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說人身難得?那為什麼現在人口越來越多

時間 2022-11-08 14:51:24

1樓:飛躍八十八重天

現在的人雖然很多但相對於自然界的一切動物和昆蟲魚蝦蛇蟲又算多少?佛經中提到人間的人身更提到了其他六道的眾生那些相對於現在的人口現在的人口又算是什麼那!就像地球在銀河系的大小更是滄海一粟,而六道眾生是跨越了多維度三千大千世界的範圍,那麼人間的這點人口更是渺小難得。

2樓:5知足者常樂

因為有其他界的眾生因修行善根投胎人道,如果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就能成佛!

3樓:覺軍賢友

人類再多,也沒有動物的多。佛陀說過,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4樓:博土棠

古時生產力不發達,醫學落後,加上天災(自然災害、瘟疫)人禍(戰亂、紛鬥)蟲害(毒蟲、猛獸),所以人的數量不多、平均壽命不長,加上從懷孕到分勉母親經歷的苦難,養活乙個孩子父母付出的艱辛,單獨乙個人是很難生存下去的,佛經說人身難得就是這個狀況,人身難得就是告誡大眾珍惜身體髮膚、勿施惡行、慈悲為人,團結族群減少紛爭;現代社會雖然科技進步,但人的出生、生存依然面對各種問題,只不過因為人類成為了生物中的霸主而已,但獨立到個人要想從出生就獨立生存成長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人身難得的意義依然是存在的

佛教為什麼說人身難得

5樓:

因為人世間都是苦,所以人要找到修行的樂趣,跟隨佛法,一心一意修行,知道功德圓滿成就.也就是成佛.

自殺只會讓自己到又一次一次的輪迴痛苦之中而以.而且人身難得,也許你是經過幾千年幾萬年才又重新輪迴轉世為人的,所以人生苦短,更要抓緊時間好好修行,獲得成就.成就後即成佛,就不再受輪迴之苦,無生無死.

阿彌陀佛!

上有幾十億人口,為什麼佛還說人身難得

6樓:

你自己看看你的五戒十善能不能做到80分?你身邊幾個能做到?我身邊不學佛真修行的,幾乎沒有乙個能做到。

7樓:青竹遺風

別人多少數字關你什麼事?說的是你今世得為人身,應該值得慶幸。那你來世還能保證得人身嗎?很難、很難。

如果真有輪迴,而且人身難得,那為什麼世界上的人越來越多

8樓:穿鞋的貓不吃魚

世間生物何其多,大到一條鯨魚,小到乙隻螞蟻,本就是輪迴

9樓:飛翔的藍鳳凰

這個問題提的太好了,我也想知道。

佛說 人身難得,而且形容得非常非常珍貴難得,是不是現在世界上的很多人前世都不是人啊,

10樓:法藏

人身難得,就像大海瞎龜鑽木孔【比喻】,,《地藏經》雲: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很難,再得人身,,所以人身尊貴,難得!

11樓:青竹遺風

六道輪迴,人道中從其它五道來,都有可能,做人能受持五戒,戒律無虧,是為來世得人身的保證,五戒虧缺,人身難保。佛說:人身難得,得人身者如爪甲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12樓:匿名使用者

奉行五戒才可能為人,有的人這一生福報享受盡了不做善事就不在做人了,有的其他道眾生苦受盡了就投胎為人或者其他道

佛經中"人身難得如大海盲龜"的典故說的是什麼意思

13樓:佛心向魔

佛經中"人身難得如大海盲龜"的典故說的是,人生際遇之難得就好比盲龜浮木般難得一次,不知道要多少個輪迴才能修來,所以我們要珍惜、守護、善用人生際遇。

佛陀有一次問阿難說:「如果整個大地都變成了大海,有乙隻盲龜它的壽命是有無量劫,它一百年才把它的頭伸出來一次。海中有一塊浮木,浮木上有乙個孔,這一塊木頭隨著海浪漂來漂去,這乙隻盲龜一百年才伸出它一次的頭,那它能夠剛好遇到這浮木的孔嗎?

」阿難跟佛陀說:「這可困難!為什麼呢?

因為,盲龜它可能遊到大海的東方,這個浮木可能隨著風到西方,然後東西南北四處漂,不一定能夠遇到。」佛陀就說:「盲龜浮木是這樣的乙個情形,是這麼樣的困難!

但是,我們要得到人身這樣的乙個目標,是超過了盲龜與浮木之間的偶遇!」

14樓:匿名使用者

原話是:人身難得,如盲龜穿木。這是經上講的乙個故事,在大海上放一塊木板,板中間開乙個小孔,海浬有乙隻瞎眼的龜,這只龜想一次把頭伸出水面從木板的孔中穿出。

你覺得這個機率多大?佛說我們這一世為人,下一世就會轉為其它生物,再轉為人的機率微乎其微,用盲龜穿木作比喻人身再難得。

佛經中說的「空」「無」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引申開能寫出很多,但佛教講的是空而不是無,不是什麼都沒有,而且這個空放在不同的語句中有不同的意思,是有些抽象的概念,例如有些地方指 假 有些地方指 寂 因為古中文很多字詞都是簡練抽象的,所以如果您無法舉出段落,是難以解釋的,總不能您說個字,就翻出佛學大辭典然後抄一段給您貼上上,這樣做沒意義不是嗎?薛...

佛經中說人有煩惱,到底是哪些煩惱

應該是苦集滅道的擴充套件 1 苦諦。苦是受逼迫苦惱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輪迴的苦惱。有三苦 八苦的不同。三苦,一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時的苦惱 二為壞苦,是享受快樂結束時的苦惱 三為行苦,謂不苦不樂時,為無常變化的自然規律所支配的苦惱,包括生 老 病 死在內。八苦即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求不得苦 怨憎...

佛經,和算命的說命運,真的是這樣的嗎

佛教是很好。但都把每個人的今世的所做所為說為是前世的業報。我就納悶了,為什麼就不說是今世自已在造業呢?所以,某件事是在受前世業報還是在造業,沒有乙個學佛的說得清楚,他們都說是受前世的業報。惡習結業,善習結果,人生,死能帶的只有生生世世所遭的一切業障,所以今生好好學佛,懺悔生生世世所遭的一切惡業,靜空...

看某些佛經釋義,說人死亡,因為佛性離開身體。唯識也說 第8識「去後來先做主公」,請問

看某些佛經釋義,說人死亡,因為佛性離開身體。樓主可以把是哪部佛經說到的,把佛經名字貼上來嗎?我看了很多佛經,但沒有讀到過類似的話。佛說死亡是因為四大的分離造成的。佛性,沒有離,沒有合。阿賴耶識沒有去,沒有來。佛性是人人具足,個個不缺。只是如無價寶珠被上面的塵埃所掩蓋。佛性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無有去...

三千諸佛出在廚中這是佛說的嗎?出自哪部佛經

七情六慾是中國的說法,不是佛教的思想。佛教說五欲 財 色 名 食 睡。說五毒 貪嗔痴慢疑。七情六慾不是佛教說法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是佛說的嗎?出自哪部佛經?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於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在中國流行最廣泛的佛經.據說這是觀音菩薩和舍利佛的一段對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