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一共修了多少年,萬里長城一共修了多少年?(所有朝代修建長城的總時間)一共用了多少人?

時間 2022-01-23 07:10:37

1樓:微生廷謙龍碧

秦始皇長城是秦始皇在統一了六國後,在秦、趙、燕諸國長城的基礎上,加以連線,築起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長城,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萬里長城。

秦代長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佔據河套,並修築長城。「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

暴師於外十餘年。」(《史記·蒙恬列傳》)秦長城把過去秦、趙、燕三國長城連線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漢代長城

漢朝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到漢宣帝,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北朝及隋代長城

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對長城進行了修築與增建。其中以北齊年間修建規模最大。隋文帝時,為防範突厥,多次於冬季徵發丁壯修築長城。

隋煬帝時,兩次於夏季大規模徵發勞力修築,此時防禦的物件還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渾。隋長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將東起紫河,經朔方、靈武直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

金代長城

金朝為防禦蒙古,開始大築長城。金朝所修長城,史稱金界壕或金邊堡。

明代長城

到了明朝,從洪武至萬曆,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成了一條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長城。這也是現在所見到的大部份長城。

2樓:公尺粒計畫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 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公尺。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連線和修繕了戰國長城,開始有了萬里長城之稱。

「萬里長城」一共修了多少年?

3樓:途虎話養車

長城建造花了282年才完成。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

長城發展起源:春秋戰國時期,燕趙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並用城牆連線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修建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二個朝代:

1)秦始王時修築的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2)是漢朝修築的西起河西走廊,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1萬里以上。

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冰道運石等。

4樓:大黑哥

持續修了近2000年的時間,它的修建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遼、金及明代等10餘個朝代。

長城是人類歷究上持續修築時間最久的建築工程。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線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乙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同時,長城沿線還建造了大量敵台與烽火台,有效地提高了長城的防禦作戰能力和軍事通訊能力。

長城是中國古代農業社會和平安定的保障。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統治者憑藉長城,多次擊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為封建社會農業經濟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相對利平的生產環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

萬里長城一共修了多少年?(所有朝代修建長城的總時間)一共用了多少人?

5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極為雄偉的防禦建築工程。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候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

「萬里長城」的名稱,始於秦朝。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派蒙恬伐匈奴開始,到始皇死後,秦二世賜蒙恬、扶蘇死的時候(前210年)為止,共用5年時間築成。據史籍記載,秦統一六國後,始皇派蒙恬將軍帶30萬人,北伐匈奴。

蒙恬斥逐匈奴後,以黃河以南土地為44縣,築長城,利用地形,沿黃河、陰山設立屏障要塞,北面和東面沿趙、燕的舊長城,西面利用秦昭王的舊長城,連線起來,西起臨洮(今甘肅省南部洮河邊),東到遼東,綿延萬餘里。這條秦長城,在今天的長城以北很遠的地方。秦長城是用夯土的辦法築成的。

從現在臨洮北邊秦長城遺址可以看出:最下一層是生土,生土上有一層壓得非常堅實的黃土,黃土上築起有夯土層的城牆,夯土層為黃色粘土夾碎石。這雖是早期的夯築辦法,卻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

漢代因北方匈奴經常入侵,從漢文帝漢景帝開始,就繼續修繕秦長城。最後修成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經龜茲、車師(均在今新疆境內),居延(今內蒙境內),直到黑龍江北岸,全長近2萬里的長城,城堡相連,烽火相望,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

從南北朝到元代,中間有很多王朝都修過長城,但規模都不如秦漢時代。

明朝建立以後,原來的統治者元蒙貴族逃回蒙古,不斷南下騷擾掠奪,東北又有女真族興起,所以明王朝十分重視北方防務。明朝200多年中差不多一直沒有停止過長城的修築和鞏固長城的防務。最後修成全長12700餘裡,東起鴨綠江,西達嘉峪關的長城,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長城。

明長城的特點是;在重要的關隘地方,特別是在居庸關、山海關、雁門關一帶修築了好幾重城牆,多的達到二十幾重。並在長城南北築了許多城堡、煙墩(烽火台),用來了望敵情,傳遞警報。

長城的用途主要是防禦北方游牧民族的擾掠,因當時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處,相對中原王朝來說,還處於生產力相當低下的階段,有的部族經常劫掠外族,侵犯內地,對中原的農業生產和社會安定造成很大威脅。在古代作戰主要靠騎兵和步兵的條件下,高大的城牆便成為安全的屏障,有軍隊把守就更難逾越。

長城的修建,還有利於開發屯田、保護屯田,促進邊遠地區生產的發展,保障通訊和商旅往返的安全。秦漢時北部地區有寬大的直道和馳道,漢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文書的傳遞、使節和商旅來往都需要保護,長城烽燧正是沿著這條大道修築的。

長城的建築與軍事防禦體系相配合。例如明代在長城沿線設有軍事管理區,叫做鎮。由總兵和鎮守指揮本鎮所轄長城沿線兵馬。

有的鎮下面還設「路」,駐守在重要的關城地點,路的頭目叫「守備」。如山海關路,守備駐守在山海關城裡,管附近十幾處關隘。關隘即關塞和隘口,是長城線上的重要據點,一般都在險阻的地方。

兩山之間的狹窄通道稱為隘口,在隘口築城設險堵塞通道,就稱為關塞。重要關口由守備把守,次要關口設千總把守。沿長城還有城、堡、障、堠等防禦建築。

城是與長城緊密相聯的防禦性城,不同於州城和縣城,面積不大,相距幾十里不等。障是比城更小的小城,主要駐兵,也可有居民。堡是駐防的守兵所住,設「百總」或「把總」看守,守兵數目由幾十人到上百人不等。

