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緣修道半緣君,什麼意思

時間 2021-12-29 06:25:59

1樓:縱橫豎屏

意思是: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清心寡欲、修身養德,遵循自己處世的原則,一半則是因為心裡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原文:離思五首·其四

【朝代】唐  【作者】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經歷過滄海之水的洶湧澎湃,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就不會再為一些細小涓流所吸引;領略過如夢似幻的巫山雲雨,那別處的雲就根本不能稱其為雲!

「我」在美女如雲的花叢中信步穿行,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清心寡欲、修身養德,遵循自己處世的原則,一半則是因為心裡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本詩作於元和五年(810年)貶官江陵府士曹參軍時,一說作者因懷念年少時的戀人崔鶯鶯而作此詩。

所謂崔鶯鶯者,即詩人所寫《鶯鶯傳》中的崔鶯鶯,實為寒族女子崔雙文。元稹與崔鶯鶯戀愛始於貞元十六年(800),

止於貞元十九年(803),而為鶯鶯所寫艷情詩也多作於此其間。

最後元稹為了飛黃騰達、攀權附貴,娶了豪門望族的韋叢,而拋棄了昔日的戀人。由此足見:元稹對雙文的感情並不像他在此詩中所表示的那般忠誠。

他棄雙文另娶固是大謬不然,但當時的社會風氣也應該負很大部分的罪責。另一說這首詩是作者為悼念妻子韋叢而作。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年方二十的韋叢(字茂之,京兆杜陵人。身世顯赫,其上七世祖父封龍門公。

龍門之後,世率相繼為顯官)下嫁給24歲僅為秘書省校書郎的詩人元稹。婚後他們如膠似漆,過著溫馨甜蜜的生活。

但好景不長,造化弄人,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年僅27歲溫柔賢惠的妻子韋叢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此時31歲的元稹已公升任監察御史,愛妻的去世無疑對他是乙個沉重打擊,他悲痛萬分寫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詩,這首詩創作於愛妻病逝一年之後。

2樓:吃士多啤梨的蟲蟲

離 思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裡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

「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詩話》以為,悼亡而曰「半緣君」,是薄情的表現,未免太不了解詩人的苦衷了。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

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3樓:夏沫汀芷

釋義半緣修道半緣君: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半緣修道半緣君」出自唐代詩人元稹《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

全文: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作者簡介: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德宗貞元(785-805)中明經及第,復書判拔萃科,授校書郎。憲宗元和(806- 820)初授左拾遺,公升為監察御史。後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轉通州司馬,調虢州長史。

穆宗長慶(821-824)初任膳部員外郎,轉祠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

4樓:匿名使用者

經歷過大海的廣闊無邊,不會再被別的水所吸引,經歷過巫山的雲雨纏綿,別處的景致就不稱之為雲雨了 .花叢信步,我全無心思看那百化爭艷,一半是因為篤佛修道,一半是因為忘不了你.

5樓:匿名使用者

曾經見過滄海別的地方的水就算不上是水,曾經見過巫山的雲別的地方的雲就算不上是雲。我從花叢中經過卻不願回頭張望,一半是因為我修行在身一半是因為你的緣故。

6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若只如初見,只是當時已惘然。此情可待成追憶, 你可以理解為:天涯何處無芳草,除卻巫山不是雲。 樓主可懂?

7樓:蝸牛得快跑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大意:經歷過大海的廣闊無邊,不會再被別的水所吸引,經歷過巫山的雲雨纏綿,別處的景致就不稱之為雲雨了……花叢信步,我全無心思看那百化爭艷,一半是因為篤佛修道,一半是因為忘不了你……

傳說此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詩人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摯誠的情感,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亡妻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盡懷念悼亡之情,「滄海」、「巫雲」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兩句的「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

全篇張弛自如、變化有秩,形成了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

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尤其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二句,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不但是元稹詩作中的顛峰佳句,縱觀唐詩宋詞,詠情之作可望其項背者也少之又少。

文學即人學,文學作品除了給人以美感,更要引起人們理性上的思考,從這個角度,拋開元詩怡情的初衷,從哲學層面,它也會給我們一定的價值取向:

首先,「曾經滄海難為水」告訴我們乙個「經滄海」、「難為水」的道理,需要指出,這並非是元稹首創,早在戰國時期,大思想家孟子便有「觀於海者難為水」的觀點,元稹只是化用其文,不過更通順,也更通俗。

與此類似的觀點還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可見我們的文化中有這樣的觀點,經歷了大的場面,眼界就得以開闊,便不會把平常的一些事物放在心上。由此我們是否可以得到如下的啟示:

我們現實生活中經歷著的一件件小事,可以喻之為「水」,我們的目標、理想,則是憧憬中的「滄海」——生活裡,多數人所希望的,是達成目標,實現理想,但現實中實際做的,卻往往是被各種「水」一樣的小事所羈絆?

如果這樣,當我們為此苦惱,或者抱怨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換一種方式,換一種心態地存在?——如果你不願意被生活改變,那就搶先改變生活。

其次,是關於「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反面意見,即「經歷了滄海就真的難為水了嗎?」,這與「寧為雞頭,莫為鳳尾」或者「寧為鳳尾,莫為雞頭」的辨思有些類似。人們所重視的,到底是乙個過程還是乙個結果?

是為了生活而生存還是為了生存而生活?

