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婚禮儀式的流程是怎樣的,漢朝婚禮的程式

時間 2021-12-21 02:46:34

1樓:匿名使用者

自《三禮》始,中國傳統婚姻基本沿用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禮之儀。納彩,就是男家請媒人到合適的女家提親;問名,是在雙方有了結親的意向以後,男家索要女方的生辰八字,占卜吉凶,八字相合,就會通知女方,便是納吉;納徵,又稱「納幣」,就是請媒人向女家送聘禮,女家接受聘禮之後就必須將女兒嫁給男家;男家擇定良辰吉日後,請媒人通知女方徵求女家意見,是為請期;六禮的最後一道程式便是親迎,新郎在大婚之日迎新娘進門,舉行一系列繁瑣的儀式之後,婚禮才算完成。

漢朝婚禮的程式

2樓:鄒永勤

在農村,一般舉辦漢代婚禮往往在村里的祠堂(南方居多),是新人婚禮的主場

行醮子禮、沃盥禮……整個過程禮樂相和,錦繡霓裳。

在去年的長樂市金峰鎮東卓村里,新郎卓協、新娘陳珠仙以我國古代周朝制度婚禮程式舉行了一場婚禮。據說,這兩位新人,都是「福建漢服天下」組織的會員,本著對傳統文化的深愛,他倆打算將婚禮打造成周朝婚禮。這場婚禮的華夏禮儀始於周朝,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3000年前的先秦時代。

看看這場特殊的婚禮究竟是怎樣的:

3時10分:醮子禮

隨著司儀宣布醮子禮的開始,新郎父母正襟端坐,新郎向父母行拜禮。父親賜酒,新郎接受賜酒一飲而盡。

醮子禮是周朝制度婚禮程式的第一步,父親還得向兒子說一些鼓勵的話,才算結束醮子禮。

3時30分:送贄禮

新郎拜別父母後,來到新娘家。他手上還捧著一尊銅雁,這是做什麼呢?原來,這是贄禮,要送給新娘父母的。贄禮是指拜見時贈送的禮物,而女婿以雁為贄禮,是表示今後對新娘要誠信和尊重。

雖然新人父母仍穿著平時的衣服,但新郎新娘著裝是漢服。千萬別以為漢服是指漢朝時代的服飾,而是說古漢族的服裝。

5時:正婚禮

昨日的婚禮也算古今結合,新娘家人還以當地風俗舉行了一些儀式,只到5時,正婚禮才正式開始。正婚禮是在新郎家舉行的,由於場地有限,放在村里的祠堂舉行。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新郎新娘朋友——「福建漢服天下」的會員們,以朗誦一首《詩經,周南,桃之夭夭》作為給新人的祝福。古箏曲《梅花三弄》也迴繞在祠堂裡,讓人彷彿真的回到了3000年前的周朝。新人紅巾相牽,緩緩來到正堂。

5時10分:沃盥禮

司儀高聲說,「讚者入席。」讚者是什麼?一打聽,原來讚者是指新郎的長輩,也是「福建漢服天下」的會員。他坐在正席當中,在新人進入正堂後,他開始將酒倒入酒杯中,等待新人入席。

漢族傳統禮儀非常強調潔淨,而所謂的沃盥禮,是指伴郎(古人稱御)、伴娘(媵)分別為入席前的新娘、新郎澆水盥洗。

5時20分:同牢禮

洗完手後,新人對席而坐。對席的位置是男西女東,意指陰陽交會。這時候,兩人要開始喝同一種酒,吃同一種肉,取名「同牢禮」。

5時30分:合巹禮

在現代婚禮上,大家熟知「喝交杯酒」。古代的婚禮也有,這個儀式就叫「合巹禮」。「合巹」,是指夫婦交杯同飲,但只是互相交換了杯子,而不是像現在的繞過脖子互喝。

而夫妻共飲合巹酒,象徵著夫妻同甘共苦的意義。

喝完交杯酒,新人開始拜天地、拜高堂及夫妻對拜,並分別給互相割下一縷頭髮,搓在一起放在錦囊中,表示兩人「結髮」,正式結為夫婦,最後送入洞房。

3樓:芝麻慢慢開門嘍

這個問題好強啊~

一早起來好嗑睡的我,,看到這個突然就醒了

4樓:

5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婚禮流程都有哪些

6樓:平凡的世界

3時10分:醮子禮

隨著司儀宣布醮子禮的開始,新郎父母正襟端坐,新郎向父母行拜禮。父親賜酒,新郎接受賜酒一飲而盡。

醮子禮是周朝制度婚禮程式的第一步,父親還得向兒子說一些鼓勵的話,才算結束醮子禮。

3時30分:送贄禮

新郎拜別父母後,來到新娘家。他手上還捧著一尊銅雁,這是做什麼呢?原來,這是贄禮,要送給新娘父母的。贄禮是指拜見時贈送的禮物,而女婿以雁為贄禮,是表示今後對新娘要誠信和尊重。

婚禮儀式流程大全 婚禮儀式的流程是怎樣的

7樓:蜜匠婚禮

婚禮儀式的流程看您舉行什麼的形式。一般婚慶公司還有司儀會根據您的想法進行修改和設計這個是沒有絕對的。定下來後也會讓新人提前熟悉還有經常彩排。所以不需要擔心。

有誰知道漢朝的婚禮流程? 急求啊!

