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是誰修的,誰是萬里長城的建造者

時間 2022-01-14 16:25:30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說到長城,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秦始皇,以及「孟姜女哭長城,一聲哭倒八百里」的傳奇故事。但事實上,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長城,是經北魏、北齊、北周、隋、唐、明等多代封建王朝陸續修建而成的,它比秦長城的位置大多要偏南。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蜿蜒萬餘里,氣勢磅礴,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其實長城的修築也不是從秦始皇開始的,而是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了。當時北方的燕、趙、魏、秦等國,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入侵就曾修築了具有軍事意義的長城,不過當時的長城並未全部相連。秦時,天下一統,秦始皇派蒙恬打敗匈奴、占領河套,並對舊的北方長城進行連線和重修。

在春秋戰國的基礎上修建的秦長城不僅比原來長了許多,而且許多地方還往北移了許多。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已是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城。今天在北方的大地上仍可找到許多秦長城的遺跡。

2樓: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為了防禦匈奴,秦始皇32年(前215年)在北方大規模修築長城。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

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防禦北方都有修建自己的長城。統一後就由秦始皇派蒙恬將各國長城連起來,從而形成萬里長城

4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時,秦始皇為了抵禦匈奴時叫蒙恬主持修的(期間好象換人,還不清楚) 。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是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北逃的元朝殘餘勢力的進攻,命令修築的長城,如果說 萬里長城是誰修的話,我得得應是當時那些受苦受累,流血流汗 的勞動人民修的

誰是萬里長城的建造者

5樓:資深錦衣衛

萬里長城是在秦始皇的指揮下,古代中國勞動人民修建的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乙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公尺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公尺,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公尺,總長超過2.

1萬千公尺。

6樓:麗影張宇帥

長城有著萬里長城的美稱,長城分部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7樓:拾玖

廣大百姓造的,但是秦始皇想到長城如何造的,所以說他們都是建造者。

8樓:匿名使用者

萬里長城是在秦始皇的帶領下的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建造而成。

9樓:甜甜的芒果冰淇淋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帶領將士們建造了長城

10樓:

我覺得是秦始皇建的,因為他統治了六國呀。他一定要建一座長城來打敗敵人。

11樓:小香蕉

萬里長城是在秦始皇的指揮下,古代中國勞動人民修建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是有秦始皇指揮建造。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築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戰國時期,諸侯各國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主要是防禦北方少數民族或其他諸侯國的侵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令將各國的長城連線起來並有了一定程度的加長。所以長城的建造者嚴格說來並不是秦始皇。

現在在河北、山東等地還有趙長城、齊長城的遺址。而現在的像山海關、慕田峪、八達嶺等現存的完整長城是明朝時修建的。

15樓:閔雍

古代勞動人民在秦始皇的逼迫下建的.

16樓:悠漫魅影

秦長城:秦始皇命蒙恬將軍修

還有明長城(萬里長城主要是明長城)

永樂大帝曾命修

17樓:蕭山鷹雛幼兒園

秦朝時大多是奴隸和平民,明朝時還有軍隊和罪犯

18樓:

是秦始皇讓它的國民建造的.

19樓:甕傑

1吧聚聚fly科特據他擼啊擼旮沓虧不姑姑對不clutch他ktv絕路了太絕

20樓:即興表演

你好,是外星人建造的,在很久以前就建成了,你可以去國家檔案部看看

21樓:語落天驚

我想應該是秦始皇把在諸侯國的長城連線起來的吧

22樓:

突擊民工磨破一名路虎回來就好雞柳會就替嫁可以咯紅谷灘娟

中國的萬里長城具體修建於哪一年?是誰修建的?

23樓:匿名使用者

秦代萬里長城的修建,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共12年之久.

第一階段,由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前221——前215年).這時剛剛平滅六國,國內正緊張地進行一系列改革和推行鞏固統一的各項措施,對匈奴採取的是戰略防禦方針.重點維修了原秦,趙,燕三國的邊地長城,並新築若干部分,以使其互相連線.

由於第一階段的重點任務是維修舊長城,新築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主要是由蒙恬所率部隊和沿邊郡縣軍民完成的,沒有大規模動員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而史書上對這段情況的反映比較少.

第二階段,自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七年(前214——前210年).這時形勢已發生巨大變化,秦始皇鞏固內部的工作已經完成,邊地長城的修繕已基本結束,邊防已經鞏固,對匈奴作戰的各項準備皆已就緒,已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並取得重大勝利.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大敗匈奴軍,一舉收復河南;次年又渡過黃河,攻占高闕,控制了陽山,北假一帶,從而使秦代的邊境向北推進很遠.

