓜的習俗,稱之為「啃秋」。一些老人說,過了這一天,就不能再吃西瓜了。

因此,人們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公尺棒子啃。

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專家表示,立秋後西瓜不是絕對不能吃,但的確要少吃了。因為西瓜性寒,「立秋」以後多吃容易導致腹瀉。

3、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

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4、杭州:食秋桃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乙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5、天津: 「咬秋」

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6、四川:喝「立秋水」吃「涼宵」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而川東的傳統習俗,立秋這一天老百姓要吃「涼宵」,即用優質糯公尺製作、再進行冰凍的粥。一方面表達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另一方面象徵夏日即將結束,秋天即將來臨。

7、山東:立秋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4樓:倩兒

立秋的習俗有曬秋、舉辦秋忙會、秋收互助、秋田娛樂、貼秋膘、啃秋等。

秋忙會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公尺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5樓:匿名使用者

立秋習俗有哪些

1、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並和立夏時體重對比。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

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2、稱水: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後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後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3、啃秋:啃秋,又稱咬秋,漢族歲時風俗。即立秋日吃瓜。

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4、吃「渣」:山東、四川等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5、秋忙會:秋忙會是立秋習俗之一,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6、秋社:秋社也是立秋習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

7、摸秋:夏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俗謂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8、食秋桃: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乙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

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9、吃「福圓」:立秋節氣是台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10、食小赤豆: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11、吃「渣」: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12、懸秤稱人: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13、立鰍:無錫人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就是立秋這天會見立鰍。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立秋這天稻田裡的泥鰍就會在水裡立直。

14、吃雞蛋:此外,立秋這天,在我國其他地區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

15、祈福:在常州的武進地區,立秋會舉辦秋會紀念猛將菩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立秋民間有何習俗,立秋有什麼習俗 吃什麼

最主要的就是燒秸稈,因為立秋了要下霜,燒秸稈可以使莊稼防凍 立秋有什麼習俗 吃什麼 立秋的習俗 秋社 咬秋 貼秋膘五花八門 各地立秋習俗大比拼,作為夏天最重要的節氣,立秋貼秋膘 可是老習俗了。1 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 人們覺得立秋...

立秋吃什麼,立秋吃什麼?有什麼習俗

立秋在傳統飲食習俗上,吃哪些美食最合適?立秋在傳統飲食習俗上,吃哪些美食最合適,吃茄子,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乙個傳說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 貼秋膘 京城一些老字型大小肉食櫃檯前,選購肉食製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 渣 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

「立秋」有什麼習俗

吃西瓜 食秋桃 貼秋膘 吃雞蛋。1 吃西瓜 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 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2 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乙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

立秋後是什麼節氣?立秋之後下乙個節氣是什麼

秋處露秋寒霜降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是處暑我國二十四節氣中居於立秋之後 白露之前的乙個節氣名,立秋之後下乙個節氣是什麼?處暑,暑盡天涼,炎熱的天氣將於是日結束。農諺有 處暑不種田,想種等年 處暑不露頭,割倒喂老牛 過了 處署不種秋,就是種上也不收 處暑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在處暑時節...

立秋的含義是什麼意思,立秋代表什麼意思 立秋的含義

立秋的 立 是開始的意思,秋 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乙個反映季節的節氣。立秋,是 二十四節氣 之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陽達黃經135 於每年公曆8月7或8日交節。立 是開始之意 秋 意為禾谷成熟。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氣漸收 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