有些堡內有烽火台。堠是一種專用於守望的簡易建築。

長城兩邊還有烽火台(又稱煙墩台),有的緊靠長城兩側,也有在長城以外向遠處伸展的。台上有少數守兵,白天燃煙,夜間放火。烽火台是乙個獨立的高台子,檯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煙放火的裝置,台下有兵士住的房子和羊馬圈,他房等建築,大約十里乙個烽火台。

長城的城牆隨地形決定高低,地勢陡則矮一些,地勢緩就高一些。牆身內側隔不多遠就有乙個圓形拱門,門裡有磚石梯通到城牆頂上,可供守城士兵上下。牆頂外側砌成垛口,古代叫雉堞,上有了望口和射眼。

城牆上每隔一定距離還有乙個突出牆外的台子,叫做牆台,或敵台。牆台是平時守城士卒放哨的地方。敵台是騎牆的墩台,裡邊可住守城士卒,儲存**。

長城的建築主要是利用地形,就地取材,有山的地方,盡量利用陡險的山脊,外側峭直,內側平緩。並開山取石,鑿成整齊的條石,內填灰土和石灰,非常堅實。黃土地帶主要用土夯築。

沙漠地帶用蘆葦和紅柳枝條層層鋪沙粒小石子。明朝的長城在重要地段用磚壘砌,就地開窯廠燒磚瓦,採石燒石灰。修長城的勞力主要是戍防軍隊,其次是強徵的民夫,第三是發配充軍的犯人。

明代修長城時沒有施工和運輸的機械,主要靠人力搬運,大條石一塊就有2000多斤,大城磚一塊也有30多斤,內含沙石子,非常堅硬,刀刻不動。搬運方法主要是排成長隊傳遞,也採用了手推小車、滾木、撬棍、絞盤等簡單的工具。有時還利用動物,但大量的工作還是靠人力完成的,所以修長城不知死了多少人。

不過,這只是長城的資料,長城是死的準確人數我倒有一本書裡有,是11406000人。

萬里長城一共修了多少年?

6樓:途虎話養車

長城建造花了282年才完成。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

長城發展起源:春秋戰國時期,燕趙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並用城牆連線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修建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二個朝代:

1)秦始王時修築的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2)是漢朝修築的西起河西走廊,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1萬里以上。

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冰道運石等。

7樓:大黑哥

持續修了近2000年的時間,它的修建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遼、金及明代等10餘個朝代。

長城是人類歷究上持續修築時間最久的建築工程。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線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乙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同時,長城沿線還建造了大量敵台與烽火台,有效地提高了長城的防禦作戰能力和軍事通訊能力。

長城是中國古代農業社會和平安定的保障。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統治者憑藉長城,多次擊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為封建社會農業經濟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相對利平的生產環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

8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長城是秦始皇在統一了六國後,在秦、趙、燕諸國長城的基礎上,加以連線,築起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長城,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萬里長城。

秦代長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佔據河套,並修築長城。「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

暴師於外十餘年。」(《史記·蒙恬列傳》)秦長城把過去秦、趙、燕三國長城連線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漢代長城

漢朝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到漢宣帝,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北朝及隋代長城

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對長城進行了修築與增建。其中以北齊年間修建規模最大。隋文帝時,為防範突厥,多次於冬季徵發丁壯修築長城。

隋煬帝時,兩次於夏季大規模徵發勞力修築,此時防禦的物件還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渾。隋長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將東起紫河,經朔方、靈武直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

金代長城

金朝為防禦蒙古,開始大築長城。金朝所修長城,史稱金界壕或金邊堡。

明代長城

到了明朝,從洪武至萬曆,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成了一條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長城。這也是現在所見到的大部份長城。

有關萬里長城 ,有關萬里長城 資料

名字太難起了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乙個大修長城的朝代,如今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 北京 天津 山西 陝西 甘肅 內蒙古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山東 河南 青海 寧夏 新疆這15個省區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公...

萬里長城的實用價值,萬里長城有什麼價值

作為旅遊資源和中國千年文化的象徵 長城是人類社會現存最為巨集偉的文化遺產之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明。在中國,長城是乙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標誌性建築,有著智慧型 堅忍 肯奮鬥 敢犧牲 堅不可摧 戮力同心的精神內涵。是涉及軍事 交通 建築 地質 氣象 農業 藝術等領域的珍貴遺存,它像一部民族文明史的百科全書...

萬里長城簡單的介紹,萬里長城的資料(簡單些)

長城最早始於春秋時期,當時是為了抵禦少數民族的侵略而修建的。春秋各國都修建自己的長城,只不過距離都很多短。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他動用了百萬人,修築了中國歷史上巨集偉壯觀的長城。長城總共跨越15個省份,由城牆和烽火台等防禦措施構成。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勞動與智慧型的結晶,包含了無數中國人民的汗水。在我去過...

萬里長城始於哪個朝代,萬里長城始建於哪個朝代!?

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建長城,到秦始皇以後將六國的長城全部連在了一起。現在我們看到的萬里長城實際上是明朝時期修建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 長城又稱 萬里長城 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

萬里長城是誰修的,誰是萬里長城的建造者

一說到長城,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秦始皇,以及 孟姜女哭長城,一聲哭倒八百里 的傳奇故事。但事實上,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長城,是經北魏 北齊 北周 隋 唐 明等多代封建王朝陸續修建而成的,它比秦長城的位置大多要偏南。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蜿蜒萬餘里,氣勢磅礴,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