為了鞏固新占領的地區,於是開始第二階段修建長城的工作.第二階段的任務共有兩項.一是"自榆中(今甘肅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四)十四縣,城河上為塞".

也就是從今天的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一帶開始,同第一階段由狄道沿洮水向西北延伸的長城相連,沿黃河而東,直到與陰山相連,即與原趙國陰山南長城的西端相連,並在沿河岸邊修建44座城塞,建立44縣,從而加強沿河的防禦,二是在高闕,陽山,北假一帶"築亭障以逐戎人".也就是重新修復趙武靈王時所建的陰山北長城,並自高闕向西南延伸很長一段,直至與當時的流沙(今巴丹吉林沙漠,滕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的總稱)連線;向東與原趙國陰山南長城會合後,於今內蒙卓資一帶轉向東北,逶迤於今內蒙商都縣北,化德縣南,河北康保縣南,在今內蒙太僕寺旗一帶與原燕國的長城相連.這兩項任務都是以新築為主,包括修復趙武靈王的陰山北長城,由於匈奴的長期破壞,亦和新築相仿.

加之地形複雜,多行於崇山峻嶺之中,因而任務十分艱鉅,僅靠蒙恬所率部隊和沿邊郡縣的軍民是難以完成的,遂大規模地動用了內地的人力和物力.據估算,當時投入築長城的部隊約50萬,民夫約50萬,總人力不下100萬.由此可知,秦代勞動人民為了修建萬里長城,不知付出多少犧牲和巨大的代價!

24樓:禽雅容苑揚

根據歷史記載,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從西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公尺厚、5公尺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

[戰國長城] 戰國時期,楚國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

[秦朝長城]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

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朝長城]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明朝長城]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明代建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北逃的元朝殘餘勢力的進攻,命令修築長城。全部工程歷時二百年才完成。

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遼寧丹東虎山南麓,全長一萬二千餘華里

25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修築的歷史悠久,工程雄偉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蹟。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 甘肅、 寧夏、 陝西、 內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峰火台的遺跡。

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裡。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折向東北,經**、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而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

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

當時沒有任何機械,除運土、運磚可以用毛驢、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粗略估計,僅以明朝修築為例,若將其磚石、土方用修築一道厚1公尺、高5公尺的大牆,可環繞地球一周有餘。如果用來鋪築一條寬5公尺、厚35厘公尺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總計10萬里來計算,則這道長牆可繞地球十幾周,這條馬路,可繞地球三四十周。

「因地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乙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

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有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 了。

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

長城,作為一頂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乙份寶貴遺產。

長城的位置

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它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700公里,約13300仝裡,幫在世上有「萬里長城」之譽。

長城的歷史

我國北方的長城,開始於戰國秦、趙、燕三國。他們為什麼要在人煙稀少的北方修築這樣一條耗費鉅額人力物力的長城?這條長城在當時究竟起了什麼作用?

有什麼價值?本文將就這些問題談一點看法,供諸位學者作參考

有關萬里長城 ,有關萬里長城 資料

名字太難起了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乙個大修長城的朝代,如今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 北京 天津 山西 陝西 甘肅 內蒙古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山東 河南 青海 寧夏 新疆這15個省區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公...

萬里長城是誰建的,萬里長城是誰建的呢?

修建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9世紀的周代。當時周宣王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襲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西元前7世紀,許多諸侯國,如齊 魏 趙 燕 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長城,以防鄰國的人侵。西元前22l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不久,便下令開始修築長城,把秦 燕 趙等國北部的長城連線起來,並加以增築 擴建...

萬里長城有多少建設者修建,誰是萬里長城的建造者

很多人,自秦 明 元,唐除外,因為太大了 各朝都修建了 各朝各代除了清都進行了修建 約西元前119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線成乙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 公元1368 1644年 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長城在文化藝...

萬里長城簡單的介紹,萬里長城的資料(簡單些)

長城最早始於春秋時期,當時是為了抵禦少數民族的侵略而修建的。春秋各國都修建自己的長城,只不過距離都很多短。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他動用了百萬人,修築了中國歷史上巨集偉壯觀的長城。長城總共跨越15個省份,由城牆和烽火台等防禦措施構成。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勞動與智慧型的結晶,包含了無數中國人民的汗水。在我去過...

萬里長城是怎麼建造的呢,萬里長城是怎麼修建的?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 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 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粗略...