8樓:痴兒了了

婚姻儀式和古時「六禮」差不多,按照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日、迎親的順序進行,不是很嚴格。

漢代納采與「六禮」中不大一樣,只是送一點小禮物,禮物的大小視家庭經濟情況而定。禮物的種類有三十多種,如:玄縹、羊、雁、清酒、白酒、粳、稷公尺,蒲葦、卷柏、嘉禾、長命縷、膠漆、五色絲、合歡鈴、九子墨、金錢、祿得香草、鳳凰、猞猁獸、鴛鴦、受福獸、魚、鹿、烏、九子婦、陽燧;此外,還有丹、青等顏色。

物品上面還有一些文字。

納采完了就是問名,問名之後便是納吉{男方問名、合八字之後,將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

納吉這道程式後是納徵,納徵就是男方給女方家聘金,也就是納徵錢。

納徵後是請期,請期就是由男方決定迎親日期。

在漢代,六禮之中最重要的便是聘禮。如果家中沒有錢,就根本別想娶到妻子,這時也有官府鄉紳幫助貧民出聘禮的事件。

出嫁時,多是女方把女兒送到男方家的。到結婚那一天,男方家裡擺很多酒席,請來很多親朋好友。在婚宴上,賓客大多飲酒歡笑,言行無所拘束,這有可能是後代鬧新房之風俗的源頭。

婦女結婚後,要去祖廟三個月,這一規定是符合當時禮節的。

9樓:

漢朝婚禮遵循周禮,婚服為玄色禮服(黑中揚紅的顏色),周禮中沒有蓋頭,蓋頭是唐以後才開始流行的。醮子禮

隨著司儀宣布醮子禮的開始,新郎父母正襟端坐,新郎向父母行拜禮。父親賜酒,新郎接受賜酒一飲而盡。

醮子禮是周朝制度婚禮程式的第一步,父親還得向兒子說一些鼓勵的話,才算結束醮子禮。

送贄禮新郎拜別父母後,來到新娘家。他手上還捧著一尊銅雁,這是做什麼呢?原來,這是贄禮,要送給新娘父母的。

贄禮是指拜見時贈送的禮物,而女婿以雁為贄禮,是表示今後對新娘要誠信和尊重。

雖然新人父母仍穿著平時的衣服,但新郎新娘著裝是漢服。千萬別以為漢服是指漢朝時代的服飾,而是說古漢族的服裝

漢代的所謂交杯酒是用合巹杯,即「兩杯對峙,中通一道,使酒相過」。新婦婚禮次日拜見舅姑,三月後見於家廟。

最初的婚禮叫做「昏禮」,即黃昏時節的禮儀,重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沒有後世的喧囂與嘈雜。但在漢代時,已有宴客出現,婚日夫家受賓客之賀,饗以酒肉,禮樂滿堂。漢代的宴樂則包括鐘磬笙鼓琴瑟等多種樂器。

漢朝時的婚禮是什麼樣的?

10樓:太麻煩

醮子禮醮子禮是周朝制度婚禮程式的第一步,父親還得向兒子說一些鼓勵的話,才算結束醮子禮。

送贄禮新郎拜別父母後,來到新娘家。手上還捧著一尊銅雁,這是贄禮,要送給新娘父母的。贄禮是指拜見時贈送的禮物,而女婿以雁為贄禮,是表示今後對新娘要誠信和尊重。

正婚禮沃盥禮

漢族傳統禮儀非常強調潔淨,而所謂的沃盥禮,是指伴郎(古人稱御)、伴娘(媵)分別為入席前的新娘、新郎澆水盥洗。

同牢禮洗完手後,新人對席而坐。對席的位置是男西女東,意指陰陽交會。這時候,兩人要開始喝同一種酒,吃同一種肉,取名「同牢禮」。

合巹禮婚禮是「禮之本」。《昏義》說:「共牢而食、合巹而飲,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新人結髮為婚,在儀節上不能沒有乙個過度。共牢而食、合巹而飲,正是要體現夫婦一體、彼此親愛的意思。