《韓非子》中有這樣一句話:「泰山不立好噁,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說的是泰山並不因為山石大小不同就選擇大石頭丟棄小石頭,一律收之,所以才高大峻拔;長江大海並不剔除小河匯入的水量,一概納之,所以才浩大豐瀚。

我想,連滄海本身都不自大,僅僅見過滄海的人有何資格不屑旁觀呢?—— 這裡是曲解了詩意,從而嘲諷一番社會中的類似現象。

最後,是對於「海」和「水」的比較,固然,水是海的基礎,但海的內涵卻遠遠厚重於水,這就像做人一樣,當本來的覆蓋了將來的,人就成長了。

海與水有一致性,故而水有成為一部分海的可能,海有還原為一部分水的時候,這個反覆的過程就叫做周而復始。

生活中的那麼多事情,都是這樣,我們都是在滿足中遺憾,或者在遺憾中滿足,不論你在人群中是微不足道的水分子還是舉足輕重的橫瀾滄海,你都有轉化的趨勢或者轉變的可能。而自己想把自己固定在什麼位置上,對於個人而言也只能權衡,無法把握。——琢磨一句有意思的名言吧:

「世界上沒有任何歡樂不伴隨憂鬱,沒有任何和平不連線糾紛,沒有任何愛情不埋下猜疑,沒有任何安寧不隱伏恐懼,沒有任何滿足不帶有缺陷,沒有任何榮譽不留下恥辱……」(德國格里美斯豪森《痴兒西木傳》)

以上三個論點從純文學角度非常牽強,但是我一貫主張——「一篇好的文學作品,一定要在文學以外感染人!」

重新回到詩句本身,元稹的這首《離思》是對愛的一種道白,通過詩句所表達出來的對愛情的執著和對愛人的忠貞不渝,正是這首詩千古所流之「芳」。

第一,名句告訴人們找到真愛時的一種感覺:彷彿經歷了滄海一般,感覺之強烈、印象之深刻,前所未有,後繼乏人。

作者以「滄海」、「巫雲」為喻,借滄海之深廣,喻愛情之凝重,借巫雲之纏綿,喻愛人之嬌豔;這並非是詩人借題發揮,實乃是真情實感。這從元稹的《離思五首》之外,仍有證明,比如,元稹為亡妻韋叢先後作過的悼亡詩還有《譴悲懷三首》、《六年春遣懷八首》等等,字裡行間既有睹物思人的「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又有深沉悲悼的「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既有觸景傷情的「自言並食尋常事,惟念山深驛路長。」,又有顧影自憐的「伴客銷愁長日飲,偶然乘興便醺醺。」……從這些文字中,足見詩人的情之深、愛之切、思之強、痛之烈。

第二,名句告訴人們找到真愛後的一種態度:難以再有其它的情感可以取而代之,這是一種承諾,更是乙份責任!

詩的後兩句,詩人因為這種情結,而「懶回顧」於「花叢」,甚至以「修道」的方式尋求解脫。後人有的評價元稹是矯柔造作虛情假意,並據此二句論述其「夫風情固傷雅道;悼亡而曰『半緣君』,亦可見其性情之薄矣。」(清·秦朝紓《消寒詩話》)——實際上是沒有完全了解到詩人的苦衷。

實際詩人那「修道」的選擇,實在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時候的一種情感上的選擇,即不再選擇!這裡可以引證一條關於元稹的典故,說的是元稹喪妻之後,欲為其保媒續弦者絡繹不絕,元稹一一拒絕,最終為表明心志,才在書房橫書「曾經滄海難為水」,以此謝絕各方友朋的好意。——這也是此詩來歷的一種說法。

第三,有關元稹為人的批評很多,彷彿是說元稹其人修養與其文境界相距迥異,相差甚遠。但我始終覺得,乙個人的文風,不會與他的處世出格太遠,正所謂文如其人之說。不管在實際生活中的情況如何,起碼從文章裡,我們可以看到元稹內心深處的一片荒涼。

從元稹之作《鶯鶯傳》來看,有張生之原型即為元稹本人之說。歷史上關於元稹花紅柳綠的傳聞也實在不少,比如雙文就是元稹眾多情人中比較出名的乙個。拋開古代文壇才子風流、紅袖添香的掌故不談,從人對感情的態度而言,也許有的人就是那樣,一生中可能對一千個人情深,但無論如何,卻只能對乙個人情真。

半緣修道半緣君是什麼意思,男生給女生說半緣修道半緣君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這也許是因為修道,也許是因為你的緣故吧。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 離思五首 第四首。離思五首 其一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其二山泉散漫繞街流,萬樹桃花映小樓。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其三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曲塵。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其...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什麼意思

樓景澄乘仁 唐代元稹 離思 表達了對亡妻忠貞不二的愛情。自己經過 花叢 懶於顧視,表示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對亡妻如此情深卻說半緣修道半緣君,然而尊佛奉道修身治學,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 鈔懷曼由潔 元稹的 離思 花叢信步,我全無心思看那百化爭艷,一半是因為篤佛修道,一半是因為...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什麼意思

回答你好,這段話是一首詩 也是我最愛的一句話 他的前一句,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後面這句,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所代表的就是心中所愛,不可替代,經歷過一次,足夠了,懶得再去愛了 一切隨緣分而走,這段話是誰跟你講的呢?是在意的人嗎?更多5條 唐代詩人元稹在這首詩中,用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