在現代婚禮上,大家熟知「喝交杯酒」。古代的婚禮也有,這個儀式就叫「合巹禮」。「合巹」,是指夫婦交杯同飲,但只是互相交換了杯子,而不是像現在的繞過脖子互喝。

而夫妻共飲合巹酒,象徵著夫妻同甘共苦的意義。

喝完交杯酒,新人開始拜天地、拜高堂及夫妻對拜,並分別給互相割下一縷頭髮,搓在一起放在錦囊中,表示兩人「結髮」,正式結為夫婦,最後送入洞房。

11樓:未央舞

漢朝婚禮遵循周禮,婚服為玄色禮服(黑中揚紅的顏色),周禮中沒有蓋頭,蓋頭是唐以後才開始流行的。

漢代的所謂交杯酒是用合巹杯,即「兩杯對峙,中通一道,使酒相過」。新婦婚禮次日拜見舅姑,三月後見於家廟。

最初的婚禮叫做「昏禮」,即黃昏時節的禮儀,重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沒有後世的喧囂與嘈雜。但在漢代時,已有宴客出現,婚日夫家受賓客之賀,饗以酒肉,禮樂滿堂。漢代的宴樂則包括鐘磬笙鼓琴瑟等多種樂器。

具體的推薦你看一下楊樹達的《漢代婚喪禮俗考》。

12樓:聽風之小豬

婚前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

正婚禮【親迎→婦至成禮→合巹→餕餘設袵】

婚後禮(成婦禮)【婦見舅姑→舅姑醴婦→婦饋舅姑】

三書:後世談婚論嫁,「六禮」常常和「三書」一起搭配出現,「三書」非周制昏禮的內

容:聘書:即訂親之書,男女雙方締造。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即過禮之書,是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徵信(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即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在親迎這一天,新郎親領鼓樂隊、儀仗隊及彩車去女方家,沿途吹吹打打。女家則用三公升粟填臼,席一張覆井,枲三斤塞窗,箭三枝置戶上以驅鬼避邪。新娘在上彩車前在自己閨房裡打扮一番,這時有催妝和催妝詩,一般由新郎自己唱,也可由賓客代勞。

當時有催妝詩:「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別作春。不須面上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昔年將去玉京遊,第一仙人許壯頭,今日幸為**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有的在催妝詩唱完後,要唸一篇障車文。新娘出閨房後須跨馬鞍,以表示家人祝她去婆家的路上一路平安,順利到達男家。迎親隊伍走到半路上要舉行障車,送親的人和迎親的人在一起飲酒取樂,攔車要財。

新娘到了新郎家後,父母以下的人都要從小門出去,再從大門回來,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跡。新娘進門後,先拜豬枳和爐灶,再拜天神地詆、列祖列宗,然後夫妻交拜。在唐代,新婦不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長,而且還要拜觀禮的賓客,稱為「拜客」。

新娘三日廟見之後,才開始「執婦工」,其第一件工作就是入廚房,操烹飪之事以孝敬父母。

在拜堂結束以後,就有鬧洞房,唐代稱之為「戲婦」,然後新婚夫妻進入新房(新郎是倒著走進新房的)共飲合歡酒,後世稱「交杯酒」,含有雙方敬愛,同體為一的意思,當時稱為「合巹」。

合巹結束,新郎新娘又對拜一次,然後坐**,男右女左,此時一大群婦女開始撒金錢,稱為「撒帳」。所撒錢一般為六銖錢,上面刻有「長命富貴」字樣,每十文縛條彩條,至此,婚禮宣告結束。

婚禮禮儀中,入洞房之後,還有若干注意事項。

其一,卻扇,古時,新婦多用扇遮臉,需待交拜後去之。唐代婦女結婚常用紈扇和摺扇兩種,故洞房定情,古語美稱為「卻扇」。 和前面說過的催妝詩一樣,男方也要做卻扇詩。

不須面上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

城上風生蠟炬寒,錦帷開處露翔鸞,

巳知秦女公升仙態,休把圓輕隔牡丹.

莫將畫扇出帷來,遮掩春山滯上才.

若道團圓似明月,此中只須放桂花。

其二,合髻,也稱作「結髮」,象徵夫妻和睦,永結同心。秦漢時的「結髮」,就是新郎親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時所結的許婚之纓,即係頭髮的彩帶,重新梳理頭髮後再為之系上。隋唐以後的「結髮」,是男女雙方各剪下少許頭髮,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馬上交給新娘儲存起來。

唐代女詩人晁採的《子夜歌》雲:

依既剪雲鬟,郎亦分絲發。

覓問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女兒出嫁交接台詞怎麼說,婚禮儀式上的交接台詞

司儀 在這聖潔的花門下,新娘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將完成一次神聖的交接。新郎 對新娘父親講 您就放心的把她交給我吧!我會用一生的時間去證明我有多愛她!我會像奧特曼那樣保護她!為她驅趕身邊所有的不如意和不開心!暈,這個環節重點不是你說什麼,是你岳父說什麼?如果你岳父說 從今天起我把我的女兒交給你,你一...

漢代婚禮如何舉行,漢朝時的婚禮是什麼樣的?

撒帳禮撒帳是中國傳統婚禮上的一項禮儀,它最初的意義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婦。撒帳以兆得子的習俗始於西漢,現在一些地方仍保持著這種撒帳習俗,撒的東西不僅有棗子 荔枝 栗子 桂圓和花生,也有用五穀和紅紙屑的。這種習俗表達了人們對新人未來生活的良好祝願,同時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觀念。從而,撒這一習俗實際上成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